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条辨方歌括2

  二  金  汤

    二金鸡胎海金沙,朴腹猪通气可达。

  —  外于时令伤水谷,夏秋疸病热湿加。

    原  文:夏秋疽病,湿热气蒸,外干时令i内蕴水谷,以宜通气分为耍,矢治则为肿胀,由黄疽而肿胀者,苦辛淡法,二金汤主之。

     湿热不解,久酿成疸,占有成法,不及备载,聊列数则,以备规矩。  (下疟痢等旺仿此)

    方  药:鸡内金、海金砂、厚朴、腹皮、猪苓、通草。

    杏仁石膏汤

    杏仁石膏半柏栀,三焦里证帜姜汁

    黄疸脉沉中痞见,  恶心溺赤便结时。

    原  文:黄疸脉沉,中痞恶心,便结溺赤,病属三焦里证。杏仁:滑石汤主之。

    方  药:杏仁、石膏、半夏、栀子、黄柏、枳实汁、姜汁。

    连翘赤豆饮?保和丸

    连翘赤豆饮,花粉豉栀通。

    保和卞子夏,  查曲翘陈苓。

    素积劳倦者,再盛湿温生。

    曾因误发表,  身面俱黄呈。

    不饥还溺赤,  两感症能平。

    原  文:素积劳倦,再感湿温,误用发表,身面俱黄,不饥溺赤,连翘赤豆饮,煎送保和丸。

    方  药:  (一)  连翘.栀子  通草  赤百花粉豆豉。

        (二)  山查  神曲  茯苓  陈皮、卞子  连翘  半夏。

    草果知母汤

    草果知母夏梅芩,花粉姜汁厚朴寻。

    背寒胸中痞结满,疟来日晏渐伤阴。

    原  文:背寒胸中痞结疟来日晏。邪渐入阴,草果知母汤主之。

    方  药:草果、知母、半夏、厚朴、黄芩、乌梅、花粉、姜汁。

    加减人参泻心汤

    热劫胃液疟伤阳,味变酸浊气不降。

    气机阻遏成五不,蛎参连枳韭二姜。.    原  文:疟伤胃阳,气逆不降.热劫胃液。不饥、刁;饱、不食、不便、渴不欲饮。味变酸浊、加减人?销心汤主之。

    方  药:人参、黄连、枳实、干姜、生姜、牡蛎。

    麦冬麻仁汤

    疟伤胃阴津不复,潮热得食烦热加。

    不饥不饱还不便,  知梅芍麦首乌麻。

    原:文:疟伤胃阴。不饥、不饱、不便。潮热。得食则烦热愈加,?津液不复者,麦冬麻仁汤主之。

    方  药:麦冬、麻仁、白芍、首乌、知母。

    黄连白芍汤

    黄连白芍枳实功,姜汁冲兑夏芩同。

    不渴多呕寒四未,太阴睥疟热心胸。

    原  文:太阴脾疟,寒起四未,不渴多呕,热聚心胸.黄连白芍汤主之。坦躁芒考、可另服牛黄丸  丸、

    方  药:  黄连  黄芩  半夏  枳实  白芍  姜汁

    露  姜  饮

    参姜露宿露姜饮,太阴脾疟疟来迟。

    寒热脉濡腹微满,四肢不暖可求之。

    原  文:太阴脾疟,脉濡寒热。疟来日迟,腹微满,四肢不暖,露姜饮’主之。

    太阴脾疟,脉弦而缓,寒战,甚则呕吐噫气,腹鸣溏泄,苦辛寒法,不中与也,苦辛温法,加味露姜饮主之。

    方药:  (—‘)人参,生姜。

    注:水两杯半,煮成一杯,露—墒,重汤温服。

    (二)人参、半夏、草果、生姜、广皮、青皮

    (加味露姜饮)。

    注:水两杯半,煮成一杯,滴荷桑露三匙,温服。渣再煮一杯服。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参术草,芪广升柴归姜枣。

    寒热不上中焦疟,气虚留邪月良须早。

    原  文:中焦疟。寒热久不止,气虚留邪,补中益气汤主之。

    方  药:黄芪、人参、甘草、白术、广皮、当归、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地知丹,搜剔伏邪气血间。

