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婚姻之变——从原始社会的群处乱交到西周春秋的同姓不婚

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生活,《吕氏春秋》里有一段描写特别形象:“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所以我们老觉得那些传说里的上古时代的英雄人物都是“圣人无父,感天而生。”三国时古史学家谯周考辨,“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俪皮,就是两张鹿皮,是古代作为定婚的礼物。

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夏朝和商朝,同宗五世不婚。西周时周公制礼,同姓百世不通婚,用以区别禽兽。姓,出自于同一远祖的血缘集团的名称。姓,人之所生也,因以生为姓。同姓之下还有不同的“氏”。

周代天子或诸侯分封给臣下土地,即所谓“致邑立宗”,就是另立一个新宗,这个新宗需要有个名称,就是“氏”。西周时诸侯给卿大夫分封还要命之氏,有几种命氏的方法:一以字为氏,即以祖父的字作为氏;二是以官为氏,即以祖先官名作为氏;比如晋国的中行氏,就是因为晋军三行,中军称为“中行”,祖辈担任中军将,因此以“中行”为氏;三是以邑为氏,就是以分封的邑名为氏。比如春秋楚国令尹斗伯比,封于斗邑,以斗为氏。此外还有以国名、爵名、行辈为氏。

氏是西周、春秋时期贵族特有的。男子以“氏”来称呼,这是贵族的标志。不同的氏很有可能是同姓。比如说春秋思想家孔子,“子”是一种尊称,“孔”是氏并不是姓,孔子姓“子”。孔子先祖是宋国贵族,宋国是子姓公爵国。宋国的地位从理论上说是很高的,周王尊“三恪”之制对前代王朝后裔尊以王侯,以示恭敬谨慎。宋国的始封君微子启是商纣王之兄,作为殷商后裔的宋国就是“三恪”之一。同为子姓的孔丘与微子启同族,与商纣王同族,算起来也是商汤后裔。

孔子为什么又以“孔”为氏呢?这要说起孔子的直系六世祖,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司马孔父嘉。这位在宋国掌邦政的大司马却因为另一位同是子姓的宋国宗室华父督而遭了难。华父督子姓,以华为氏,在宋国为太宰。因为看到孔父嘉的妻子很美丽,于是杀孔父嘉而夺其妻。

为什么周代奉行同姓不婚呢?因为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的男女结婚,他们的子孙就不能繁盛。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姬姓,他的母亲狐季姬也是姬姓。当时郑国大父叔詹对郑文公说“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重耳这位男女同姓生育的孩子能健康活以今天,那真是一件很特殊的事。可见同姓不婚在当时是非常大的禁忌。

《论语》记载有个叫陈司败的人向孔子问:鲁昭公这个人是否知礼?孔子回答说:知礼。孔子离开之后,陈司败向孔子的学生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是不包庇别人的过错的,难道不是吗?陈司败认为孔子包庇了鲁昭公,明明鲁昭公是不知礼的,孔子却说他知礼。陈司败认为鲁昭公不知礼的原因就是“君娶于吴,谓之吴孟子”。

鲁昭公是周公后裔,姬姓。吴国是泰伯后裔,泰伯是先周时周人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也是姬姓。所以鲁昭公犯了同姓不婚的大忌,这是最大的不知礼。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告诉孔子,孔子也无可辩,承认自己错了。

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同姓不婚就是怕把同姓之内的嫡庶、长幼、亲疏等这些关系打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BOB·国学·《论语》 孔子“知礼”之两难
【辉光日新1456】(昭公知礼乎)躲避、退出,有时候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
三十一.“知礼”与“逾礼”的不同
论语: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7-31)
习经典·一起学《论语》|述而篇7·32
论语启示录159:小事情看大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