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洪涛:选择中医微博集之39

(二)

 

立春时节,地下的阳气开始上升。人生天地之间,亦必顺四时寒温变化、适天地阴阳升降以养其生。因此春天养生之道,即在养阳气之升。多晒太阳,可助升阳。俗语云“太阳是个无从宝,常晒太阳身体好。”春天要顺畅心志,不惩不罚。不妨为一年立个目标,心存希望,有个奔头,然后积极进取,这也是养阳之法。

 

春天阳气升发,木气疏泄,人气渐旺。此时需多笑少郁,多开心,少烦恼。俗语说“气恼酿成病,快乐延寿命”、“养生之道,颜开喜笑;笑口常开,青春常在”。春天开心尤为紧要。此时心情舒畅则机体阳气升发,为一年新的生命循环奠定基础,如此即顺应天地之道。怨恨恼怒烦五毒一侵,则木气郁折,其寿自损。

 

最近南宁又降温,且小雨连绵,湿冷侵人。正立春时节,不少女孩子为显靓丽,喜欢穿裙子。寒湿入体,最易患风寒诸证。或正气抵抗,发为感冒诸症,需急用麻黄汤或者麻黄桂枝各半汤,汗以解之。或阴寒湿邪侵入关节,虽未见明显不适,但下肢关节僵硬冷麻,亦为其候。需用甘草附子汤,其效如神,诸症可自愈。

 

雨水时节,阳气上升,阳根即易动摇。在人则小儿得木气最旺,亦最易伤损阳根。因此,此时小儿易多见虚证。特别是若感冒风寒而发烧、咳嗽,需在解表的同时重视扶助中阳,兼以酸收。所以说,雨水养生,需养木气之敛。勿过于动摇木气,勿过食辛辣温窜之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丁香等温热调料。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阴阳变化机理以及养生常识,最与中医相关。因此,每到一个节气,我都会在微博里写上几条,渐积渐多,到现在基本上每个节气都有相关的论述。各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在我的微博里搜索一下。回头我将根据自己的微博,整理出一份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养生文章,以感谢各位网友对我的支持并关注。

 

春天其应在肝,此时肝气疏泄旺盛,升发之力强,我们会感觉精神振奋,充满活力,此时养生,需养肝气的升发。就是说平时一切的行为、饮食、生活、运动等都尽量要顺应肝气的升发之性。若逆之则必然伤肝。比如,春天可以适当地饮酒,借酒性的流动以顺畅肝气。但若过饮,湿热内滞,肝失疏泄,反而伤肝最速。

 

肝属木,其功在疏通畅达宣泄。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能疏畅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有些人容易发脾气、爱哭、易受惊吓、易激动、易烦躁、易情绪不稳、易悲伤,或喜静恶闹等等,都与肝失疏泄有关,而且这些情况特别容易在春天发作。可趁木旺之时,或针或药,借天之力调理肝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春天木旺,阳气上升,若过升则浮火在上,反而易出现不适。常见的不适有脉数、心中烦躁、焦虑、情绪不稳且易发脾气、失眠、脸上痘痘多、头晕、头痛、抑郁、神经过敏、咽部有物感、口腔溃疡等等,这些都属木气升浮之象,春天最为多见。当疏泄木气以缓解不适。可经常喝点乌梅固本汤,敛降木火,颇有良效。

 

春天最适合于调理肝的疏泄功能,肝主升、主动、主散,合于木性。春天养肝之法:一则可针刺或按摩肝经诸穴,包括太冲、期门以及大腿内侧面压痛点;二则可服逍遥散之类的药方;三则到户外踏青、远眺、伸展肢体;四则开始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此都能顺畅肝气,预防肝郁。若木气升发过度,则可服乌梅固本汤。

 

西方研究发现:孤独、丧失所爱的人、没有希望、在家庭和工作中气恼、精神紧张长期消除不了等,是癌症的最常见因素。从中医来看,这是肝失疏泄,因此预防肿瘤的关键在于调肝,让心情好起来,多些欢笑,多些快乐,多些憧憬与希望,可以让身心有向上的力量。春天与肝相应,在春天疏泄肝气最能预防肿瘤。

 

(三)

 

