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步练习】2015
   

 

1.1体味文化

一、选择题

在2015年即将到来之际,许多游客冒着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严寒登上泰山,撞响弘德楼的铜钟,祈求国泰民安。据此回答1~2题。

1.弘德楼撞钟祈福,体现了“登泰山、保平安”口号的影响力。泰山是文化的山,下列景观也能体现泰山文化的是(     )

①旭日东升 ②黄河金带 ③泰山石敢当 ④泰山碑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选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故应排除含①②的选项,正确答案为B项。

2.泰山是自然的山,有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诗人杜甫的这一诗句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壮丽景观。这说明(     )

A.文化不仅仅是社会现象

B.文化也包括自然现象

C.文化就是人的灵感和想象

D.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选D。文化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A、B两项错误。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将文化视作人的灵感和想象是错误的,故C项不选。答案为D项。

3.文化是什么?有人认为文化就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就是艺术。我们今天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文化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

B.文化包括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发展文化就是要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D.文化的发展应该脱离经济、政治

选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故B正确。教育、文学艺术事业属于文化,但不是文化的全部,A、C说法片面;文化不同于经济、政治,也离不开经济、政治,D观点错误。

4.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这说明(     )

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选B。不同地区的老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B正确。A、C、D皆与题意不符。

5.右图表明(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选B。文字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发明的,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明显是错误的;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文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部分;D项观点明显错误。

6.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说明(     )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我们的生活就是文化生活

C.文化生活高于一切

D.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选A。B、C、D三项表述错误,我们的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文化生活是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反映,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7.读漫画《失德》,图中旅游者的行为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这里的“文化”是指(     )

A.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B.人的一种文化素养,与“文明”“礼貌”相近

C.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社会意识形态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选B。漫画中旅游者的行为是缺乏社会公德、不文明的表现。所以,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与“文明”“礼貌”相近的含义。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

8.漫画《逛庙会》充分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一种艺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选C。漫画展示人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项。①材料体现不出,④说法有误应舍去。

9.一座城市,没有高楼、广场、绿地、大道、立交桥等宏伟建筑的包装和衬托,就体现不出它的美丽。但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市民的素质对这个城市的形象至关重要。对于城市来说,漂亮的建筑是其“皮肉”,而良好的市民素质则是其“筋骨”。市民素质的形成(     )

A.离不开社会实践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选A。市民素质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项符合题意。

10.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等。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无法生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选B。“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旅游文化”等表明了文化现象丰富多彩,同时也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②③符合题意。①不是材料表明的,④说法本身错误。

11.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例如,同为春节,北方冰城哈尔滨用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而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迎春。这说明(     )

①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④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选B。②说明了南北方文化存在差异的原因;③直接说明了南北方文化形式上的不同;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

12.下图漫画反映的观点是(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知识力量就是文化力量

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选B。根据漫画中的文字“打开书,你能开拓世界,甚至撬动地球!”可知,文化(书)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很大(“开拓世界”“撬动地球”),据此应选B。A项将文化等同于物质力量,是错误的;C项将知识力量和文化力量简单等同,也是错误的;D项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

13.有的人认为,生活的价值就在于吃好、穿好、住好,只要能在物质上富有,能够买得起自己所需要的物质消费品,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的人则认为,只要精神富有,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差点也没关系。

你赞同哪种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人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健康成长。

14.由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自开展以来,各地群众推荐了大批感人的好人好事,有力地促进了各地道德模范的选树工作,营造了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发挥了引领道德风尚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运用“文化的力量”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意义。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②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更好地发挥先进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百校联考试题
【在线检测】《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河北5个1名校联盟高二政治6月考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解析版)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复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