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流行语中看中国青年社会心态的变迁(一)

发表于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JXST201405006&dbname=cjfqtotal&dbcode=CJFQ&v=MDQ4MjdVN3pzT1QzaVFyUmN6RnJDVVJMK2ZadWR0RnkzbVY3ek9MelhZZXJHNEg5WE1xbzlGWW9SNkRnOC96aFk=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的表达过程就是一个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理性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体现和酝酿着一系列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与此同时,目前广泛在网络和现实社会均得到传播和发展的流行语就不得不被提到了,它是新时期语言的一种主要表现形态。流行语以其特有的娱乐性、平民性(草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广大青年群体的使用、接受和认可。可以说,流行语在青年群体中流行折射了当代青年彰显个性、表达自我的心态,同时也折射出目前中国社会所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和热点问题。要知道,流行语作为社会心态的一种表达途径,它是最能够体现和反映新时期的变化,进一步可以认为,其是可以充分反映青年群体面对新时期的新变化做出的一系列社会心态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向。

  “社会心态指的是社会中的人们对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利益要求,并对自身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具有持久影响的情绪、思想、看法或者态度,它充分反映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心理状态。”社会心态对于整个社会运行和发展是具有预示功能,社会心态是人们对于社会存在的认知认知程度,是对于特定事物的价值评判和感情观念有机结合的一种态度,社会心态了包括人们的社会心理、社会信仰和精神状态等主要内容,可以说,社会心态是整个社会的感受、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青年群体作为将来社会发展的主流群体,他们的社会心态是时时刻刻关系到未来我国社会心态的发展状况的,同时也是会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对我国经济、政治等产生影响。因此,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初探新时期青年流行语的变迁历史,了解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变化,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新时期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培养提供解决依据,从而使青年群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矫正,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概况

  (一)基本概念界定

  1.社会心态

  通过收集资料总结,可以发现在相关的文章里并未完全找到有关于社会心态的明确定义和解释。有的就是一些零碎的东西,有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做了一定深度的界定,还有相当部分学者在做关于社会心态研究的领域时,往往是还没对其研究对象做出界定就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和论述。但是从收集来的资料来看还是可以把对社会心态的定义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将我们所研究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等同,持这样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心态就是社会成员在面对社会问题所进行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或者也可以说是在面对社会问题所进行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社会心理的某一个或者多个层面。

  第二类是认为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是有联系的,但不是意味着就可以或者完全就等同于社会心理,有关学者认为社会心态就是一定时期的人们所具有的一些普遍适用的、具有共同性的社会意识。在其理论的定位上来说,有关学者把社会心态界定为社会意识的较低层次,它介于社会意识和个人情绪之间。持这种观点的又可分为四类:态势论、表现论、人心民意论、整体论。

  第三类是从哲学视角去界定社会心态这一个概念,采用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心态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桥梁和中介,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我们人的本质对的表现,因此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此次调查对于社会心态的定义主要是综合了上述有关于社会心态的三类研究,相对而言,此次调研是比较综合地对新时期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进行研究。

  2.青年群体

  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青团等对青年的定义,笔者将18—45岁的群体认定为青年群体,这一群体主要是95或96年以前出生的90后、80后和70后。

  3.新时期

  新时期指的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在党史二卷写的很清楚,“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因而“新时期”这个概念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至今的这一整个大阶段、大时代。

  (二)研究综述

  本文作者在大量查阅相关的期刊文献和泛读大量相关书籍总结出,我国关于青年流行语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为起步阶段,即1991—1993年;第二个阶段为新时期,即1994年至今。因此,对于我国青年流行语的研究综述,笔者主要想从以上两个阶段来进行论述。

  1.起步阶段(1991—1993)

  通过对《中国青年研究》等学术杂志的阅读、整理,笔者认为,我国青年流行语研究主要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1991—1993年这一起步阶段,主要以金大陆和胡明扬等学者为代表。期间发表了两篇重要学术性论文——《南北城市青年流行语》(金大陆)、《70—80年代北京青少年流行语》(胡明扬、张莹)。1991年,金大陆主持编辑的上海《青年学报》杂志推出“流行语与青年文化”专栏,并连续刊登了十几篇关于青年流行语的学术论文。1993年华夏出版社汇编并出版了三年来关于青年流行语的成果,书名为《南北城市青年流行语》。可以说,该书使得青年流行语研究逐步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同时其填补了我国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成为青年流行语研究起步阶段的一大亮点。

  对于青年流行语研究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学者主要是对大量不同城市青年流行语进行整理、分析,然而绝大多数研究人员是从地方方言为切入点,带有局限性。

  2.新时期阶段(1994—)

