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面反面傻傻分不清-这些猛禽为何有假眼?

No. 108

翻译|Wildcat

编辑|CrazyBirdy

图中这只冷酷无情的北美鸺鹠(Glaucidium californicum)是鸣禽的杀手,它会把剩余的食物藏在树洞里,或者挂在树枝上,以备日后食用。它那令人不安的假眼简直就是为这种行为量身定做的。摄影:Feng Yu/Alamy

这只半英尺高的小型猫头鹰正在一棵树上发出高亢的“嘟嘟”声,听起来就像孩子的玩具发出的声音。它那被白色羽毛环绕的深邃双眼,恶狠狠地盯着你。接着鸟儿把头一扭,明黄色的亮眼便从另一面闪现出来。

这是怎么回事?这只猫头鹰真的有两副眼睛吗?当然不是,你只是它被骗了:脑袋后面的“眼睛其实由羽毛构成,为了伪装。

这种会耍花招的鸟儿叫做山鸺鹠(Glaucidium gnoma),和它有类似伪装的还有些鸮形目、鹰形目和隼形目的鸟类,它们的后脑勺上都有一种被称为眼状斑(ocelli)的欺骗性假眼,好几十种猛禽都有这种标志性特征。例如,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就有一对假眼;还有美洲隼(Falco sparverius)和东非隼(Falco fasciinucha)同样在脸部侧面有黑色的斑纹,看起来像是一双眼睛,始终凝视着外界。

我国南方山区比较常见的小型猫头鹰领鸺鹠的正面、后背面图鉴绘图(来自马敬能等著,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能够看到它后脑勺的眼斑(戳下面的视频,郑秋旸录制)

对飞蛾或者小鱼这样常被捕食的生物来说,假眼可以迷惑甚至遏止潜在的捕食者。但长着假眼的猛禽都是捕食者,它们为什么需要这种伪装呢?许多像鸮形目或鹰形目这样的猛禽喜欢吃雀形目的鸣禽,因此鸣禽往往会全力反击。目前公认的观点是,这些眼斑不是用来抵御天敌,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猎物。

当鸣禽察觉到一只猛禽出现在它们身边时,它们会围攻这只猛禽以避免受到威胁,他们通常俯冲攻击猛禽,并朝捕食者发出报警声(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观鸟时做呸声吸引鸟类的注意力,参见推鸟之前的文章)。虽然赶走天敌似乎是一个奇怪的举动(以下称为“群趋”行为),但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鸣禽这么做有三个目的,一是把猛禽赶走,让它远离卵和幼鸟的巢,二是给附近的其他鸟类报警,三是教给雏鸟和亚成鸟有关捕食者的知识。群趋”的鸣禽甚至会和猛禽进行肉搏,导致其遇险乃至受伤。

理论上说,假眼可以改变“群趋”鸣禽的攻击方向。科学家们通过设置假猫头鹰来进行验证,有些猫头鹰有假眼,有些没有(如下图)。许多俯冲“群趋”的鸣禽似乎被那若隐若现的“大眼睛”所迷惑,进而迎击假眼的反面。《Auk》杂志200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假眼可能会保护猛禽免受背面攻击。

A-C为北美鸺鹠的模型,A为正脸,B是有眼斑的背面,C是没有眼斑的背面,D、E为活体北美鸺鹠,摄影:Milo Bircham

《奥杜邦》杂志的野外编辑Kenn Kaufman也认为,假眼会让那些愤怒的小鸟稍微远离猛禽一点,从而保护这些鸟类中的“幻术大师”。鸟类学家David Sibley(小编注:也是北美畅销的Sibley图鉴的作者)的主张更进一步:根据亲身观察他发现,如果鸣禽认为自己被察觉,那它攻击的可能性会大幅降低

Sibley在给《奥杜邦》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冒险进入鸥类和燕鸥类聚居地的研究人员时常受到这些鸟的俯冲“群趋”。这些鸟总是从背后攻击,如果你转过身去看它们,它们就会离开,所以研究人员有时会在自己的后脑勺上戴上人类面孔的面具来愚弄这些鸟。”这些面具显然在预防袭击方面非常有效。