    热自阴来退无汗,早凉夜热一服安

    偏於热重少阳疟,汗解渴饮脉左弦。

    暮热早凉去生地,花粉加来桑叶添。

    原  文: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於热重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方  药:青蒿、知母、桑叶、鳖甲、骨皮、花粉。

    小柴胡汤

    小柴胡入少阳经,芩夏参姜草枣行。

    少阳疟如伤寒证,往来寒热务诊明。

    姜陈加治弦迟脉,渴除半夏取萎根,

    切记咽干口苦者,  胸肋苦满目眩同。

    原。文:少阳疟如伤寒证者,/j\柴胡汤主之。渴甚者,去半夏加瓜蒌根;脉弦迟者,小柴胡汤加干姜陈皮汤主之。

    方  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注:或加干姜、陈皮,或去半夏加瓜蒌根。

     厚朴草果汤

    厚朴草果医湿疟,广皮苓夏杏仁煎。

    渴喜热饮因湿蕴,  苔白脘闷四肢寒。

    原  文:舌白皖闷,寒起四末,渴喜热饮,湿蕴之故,名曰湿疟,厚朴草果汤主之。

    方  药:厚朴、杏仁、草果、半夏、茯苓、广皮。

    痢疾  歌

    痢起湿温内蕴狂,  夹杂停滞饮食伤。

    气血不流称重证,  深归脏腑细思量;

    初是腹疼还腹胀,调和小弱脉为祥;

    日数十行色不暗,属实噤口亦无妨。

    后利后疟然先滞,本年新受无须慌。

    胁腹绝非疝瘕气,  皆为易治好求方。

    原  文:湿热内蕴,夹杂饮食停滞。气不得运,血不得行,遂成滞下。俗名痢疾,古称重证,以其深入脏腑也。初起腹痛胀者易治,日久不痛并不胀者难沪;脉小弱者易治;脉实大数者难治;老年久衰实大小弱并难治;脉调和者易治;日数十行者易治,一二行、或有或无者难治;面色便色鲜明者易治;秽暗者难治;禁口痢属实者尚可治;属虚者难治;先滞(俗谓痢疾)后利(俗谓泄泻)者易治;先利后滞者难治;先滞后疟者易治;先疟后滞者难治;本年新受者易治;上年伏暑,酒客积热?老年阳虚积湿者难治;季胁少腹无动气疝瘕者易治,有者难治。

    四苓合芩芍汤

    四苓芩芍用苍术,朴泽木香广皮猪,

    自利不爽欲滞下,腹中拘急尿短疏。

    原  文:  自利不爽、欲作滞下、腹中拘急、小便短者,四苓合芩芍汤主之。

    方  药:苍术、猪苓、茯苓、泽泻、白芍、黄芩、广‘皮、厚朴、木香。

    活人败毒散

    活人败毒瓶  羌独柴前芎,

    滞下表证盛,参枳甘桔苓。

    原  文: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

    方  药:羌活、独活、茯苓、川芎、枳壳、柴胡、人参前胡、桔梗、甘草共为细末。

    注:每服二钱,水一杯,生姜三片,顿服之。热毒冲胃噤口者,本方力瞄仓米各等分?名仓桌散,服法如前加一倍,噤口属虚著勿用之。

   加减芩芍汤

  加减芩芍苦辛寒,广皮厚朴木香连,

  滞下已成腹胀痛,实因疏利走肠间。

    原  文:滞下已成、腹胀痛,加减芩芍汤主之。

    方  药:  白芍  黄芩  黄连  厚朴  木香  广皮

    注:肛坠者,加槟榔二钱;腹痛甚欲便,便后痛减,再痛再便者,白滞:加附子一钱五分、酒炒大黄三钱;红滞。加肉桂…—钱五分,酒炒大黄三钱,通爽后即止,不可频下,如积未净,当减其制。红积加归尾一钱五分、红花一钱、桃仁—二钱。舌浊脉实、有食积者,加查肉一钱五分、神曲二钱、枳壳一钱五分,湿重者,  目黄、舌白不渴。加茵陈三钱、白通草一钱、滑石一钱。

