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存在是什么?哲学为何一定要追问?此文给你深刻的分析

哲学的生命力发源于其对最本质之物的不断追问,追问方式的不同将把哲学导向不同的方向。古希腊哲学家从有限的视域出发,采用了一种能穷尽万物、寻其根本的方式不断对视域中的“存在者”进行发问。虽然这种方式在他们看来是正确无疑的,但对事物以“是什么”的方式进行追问将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种固定的、僵死的定义回答。海德格尔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传统形而上学在追问方式上的不足,重新对“存在”的追问方式加以反思,跳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追问陷阱。

1

传统形而上学的追问方式

从古希腊哲学追问自然万物的始基“是什么”到经院哲学对上帝的不断追问与思考,从近代哲学对认识的追问到现代哲学反形而上学的转变,哲学问题的提出都表现在人力图对从将其认识用于指导实践或者成为精神寄托的目的。这种对哲学理论的内在需求也必然要求哲学理论在思想上具有可操作性,这种可操作性将表现在哲学思想或理论内化到人的生存中来。正因如此,哲学不可能是那种直白的宣称或者是一种神秘的冥想可以满足,那种不可操作性必然会被人们所抛弃。任何哲学问题的提出必须要有其合理的理由或根据,这种要求使得哲学理论必然要言之有理,即要求哲学思想或理论具有准确合理的逻辑条件作为理论支撑。因此,当古希腊哲学家开始探求万物的本质时,为了有足够的理由保障他们的追问是有效时,历史上首次提出“什么是什么”的提问方式。

西方哲学的开创者泰勒斯在宣称“大地浮在水上,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命题时,西方哲学就伴随性的开启了。在此,古希腊哲学家将哲学引入到生活中所采用的哲学之思的追问方式就是“什么是什么”这一追问式。如果人想揭示世界的本质,找出世界的始基,唯一可做的便是遵循认识阶梯由低级认识到高级、具体到抽象的一种认识路径。哲学对于认识世界的方式而言,采用“什么是什么”这样一种追问方式是合理且必然的,但这种追问方式的缺陷同样是明显的。

2

海德格尔对追问的重提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形而上学对于“存在”问题的误解之处在于其对该问题的提问方式上的缺陷,这种错误的追问方式导致传统形而上学将“存在”与“存在者”混淆起来。他认为明确分清“存在”与“存在者”才能真正洞悉到世界的本质,才能避免落入到以往的形而上学所犯的错误中。海德格尔认为对“存在”的揭示应该用现象学的方式来“让存在显现存在”,对“存在”不能采用“是什么”的提问方式去定义“存在”,对于“存在”进行的将是一种特殊的、有别于以往的思考方式。

海德格尔之所以对“存在”进行不同的思考,原因在于他认为对“存在”的提问方式来说,不同的追问方式将决定了对“存在”的理解与解释上的不同。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形而上学对“存在”的提问,实际上是一种概念性的追问,其结果肯定是以“存在者”来进行解答,将“存在”与“存在者”混淆,这就掩盖了对“存在”的追问。但是对“存在”的追问,应采取现象学的方法,使得“存在”显现自身,理解“存在如何存在”,而不是用“存在者”对其进行硬性规定性的回答。

传统形而上学运用“是什么”这种追问方式去探求“存在”具有这样一种目的,即努力将普遍的东西抽象为一个界限明确的东西。这种抽象的产物可以在哲学思考和论证说明中被准确地运用出来,它能在思维上界定未知对象。通过这种抽象过后,人们所从事的哲学讨论将始终是明晰且不含混的,哲学也并将被推进到一种明白无误的思考中,哲学也将作为一门精确的学科而被大家所认同。但是这种追问方式是否没有疑问呢?是否完全正确呢?虽然“什么是什么”这样的追问具有一定的限定性,将讨论对象界定清楚,但“什么是什么”的追问方式并不需要一种实在性作为其前提,也就是说即使一种对象并不真实存在,我们也能运用属加总差的方式将其界定出来。这样一来,我们虽然得到一个确定的、自明的概念,但事物本质的特性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出来,我们也不能真正涉及到事物的本质之中获得一种自明性。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对“存在”追问方式,应该用“如何可能”这种追问式进行。他认为假如我们对“存在”采用“是什么”的提问方式,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存在”提问之前已经对“存在”的领会做了肯定的回答,即在这个假设里“存在”成了现成自在的、既定不变的,具有工具性意味的概念性的东西,所以,若对“存在”以概念式的追问,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概念。这样进行追问所得到的“存在”没有一丝生机,是死的,这样的结果将是难以为我们所接受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追问出“存在”,不是运用定义去界定得到一个概念呢?难道让“存在”自己告诉我们吗?

对此,海德格尔说,我们应该去追问“存在如何存在”,即去探求“存在如何显现自身”的问题。当然我们对“存在”进行追问的方式由“什么是什么”转向“如何可能”时,我们就进入到了正确的哲学之思的道路。因为对“存在”进行“如何可能”的追问,我们将问题的回答方式转变了,而我们所关注的对象,即“存在”仍然在我们的思考之中。因此,对“存在”追问的突破口就是一种追问的转变,即由“是什么”转向“如何可能”,我们的哲学思考也将跳出那种形而上学的怪圈。

结束语:

海德格尔在哲学追问上采取一种与传统形而上学完全不同的路径,其现象学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在对世界之本质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的哲学工作中,海德格尔成功地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传统行而上学哲学家,开创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哲思方式。对于传统形而上学而言,其中追问“存在”所做的努力不应该被彻底否定,尽管在追问方式上都无一例外地陷入到歧途中不能自拔,但无疑它们给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考提供了参考和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含义
存在,此在与生存: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
学者深度观察: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什么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萨特与海德格尔的“人道”之争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探究【柳小晗】
1.技术哲学(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