立春之后,不少人易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胃痛、胃胀、恶心、嗳气等。分析其原因,在于春天木旺,木旺则克土,脾胃应之于土。胃失于和降,气郁不通则出现上述不适。对于春季多发的溃疡病,我喜用小建中汤加味,此方重用白芍敛降木气,配合麦芽糖调养中气,标本兼治,颇能收效。

 

今年二月初二是卯月寅日,寅卯为木,正“龙抬头”,南宁昨天雷声阵阵,伴雨水时下,这是木气升浮,应时而动。春本属木,应时而木旺,则一年之五行运转自然流畅。正合于“见龙在田”,必带来此地一片旺相。按中医理论,木气一动,则肝血左升,精力不足之人自见振奋,而阳气过浮之人则需敛阳清降以固本。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日天地阴阳变化极大,一则春分白天与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则春分为春之半,平分一年寒暑,春分之前为寒,春分之后即为暑;三则此日开始厥阴风木之气转为少阴君火,天地气机由升发变为升浮;四则自春分寒气渐消而温气渐升,俗语“冷惊蛰,暖春分”即是。

 

春分节气之后养生,需注意使机体阳气升发有度,勿过开泄。可考虑常用以下汤方,据证选用:泻心汤、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黄芩汤、黄连阿胶汤、黄连解毒汤、乌梅固本汤等。若阳气过于开泄升发出现上火诸症,则需适当吃酸以敛之,在两广大街上正多有卖酸嘢,用诸多瓜果腌制而成,最可为适时养生之需。

 

养阳,春夏时节最为合适。春夏时节,天地之间阳气升浮,人亦应之。特别是春分之后,天气渐温,阳气渐旺。平素畏寒之人,或有这里那里疼痛,或有水肿,或有拘急痉挛等,都可借天时而扶阳。此时温阳,或用艾灸,或用汤药,或借日光而浴,或取温泉而蒸,都有宣通阳气、散寒除痹、化湿祛邪之功。

 

有网友问,春夏养阳,那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扶阳?我认为借春夏阳气升发的时节宣畅人体的阳气,可以适合于每个人。但个人体质不同,疾病不同,症状不同,又不可骤然滥用扶阳升阳诸法。比如,某人正患阳明实热证,则需清降实火而不可养阳扶阳。又如,阴阳双虚之人扶阳要有次第,亦不能只扶阳而不养阴。

 

南宁昨日闷热之极,人如蒸于笼中。入夜风起,继而大雨滂沱,今晨豁然清爽,晴空一洗,心情亦觉畅快。正清明时节,天地之间阳气升浮,阳浮继以大雨,此为春令正气。人感其阴阳变化则机体升降顺畅,气归于平衡,自然舒服。因而悟出:若外感温热邪气出现高热,当治于酸敛清凉,则温热得解,邪退而正安。

 

春天木旺,养生之要在于顺畅木气,特别是孩子,属木性,生机健旺,最需养阳,即是养阳气的升发。经旨谆谆告诫要“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意思是说要尽量顺着孩子的意思,以免逆而伤其志意,则肝逆而克伐脾胃。今日一小朋友不想针灸,妈妈劝说了几句,孩子不高兴,马上就出现呕吐。这即是木郁克土之征。

 

春天养生,顺畅木气、将养阳气是为根本。孩子得木气,生机最旺,亦最需重视春天的养生。一方面,对孩子多鼓励,多支持,激发孩子的志趣,顺畅其情志,而不是打骂讽刺。即使孩子做错了,亦需和颜悦色,绝不可胡乱教训。另一方面,春天木旺,易克脾胃,孩子最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诸症,需健运中焦。

 

有人一发脾气就出现胃胀,或胃痛,或胁痛,或腹泻,或呕吐等症。再如不少十二指肠及胃溃疡病人最怕生气,生气则腹痛加重。这些都是肝失舒泄,木气横逆,克伐脾胃之征。古贤建立五行模型,其中木克土即类似于肝郁伤伐脾胃。现正逢春天,木气最旺,养生之法,一则舒畅肝气,二则补益脾胃,是为善养生者。

 

(四)

 

