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信鸽落草加入野鸽群谈信鸽的本性

想让信鸽快速、远程归巢,这是每一个鸽友都希冀的事。可是制约信鸽归巢的因素太多了,除去我们常说的地形、天气、天敌、人为因素之外,对于一羽有能力归巢的信鸽而没有归巢,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呢?

1984年,我参加过一次较大范围的鸟类调查活动,在秦岭、陇南、岷山一带猎取的岩鸽中,调查组惊异地发现,几乎所有采样,其眼砂和羽色等都与几十年前的岩鸽有所不同。

析其原因,是与家鸽杂交的结果。家鸽怎有可能与岩鸽杂交以致于大批岩鸽形态有所改变呢?在猎取的鸽子中,我们找到了信鸽。

信鸽放飞(或离家)不归,甘于岩鸽群落为伍,这恐怕是鸽友们所始料不及的吧。

事实上,在以后的多次观察中,我们也多次发现一群银灰色的鸽群中夹有几羽雨点或绛色、夹白条鸽。

随着近一、二十年西域信鸽赛事增多,流落在岩鸽群落中的信鸽也明显增多。一次,在市场上见到农民手提山货出售,十九羽鸽子中竟有三羽是带脚环的。

一位鸽友告诉我,他改革了饲鸽方法,一棚二十几羽信鸽全年不喂,任其出外打野食。刚开始,似乎很高兴,说鸽子回来后个个吃得鼓胀胀的,还孵了雏鸽,但时隔十来个月,却听他连呼亏本了,二十几羽信鸽跑的只剩下几只。

我自己的一棚鸽子,前年迁至另一楼顶,由于上下不便,所以一次给足一星期的食水,但放过二年,全棚仅剩下一羽。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信鸽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有可能逃逸对人类的依赖,依照所保留的原始特性而完全回归自然。本来,若以信鸽的使役特点来看,这是不足怪的。

先民们训化原鸽、岩鸽时虽已把它们逐渐“家化”了,但对它们的“异地而归”、“群落生息”、“在翔时必须适应大自然”的特性,几乎没有多大改变,信鸽也就世世代代沿袭着始祖的古老遗传,为人所用,或仅在某一小的方面有所定向发展。

当今的信鸽,如果并不使翔或并不用于远翔,整日有食有水有巢有人照料,那当然它是乐不思蜀的,依赖于人总比搏命于天好。

但这样的信鸽养下去,用长远的眼光看,恐怕也与观赏鸽无二了。既然养信鸽的目的就是要竞翔,让它通过对大自然的搏击而归巢,那么,就有一个把握度的问题。

一方面要信鸽必须恋巢、对主人有依赖性;一方面还要它能够最大可能地适应自然,保持一定的野性,对旁人、旁物有警惕性,这的确是一组矛盾。

有人说,养鸽的最高境界是正确把握人与鸽之间的关系,这话有一定道理。可我们的很多鸽友却分属以下几类不同情况:

——唯鸽论,一切功过皆缘于鸽,只需花高价买鸽。

——条件论,鸽子绝对好,不归的原因皆因天气、运输、地形不利。

——综合论,鸽子可能有好有坏,条件可能有好有坏,好鸽碰上好条件时上好,好鸽碰上坏条件或坏鸽碰上好条件时中好,坏鸽坏条件最差。

——人论,一切均是由人选择和把握的,人的认识有多高,玩鸽水平就该有多高,一切失误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在以上几个观点中,毫无疑问,只有最后一种观点有可能把握信鸽的家养性与野生自然性的矛盾关系。这里,尚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谨提供几点建议供参考。

①尽可能建立鸽对人的依赖性,定时饲喂,清洁鸽棚,避免惊扰棚中信鸽,千万不要放纵信鸽随时打野和舍外过夜的习惯。

若有目的地对信鸽进行野外适应训练时,一定要把握鸽情,切不可让其成癖,造成不思归或几日不归的习惯。

②训练放飞一定要适度加量,旨在增强信鸽通过努力在一定距离上必定能归巢的信心。

当然,训练也可以选择一些复杂天气、地形的课题进行,但一定切记不要超越信鸽鸽龄所能负载的能力搞大跨度训练。

训练最好不要过于频繁,为了急于参赛而将训练日程安排在鸽子成熟期以前全部完成是最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增加信鸽对主人、对归巢的厌倦心理。

