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庞师:「无声的命令,直接行动」这是最最根本的内容(不是光瞎练)

请您闭目、静心、用八句口诀组场

静心自然地想想天地虚空,想想智能气功科学的气场,与老师的信息混化。

祝您安心、健康、长大功!

智能人按:
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命令这是练功感觉到虚后,一位老师的指导,受益匪浅。回来再对照老人家在不同地方的讲解,受益无穷。
其中《气功科学大专教材与明师讲解:智能气功科学概论》293-296页的讲解,想练功能空、能静、能虚、能集中的同道们,建议多听听、反复看看
老师强调这是“在智能功意识里边这是最最根本的内容

无声的命令 直接去动  时时感觉

(详见《气功科学大专教材与明师讲解:智能气功科学概论》293-296页

练智能动功,就是集中精神做动作,意念跟着动作变化,动作以外的、跟动作没关系的意念活动不搞

一、集中精神做动作,感觉运动思维。

集中精神做动作,对这个问题要进一步深刻领会。所谓集中精神做动作,应该是意念一动,马上就产生形体动作。比如做推拉动作,集中意念做动作,就是你有推拉的意念,并没有推拉的概念推,是精神和形体结合到一起的推,这就是感觉运动思维

1.喊口令来体会。一开始不会搞,就喊着口令:推——拉——,意念里推的动作是和推的(口令)词汇结合起来的。

2.没词汇的命令来体会。以后脑子里没有推这个词汇,没有概念词的推,只有推的具体指令(推的意念)就推出去。

就好比我们要拿个东西,如拿书,脑子里没有“拿书去”这个概念,可是“我要拿书去这个指令“要下达下去”,让脑子里这个指令直接地和形体动作结合起来,这才叫集中精神做动作。

脑子里直接发命令,直接变成行动。脑子里还要对这个行动的具体动作过程感觉得非常清清楚楚,那才行。

3.入手方法。一开始是宏观的,以后闭着眼睛从里面一点点儿感觉,一点点儿体会,就不一样了。如你这手微微这么一动,动一点儿,“我想动,要蜷”,脑子里有“要蜷”的命令,一蜷体会、一蜷体会,但这个命令又不是语言词句的形式,这个动和你脑子完全同步了,那才叫真正集中意念做动作

二、集中精神做动作,无声的命令

如果你能感觉到脑子里“无声的命令,那就是往里面收了所以首先你脑子里得会发无声的命令,这又新添了一个词汇,又讲深了一个层次。书本上也没有,你们听了知道了就行了,是个“无声的命令”。

脑子里要有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命令,你得感觉到这个命令让手去动,让腿去动,让哪儿去动,你又能感觉到这两个(指令和动作)又合在一起,这才是集中精神做动作。
在智能功意识里边这是最最根本的内容,对这需要慢慢体会,一下可能体会不着。
三、功夫是练出来的

现在你能做动作不跑神就不错了,想要脑子里把命令和动作两个合起来,那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咱们气功不是一说就会了。一说就会了,那拿一本书念去吧,一念都会了,那还叫功夫?念了半天也不行,你还感觉不到,得刻苦练。
有了这个(把命令和动作两个合起来)之后,才能谈得上下面讲的什么形、气、神这些东西。将来你脑子里有这些东西了,跟形体合住了,那时脑子一动,形体就动,身体里边的气该怎么转就怎么转,该怎么动就怎么动。

四、意念练功 

练捧气贯顶法,不做动作,闭起眼睛从头到尾想一遍,有的人会想,有点儿气,气不大。如果你能感觉到脑子里指令和动作合住了,然后一想,跟练功一样。可现在脑子里无声的命令还感觉不着,这个命令跟形体还没有合住,这个时候想(这个)气,作用太小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练功开始就认认真真去体会,意念、动作、形体,都要去体会

五、练功重在体察,别瞎练

不是光瞎练,光耗时间,耗时间里边得有内容,要一边耗、一边体会、一边琢磨意念活动、意念合到形体、意念形体合,要有内容。你那儿站半个钟头庄,里面有好多内容,站一个钟头庄内容也不停,这么搞起来才行。

以后在生活当中也得这么去做,吃饭、走路、睡觉都去体会。我们走路,脑子里发命令,迈左腿、迈右腿,以后迈腿就迈腿,里边都知道。现在你一迈步,好多动作你脑子里根本反应不了这么快,等脑子里会反应快了,来往信息就非常快。像武术里边,高级武术师,你拿箭射他射不到,他脑子反应非常快。周身整体化,外面有点动静,他一下就感觉到了,脑子里的信息一下收到反应过去

要是平时意念一动你的形体合不上,要有那么快的反应速度绝对不可能。

六、不“着魔”,怎么出本事?!

所以不搞特殊的意念活动,集中精神做动作,一定首先要把意念——无声的命令和形体动作结合到一起。(有时讲个小故事或打个比方,是把这些知识形象化一点,使大家脑子里印象深一些。)这样大家集中精神做动作,经常集中精神,走路时心都不外放,注意两只脚,这个脚一抬,那个脚一抬,脚心、脚后跟、脚掌都体会,真这样走上三个月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真能时时事事都这么做,走路、吃饭、上大街都这么做,干哪一样事也这样,练功也这么做,这不就行啦?!别人会说这跟着了魔差不多。你不“着魔”,怎么出本事?!

智能人按:看到这句“你不“着魔”,怎么出本事?!想起老师2018年10月给“科研高级研习班”寄语中提到“气学实质三层物,苦研精修若入迷。”虽相隔了26年个春秋,但老师对追求功夫、真理的要求未变——苦研精修“若入迷”。

其实不说修功夫,就说大科学家,不论是国外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还是国内书圣王羲之、数学家陈景润,对专业都非常入迷——如痴如醉、疯狂至极,甚至在很多常人眼中是“疯子”!

做学问,修道只争朝夕,故有“朝闻道,夕死足矣”之名言。为了激励人们抓紧修炼,了脱生死,古人云:“莫到老时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老师也多次引用)黄泉路上无老少,奈何桥上骨肉分。

想生命自由解放,我们只能加倍努力。

有法可依,只争朝夕。无声命令,心想事成。

请您闭目养神,认真地想想大气场,想想自己人生的意义……满心而发给大家加个好的信息。

祝  混元灵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法学理论(二) | 中医气功康复
生活气功化
脑子里得会发无声的命令
关于松腰
形、意结合是体现“虎戏”特点的关键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逆腹式呼吸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