春天养生原则,其要有三:一则养阳,升发阳气;二则养肝,顺畅情志;三则健运中焦,防木克土。其法:多晒太阳以升阳,食酸以敛肝木,食甘以补脾土。更需早睡早起,顺畅情志;借木气升发以建立一年工作之计划,顺肝气健旺而活动三冬潜伏的阳气;给自己一个希望,让心中充满梦想;多些微笑,省些烦恼。

 

春季肝木旺盛,养生之道,需养肝木温升。民间有种说法“以肝补肝”,其来源于中医理论的“以形补形”之说。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因此若肝虚而致夜盲证,即可选猪牛的肝脏来以脏补脏治疗。此法隋代的巢元方以及唐代的孙思邈等医家多有记载。由此,有些人就喜欢经常吃些肝脏以进行食补。但此法不可滥用。

 

春天养生要不要吃乌梅,历代医家见仁见智。我认为:梅得少阳生气而于腊月开花,而乌梅为梅之子,其味最酸,能补肝之用、敛肝之阳、平肝之逆。春天木旺,养生之道在于养阳,而助肝血温升即是养阳。乌梅能条畅肝气,促进肝之疏泄功能,凡虚不受补或肝经诸证用之皆效。且可与一切补药同用,而无敛邪之弊。

 

再论乌梅:梅于寒冬开花,得春气最早,具少阳升发之气,有水中生木之性,故能条畅肝气而助肝血左升。经旨:木曰曲直,曲直作酸,乌梅得木性而具酸味,经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因此古人有望梅止渴,借酸以生津,故能治疗所有阴津不足诸证。乌梅酸以入肝,既助肝体之阴,又补肝用之阳,是兼具二功。

 

谷雨节气,阳气上浮,热达寒空,水气蒸腾,降而为雨,是为雨水。正种谷时节,故称为谷雨。清明与谷雨时节,阳热升腾于地面以上甚多,地下阳根则渐少。因此,若外感邪气而出现发热、咳嗽诸症,需考虑其病因多由浮火灼金所致。火浮于上,而中阳不足,最需温补阳气。春夏养阳,即是这个道理。此时可用灸。

 

谷雨时节,受天地气机影响,人体木火招摇于上,而中阳最易亏虚。有些人开始出现白天易于困倦乏力,晚上又失眠烦躁之象,皆缘由此。治法有二,一则酸敛木火,二则兼扶中阳。可用灸法,当灸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诸穴,尽量少灸上焦诸穴,以免引动阳气。此时最忌过食寒凉,一旺内阳被损,易致诸病缠绵。

 

关于四季24节气养生,我在微博里曾撰写了大量观点,并按各个节气顺序写作,其中颇多与中医及养生相关的论述。为不致于重复啰嗦,以后将不再继续写作此类微博。到了某个节气,请诸位读者在我的微博里搜索相关节气即可。我将把所有自己创作的关于节气养生的微博合并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文章,以方便查阅。

 

春末夏初,地户打开,天阳升浮,善养生者亦可借此时机以升浮阳气。其法,一则适当运动,可以汗出透彻,让人体阳气宣散升发;二则多晒太阳,以引机体阳气升浮;三则适当吃些大葱、大蒜之类当季食物,促进阳气向外透发;四则辛可散,温可暖,此时吃些辛温食物,能有助于透出阴邪。小满后饮食需多些辛温。

 

我们都喜欢庆祝节日,但节的原本意思是气机不畅,如竹节,后来引申到生活中,凡天地气机不易接续的日子都称为节气,共24个。所以我们要过节,就是度过气机不畅的关节,让生命延续下去。之所以值得庆贺的不是节日当天,而是节日之后。后来又把值得庆祝的日子也称为节日,节日的意思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

 

已经小满,但阿尔卑斯山区却突然天寒,并降下雨雪。天地规律:立春而木升,立夏则火浮,此为一年阳气升发之时,亦生机渐旺之侯。奈何夏得冬令,木火不能升浮而反敛降,木火不旺则升发无力,猝然受寒,火被水克,最伤生机。在人则阳气不畅,寒反滞塞,易出现关节疼痛肿胀诸症。麻附细最有通阳化气之妙。

 

(五)

 

小满之后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机体阳气亦升浮于体表。此时血易行,汗易泄,正是刺络放血的好时机。有瘀血体质的病人固然可以刺络放血,平时无病之人若身体某处见瘀滞的血络,亦可借此时刺络。刺络放血虽属治疗手段,可治疗疾病,但若能灵活运用,更可作为预防疾病的常规方法。预防疾病时刺血量不可太大。

