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动课堂培养适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

转动课堂培养适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  

  摘要:渤海大学实施的“转动课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课堂上实行精讲、互动、练习,是强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转动课堂的内涵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然后中肯地评述了转动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关系与区别;最后进一步对转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转动课堂;师生互动;翻转课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87-02   

  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环境,这是一个新问题[1]。渤海大学校长杨延东教授率先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培养适用型人才[2],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转动课堂”[3]。杨延东教授认为,适用型人才就是品行优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具有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素质和能力,始终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2]。适用型人才能够保持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岗位发展同步,不但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而且能适应岗位变化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1]。“转动课堂”教学模式于2015年3月起在渤海大学大规模实施了,效果良好,颇受学生欢迎。   

  一、转动课堂的内涵   

  “转动课堂”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是指转型、转法、转体。转型是指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模式转到新的改革模式上来。转法是指由课上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上来。转体是指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动”是指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   

  转动课堂是围绕精讲、互动和练习三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三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精讲是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将最重要、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精心的组织与讲解。精讲的主要特点是授课内容精、讲授精、用时精,三者缺一不可。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转动课堂”的精讲时间规定为不多于课堂教学时长的60%。课堂上实行的精讲、互动、练习三者的时间顺序、时间长短可以微调整,形式可以多样,真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效吸收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转动课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转变教学理念。转动课堂促使高校教师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渐近内化知识,以学评学”,让学生先进行知识学习,根据学习情况,教师确定精讲内容的具体实施,解析易混点,然后通过课堂讨论,练习、课外学习等过程,促进学生渐近式深度内化知识,采用教学过程中学生精细化表现情况评价学习结果。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更具个性化。转动课堂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   

  2.创新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而转动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知识的深度渐进式内化,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因此,转动课堂促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在组织课堂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上,促进学生知识的不断深度内化,并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转动课堂通过互动学习和过程考核,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聚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包括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新型经济管理人才[4])的培养质量。   

  三、转动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的一种颠倒。在教学中,它仍保留了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步骤,但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反,它将信息传递过程放在课外,主要借助视频和音频资料,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与教师面对面,在指导与讨论中练习、问答和讨论以巩固知识,它是一种传统课堂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5,6]。转动课堂与翻转课堂都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但转动课堂比翻转课堂更加优化教学过程,主要区别如下。   

  1.翻转课堂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课外,主要借助视频和音频资料,由学生自主完成,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预习。而转动课堂信息传递过程由课内精讲和课外预习两个部分组成。   

  2.翻转课堂的知识内化在课堂内进行,传统课堂教学时数等于课程的计划教学时数。转动课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是将传统课堂划分为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如,课内教学时数等于课程教学时数的60%,课外教学时数等于课程教学时数的40%。因此,转动课堂的知识内化是在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中进行。   

  3.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的一种颠倒,而转动课堂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的一种完全的颠倒,而是改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练习方式、考核方式都进行了可操作性改进,因此可以说转动课堂既具有翻转课堂的优点,也继承了传统课堂知识点的整体性和准确性。   

  4.翻转课堂注重的是课堂的教学顺序、教学策略的变化,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组织与实践方式。转动课堂注重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思想,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动课堂理清了大学教学中的三个基本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所对应的是教学观念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采用全程动态精细化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课堂、课外师生互动取得良好效果,需要采取全程动态精细化考核评价机制。如,某个学生缺勤,可以用一个创新作品来弥补,使学生始终有机会多学多做。课堂上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奖励3分,主动回答问题奖励3分,等等,具体课程考核机制在此不作说明。中职学生上课的表现总让一些教师头疼,但在创新设计作品展示的课外互动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准备相当充分。每名学生答辩时,其他学生积极提问,有的竟然问出10多个问题,有的竟要站在讲台上与答辩者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林琳,冉清文.培养适用型人才:一个大学校长对高等教育的思考与践行[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04-107.   

  [2]杨延东.我的大学观[M].沈阳: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14.   

  [3]林琳,杨延东.转动课堂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97-101.   

  [4]杨延东,杨道宇.“五位一体”的高校社会服务功能观――试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功能创新[J].教育探索,2015,(6):1-10.   

  [5]张新民,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21-25.   

  [6]黄美初,沈敏敏.翻转课堂与MOOCs在开放大学教学中的有效结合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2):62-7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7665561.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新教育中的三个转变
非此即彼,未免极端
南阳市学校翻转课堂教学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之比较
学习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怎样有效地进行课堂听说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