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86)锦城花重201305

2013年5月1日

 

   齐白石的孙子齐可来回忆,当年为了画出紫藤的神韵,爷爷齐白石曾多次到紫藤公园写生。有一次,爷爷问他的学生:“你们跟我学画虾这么久了,你们知道虾应该在第几节开始打弯吗?”见没有人回答,爷爷接着说:“应该在第三节开始打弯。”

 

 


   金农学画,大概是在50岁以后。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不像郑板桥,还当过十几年的县太爷。郑板桥比金农小6岁,应该称金农是大哥了。二人关系非同一般,郑板桥评价金农:“杭州只有金农好”。至于金农的诗,板桥居士以为:“乱发团成字,深山凿出诗。不须论骨髓,谁得学其皮?”金农画梅花,自称是“江路野梅”,要求是“天大寒时香千里”。他特别喜欢画寒梅,以表现一个“清”字。他说:“清到十分寒满地,始知明月是前身。”他有一幅《梅花图轴》,藏在北京的故宫里,其中的题诗曰:“砚水生冰墨半干,画梅先画晚来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他的《画梅题记》说:“凌霜雪,节独完,我与君,共岁寒。”其清高孤傲,从梅间逸出。金农60岁后开始画竹,他给自己的住宅东西种植了万秆修篁,以此为师。粗看他的竹,笔法草草,细看却古朴稚拙,逸趣横生。金农偏爱画瘦竹,认为“画竹宜瘦,瘦多寿,自然饱风霜耳”。《墨竹图》上曾题:“磨墨五升,画此狂竹,不钓阳鲚,而钓诸侯也。”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郑板桥,喜欢“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

石,千秋不变之人。”

   《儒林外史》卷首词: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儒林外史》卷末词: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把衣冠蝉蜕,
濯足沧浪。
   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观八大山人简冷的笔墨,干净得如玉一般,想其内心又何曾陷于繁红尘?再看倪云林的松淡简劲,望之几无一丝尘埃,令人无法不联想到他散尽万贯家财后泛舟太湖的双清禅心。即便在现实生活里,倪云林多少也都有些洁癖。


   弘一法师:应使画以人传,不可人以画传。

   郑燮认为李鱓画风“凡三变”:“初入都一变,再入都又一变,变而愈上,盖规矩、方圆、尺度、颜色,浅深离合,丝毫不乱,藏在其中而外之挥洒脱落,皆妙谛也。六十外又一变,则散漫颓唐,无复筋骨,老可悲也。”


   李鱓《冷艳幽香图卷》题跋:“苏、米、倪、黄盛于宋元,有明若文衡山(徵明)之文秀,白石翁(沈周)之苍老,天池生之幽怪,白阳山人之老辣,陆包山(陆冶)之稳当,得其一铢半两皆可名世;本朝虞山夫子,画苑传人,高司寇(其佩)指头生活,另开生面;八大山人长于笔,清湘大涤子长于墨,至予则长于水。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乃凝于神甚矣。”


   在黄宾虹题画中读到一则陈老莲的逸事,煞是有趣:陈老莲每年终,展览平日所积画,邀人传观,若有人赞一好者,必即时裂去,以为人所共见之好,当非极品,此宋玉“曲高和寡”,老子“知希为贵”之意。


   篆刻家王十川年轻时右腿因病高位截肢,却一生治印数万,其中一方“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独立不惭于影”,尤其令人过目难忘。



   《朱新建画集》序《自己写几句》:
  记得幼时,父亲供职的机关里有一位出黑板报的。每逢节日,他便用极鲜艳的粉色在漆黑的板儿上画一些灯笼或者花条儿什么的,让人觉得喜气、爱看。于是,我自己就也想画。苦在只有一些白地儿并且带格的纸,加上蜡笔。虽然呕心沥血,终于未能尽意,视为恨事。
  年岁渐长,就不崇拜那位出板报的先生了。就崇拜赵佶、金农、莫迪里阿尼什么的。却也是画不出与他们一般模样的画儿,依然惹恨。就翻脸,不再崇拜谁,爱怎么画便怎么画。有一个故事说,一人射箭,先画一只鸟来射,未中;把鸟画大,仍未中;就先射箭,后画鸟,果然百发百中。我喜爱这最后一种箭法。居然有朋友喜爱我的箭术,更来劲了。

   因为《孩子王》,朱新建与阿城的关系自然也就亲密起来。
  那时德胜门内大街253号,是一个很热闹的去处,每次到那烟气腾腾的老屋里都能遇见各类朋友。先是有一阵贵州给高行健的《野人》塑面具的尹光中吃喝在他那里,早上去地上脏脏地卷着一团。两人切磋烧陶,尹光中的大嗓门一亮,阿城戴得很松的眼镜就往鼻梁下滑。然后是南京画《金瓶梅》人物的朱新建成了他形影不离的酒肉朋友。据朱新建讲,他是读了《棋王》因为喜欢才来找阿城的,一找就找成了一对酒肉朋友。阿城天天请朱新建下馆子,朱新建在阿城案上作画,阿城就站在一边看。朱新建画一张,阿城说声不好,朱新建就揉掉;阿城说声好,朱新建就扔给阿城。两人如此这般混了十几天,朱新建临走,阿城表示要送他些什么。朱新建在屋里翻找一遍,指指一个古砚说,就这玩意还有点意思。阿城就说:拿去吧。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会试,试题是“芦笋生时柳絮飞”,慈禧就此题拟定了一首诗:“南蒲篙三尺,东风笛一声;笛声连夜雨,萍踪故乡情。”同治十二年会试,试题是“江南江北青山多”,慈禧再拟诗一首:“雨后螺深浅,风前雁往还。拾莲春水泛,峰杂夏云间。”1975年,中共四届人大召开之前,江青抱着很大的政治期待,用“李进”化名发表摄影作品,并配闲诗一首:“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2013年5月31日

山水册页之一
山水册页之二:溪山清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佚闻 ll 不离三亩地 似入万重山 - 朱新建轶事
郑板桥·荆棘丛兰图
“竹”够有道
郑板桥画的新生之竹,果然生机盎然!
妙趣横生数字诗
“只向精神淡处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