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沙尼亚共和国简介

爱沙尼亚共和国,简称爱沙尼亚,与南方的拉脱维亚 和立陶宛 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 。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 东岸,芬兰湾 南岸,西南濒临里加湾 ,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 接壤。国土总面积45339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面积45227平方公里。边界线长1445公里,海岸线长3794公里。首都塔林 。

爱沙尼亚气候属海洋性气候 ,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冬季平均气温7℃,夏季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爱沙尼亚淡水资源丰富,截止2013年拥有大小河流7000多条,其中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16条。主要河流有沃安都河(162公里)、帕尔努河(144公里)、帕尔特萨马河(135公里)等,但由于地势平坦,落差小,水力发电潜能低。

最大湖泊是与俄罗斯交接的楚德湖,总面积3555平方公里,为欧洲第四大湖,其中爱沙尼亚拥有的水域面积为1529平方公里。第二大湖泊为沃尔茨湖,水域面积271公里。全国水域总面积2840平方公里。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 国等占领和统治。

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次日,德军占领塔林。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

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沙尼亚独立。1939年8月,苏德签订秘密条约,将爱沙尼亚划入苏势力范围。

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根据这一秘密附件,苏联于9月25日与爱沙尼亚开始谈判,9月28日与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在战争期间占领某些港口和军事设施、并在有关地区驻军的权利。

1940年6月16日,苏联向爱沙尼亚提出所谓“保证实施互助条约和防止反苏挑衅行为”的要求,随后出兵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逮捕其政府官员,废除宪法,建立了共产党政府。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1日,爱沙尼亚经过“公民投票”被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共和国享有独立于苏联的主权的声明,1989年1月通过了将爱沙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的法令,同年2月24日恢复了第一共和国时期的蓝黑白三色国旗,8月和11月通过了新的选举法。

1990年2月24日,组成的爱沙尼亚会。同年3月选举产生的新一届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主权,并进入独立前的“过渡时期”。该年5月,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国名,并且规定只有经该苏维埃批准通过的法律才可在爱沙尼亚施行。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脱离苏联,宣布恢复独立。9月17日,联合国宣布接纳爱沙尼亚为成员国。

爱沙尼亚领土上的俄罗斯军队于1994年全部撤出,爱沙尼亚于2004年加入了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


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爱沙尼亚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

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木材加工、建材、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业。制造业产值300.44亿克朗(24.09亿美元)、交通、通讯和仓储业产值216.54亿克朗(17.36亿美元)。主要工业产品:油页岩1410万吨,水泥84.89万吨,木材172.55万立方米,棉纺织品5800万平方米。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饲养奶牛、肉牛和猪。农业用地143.31万公顷,可耕地111.98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黑麦、马铃薯、蔬菜、玉米、亚麻和饲料作物。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为:小麦21.44万吨,黑麦1.79万吨,大麦29.47万吨。肉类9.99万吨,牛奶69.03万吨,鸡蛋1.79亿个。

爱沙尼亚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48%,湖泊岛屿星罗棋布,中世纪古城堡、国家公园、海边度假胜地都是游客不容错过的地方。爱沙尼亚也是很多欧洲国家的后花园,尤其是北欧国家芬兰、瑞典,每天都有数班大型客轮往返于塔林与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之间,美丽的客轮也成为波罗的海的一道风景。旅游业在爱沙尼亚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爱沙尼亚旅游收入10亿欧元,占GDP的 7.4%。旅游业创造了两万多个就业岗位。


自然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油页岩(探明的储藏量约60亿吨)、磷矿(储量约40亿吨),石灰岩等。森林面积211.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8%,森林蓄积量4.09亿立方米,人均木材拥有量达178立方米。

爱沙尼亚森林覆盖率高达48%,超过半数仍处于原始自然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得非常好。境内湖泊、沼泽众多,森林、沼泽、湖泊、河流几百年来按照自身的速度演变,极少有人为的干涉。


全国总人口1312000人,其中拥有爱沙尼亚籍人口为110万。此次人口普查比200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减少75816人,下降5.5%。总人口中,男性60万人,占比46.4%,女性69.4万人,占比53.6%。民族构成:爱沙尼亚族占68.7%,俄罗斯族占24.8%,其他民族占4.9%,不明国籍人口占1.5%。

爱沙尼亚人宗教信仰不强烈,不到1/3的人口信教,其中大多数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会。俄罗斯人信东正教。源于古代拜物教的宗教传统也有一定的保留。

爱沙尼亚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很接近。俄语也是重要语言,多数俄罗斯族人也通爱沙尼亚语,从2007年起,俄语学校也逐步增加爱沙尼亚语课程。


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共有学前机构600所,各类中小学校611所,各类技术职业学校68所,高等教育机构42所,其中大学12所。共有28.2万人在各类学校学习,其中中小学18.4万人,各类技校及职业学校3万人,大学6.8万人。

著名高等学校:塔尔图大学,建于1632年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二世统治时期,1919年由古斯塔夫学院改称塔尔图大学,被尊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爱沙尼亚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均毕业或曾任教于该校。设有神学、法律、医学、哲学、生物和地理、物理和化学、教育、体育、经商管理、数学和信息科学、社会学等11个学科,下属10个系和研究所。师资人员共1368名,其中教授131名。学生1.8万人。

塔林大学 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市中心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由塔林市的多所知名大学和学院合并成立,也是该国发展得最好最快的大学。校内学习资源丰富,有5%以上的国际学生。是波罗的海地区的一所国际性高校,与全球多所大学有合作,是著名欧盟项目Erasmus的交换院校之一,隶属于: 欧洲大学协会、欧洲首都大学网络、波罗的海区域大学网络。


爱沙尼亚全国公路总长52037公里,年公路运输乘客1.42亿人次,货物3034.9万吨。

爱沙尼亚全国铁路总长967公里。铁路客运量530万人次,货运量6150万吨。

共有101个港口,主要有塔林港、西由拉迈港、昆达港、北帕尔迪斯基港、帕尔努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识爱沙尼亚共和国
全世界空气质量最优的国家——爱沙尼亚共和国/列国志
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掠影【1⋯波罗的海三国】
列国志;世界上空气最清新的国家爱沙尼亚
波罗的海三国掠影---王大伟
欧洲旅游指南系列贴之二十四:爱沙尼亚共和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