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门口的小摊,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怀旧

西彬 - 告别童年 来自祖庆说 03:58


那些年,校门口的小摊

文/龙华华

女儿喜欢和我谈起她们班级或是年级的乐事、趣闻,我欣然闻之,感恩这份融洽的交流和快乐的感染。我说我以前上学也有很多记忆犹新的风景,“与君共分享,请君侧耳听,”可好?小姑娘愉快地应允了。于是,我如一尾小鱼,在记忆的小河里缓缓上溯。

旧时光,重上心头。

那些年,校门口的小摊是我上学、放学路上的“快乐根据地”之一。那点甜,温暖,幸福,蔓延到现在。

老家在江西的一个小县城,我上的小学是“一小”(第一小学)。“一小”是县城里的重点小学,朱红色、古色古香的廊柱和大门,每天为师生们迎来送往。

在大门两侧,各有一排门廊,左侧的门廊,是学校的一些宣传橱窗;右侧的门廊,则是一排店面。店面对外营业,最里面的墙壁构成了学校东南角的一边围墙。

这些铺面大多是玩具店、文具店,或是二者合一的杂货铺子。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小玩意儿,成为很多小学生心中的向往。

我虽也常光顾这里,目光注视着那心仪的小物品(新式笔、好闻的橡皮、好看的文具盒、花花绿绿的笔记本等),暗暗对自己鼓劲说:“攒些钱,省着花,等攒够了再来买。”但比起店内的各类文具、玩具,店铺外的小摊小贩卖的东西,价格更亲民,态度更随和,挑选更方便,买卖更自由。


我于是成了校门口那些或固定、或流动的小摊上的“小主顾”。记忆中,这些摊档占据了整条街的面积,八字排开,两边摆摊,中间行人。遇到上下学高峰期的时候,在其中走动也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摆摊的主要是中年妇女、大妈、婆婆之类,基本上没有男摊主。她们通常用直径约为一米左右的竹编的圆簸箕,将自己售卖的货品摊开,敞在簸箕上卖。簸箕下方是一个圆篓子,里面放的是上面所卖物品的存货,可随时添加,随时补货。整个筐和上面摆放的簸箕,正好合适一个小学生以惬意又舒缓的高度来欣赏和挑选小商品、小食物,尽情选购。

放学时分,婆婆们或阿姨们便会吆喝两嗓子,带着满脸的笑容和热情的招呼,招徕过往的大小朋友,吸引她们到摊子前来逛一逛、瞧一瞧。

那大大的簸箕里售卖的有无花果干、芒果干、杨梅干、大大牌泡泡糖、金丝猴奶糖等,还有五颜六色的各种吃的,以及自制的豆豉姜片、红姜片、加工类的各类小食和玩具。不一定买,逛一逛也挺好玩。

看着品种繁多的零食和玩具,心都要飞起来啰。那大大小小的盼望,在小心眼里发着芽。没买、没吃着也不沮丧,瞧着就欢乐。不知这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知足常乐”。


因为爱逛校门口的小摊,这个摊看一看,那个摊选一选,沿街溜达,这天我便溜达到了“糖画”的摊档口。(不常有,但遇上必定是要围观一阵“大饱眼福”的)“糖画”摊被围得水泄不通,我等了好久,等到人群渐渐散去,才得以来到“糖画”摊的最前头,好不容易才可以清楚地看“糖画”的整个制作过程。看着乐,闻着香。

只见做“糖画”的师傅,手拿一柄圆勺,在勺子底部着力,三下五除二,流畅地倾倒着融化的麦芽糖,在一块白玉一般的台面上,制作出了顾客所点的各种动物、人物或生肖“糖画”。

做好的糖画,在白玉板上停留一二十秒,师傅在糖画的底部放一根长长的竹签子,再用一个铝制的小铲子轻轻地将整张糖画小心翼翼地掀起,顾客便可以举着高高的漂亮的糖画,满脸幸福地舔一舔,咬一咬。金灿灿的糖画、惟妙惟肖的造型,让人叫好。