 

春夏时节需养阳,以下提供三个方便养阳法门。一则晨起喝生姜红糖水,既养肝血又升肝阳,于滋阴于具养阳之功。二则春夏阳气外浮,内阳易虚,故人易累、易困,中午时略作休息,眯一下眼睛,让阳气稍微敛藏一下,最能养阳。三则多亲近大自然,赤脚在泥土地上走一走,多晒晒太阳,以让机体与天地阴阳平衡。

 

端午节往往在夏至前后,此时天地之间阳气最旺,最是祛除阴邪的好时机。中国古人在此时喝雄黄酒、挂艾蒿、洗浴艾蒲汤等等,其用意都是借天地阳旺之力以祛除阴邪,保持健康。按中医理论,雄黄是纯阳之物,能温阳杀虫,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酒含坤,有毒,阳热之体万不可口服。艾蒿有温阳之功,可避阴邪。

 

端午,端者初始之意,而按农历五月正是午月,在十二支里午代表着阳气最旺的时间,五月初五正逢仲夏,因此端午节此日正是天地之间阳旺之日。此时天气燥热,人易患热病,且瘟疫亦易流行;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故古人此日饮蒲酒,并喷洒雄黄酒、朱砂酒,以去疫毒。

 

夏天为阳气旺盛之时节,在人则阳气外浮,内阳易虚,故外则易患热病,内则易腹泻腹痛。故夏日养生,既需顺天地之气机以宣畅阳气,又需重视不可过伤中阳。春夏养阳,一则养阳气之升发,一则养中阳之内损。二者不可偏废。故养生者,以辛温升阳,以酸温敛阳,晨则生姜红糖汤,晚则酸梅汤,以养得阳气归根。

 

中医里把大热的东西称为毒,比如砒霜有剧毒,即因其大热;辣椒有小毒,因其小热。古人把五月称为毒月,亦因五月属地支午月,正阳气最旺之月,热多则属毒。此时毒虫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喝蒲酒,或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阳气内旺,则热邪毒气不能侵袭。故端午养生,重在扶阳养阳。

 

每到夏天,有些人皮肤上易出现一些红疹、斑点等反应,此为机体的排邪反应。夏天阳气外浮,会祛除一些体内深层次的浊毒向外排泄,而排泄的部位即是皮肤。皮肤是机体最为常用的排邪器官,盛夏时借天地之力以透出久伏的郁毒,这是机体的自我修复反应。因此善医者当利用夏天的自我排邪机会,以恢复健康。

 

天热汗出,这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是自身祛邪反应。有人担心汗多会伤阴津,我认为不必如此忧虑。一则适当饮水即可补充阴津;二则夏天汗出,正是机体借阳气外浮的机会排出体内郁滞的浊毒邪气;三则汗出亦能透热、化湿、平衡营卫气血,其功极大,切不可乱用止汗诸法。况且汗后神清气爽,即是明证。

 

夏日炎炎,热气蒸腾。人体阳气在外,内阳则虚。午后阳气过散,致人易于疲乏,精力下降。夏日午后最需适当休息,眯一下眼睛,不要想事情,让心完全放松。这是夏日养神的最佳方法。否则,终日紧张忧虑,忙忙碌碌,心神得不到放松,最易伤损心阳。再者,夏日天长,睡觉晚,起床早,亦需于中午静养心神。

 

二、饮食

 

(一)

 

今日诊治一男孩,平时不喜吃荤,三餐吃素。感冒后面色青黄,精神不振,唇色略红。其奶奶却认为有热气,不让喝生姜红糖水,要求孩子不能吃温性食物。如此养生,误之大矣。“热气”一说,当是实火。但民间却把所有的上火都认为是热气,由此而凉茶盛行,实乃是苍生之祸,滥用寒凉,伤损中阳,后患无穷。

 

我们吃辣的、热的食物或汤水后往往会流清鼻涕,或者会出汗,而且出汗多是上半身。从中医理论来看,身体平时伏有阴寒邪气,胃中得热辣食物后,阳气温通,土气健旺,土旺则生金,肺气因而充足。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中阳气宣通,则阴浊被气化,以汗或涕的形式排出体外。由此,亦可悟出解表祛寒的治法。

