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树变红平添“美景”?不,它们正在一棵接一棵死去

作者:Eevee

编辑:Yuki

 

松,作为岁寒三友(松竹梅)之首,以其坚韧不拔、四季常绿的特质,自古以来就广为迁客骚人所垂青。

 

但近年来,当你“遥望山上松”时,别说“隆冬不能凋”了,还没到“红叶满寒溪”的深秋,松树早已频频变红,乍眼看去似乎是平添几分“景致”,而真相却令人痛惜——这些“红松”其实已经命不久矣



今年11月27日在台州仙居拍摄到的变红的马尾松,对于松树来说,这意味着“死期将至”。图片来源: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一场松树的瘟疫

 

这些变红的松树,都得了一种对于松树来说属于“癌症”级别的重病——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的破坏力非常惊人!

 

自1982年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松材线虫至今[1],中国松材线虫的疫区已经扩大至15个省,致死松树达5亿多株,预计经济损失近千亿!


 宁波某座山头成片枯死的松树。图片来源: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仅仅一个夏天松材线虫就可将一棵20年的马尾松杀死。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线虫实验室

 

松材线虫因何肆虐


说起来,松材线虫肆虐的事件最早发现于日本。

 

二十世纪初,日本山头零星出现了松树的死亡,起初只是几棵松树变黄,到了第二年、第三年,整个山头的松树就都相继枯死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瘟疫”,日本林业专家猝不及防,迟迟找不到这场灾难的发生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天牛,也有人说是某种细菌,种种猜测层出不穷。直到1971年才找到了这场“瘟疫”的真凶——松材线虫[2]


松树变红死去的罪魁祸首——松材线虫,它们体长为1mm左右。男(雄)左女(雌)右。图片来源: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这种线虫作案技巧高超,为了对松树大快朵颐,它们的每一步行动都有着精心设计。


松材线虫的危害方式。图片来源: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01

找到“交通工具”

由于运动能力有限,大多数寄生虫的“旅行生涯”都离不开中间宿主的协助,松材线虫当然也不例外。它们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天牛在中国,松材线虫主要与松墨天牛狼狈为奸,为祸四方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松材线虫在我国传播的主要帮凶,该种所在的墨天牛属亦有多种可携带并传播松材线虫。来源: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藏匿在天牛气管中的松材线虫。 图片来源:https://www.forestryimages.org

 

02

入侵健康松树

携带了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在5月底至6月陆续羽化后就飞至松树树冠顶部啃食鲜嫩的树枝,松树产生伤口并散发的迷人芳香(萜烯类化合物),会令松材线虫突然兴奋,钻入松树体内开始疯狂取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严重破坏松树的运输系统。


松树管胞中的松材线虫 左图:横切面 右图:纵切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03

松之将死,再度召唤帮凶

到七八月份,整棵松树迅速失水枯死,彷佛火烧过一般。此时的松树也不再分泌能够抵抗病虫的松脂(已经是棵死树了),各种真菌乘虚而入,在松树已经空洞的管道内安家,呈现出放射状的蓝色。


健康的马尾松切面,馥郁的松脂芬芳破图而出。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线虫实验室


死于松材线虫的松树纵切面,已有蓝变真菌滋生。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线虫实验室


死于松材线虫的松树纵切面,沿木射线生长的蓝色真菌呈放射状的“蓝变”。图片来源:宁波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可别小瞧这些真菌,当死树上没有薄壁细胞可食用时,松材线虫便以这些真菌续命,继续在死树上繁殖生长,直到他们新的帮凶再度出现。还真巧了,松墨天牛就喜欢在死树上产卵,幼虫则以松树木质部为生,就这样主谋和帮凶又在死树上相遇了。

 

待到天牛羽化成熟时,就带着松材线虫去浪迹天涯,开启新的征程。松墨天牛宝宝。左:幼虫 右:离蛹 图片来源:波兰国家植保所

 

一场生物入侵的惨剧

 

松材线虫病在日本不受控制地爆发,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原产于北美,是不折不扣的入侵生物。

 

因为北美的常见松树,如湿地松、火炬松、均有良好的抗性,当地昆虫个体也不如松墨天牛那么给力,且美国、加拿大夏季较低的气温也不适合松材线虫的繁殖,以至于松材线虫在北美老家相当老实低调,只能造成极其微小的危害(不过,近年的夏季异常高温使得松材线虫在美国的发病趋势也有所抬头)。

 

然来到达日本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夏季的高温 更为高效的传播媒介松墨天牛 极易感病的日本赤松,共同促成松材线虫在60年间席卷日本,对日本的松树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松材线虫在日本的扩散进程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那么,松材线虫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日本的呢?按理说,天牛的活动范围最大也不过2.4km,只够松材线虫在林间传播。要漂洋过海,只能搭乘人类贸易活动的便车了。

 

20世纪初,日本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包装时都会用到木质托盘(有的用松木)来起到稳定避震来保护设备的作用。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木托盘成为了松材线虫和天牛藏匿的完美场所,令这场松树的“瘟疫”不期而至。


在进境木质包装中同时发现松材线虫(需要分离后镜检)与松墨天牛幼虫 。图片来源:宁波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相同剧情在中国上演

 

1971年,松材线虫病的发现可谓是投在林业科学界的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千层巨浪,谁都不曾料想到一种线虫竟然有如此惊人的破坏力。然而受限于当时的科研条件,和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国并没有做出太多防范,松材线虫以相同的方式悄悄“偷渡”到中国。


 1986年第一届全国松材线虫会议,在场的11位几乎就是当时中国所有的植物线虫学家了。(右三就是在紫金山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的程瑚瑞教授) 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原线虫实验室

 

当1982年首次在紫金山发现松材线虫之时,一切已经太迟了。紫金山的黑松应声倒下,尤其是伴随着一棵棵树龄40-50年的松树纷纷死去,当时的人们除了将它们砍下清理出山林,别无他策。那种痛心和无奈,可能只有当事人能体会了吧。

 

如果你现在去中山陵,留心看一看紫金山的植被,就会发现,虽然依旧有不少松树,但大多已经是不感病的雪松和后替换种植的湿地松,黑松已经基本绝迹了。


这片紫金山上的黑松苗,最后一株活下来的都没有。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线虫实验室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自松材线虫病发生之后,其蔓延的趋势就难以遏制,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山林间砍伐死松树焚毁,用来切断松材线虫和天牛繁殖生长的温床。然而依然很难将它们彻底清除:一方面,少数受害松树可能当季并无症状,第二年才发病;另一方面,一些散落在林间的松树枝干,都是可怕的隐患,可谓防不胜防。根据2018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最新公告,松材线虫已在我国16个省有分布,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黑色所示的区域都将会是或者已经是松材线虫病的重灾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材线虫病防控小课堂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歌诀6: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防治?主要在治虫。
[松墨天牛]松材线虫与松墨天牛
江永清除“患癌”松树保护森林资源
肖国平同志在全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3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