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振声慢性肝炎
[案例一] 李某,男,50岁,某医院会诊病例。
患者5年来肝脾肿大,肝功能反复不正常,此次因腹胀1月余住院。腹水征阳性,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500U以上,总胆红质3.0mg%,白蛋白/球蛋白:2.4/4.2。会诊之时见病人面色黧黑,目黄唇暗,舌质暗红并有瘀斑,舌苔薄黄而腻,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水,腹胀不思饮食,下肢肌肤甲错如鱼鳞状,辨证为肝血瘀阻夹有湿热,予血府逐瘀汤加茵陈、夏枯草、车前草等,1月后复诊,黄疸已退,腹水仍有少量,精神转佳,谷丙转氨酶降至230U,仍继续服原方3个月,终于腹水全消,肝功能完全正常而出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病人面色、唇色均变浅,下肢肌肤甲错的鱼鳞状竟然完全消失。
[评析] 慢性肝炎病程缠绵,肝功能反复波动,由于肝郁气滞而肝血瘀阻,故见肝脾肿大,残留湿热未清,故见舌苔薄黄而腻、口苦口黏,但本例瘀血征象突出,以致病人面色黧黑、唇暗舌瘀、肌肤甲错,用血府逐瘀汤加清化湿热之茵陈、夏枯草、车前草等,黄疸逐渐消退,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瘀血征象亦明显减轻,肌肤甲错如鱼鳞状亦完全消失,说明活血化瘀方剂确有改善瘀血之作用,而使慢性肝炎之肝血瘀阻得以消退。
[案例二]梁某,男,52岁。
肝炎3年多,肝功能反复不正常,开始谷丙转氨酶波动在200~500U,经治疗1年半方恢复正常,但3个月后谷丙转氨酶又上升至500U以上,并出现轻度黄疸,总胆红质1.9mg%,麝浊13.5U,麝絮(++),此后肝功能一直未能正常又达1年,谷丙转氨酶波动在300~500U。1976年6月18日来诊,谷丙转氨酶500U以上,总胆红质2.2mg%,上腹痞满,口苦口黏,不欲饮水,肝区疼痛,舌质红有瘀斑,但苔黄腻,脉弦而滑。病程虽长,但湿热仍然较著,且又夹有瘀血,乃以苦辛开泄之小陷胸汤加茵陈、夏枯草以清肝利胆,再加茜草、桃仁、旋覆花以活血通络。同年7月15日谷丙转氨酶降至158U,总胆红质减为1.4mg%,但麝浊由原来10U增至30U,仍按原方治疗。同年8月25日查总胆红质正常,谷丙转氨酶仍为158U,麝浊17.5U,此时患者上腹痞满消失,口苦口黏亦不明显,苔腻已退,湿热已除,因瘀血仍在,改用活血化瘀为主,兼清湿热余邪。方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茜草、旋覆花、郁金、夏枯草、车前草治疗,2月后复查,麝浊降至7.5U,谷丙转氨酶正常,因又有上腹痞满,舌苔薄腻,乃于上方合用小陷胸汤治疗,至1977年1月6日复查,肝功能全部正常。
[评析] 慢性肝炎病情反复波动,如因湿热稽留,或湿热瘀血互结所致者,临床上可见湿热、瘀血之征象。本例上腹痞满、口苦口黏、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显然均属湿热俱盛的表现;舌有瘀斑则属瘀血征象,且病已三年有余,久病入络,亦多有瘀血。故治以清化湿热,佐以活血化瘀,用小陷胸汤苦辛开降以消上腹痞满,加茵陈、夏枯草以清化湿热,加茜草、桃仁、旋覆花以活血通络,治疗后湿热渐除,诸症均减,乃以活血化瘀为主,兼清湿热余邪,终于肝功能全部正常。
[案例三] 张某,女,39岁。
肝炎已3年余,谷丙转氨酶一直波动在195~380U。经用清热利湿药后,谷丙转氨酶逐渐正常,但肝区仍痛,腹胀纳差,恶心厌油等症状不减。8个多月后谷丙转氨酶又上升为284U。先按肝脾两虚治疗1个月,谷丙转氨酶略降为238U,但病人口干喜饮,两眼干涩,大便干结,肝区隐痛,脉象弦细,舌质红,舌苔薄黄腻,乃肝阴内耗夹有湿热,用一贯煎合金铃子散加夏枯草、晚蚕沙。服药1个月后,症状减轻,谷丙转氨酶也降至正常,继服原方予以巩固3个月,随访1年,肝功能一直正常。
[评析] 慢性肝炎日久,病情反复波动,可因湿热未清所致,亦可因湿热煎熬精血,或过用苦寒药物化燥伤阴,皆可导致肝阴不足,临床上可表现虚实夹杂的征象,既有肝阴不足,又有湿热未尽,故治疗宜扶正祛邪,养肝清化同时并举。本例既属肝阴内耗,又兼湿热,故以滋养肝阴的一贯煎加夏枯草、晚蚕沙以清化湿热,再合金铃子散以舒肝理气,使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案例四] 边某,男,15岁,学生。