 

吃饭禁忌。一则吃饭时需心平气和,切不可心中烦恼、发怒。因为情绪一动,则肝火内郁,木火上升,扰动心神。心为五脏六脏之大主,心神妄动则君火不明,火不煴土而中阳不足,食饮运化失司。且木郁克土,脾胃受伤,胃气失和不能受盛食物;脾气失和不能运化水谷。木郁气逆则胃胀、胃痛、呕吐、吞酸等频作。

 

吃荤还是吃素,见仁见智。远在先秦时百姓在祭祀的礼仪中就会实行斋戒。汉时道佛盛行,遂出现素食世风。现今我们吃素,更多的在于认识到素食的健康意义。素食可养心养身:素食不含动物的七情蕴毒,可以静神怡情、维持善根、淡泊心志、净意乐静,有助于养心;素食又可预防三高,改善气血循环,降浊排毒。

 

我们生活在俗界,不可能完全吃素。但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吃素,对于调节身心颇多益处。如果可能,我建议一年里争取几天吃素。一则二十四节气,这些都是天地气机变动比较剧烈的日子,吃素有助于身体减少内耗,平稳度过节气。二则大病重病之后,吃素有助于调养恢复。三则节假日暴饮暴食之后,吃素有助排浊。

 

我倾向于认为我们应该多吃地下长的东西,如土豆、红薯、山药、萝卜、花生等,尤其是慢性病患。一则这些东西更得土气,在人则脾胃属土,因此地下长的东西可健运脾胃中焦。二则黄为土之正色,中国人肤黄,较之其他人种更得土气。三则地下长的东西至少可以不受或少受剧毒农药的影响,勉强算是更安全一些。

 

盐与辣椒都能调动人体肾中报藏的元气,所以有些人喜欢吃很咸,或者很多辣椒,如果不吃盐就觉没有力气,不吃辣椒就觉精神不够。岂不知吃多了盐与辣椒,过于消耗肾中元气,对健康非常不利,特别是久病慢性病患者,当重视将养肾中元气。善养生者亦当努力调整平时的饮食习惯,以清淡少盐少辣椒为好。

 

我曾在国外诊治一华人,因开餐馆劳累异常,每天晚上半夜回家,喜欢自饮自酌,一直喝到凌晨五点。我跟他说,这种生活习惯非常不健康,应该努力改为正常作息才好。况且,半夜喝酒,最伤肝气。其不为所动,自认为养生就是要无所禁忌。结果两三年后出现肝区不适,身体大虚,工作时精神明显减退。

 

临床中总会遇到一些病人,平时非常不注意饮食禁忌,而且生病了也丝毫不在乎忌口。比如,有人患痛风,却饮酒不停,自述不喝酒比疼痛还难受;有人患肾病,却不肯忌盐,说没有盐哪里有力气;有人患中风却大吃鸡翅膀,说味道的确好;有人面色苍白却大吃冰淇淋,说是夏天解热。如此之类,每每令人哑口无语。

 

有些人长期饮酒,酒量又大,自觉饮酒后舒畅无比,一直喝到肝癌晚期才突然醒悟,但悔之已晚。这是其肝脏的排邪功能被抑制了,没有在接受酒精刺激时及时产生排邪反应,以至于肝脏被酒毒彻底破坏了。一般都认为,能喝酒说明肝脏解毒功能强,但这不是绝对的。有时能喝酒也许代表着肝脏已经不会自我保护了。

 

(二)

 

前不久美国发生一件事情,某餐馆鱼肉略有变质,结果美国人吃后上吐下泻,而中国人却啥事也没有,而且还帮着抢救美国人。报纸感叹:中国人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我们的肠胃已经被各种国产食物折腾地百毒不侵了。看似好事,但毒素留滞体内,早晚会生成祸患。特别是长期便秘的人,更要注意,及早调治才好。

 

我妈妈常说,不要把自己的肚子当成垃圾筒。这话极有道理。不少人不舍得丢掉食物,认为丢掉可惜,不如吃了好。岂不知一吃就吃多了。管不住自己的嘴,会生出不少大病来。前几天一朋友说,吃到肚子里,那叫贪污,是犯罪;如果倒掉,那叫浪费,仅仅是犯错。所以,我们尽量不要犯罪。——听来倒是颇有意思。

