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腹痛病论治

痛者: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倦,缩倦则脉纳急,纳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腹痛分三类:

1、痛在中脘属太阴脾经;

2、痛在少腹左右属厥阴肝经;少腹胀痛多肝郁气滞,经脉不通,可见肠痈,疝气 ;

3、痛在脐腹正中属少阴肾经及冲任二经脉。

4、扰脐痛,多虫积或大便燥结;

5、妇科痛:腹痛分腕腹,脐腹,少腹三部分。

其原因:寒热,气郁,血虚;食积,瘀血,虫积,症块。

痛症分虚实:

痛而满闷多实;

痛而拒按多实;

痛则喜冷多实。

饱则剧多为实,

痛重拒按为实;

热痛者多恶热。

不闷不胀多虚;

痛而喜按多虚;

痛则喜热多虚;

饥闷者多为虚。

妇科腹痛:

疼缓喜按属虚;

寒痛者多喜暖;

病在胸膈时,治法宜甘缓之。缓则治其本,治本须渐期,由量变而达质变。

医家吴鹤本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调气机以止痛泻,故用补土泻木法。

分析:

1、寒邪腹痛:寒邪使机体气血凝结阻滞,不能通畅流行,而发生疼痛。

2、若寒邪直中肠胃,则腕腹疼痛。寒盛阳气虚弱的人则寒从内生。见气滞阳衰,痛则绵绵,喜热喜按,脉来沉迟。治宜温中。方宜香沙理中汤去白术。

3、若痛者兼呕,脉弦滑为气虚夹痰。治宜健运脾阳,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去白术。

4、若中寒腹痛,绵绵不休,口不干,喜热饮,得热痛减,小便清长,四肢厥冷,脉沉迟无力,治宜温中理气为主,方用香砂理中丸(汤)。

5、若肾气虚寒腹痛:,脐中痛不可忍,喜按为宜通脉四逆汤加白芍,以温通阳气。

6、热邪腹痛:见烦躁不寐,时痛时止,热手按之不减,大便闭,小便赤,唇干口渴,脉来数,病为积热。方用二陈汤加厚朴,枳实芩连,山栀芍药,轻者用金铃子散。

若脉沉实等,宜承气汤下之。

7、气滞腹痛:脉沉弦,胸胁胀满,腹胀攻痛,时发时止,得矢气痛减,气闭则

痛甚,治宜破滞理气剂为主,如木香顺气散。

如肝经不和,应分虚实。连腕,不进食,食呕,脉弦,宜新定吴茱萸汤。

如气滞腹痛,胸膈胀满,时发时止,矢气后痛减痛发攻窜,多七情失调加重,治宜行气散结为主,方用木香顺气饮。

8、气虚腹痛(中虚):喜按,呼吸短促,或肢困无力,劳作则甚,治宜补气为主,

方用四君子汤。

若腹痛在脐上,连及两肋,少腹两旁痛,拘急肠鸣,便后不减,口苦吐酸,其脉

多弦,为肝木克土,治宜抑木扶脾,方用芍药甘草汤或小建中汤,或逍遥散。

9、食积腹痛,胸腹满闷,,痛不饮食,嗳腐吞酸,痛欲利或一条杠起于按痛,为

食积,宜消导,用平胃散,加枳实,山楂,麦芽,砂仁,木香,或予厚朴三物汤微下。

若吞酸嗳腐,口臭不思饮食,脉滑苔腻,治宜消食化积,方用保和丸。

10、血虚血瘀腹痛:甚悠悠不已,不甚,左脉多不足,饥劳甚,宜缓中补虚,用芍药甘草汤,加桂心生姜,当归。

若血虚腹痛,隐隐如刺,面色萎黄,心悸少寐,治宜补血为主,方用四君子汤。若血虚发热,加知母黄柏。

若血瘀腹痛,不饱不胀,夜间痛甚,痛定不移,热敷少减,治宜活血为主,佐以行气,方用平占散。

若低热面色晦暗,体内局部,以胸腹部为多,有刺痛,晚间增重,并可能有出血或皮肤紫斑,或有肿块,唇舌紫瘀,或舌有斑点,脉细涩,为血瘀病症。治宜活血化瘀理气。

11、培土抑木法:

肝病则木旺克土,多痛而不暴注,治疗时当肝脾兼顾。若单纯补脾或抑肝,不够全面,因为腹痛是肝气逆,腹泻是脾气虚,抑肝则痛止,而泻仍在,补脾则泻止,而痛犹存,病变机制是木乘土,治疗方法是培土抑木,脾胃健也。

12、古人虽云:痛无补法,此指邪气方面而言。脉脾按稍止,脉虽大,而重按稍松,则是脉证俱虚,用补何疑?非气治、食治、火治、也,此由劳碌过度中气受伤所致。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1402866422/blog/13615355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古籍中的智慧——论治痛经精彩选段
第三十四节中医辩证治腹痛探讨
中药学——理气药
中药学填空第23天
腹痛诊治精粹
证素的八项基本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