那时糖画的价钱要一块钱,我买不起,多半是看热闹的兴致。然而,这一天,我大概是看得太投入了,等我迟迟进了家门,母亲一看,我的书包竟是敞开的,里面刚置办的新文具盒和新买的笔、橡皮和其它文具,全没了,不翼而飞。

母亲有些气恼,问我做什么去了,书包被人打开了都浑然不知。我本着诚实的态度,一五一十全“招”了。那天晚上,写作业都没笔,好容易才在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一支残留的“本已报废”的笔,勉强完成了当天作业。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夜晚还添了一顿“跪洗衣板”思过。


虽为溜达“付上了代价”,我仍余兴未减,快乐未损。有一次,母亲加强了“严打力度”,放学后尾随我一段路,见我购买了一包煮熟的玉米粒正吃得津津有味。母亲走上前来,闻了闻我手中的玉米,一脸“痛心疾首”地说:“孩子,玉米都馊了,你还吃得这么香,要闹肚子哟。”母亲的语重心长起到了一定作用,我以后在小摊上就不再买一些自制的食品,转而把兴趣转向了八十年代末的新兴零食——果冻。

有必要说一下我的零花钱的来源。母亲了解了我喜欢逛校门口小摊的喜好之后,家里的零食是备着的。但品种、种类以及同伴之间的兴趣影响,那多种多样的校门口的“零食诱惑”还是存在的。母亲比较少给我零花钱,我的零花钱主要来自非常爱我的外公。外公很慈祥,老人的名字就叫“仁祥”。外公常常笑眯眯地悄悄塞给我几角钱零花钱,使得我童年的幸福感和富足感大大加增。外公已去世多年,但这份对我宠溺有加的爱,我至今无法忘怀。

我爱上了吃果冻,更爱上了收集“果冻纸”(果冻上面的那一层彩纸)。我和另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小颖,两人一起“集果冻纸”。

五颜六色的果冻纸一套一套的,有的六张一套,有的八张一个系列,还有的一套有12张不同图案,不尽相同。虽然果冻的味道比较相似,都是软软的,有些韧性、滑滑的哧溜哧溜地吞下肚去,但我们为了收集果冻纸,省下了很多顿的早餐钱和各种零花钱,只买果冻吃,肚子饿得咕咕响也乐意。

我们兴趣盎然地收集着那一张张不同系列、不同图案的果冻纸,把果冻纸洗干净后,擦干,用胶水分门别类、一套一套地贴在空白作业本上。

我们做了好几个厚厚本子的“果冻纸集”,每次翻看,都颇有成就感。那时我和小颖还有一个“宏大”的愿望:等我们长大了,就带上我们的宝贝作品“果冻纸集”去北京参加博览会,领个大奖回来。哦,童年的梦想,又纯真又可笑,但那些梦,温暖幸福了我和小伙伴的童年。


校门口的小摊小贩,除了卖吃的和玩的,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现在社会已经很少见到了:那就是算命先生。在“一小”的校门口左侧,坐着几个算命先生,他们有的是盲人,有的是正常视力的人,他们以给人看手相算命为生。

有一回,母亲接我放学,路过一个瘦瘦的算命先生的摊前,一时兴起,母亲请算命先生为我看手相。算命先生一本正经地透过厚厚的眼镜片看着我的手纹,片刻后,用恭喜且郑重的语气对母亲说:“这孩子以后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母亲心生喜悦,后来经常用这句算命得来的“金言”鼓励我好好读书。

我自然是不相信这句“戏言”,但不知不觉中,不知这句“看见未来”的话,是不是也让我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增加了一点点信心和把握。如此也便圆满了。

那些年,校门口的小摊前,也曾流连,也曾眼羡嘴馋,也曾黯然神伤,也曾有过“购物的高峰体验”(过年收了压岁钱)。逛着逛着,吃着吃着,玩着玩着,我就长大了……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校园清洁主题队会活动方案-文秘范文
犯纸簸箕
看到李子柒做的童年美食,让人又忍不住怀念小时候了……
一起动手做果冻吧。
命带簸箕煞(纸簸箕)
纸簸箕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