  自上世纪90年代,有关青年流行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问题和发表了一些相关论文和书籍。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关于青年流行语的研究还是相对零星的,与此同时,新时期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因此,青年及其流行语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量的新词新语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流动、翻新,折射着一代新人喜怒哀乐的生存状态,需要青年研究者去及时地了解、认识与把握。不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青年流行语的研究还是取得很大进展,发表、出版了不少相关的论文和著作的。

  对于新时期阶段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1.对青年流行语的研究分为分析、描述和解释三个倾向;2.从整体趋势来看,初期的青年流行语研究主要是围绕青年流行语的产生原因、流行条件、特征、类型等基本问题展开的,后期,研究不断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可以说是拓展了该研究的领域;3.在使用方法方面,青年流行语的新时期阶段,有一些学者已经开始逐步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科学统计软件对大量材料进行归纳和分析。

  二、不同发展时段的流行语

  本文通过百度、360搜索等主流搜索引擎搜索出近十几年的网络流行语,同时结合了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发布的“中国主流报纸年度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以及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等评选结果。因此,笔者将不同发展时间段的青年流行语刊登如下:

  《大学生》杂志在1993年发布了“大众十大流行语”,其中“申办奥运”、“发”、“电脑”、“说法”、“没商量”、“学雷锋”、“发烧友”、“下海”、“第二职业”、“大哥大”等词汇均入选。

  通过查阅1993年后关于青年流行语的文献,最早只能够追溯到1998年了,该时期的十大流行语为:“下岗”、“再就业”、“房改”、“抗洪”、“世界杯”、“金融危机”、“泰坦尼克”、“出手”、“彩票”、“上网”。

  1999年,官方公布的“十大娱乐流行语”为:“新生代”、“盗版”、“官司”、“上网”、“绯闻”、“做广告”、“拍写真”、“做游戏”、“打假”、“贺岁”。

  进入新世纪,中国青年研究杂志和北京青年报共同公布了“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评选结果,网民投票选出的词语有:“申奥成功”、“WTO”、“9.11”、“本·拉登”、“反恐”、“QQ”、“翠花上酸菜”、“出线”、“F1ash”等。

  2004年的青年流行语主要有:“雅典奥运”、“刘翔”、“执政能力”、“审计风暴”、“零关税”、“海啸”、“布什连任”、“廉政公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食品安全”、“博客”、“电荒”、“性别失衡”、“公民道德教育”、“公款炒汇”、“红色经典”、“审美疲劳”、“SARS灭活疫苗”、“矿难”等。

  2006年的青年流行语主要有以下一些:“素质啊,注意素质”、“我搜”、“晕”、“顶”、“FB”等。

  2007年青年流行语主要有以下一些词汇:“和谐”、“哦了”、“平常心”、“工龄归零”、“纸包子”、“晒”、“史上最……”、“你太有才了”等等。

  2008年青年流行语主要有以下一些词汇:“北京奥运会”、“宅”、“山寨”、“猥琐”、“范跑跑”、“上Google上百度一下”、“猪坚强”等。

  2009年青年流行语主要有以下几个:“裸”、“寂寞”、“被就业”、“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偷菜”、“你OUT了”等等。

  2010年的主要青年网络流行语是:“神马都是浮云”、“给力”、“我爸是李刚”、“羡慕嫉妒恨”、“你懂得”、“鸭梨”、“非常艰难的决定”、“围脖(微博)”、“凡客体”、“闹太套”、“小悦悦”、“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高铁”、“低碳”、“货币战”、“嫦娥二号”、“十二五”规划。

  2011年青年流行语有:“咆哮体”、“伤不起”、“亲你肿么了”、“卖萌”、“五道杠”、“再也不相信爱情”等。

  《咬文嚼字》发布的“2012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枪”、“高富帅”、“中国式”、“亚历山大”、“最美”、“赞”、“接地气”。

  《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分别是“光盘”、“倒逼”、“逆袭”、“中国梦”、“大V”、“奇葩”、“点赞”、“微××”、“女汉子”、“土豪”等。同时,《咬文嚼字》在评选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网络热词存在争议,如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等流行词汇因为不合语法、表意不明而落选,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据考证词源不雅,因此也未能够入选。

  2014年已经过去大半,在2014年上半年主要出现了以下一些热门词汇:“土豪”、“我的小伙伴们”、“中国大妈”、“女汉子”、“么么哒””、“马航失联”、“零容忍”、“雪龙号”、“去哪儿”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巢青年研究报告
丧文化很流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瘫痪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
青年时期是多少岁,中国青年节
雷开春 裘晓兰 刘琳:当代中国青年主观社会地位认知的变迁
网络流行语使用主体社会文化心理阐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