患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恢复不顺利,迁延20月余,肝功能仍不正常,谷丙转氨酶波动在200~300U,肝区胀痛,腹胀脘闷,纳减乏力,口黏略苦,不渴,脉象弦缓,舌质略红,苔黏腻。证属肝郁脾湿,湿郁化热,但湿重于热。拟苦辛以宣畅三焦,芳化湿郁为主,兼以淡渗利湿,并略佐苦寒以清热。方用:杏仁、藿香、厚朴、淡竹叶、半夏各9g,蔻仁、陈皮各6g,薏苡仁、茯苓、夏枯草各12g,滑石24g,通草3g,败酱草15g。连服一月,谷丙转氨酶降至130U,肝区不痛,纳食增加;又服一月,肝功能正常,但有口渴喜饮,舌苔虽仍薄腻,但质较红,恐为苦辛温药耗伤肝阴,乃改用一贯煎治疗。服10天后,饮食又见减少,口黏不渴,肝区疼痛,谷丙转氨酶又增至256U,是湿热未尽,服滋阴药,邪恋不解之征,于是又用原法治疗,仍予三仁汤合三加减正气散加味治之,又经1月,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
[评析] 肝郁脾虚为肝郁气滞兼有脾虚失运,以致水湿内生,湿郁化热,即为肝郁脾虚夹有湿热。本例所用方药为三仁汤合三加减正气散加味,以杏、蔻、朴、夏苦温辛温之品,合苡、苓、滑、木通淡渗利湿,佐藿香、竹叶辛芳化湿,二草苦寒燥湿,使湿热除而正气复。从本例治疗过程中亦可看到湿热未尽之时,不能应用滋养之剂,以免恋邪不解,而使病程延长。
[案例五] 秦某,男,40岁。
肝炎5年,谷丙转氨酶经常波动在150~250U,1975年12月15日查谷丙转氨酶190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根据当时临床表现有肝区隐痛,口干喜饮,口苦口黏,纳差腹胀,体胖,超声波检查呈微小波,前半集中,出波衰减,诊断为慢性肝炎合并脂肪肝,脉象弦细,舌质红无苔。中医辨证为肝阴内耗夹有湿热,以一贯煎加郁金、神曲、晚蚕沙、荷叶等治疗,1976年1月18日查谷丙转氨酶正常,1976年2月24日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976年4月26日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仍为(-)。地震期间因劳累于1976年8月28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上升为207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又为阳性,临床表现有肝区痛,腹胀纳差,脉象仍为弦细,但舌苔白腻,中医辨证属脾阳不足、痰湿内阻,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其间因患者赴它处治疗2月余不见效,又来就诊,查谷丙转氨酶296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仍为阳性,辨证同前,仍服藿朴夏苓汤加淡竹叶、滑石、荷叶、郁金等治疗,腹胀消失,肝区不痛,体力增加。1977年1月4日查谷丙转氨酶为170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又服上方1个月,谷丙转氨酶正常,直至1977年12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仍为(-)。
[评析]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在治疗上比较困难,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并不以表面抗原是否转阴为准,而是要看其核心抗体、e抗原及e抗体的检查情况,一般认为核心抗体阳性为乙型肝炎活动期,e抗原阳性为乙型肝炎有传染性的指标,e抗体阳性则为乙型肝炎传染性减弱的指标。但表面抗原阳性者,往往给病人的思想压力较大,故亦可予以治疗。
由上例可以看出患者原为肝阴内耗,以后转变为脾阳不足,各按其病机辨证治疗,同样均能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因此中药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可能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常见的四大保肝降酶类药物
常用的保肝护肝药,记得收藏好
朱良春用药经验:善用豨莶草治疗黄疸型肝炎
夏枯草30g治肝炎
五个中成药,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经济,您不得不知
肝功能——看懂十个指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