 

春节过完了,一肚子油腻也需要清理一下才好。提供一个小方:白芥子,苏子,莱服子,柏子仁,杏仁各100克,一付,上药混合,略炒香,共研极细末,每次十克,日两次,温水冲服。此方有化痰攻块,降浊通下之功。常服之,有助健康,不仅有助于养生,且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人亦极有好处。

 

——过完年了,有必要再把此条微博顶起来。按中医理论,油腻都属湿浊痰饮,需得阳气而运化。因此,阳气旺的人多吃些油腻还可以,但若阳气不足,则湿浊痰饮聚积体内,为患不小。郁于皮下则为脂肪瘤,滞于肝则为脂肪肝,积于肠则为肠道增生物。若再与瘀血寒邪交织一起,则可能为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

 

俗语有云“药补不如食补”,古人知道“是药皆有三分毒”,因此,若要补益身体,最好的方法是用相对平和的食物,而不是用比较偏性的中药。这正是“祛病用药,补养用食”的体现。我们平时吃的五谷杂粮最养人的正气,这是人类在漫长进化发展过程中,从无数食品中遴选出的性味最平和、最有补益作用的良药。

 

中国人习惯在看望病人时送些中药作礼物,但多喜欢送人参、虫草、鹿茸等补药,至于是不是对症,也就不管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诚然,如果是虚损病患,送这样的药材来最好。但如果患的是实证,需清泄攻下,送补药就有些不伦不类了。人情固然如此,补药可不能滥吃。若身体不虚,吃补药即是吃毒药。

 

最近几年,随着媒体对中医的加大宣传,中医养生渐渐火了起来。不少人女孩子喜欢吃些枸杞、党参、黄芪之类的补药,说是养颜、美容。重视中医养生固然好,但要不要人人都吃补药,则需因人而异,不可滥用。比如,面色苍白无华可以吃些补气药,若手脚冰冷就需加点温阳药才好,如果舌红少苔的话,就需养阴。

 

不少女孩子喜欢吃水果,甚至于把水果当成饭,认为水果有营养,一天不吃都不行。其实,水果大多性凉或寒,虽有养阴之功,但极伤人阳气。观察那些长期大量吃水果的女孩子,大多面色青白,手脚冰冷,即是明证。我们的祖先早已发现,要想健康长寿,一定要养好阳气,而最养人阳气的是五谷杂粮,绝不是水果。

 

有人问,水果煮了吃是不是就不凉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水果与诸多中药一样,煎煮过后,该性凉的还性凉呀。比如生石膏性凉,煮开了喝其性还是凉。所以说,寒性水果煮熟了吃还是寒性的,只是温度高了而已。水果味道不错,偶尔吃几口未尝不可,但如果过食寒凉生冷,却最伤中阳。阳气一伤,百病丛生。

 

我建议平时不可过食水果,以免伤损中阳。但有人问,为什么西方人可大量喝冷水?我的观点是,一则西方人进化不彻底,保留着更多的体毛而体臭,阳气偏旺;二则西方人传统以来以肉食为主,体内易于蕴热;三则西方属金,金气敛降而阳收,东方属木,木气升浮而阳散;四则我们有被庸医滥用抗生素的现状。

 

天气渐渐地热了起来,在南宁见大街边上的凉茶店也开始多了。凉茶多用寒凉中药熬制而成,固然有清火降热之功,但亦伤阳。若面色红润,相火旺盛,中阳充足之人,偶尔喝点凉茶未尝不可,但若面色青白,中阳不足而相火上浮,表现为许多所谓的上火症状,此时就不适宜多喝凉茶,越喝阳气越虚,症状越缠绵。

 

(三)

 

今日诊治一糖尿病女患者,后悔地说,以前不懂得人体阳气要养,也不知道凉茶伤阳,还以为夏天喝凉茶可以清火养颜。喝了几年最终喝出了高血糖,面色也越来越差。在南宁我发现不少孩子面色青暗无华,甚至食欲不振、手足冰冷、精神萎靡,这都是中阳不足、气血不润的反应。此时最忌再饮冷伤阳,需急急扶阳。

