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维中国通史」第四十讲:西晋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大家好,今天要讲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晋朝是由司马家族所建,第一个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也就是司马懿孙子,司马昭之子。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掉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公元280年,司马炎灭掉了东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将近一百年的天下混战的局面。

但是,仅仅五十年后,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人所灭。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从此进入了南北朝对立的时代。

西晋从建立到灭亡仅仅持续五十来年,在北方民族入侵之下,几乎毫无抵抗之力。当时的北方民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羌、氐、羯这五个民族,历史上也被称为“五胡乱华”。

北方民族对西晋简直是摧枯拉朽之势,当时整个北方陷入了混乱当中,北方人口只剩下七八百万左右,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混战与割据的时代,直到隋朝时候才统一南北方。

从公元316年到公元589年,中间经历了两百七十多年的分裂。

现在就讲一下,为什么西晋会迅速灭亡,西晋王朝背后有什么严重的危机?

从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政权之后,他在在宗室和士族之间保持力量平衡,但是最终随着宗室的人才凋零,士族势力就越来越强。

到了曹魏后期,曹真去世之后,曹魏宗室基本无能干人才,多是浮夸之辈。

司马家族趁此灭掉曹魏,建立了西晋。

三国之间的争斗,越是到了后期,蜀国和吴国越是没有势力统一,因为他们不论地域、人口都和北方差距一个档次,北方的人口比东吴和蜀国加起来还要多。

随着北方政权逐渐的稳定,人口增加,国力比南方有着更强的优势,西晋统一中国也就成了必然之势。

西晋统一中国之后,吸取了曹魏的历史经验,在政治上做出了几个方面的调整。

第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了宗室的力量。司马家族夺权成功,就在于曹魏宗室力量虚弱,所以司马炎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

这二十七个王,都是以郡为国,每个国有若干个郡,几乎重新回到了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的状况。司马炎分封诸王,重要因素就是司马家族世代传经为主,信奉先秦的儒家文化。

还有就是司马炎也非常明白,他们家族仅仅是士族中的一个代表而已,不论是威望还是实力上,对其他士族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与其说是皇帝,不如说是士族的领袖而已。

他的皇位本身就是与各大士族之间互相妥协的结果。

司马家族靠权谋上位,得位不正,并且非常偶然和侥幸,唯有加强宗室力量,才能让自己内心更加踏实。

并且从汉代以来,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各地方世家大族不仅仅有自己土地、奴仆、建立庞大的庄园,而且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也就是被称作“部曲”的私家兵。

这些军队数量非常庞大,少则上百,多则几千。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如此,司马懿夺取政权就靠着自己私家军,东吴孙峻在孙权死后专权,也是因为他有私家军。

再加上各大世族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姻亲裙带盘根错节,根本就无法触动他们的利益,所以这些世家大族都是地方实力派,也只能进一步使用分封的方式让宗室在地方上监控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分封的诸王在地方上也必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然难以对抗世族。

但是,司马炎在位的时候,依靠他的能力还能够驾驭各地的诸王,一旦司马炎去世,地方诸王就变成了军阀。只是东汉时期的军阀是地方长官,而西晋则是同姓诸王。

所以,西晋从一开始就没有改变东汉以来的局面,那就是中央对地方上的失控。在三国时期,因为有外部力量存在前提下,中央还能号令地方,一旦国家统一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并且“郡国并行制”中,会出现一个非常重要问题,那就是代表皇权附属品的外戚和同姓诸王之间有着权力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新即位的皇帝,他最依赖是自己母亲家族,他们也代表加强中央的力量,而最为担忧的是自己叔伯或者堂兄弟,因为后者会对皇位构成威胁。

所以,西晋又重现了汉朝的种种问题,就是外戚与宗室之间矛盾,中央对地方上失控。司马炎去世第二年,就出现这种问题,并且几乎一直延续到了西晋的灭亡。

这是西晋政权中第一个非常严重的内部危机。

除此之外,第二个矛盾,就是东汉以来严重的阶层之间矛盾,持续恶化。魏晋时期,因为长久战争再加上瘟疫的爆发,导致了大量人口死亡,土地荒芜,在这种情况下,就实行了屯田制,就是让士兵耕作土地,自给自足。

