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朝外戚之间的“内斗”,窦婴之所以败给田蚡,背后原因值得思考

我们知道在汉朝末年,对王朝统治构成最大威胁的势力是宦官,而在汉朝初期,最让统治者头疼的势力却是外戚。何为外戚?顾名思义,外戚就是“外人”的亲戚。这里的“外人”可不是陌生人,而是指皇帝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握朝中大权,一度使整个吕氏家族权倾朝野,这是汉朝的第一个外戚专权时期。而到了汉武帝即位时,虽然情况相比于吕后专权时有所改善,但也是十分严峻的。当时的后宫中有两位太后,一位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也就是汉武帝的祖母,另一位是汉景帝的皇后王氏,也就是汉武帝的母亲。这两位太后分别代表着两股外戚势力,在汉武帝即位初期的汉朝政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时期的两股外戚势力

我们先来看窦太后这边。窦太后地位高、资格老,在汉景帝时期对朝局发挥着重要影响,汉景帝对窦太后十分恭顺,甚至是言听计从。窦太后有个侄子叫窦婴,在汉文帝时曾任吴国的国相,在汉景帝时任詹事,后来由于“七国之乱”的爆发,窦婴被任命为大将军,为平叛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在汉武帝时被任命为丞相,位极人臣。

再来看王太后这边。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田蚡这个人生得相貌猥琐,最开始时并没有什么作为。可是随着自己姐姐成为皇后进而变成太后,田蚡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他仿佛坐上了通往权力高峰的“云霄飞车”,一路青云直上,最终也登上了丞相之位。

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

窦婴和田蚡的不同之处

窦婴田蚡二人虽然都以外戚的身份崭露头角,最终也都官至丞相,但差别还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背后“靠山”不同

这很好理解,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背后的靠山自然是窦氏一族。而田蚡作为王太后的弟弟也自然是王氏一族势力在朝中的代表。只不过随着窦太后的慢慢老去和王太后的春秋日盛,窦婴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逐渐被田蚡所取代。

二是资质和功劳不同

虽说二人都是外戚出身,在初登政坛时都或多或少依靠着太后的举荐和扶持,但二人的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资质和取得的功劳却有高低之分。窦婴为人刚毅耿直,虽为窦太后侄子,但在国家大事上却能秉公直断,不掺杂个人情感。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汉景帝时关于皇储人选的选择上,窦太后十分宠爱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在一次家宴上甚至要让汉景帝答应她千秋之后将皇位传给梁王。在这关键时刻,一旁的窦婴站出来反对,避免了汉景帝的尴尬,窦太后因为此事对窦婴很是不满。而田蚡则为人刻薄善妒,极尽钻营之能事,在政治上并无太大的建树。

三是发展趋势不同

窦婴比田蚡得势的时间要早很多,但也注定了他失势的时间也要比田蚡早。在窦太后去世后,窦婴失去了背后的靠山,自己的权势威望也日薄西山,原先依附于窦婴的人纷纷转投田蚡,使窦婴家中从门庭若市变为门可罗雀。而田蚡则是后来居上,在出任丞相后不免有些骄横,这使得失势的窦婴心中很不舒服,也为日后二人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窦婴和田蚡

矛盾的爆发

二人的矛盾起因于田蚡的一次不经意的口头许诺,传话的人叫灌夫。灌夫为人豪爽,在窦婴失势后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疏远奚落他,而是和窦婴成为了忘年交,二人交情很好。一次灌夫拜见丞相田蚡,田蚡顺口说他有机会要到窦婴那去拜访一下,灌夫于是建议不如明天就去,田蚡不置可否,并没有当回事,可灌夫却当真了。他急忙跑到窦婴家中通报了田蚡要来拜访的消息,窦婴也希望借此机会联系一下和田蚡的感情,于是全家出动准备这次接待。

可是窦婴一直等到了第二天中午也不见人来,灌夫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前去丞相府找田蚡理论,而田蚡则饮了一夜的酒刚刚醒来,完全忘了前一天自己说的话。自此,窦婴和灌夫就和田蚡结下了“梁子”,本来二人的初衷是结交田蚡,可到最后却得罪了田蚡,这真是时运不济连“喝凉水都塞牙”。

在这之后,窦婴和灌夫又因为不肯和田蚡换地以及酒席间的礼仪问题再一次惹怒了田蚡,于是田蚡找个机会向皇帝告发灌夫骄横放纵、横行乡里,在家乡侵占百姓田地。窦婴一心想救灌夫,替灌夫说好话并直指田蚡的骄横无理,这却正好给了田蚡对付窦婴的机会。田蚡示意汉武帝窦婴和灌夫私下里结党企图谋反,这犯了汉武帝的大忌,汉武帝于是召集群臣让田蚡和窦婴公开辩论。

性格直爽的灌夫

决定生死的朝堂辩论

两个不同时期的外戚权臣就这样迎来了关乎生命的“关键一战”,二人分别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后,汉武帝让在场的大臣发表意见,他们的意见将决定谁是最终的胜利者。御史大夫韩安国率先发言,他肯定了灌夫作为一员猛将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以及为人耿直的特点,但也对田蚡指责他横行乡里、私下结党的指控表示默认,并表示希望英明的汉武帝自己裁决这件事。

表面上看韩安国是站在中立的角度,谁也不得罪,但实际上却是对窦婴和灌夫的致命一击,因为毕竟对于汉武帝来讲,企图谋反是他最关心也是最忌讳的头等大事。在主爵都尉汲黯发言后,其他大臣都默不作声,汉武帝在无奈之余只好下定决心治窦婴和灌夫的罪。而王太后对二人的最终“量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窦婴在之后被处决,而灌夫更是被灭族。

大臣们的表态给汉武帝出了一道难题

结果尘埃落定,原因值得深思

窦婴就这样在外戚间的“内斗”中完败给田蚡,不但没有救成灌夫,自己也落得身首异处。表面上看这是一场窦氏外戚和王氏外戚的对决,但其实背后隐藏的却是汉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和政治角力。无论是窦婴还是田蚡,在他们得势的时候都呼风唤雨,身后追随着一大批支持者;而一旦失势,则江河日下,成为无人问津的闲居者。

窦婴之所以在朝堂辩论中没有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也不是因为他实有其罪,而是因为彼时他不过是一个被遗弃的前任丞相而已。而决定这一切的是高高在上的汉武帝,他是这场“决斗”的裁判,他的判罚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皇权的稳固……

参考资料:《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窦婴之死:有一种绝症叫交友不慎,有一种设计叫死后杀人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二十六)不平静的朝廷
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西汉第一谜案“伪诏风波”,一次腹黑暗杀,窦婴之死背后的局中局
【武帝】 十二、好兄弟
窦婴向汉武帝出示的景帝遗诏,怎么会变成伪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