    滑石藿香汤

    滑石藿香猪苓配,广苓皮朴蔻通襄。

    渴不多饮溲不利,滞下红白苔灰黄。

    原  文:滞下红白,舌色灰黄,渴不多饮,小溲不利,滑石藿香汤主之。

    方  药:滑石  通草  猪苓  苓皮  藿香  厚朴  蔻仁:广皮

    人参石脂汤

    人参石脂姜粳札  辛甘温涩共得医。

    阳明不阖成久痢,此即桃花变法奇。

    原  文:久痢阳明不阖,人参石脂汤主之。

    方  药:人参  赤石脂  炮姜  白粳米,水五杯先煮人参、白粳米、炮姜。

    注:令浓得二杯,后调石脂细末和匀,分二次服。

    加减附子理中汤

    加减附子理中汤,  术朴姜苓温脏阳,

    脉濡而小太阴病,  自利腹满溲清长。

    原  文:自利腹满,小便清长,脉濡而小,病在太阴,法当温脏;勿事通腑,加减附子理中汤主之。

    方  药:白术、附子、干姜、茯苓、厚朴。

    附子粳米汤

    附予粳米草姜参  急救土败病回养。

    唯因哕作冲气逆,  不渴自利伤太阴。

    原  文: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甚则哕,  /俗名呃忒,,冲气逆,急救土败,附子粳米汤主之。

    方  莼人参、附子、甘草、粳米、干姜。

     加减小柴胡汤

    加减柴胡芩查芍,  参丹J刁谷气衰调,

    疟邪热气陷为痢,  中虚肛坠腹膨疗。

    原  文:疟邪热气内陷变痢。久延时日,脾胃气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坠,中虚伏邪,加减小柴胡汤主之。

    方  药:柴胡、黄芩、人参、丹皮、白芍、当归、谷芽、山楂。

    加减黄连阿胶汤

    加减黄连阿胶汤,芩芍地草化阴强。

    春温内陷而下痢,最易厥脱要早防。

    原  文:春温内陷下痢。最易厥脱,加减黄连阿胶汤主之。

    方  药:黄连、阿胶、黄芩、生地、白芍、甘草。

    加减补中益气汤

    加减补中益气汤,  归陈芍药草升防,

    气虑下陷参芪补,  门户何愁不阖藏o?  原  文:气虚下陷,门户不藏,加减补中益气汤主之。

    方  药:人参、黄芪、广皮、甘草、门身、白芍、防风、升麻。

    加昧白头翁汤

    加味白头翁苦寒,  秦皮芍药柏芩连,

    内虚下陷热利痛,  左小右大脉应参。

    原  文:  内虚下陷,热利下重腹痛,脉左小右大,加味白头翁汤主之。

    噤口痢,热气上冲,肠中逆阻似闭。腹痛在下尤甚者,白头翁汤主之。

    方  药: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白芍:黄芩。

    玉竹麦门冬汤

    玉竹麦门冬,沙参甘草从。

    ,    燥伤胃阴病,  用此有奇功。

    原  文: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方  药:玉竹  麦冬  沙参  甘草。

    注: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土虚者加生扁豆,气虚者加人参。

    温邪久羁阳明歌

    风温毒热疫冬温,邪羁阳明下未分。

    身热面红舌口燥,  甚则齿黑裂当唇。

     沉实脉见仍能下,  虚大推来不?可遵,

    必足手足心热甚,加减复咏亦当吞。

    原  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加减复脉汤

    加减复脉化裁真,  阳亢阴竭脉中分(:

    不用参姜及桂枣,  白芍加入敛三阴。

    地黄炙草麻胶麦,合成甘润好存津。

    误表耳聋劳升散,  乙癸同源汗下寻。

    原  文:阳明温病.—F后脉静身不热,舌上津团.十数。日不大便,可与益胃增液辈,断不可再与承气也。下后舌苔未尽退,口微渴;面微赤;脉微数;身微热,  日浅者,亦与增液辈,  日深舌微干者,属下焦,复脉法也。勿轻与承气,轻与者,肺燥而咳,脾滑而泄,热反不除,渴反甚也,百日死。 -  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苎,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  中无所主者,救逆物主之。

    温病。耳聋,病系少阴,  与柴胡汤必死。六七日以后.宜复脉辈复其精。

    劳倦内伤,复感温病,六七日以外不解者,宜复脉法。

    温病已汗,而不得汗,已下面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重与复脉汤:,    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则脉两至者,重与复脉。虽有他证后治之。