到了西晋时期,由于有大量荒田,允许民众去开垦。

所以,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政权时期,全国人口在一千万左右,等十五年后,统一了中国,整体人口在两千五百万左右。并且人口与土地比相对不高,那么并且西晋的税收是按照每户征收,也被称为“户调制”,所以人口得到了快速增长。

在这种政策之下,西晋的统一之后,使得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司马炎与传统士族之间达成了一种妥协,那就是允许不同品级的官员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和奴仆。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承认了大士族的特权与资产,并且不少农户可以依附于这些士族。

虽然有着数额上的规定,例如一二品五十户、三品十户,依次往下递减。但实际上,并没有严格遵循,并且因为中央政府权力有限,也无法彻底清查。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士族占据良田万亩,奴仆数千就成为了正常现象。西晋历史上最著名的斗富,都体现在石崇和王恺身上。

王恺用糖水刷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很生气,用绸缎将门前的大叔裹了四十里当屏障,石崇就裹了五十里绸缎。

晋武帝是王恺的舅舅,就拿出了两尺多高的珊瑚来为王恺助阵,结果石崇就拿铁如意敲得粉碎,从家里找出三四尺的让王恺挑选作为赔偿,并且还拿出六七尺的珊瑚。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西晋士族的奢靡之风,并且西晋皇族相对于士族并不具有绝对财富优势,也没有绝对权力控制士族。

除了因为诸王、士族的内部矛盾之外,西晋还面临另外一个重要的威胁,那就是边境的少数民族。

从汉武帝开始,打击匈奴,在此之后匈奴不断地进入汉朝的境内,大量匈奴人开始汉化。

到了东汉时期,随着温度下降,少数民族逐渐南迁,东汉边境就面临巨大压力。窦固、窦宪都曾出兵匈奴,逐渐解除匈奴的威胁。

但是到了西晋时期,中原王朝权力衰落,匈奴人又趁势而起,攻占了洛阳。

同时,河西一带羌、氐族人也成为东汉王朝的重要敌人,不断与帝国不停地征战争斗,但也在不断地汉化。

这些少数族逐渐成为东汉末期军队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董卓还是马腾、韩遂手下,都有大量的羌族士兵。所以,从东汉以来,这些少数民族不断地迁往河西一带,寻常更为肥沃温润的操场。

除此之外,中国东北部的乌桓被曹操击溃之后,鲜卑族逐渐兴起,成为中国东北部强大的少数民族。

而除了羌族、氐族、匈奴、鲜卑之外,还有被匈奴人裹挟的羯族,但是这个羯族不是黄种人,应该是从西域内迁过来的白种人。

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汉化”,学习中原语言和文化,甚至改姓。但与此同时,从东汉以来,边境的汉人就在“胡化”,他们也会逐渐变得勇猛善战,不服从王朝的管制,逐渐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西晋对于边境更加失控,虽然一度也希望纳入统一的管理当中,但无奈问题由来已久,中央权力太弱,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不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西晋这个王朝都是极度虚弱。

晋武帝司马炎能力出众,尚能维持王朝权威,一旦司马炎去世之后,外戚杨骏和皇后贾南风政权,中央陷入内斗,接着引发诸王的叛乱,再接着边境的少数民族趁虚而入,很快就灭掉了西晋王朝。

西晋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司马家族和曹魏一样,都是依靠朝局斗争获得权力,西晋无力重新建立一套政治制度来解决东汉以来的社会根本性问题,只能选择与各方妥协,最终在风雨飘摇的乱世当中土崩瓦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晋皇帝列表及简介 西晋王朝被谁给灭了 西晋第一个皇帝是谁
为什么司马懿能轻而易举拿下曹氏政权?原因与它的国策有关
五胡乱华到底有多乱?
刘渊立储、分封与汉国权力结构的转型
东晋司马氏皇权消长初探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为什么迅速衰落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