Sibley认为,有假眼可以抵御的潜在捕食者或群趋攻击的雀形目鸟类数量,可能比我们预估的还要高。Sibley举了一些例子,如绒啄木鸟(Dryobates pubescens)的背部纹路,以及白喉带鹀(Zonotrichia albicollis)头部的假眼花纹,都让人难以判断这只鸟面向何方。

绒啄木鸟的背部花纹,摄影:Crazybirdy

也许一些猛禽也知道这种假眼把戏。无论演化出假眼的原因是什么,这五种鸟类只是几十种假眼鸮形目、鹰形目、隼形目中的一部分,而它们始终都在看着“你”。

北美鸺鹠,摄影:Michael Durham/Minden Pictures

这种小型猫头鹰拥有相同套路的假眼,两块黑色的眼斑被白色的羽毛包围,不禁让人觉得这是一副邪恶的面孔。这种猫头鹰只有半英尺高,是北美地区最小的猫头鹰之一。与大多数猫头鹰不同的是,北美鸺鹠在白天捕猎小鸟、哺乳动物和昆虫。虽然这种猫头鹰在春季繁殖期间行踪隐秘,但其余时间,从加拿大西部到墨西哥南部再到中美洲,你都可以看见它在农家后院的喂食器附近捕杀鸣禽。

棕鸺鹠(Glaucidium brasilianum),摄影:FLPA/Alamy

和其它三十二种鸺鹠一样,棕鸺鹠在其后脑勺上也有深色的假眼。棕鸺鹠的分布区域和北方的亲缘鸟种有所重叠,包括得克萨斯州南部和亚利桑那州的部分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棕鸺鹠被认为是濒危物种。不过这种鸟在墨西哥和中美洲要常见得多。事实上,它们是美洲热带地区分布最广的小型猫头鹰之一。棕鸺鹠常在黎明或黄昏时分出没,在日出和日落的微弱光线下觅食,因此它的假眼睛看起来特别瘆人。

美洲隼,摄影:Laura Wolf/Flickr(CC BY 2.0)

美洲隼是北美地区体型最小、最常见的红隼,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也有分布。颈背的两个黑点看起来与正面的黑眼睛十分相似。这种猛禽身高不足一英尺,吃的是昆虫、小鸟、鼠类、还有爬行动物。全世界有13种隼形目鸟类,但西半球只有美洲隼,它也是唯一一种具有精致假眼的隼。

猛鸮(Surnia ulula),摄影:Erlend Haarberg/Minden Pictures

猛鸮这种中型猫头鹰的轮廓酷似鹰——因此它的英文名叫做Northern Hawk Owl。Kaufman表示,猛鸮的颈背有深色V形图案,形成了一张欺骗性极强的假脸。这种猫头鹰生活在欧亚大陆和北美高纬度地区,它们有时在白天捕猎,有时在夜晚捕猎,这取决于根据一年中所处的时节以及日照条件。猛鸮吃的是小型啮齿类、鸟类、野兔、松鸡,还有雷鸟等动物。它偶尔会一头扎进雪地里捕猎(这种行为被形象地称为“踏雪”)。

东非隼,摄影:Jeff Wendorff

假眼可不是美洲大陆猛禽的专属。以栖息在非洲东部和南部岩壁上的东非隼为例。其他的假眼猛禽都有深色的眼斑,而东非隼的颜色却恰好相反,它的头部羽毛呈深棕色,而颈背则有红棕色斑点。这种栖息在岩壁上的小型隼行事隐秘,很难被发现。科学家从少量已知线索中估计,东非隼的数量正在下降——原因是杀虫剂的威胁,与游隼(Falco peregrinus)等物种争夺栖息地,以及巢捕食。东非隼通常在空中捕猎小鸟和昆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遇到猛禽只能逃命?鸣禽们选择围殴,但也不敢随意出手
【动物世界】鸟的分类
鸺鶹形似猫头鹰,却会在白天行动抓老鼠
猛禽与尼康D800
观鸟技能 | 鸟类的效鸣可能会骗了你!
鸟类知识,看图识鸟Ⅴ---鸣禽(9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