③时常注意鸽棚中出现的游棚鸽和野外过夜鸽,若不是出于偶然,应当及时将这种鸽禁闭关养起来,以免这种鸽的反祖症候贻害全棚。

④在日常训练和竞翔中,注意单鸽的归巢规律;无论竞翔目的方面讲亦或信鸽性质方面讲,“拖拉机”式的鸽子都不符合要求。

尤其是在放飞途中被人圈养过的鸽子偶然又飞回故地,一定要舍得淘汰,因为它在以后的放飞中仍会依附碰到的鸽群,不会有大出息。

⑤对于野性十足的鸽子,要进一步仔细观察,如果野性仅仅出于鸽子对舍外事物的高度警惕可能不是坏事。
但当一羽鸽子在棚内野性十足十分生僻,而一旦出棚或放飞又总是趋于它鸽它群时就要注意了。

⑥有游棚习惯的鸽子没有保留价值,因为在一旦参加竞翔时,异地鸽群总是对它有巨大吸引力的。所谓游棚,就是不恋己巢,这样的信鸽还有什么用呢?

当然,游棚信鸽由于它对新群有一定选择性,有时单飞远离已棚很远甚至几十里外去找伙伴,这种鸽不易被鸽主发现,还常被谓之独往独来,实已失去了竞翔潜质。

⑦带伤归巢的鸽子情况很复杂,有些可能是飞归途中被养鸽者打的,有些则有可能已与野鸽为伍被猎人们当做野鸽打的,有些可能被鹰鹞袭击等。

还有一种情况,当信鸽加入野鸽队伍后,并不适应野鸽晨晚弱光线下飞行和穿越树丛迂回突转式的飞法,常有撞在树条上的情况,所以受伤仅限于前胸,有大片毛脱落(笔者已多次观察到这种情况)。

不论哪种情况,信鸽吃一次亏侥幸逃脱,如果痊愈,可能会有今后的翔速提高。

一般讲,信鸽原始性状的某种特点是有一定遗传性的。所以,这对我们培育信鸽又提出来一条把握的依据,但把握的要点仍是必须十分熟悉亲鸽的习性。

关于信鸽的原始性状,赘述很多,旨在全面地认识信鸽和把握信鸽的培育、训养方法。

信鸽被我们用来参赛,实际上是对它的原始性状的利用和发展,如果我们一味就表象谈表象,那就很难达到养鸽的高层。

大概你不会相信,原鸽岩鸽也有归巢性能——将一羽在巢地捉到的岩鸽做上标记,带它远离巢地几百里放飞,同样能够归巢。

与此相反,我们的信鸽出现“拖拉机”,在途中野生一段时间:游棚鸽、落野鸽出于原始性,外出找找群落和采食地;甚至远程放飞不归,完全返归原始,这有什么想不通呢。

在养鸽中,我们过多地相信了主观、过多地强调了信鸽人情化、过多地重复了以点概全的理论,其结果,信鸽的丢失率也就过多地高于归巢率,信鸽的迷雾就会越来越浓。

通过对信鸽原始性状的分析,我想说,信鸽是由人来把握的,是由人们的认识来决定对信鸽的利用、使役、培育、驯化目标的,而这一切,应包括有对信鸽演进史的了解,有对信鸽原始性状的准确认识。

飞归获胜的信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对鸽、对条件的准确把握(也有的是偶然巧合的),所以说,养鸽的最高境界是人鸽关系的实现。

文末给大家留个思考题:为什么詹森兄弟一天打扫鸽舍五次,每天喂鸽三次且几乎数着饲料来喂,而且只打当日短距离比赛?可以把答案写在评论区。

END

文|抗文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3鸽子
搭建鸽舍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鸽子文化的探索--石乐
信鸽配野鸽可以出成绩鸽?
【资讯丨经验】幼鸽大奖赛获奖诀窍——饲养管理诀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