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内难伤金所有营卫记载(二) 伤寒论篇

《伤寒论·辨脉法》

其脉沉者,气微也。

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气衰也。

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寒则伤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也。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气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硬,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气前通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伤寒论·平脉法》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寸口气盛,名曰高;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气弱,名曰惵;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气和,名曰缓;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搏,名曰沉。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搏,名曰强也。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气微,迟者中寒。为血,血寒则发热;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气不行,涩者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气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气衰,涩者气不足。气衰,面色黄;气不足,面色青。为根,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气衰,芤者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而入于经,其血乃成。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中》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气不足,血少故也。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气和。气和者,外不谐,以气不共气和谐故尔。以行脉中,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脉濡而紧,濡则气微,紧则中寒。阳微中风,发热而恶寒;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为有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

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孤阳独下阴部者,小便当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应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竭血尽,干烦而不得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

《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神农氏

20127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渡舟色脉诊讲伤寒论录音整理(二)
​伤寒脉法与后世脉法之不同
伤寒论注(十七) 辨脉法
伤寒论(卷一至卷六)
[卷十六\仲景辨脉平脉] 辨脉篇
伤寒平脉辨脉法!(一、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