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球上最为壮观的食草动物大迁徙

暑假将至,很多爱好动物的朋友经常被大群食草动物大规模迁徙的场景所震撼,很多人想去亲身体验下,而且第一首选大多是东非的塞伦盖蒂-马赛马拉的角马大迁徙。其实世界上不仅仅有这一处大迁徙,野生食草动物的群体规模超过数万以上就必须要进行较远距离的迁徙,去寻觅新的草场,群体规模越大,移动得越远。数量超过五万以上的迁徙规模就非常壮观,从飞机或热气球上航拍尤为壮美。

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具有迁徙习性的野生食草动物的大型族群有以下几个地点:

1、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

2、苏丹博玛

3、中亚温带草原

4、北美阿拉斯加

5、赞比亚的柳瓦平原

6、赞比亚的班韦乌卢大沼泽

7、中国的青藏高原

或许还有遗漏,欢迎大家补充。接下来我就这几个地点的几种动物迁徙以图文并茂形式进行简略介绍: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serengeti national park( 面积14,760平方公里,坦桑尼亚)和马赛马拉禁猎区masai-mara national reserve (面积1,510平方公里,肯尼亚)  

两个著名景点都位于东部非洲,整个塞伦盖蒂生态系统还包括周边缓冲区、乡村野地等,总面积可达25000平方公里,全部这些才构建了几百万食草动物迁徙的路径和停留地。

国家公园刚好横跨赤道两端,刚好两地季节是相反的,所以北部旱季时候,南部是雨季。角马和其他食草动物根据雨水走向来回迁徙,一共有150万左右的角马、25万只瞪羚、20万头斑马、10万头转角牛羚、还有10万只黑斑羚等大中型羚羊生活在这个庞大的塞伦盖蒂生态范围中。

其中大部分的角马、瞪羚、斑马和转角牛羚是有迁徙习性的,迁徙总数将近200万,每年迁徙损失的个体数量有十分之一,食肉动物的数量也是非洲首屈一指,有3000多头狮子、8000头鬣狗、1000多头猎豹、500头花豹,每年捕杀的食草动物总数达到13万头。 

塞伦盖蒂平原庞大的角马群,其中夹杂了斑马、瞪羚和转角牛羚。

博玛国家公园 Boma National Park (面积22,800 平方公里,南苏丹)

该公园位于南苏丹东南部,面积可以和塞伦盖蒂生态范围媲美,由于长达数十年内战,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未能知道该公园内动物状况,2007年来由于内战结束,博玛国家公园内隐藏的巨大秘密才公布于众。

多达120多万头的庞大动物群使该公园隐藏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博玛公园的地形比塞伦盖蒂平坦,人为破坏较少使得它更具原始魅力,且大面积的短草平原使得观察到动物群更方便,未来有可能会有更多的游客到该公园参观,它的知名度会越来越高,说不定会超过塞伦盖蒂,成为最具吸引力的非洲国家公园。

公园内各种羚羊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最多的是白耳赤羚,数量估计近80万头,其次是25万头蒙盖拉瞪羚,还有16万头提昂转角牛羚,为非洲最大的一群转角牛。这得益于它们迁徙习性,才躲过了内战中反政府叛军的猎杀,每年迁徙大军往返于博玛国家公园和苏德大沼泽,穿过人类活动的村庄和无数河道,最终到达大沼泽地度过旱季。

成群白耳赤羚沿着河流移动,黑色是成年雄性,黄褐色是雌性和亚成年雄性。

白耳赤羚群几乎铺满了整个大平原。

飞机拍摄到的成千上万的白耳赤羚在广阔的平原上狂奔。

航拍到的大群提昂转角牛羚,一个大的迁徙群可多达2万多头,总数高达16万。

蒙古温带草原

位于蒙古共和国境内大片辽阔的温带草原,经常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有放牧的牛羊,而没有足够的野生动物,其实不然,这一大片区域内生活着多达100万蒙古原羚,俗称黄羊。

它们每年冬季都要进行大规模集结,迁徙到蒙古草原南部过冬,春季再浩浩荡荡地回到北部,一个迁徙群规模可达数千只,场面蔚为壮观。在中国境内还有几万只,但是面临着巨大的偷猎压力,数量在不断减少。

北美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 

这里拥有北半球最壮观的大型食草动物群,主角是北美几个亚种的驯鹿。驯鹿是鹿科中唯一雌雄都长角的,它们生活在北极圈附近,每年夏季在苔原带觅食产仔,到了秋冬季浩浩荡荡回到寒带森林里避寒。