 

网友说:一直劝很多女孩子不要吃冷饮就是不听,看她们月月痛经,要死要活,还不知节制,真痛心。我临床所见,喝多了冷饮凉茶,或血压升高,或血糖升高,或患心脏病,或生肾病,或见风湿痹痛,在女孩子则易月经失调,甚至闭经或不孕。如此等等,都属阳气伤损,邪陷三阴,滞塞经脉,气血不通而为患。

 

我强调为了预防心脏病,要尽量戒烟,因为吸烟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戒烟首先要有强烈的意志,这是成功的根本,然后再配合针刺,往往效果不错。我临床取甜美穴、鱼际、列缺、百会等穴,时配合耳穴的神门、肺、口,戒烟效果极佳。不建议用西药戒烟,虽可以降低吸烟的欲望,但易导致抑郁,得不偿失。

 

鸡易助风,鸡翅为甚。孩子正值生长发育之时,如早晨的太阳,其应之于木,与风气相通。而老年人逐渐衰老,如日薄西山,其应之于金,与燥气相通。孩子可以吃鸡翅膀,能助风木之升发;但老年人最好不要吃鸡翅膀,肾亏于下,更兼风气飘摇,上动高巅,为患最烈。善养生者需了解天地规律与物性,以合乎其道。

 

肝与风气相通,风邪入体,先郁于肝,因此肝病患者最需忌风。我曾诊治一女病人,体瘦脉弦,肝郁神躁,失眠易惊,我嘱其戒吃鸡肉,包括鸡蛋。今日病人来诊,精神萎靡,左头剧痛,咽干而痛,自述治后自觉病情已愈,昨天试着吃了点火锅鸡杂,即发病如此,昨晚一夜未眠。立即为针刺泻肝诸穴,针入而诸症渐。

 

治疗便秘千万不可滥用寒凉之法,这是以伤损中阳为代价的,不值得。比如,有建议晨起吃梨、苹果或香蕉的,有建议喝凉水的,有建议的喝大黄水的,有建议喝牛奶的,有建议以番泻叶代茶饮的,有建议多吃水果的,有建议喝凉茶的等等,多不可取。便秘多属中阳不足,肠腑降浊功能下降,治本之法在于温运中阳。

 

近年来受西方文化影响,葡萄酒逐渐流行起来,不少人喜欢喝葡萄酒养生。但葡萄酒性偏凉,不能多饮,否则易伤脾阳。特别是素体阳虚体胖之人,饮葡萄酒后往往出现腹泻,若饮酒时兼吃寒凉性的食物,如海鲜、生鱼片、冷饮等,则会大伤脾阳,极不利于健康。西方人多偏内热,国人却偏内寒,养生之法自当不同。

 

人与人不同,体质不同,养生之法自也不同。我的观点是,养生需根据体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比如素体阳虚的人需重视养阳,如此即是正确的养生之法。若滥吃滥喝寒凉之食饮,非但不能养生,反会致病。比如阳虚之人可以喝些酒,借以温通经脉,但应该喝些高度白酒,或者煮热的黄酒,而不是凉性的葡萄酒。

 

中国人传统以来多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因此,中国人的体质偏于阳虚。此与白人不同,他们长期以肉食为主,体内易于蕴热。中国人如果要喝酒,可喝点高度白酒或者煮热的黄酒,有温通阳气、助阳通络之功。而低度酒、葡萄酒、啤酒等性偏凉,易于助湿。比如吃海鲜或生冷凉菜时喝啤酒,最伤脾阳,致湿内聚。

 

某病友问我,哪种保健品可以常吃?我建议一般情况下不要滥吃保健品。一则保健品虽然不是药,但亦有药性,是药三分毒,若不对证,反增其害;二则保健品的价值多只在市场赢利,靠大量广告推广,价格与疗效不等值;三则观察市场上曾经流行过的各种保健品的历史,多如过眼烟云;四则滥用保健品可能会伤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养生
春季养生正当时!中医专家教您如何升肝阳、疏肝气|健康之路
(8)[转载]樊正伦讲座:春季养生
【节气养生】立春时节话养生
立春节气养生 | 为一整年的健康打基础(含节气养生灸知识)
二十四节气养生 癸巳年大寒至春分时令养生提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