每个迁徙大群有数千至几万头不等,和角马大迁徙一样,它们也要跋涉几百到上千公里,穿越数条河流,才能抵达目的地,参与迁徙的驯鹿总数超过一百万头,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各占一半。

绵延到远方看不到头的驯鹿大军。

空中俯瞰穿越苔原湿地的大片驯鹿群。

柳瓦平原Liuwa PLain National Park(面积3660平方公里,赞比亚) 

这个国家公园由于著名的柳瓦夫人而出名,这里的地貌景观类似班韦乌卢大湿地,地势平坦,有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拥有非洲第二大角马迁徙群,总数多达45000头,还有数千头转角牛羚、红驴羚和斑马,总数近6万头,空中也可俯瞰到庞大的角马迁徙场景,规模不亚于塞伦盖蒂。

柳瓦平原的角马是指名亚种-南非蓝角马,胡子是黑色的,背上的鬣毛竖起,不同于塞伦盖蒂的白胡子角马,大家可点开大图辨认喉部的黑色鄂须。

班韦乌卢湖大湿地Bangweulu Wetlands(面积9000平方公里,赞比亚) 

该处是赞比亚北部最大的保护区之一,仅次于鲁安瓜国家公园,位于班韦乌卢湖周围,有着广阔无垠的泛滥大平原,每年湖水泛滥,淹没了周围大量湿地,黑驴羚和其他羚羊都迁移到较为干燥的草场,等到旱季洪水退去,黑驴羚重新回到湿地觅食,场面尤为壮观。

该保护区曾经有多达15万以上的黑驴羚,目前数量为10万只以上,还有1万多头有该处特有的班韦乌卢转角牛羚,也集合成大群和黑驴羚一同移动,两者的数量都在严格保护下增长中。

班韦乌卢湖附近的泛滥大平原上大群黑驴羚在移动。

旱季的大平原几乎被黑驴羚群覆盖。

在沼泽地觅食的黑驴羚

空中俯瞰到集合成大群的班韦乌卢转角牛羚向平原移动。

中国青藏高原

如果不列举藏羚的迁徙,估计中国网友会骂我崇洋媚外,都没有列出青藏高原的大群食草动物,这里有知名度极高的藏羚、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等,藏羚的数量在历史上曾经达到百万,但是在九十年代一度下降到只剩7万只,目前经过严格打击盗猎活动,已经恢复到15万以上,乐观估计为20万。藏野驴和野牦牛是随着食物而在雪线上下迁移,而藏羚的迁徙为了繁殖的,并且雌雄路线不同。

它们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年轻雄性藏羚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仔,然后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迁徙过程,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性合群。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雄性藏羚羊群,它们不参与雌性的产仔之行。

雌性藏羚羊群前往遥远的产仔地产仔,偶尔有雄性首领陪伴。

综上所述外还有几个地方也可以看到大群食草动物:

比如赞比亚卡福埃国家公园的15万卡富埃驴羚,非洲南部卡拉哈里荒漠的跳羚迁徙群,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高鼻羚羊(10万以内),博茨瓦纳北部科比国家公园的斑马迁徙(2000匹),北美野牛(1万多头)和叉角羚(数千只)迁徙,后三者的群体规模已经日趋变小,而且移动的规模以小群为主,看不到昔日浩浩荡荡的迁徙大群了。

特别是跳羚,在20世纪初有多达近1000万只的迁徙群,经过大量捕猎,数量锐减,经过数十年的禁猎的保护,终于恢复到200万-250万只,但是零散在数十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里,曾经能见到许多数万只的大群,现在最大的迁徙群也只有千余只,规模大不如从前。

赞比亚卡富埃国家公园特有的15万卡富埃驴羚。

博茨瓦纳北部的2000匹斑马从乔贝往返于250公里外的马卡迪卡迪盐沼。

非洲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大群的水牛群,数量多达上千头,但是水牛不进行长距离迁徙,只是短距离的循环移动,所以不算大迁徙兽群。

我花了数日总结了绝大部分大型食草动物迁徙群,如果遗漏,欢迎大家补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深度的东非动物大迁徙全解析
坦桑尼亚百万角马大迁徙 场面狂野壮观(1)
如果地球上真的有伊甸园,那一定在坦桑尼亚
地理拓展丨非洲的野生动物们为什么要迁徙?
非洲大陆上演的《权力的游戏》,“演员”需要付出血的代价!
关于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