    汗下后,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与复脉汤。

    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

    痉厥神昏,舌短烦躁,手少阴证末罢者。先与牛黄紫雪辈,开窍搜邪,再与复脉汤存阴。三甲潜阳,临证细参,勿致倒乱。

    邪气久羁,肌肤甲错,或因下后邪欲溃,或因存阴得液蒸汗,正气已虚不能即出,阴阳互争而战者,欲作战汗也复咏汤热饮之,虚盛者加人参,肌肉尚盛者,但令静、勿妄动也。

    热入血室,邪去八九,右脉虚数,暮微寒热者,加减复脉汤仍用参主之。

    方  药:甘草、地黄、白芍、麦冬、阿胶、麻仁。

    注:剧者甘草、地黄、白芍、麦冬各加重分量附救逆汤方即于前方去麻仁加龙骨、牡蛎。脉虚大欲散者,再加人参。

    一  甲  煎

    一甲煎暇牡蛎良,都由下后便多溏,

    反三四行脉仍数,平素阳虚阴易亡,

    原  文: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未可与复脉汤,一甲煎主之。眼一二日,大便不溏者,可与÷甲复脉汤

    方  药:生牡蛎

     一甲复脉汤

    一下复脉用阿胶,  麦地姜芍牡蛎调,

    下后便溏先不用,  下焦温病便溏疗。

    原  文:  —瞧温病,但大便溏者,即与一甲复脉汤。

    方  药:甘草、地黄、白芍、麦冬、阿胶、牡蛎。

    注:参阅一甲煎

    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芍药芩,  蛋黄合治少阴温。

    壮火复炽阴欲竭,  心烦不卧死将临。

    原  文: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方  药: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

    二甲复脉汤

    ,二甲复脉防痉厥,  手指蠕动蛎鳖加,

    舌干齿黑脉沉数,  阿胶地草麦芍麻。

    原  文: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

    方  药:甘草、?地黄、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牡蛎、鳖甲。

    三甲复脉汤

    三甲复脉蛎鳖龟,苹麦麻芍胶则迹,

    檐动心中甚则痛,热深厥甚/足非微。

    原  文: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女十@@女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小定风珠

    小定风珠鸡子黄,阿胶童便菜龟商。

    既厥且哕细劲脉,  下焦肝动莫温阳。

    原  文:既厥且哕(俗名呃忒),脉细而劲,小定风⑦丰之。

    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或干咳,或羽咳’,甚则痉噘者,三甲复脉汤主之,定风珠亦主之,专翕大生膏亦主之。

    方  药:鸡子黄、阿胶、龟板、童便、淡菜。

    、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取法酸,甘咸同用在充填,

    麻仁芍地草月吏味,龟鳖牡蛎蛋黄团。

    久羁热邪真阴烁,舌绛苔少阴难还,

    瘾痕脉气并虚弱,妄攻误表费同旋。

     原  文:热邪久霸,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疚,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

    方  药:白芍、阿胶、龟板、地黄、麻仁、五味子、牡蛎、麦冬、甘草、鸡子黄、鳖甲、喘加人参:自汗加龙骨、人参、/j\麦;悸者加茯神、人参、/j\麦。

    几方禁歌

    温热伤阴阴不强,  阴伤热起阳又伤,

    定风复脉能退热,壮火尚盛不得尝。

    黄连阿胶心肾护,  虚多邪少莫投方,

    青高鳖甲搜邪好,  阴虚欲痉韭衡量。

    原  文: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阴虚欲痉者,不得用青高鳖甲汤。

    桃仁承气汤

    桃仁承气用归芍,丹皮硝黄蓄血调,

    夜热昼凉少腹满,通达便秘尽逍遥。

    原  文: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大便闭、脉沉实者,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甚则抵当汤。

    方  药:大黄、芒硝、桃仁、当归、芍药、丹皮

     三甲复脉汤

    三甲复脉蛎鳖龟,苹麦麻芍胶地随,

    儋动心中甚则痛,热深厥甚促非微。

    原  文: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惰惰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小定风珠

    小定风珠鸡子黄,阿胶童便菜龟商。

    既厥且哕细劲脉,  下焦肝动莫温阳。

    原  文:既厥且哕(俗名呃忒),脉细而劲,小定风珠主之。

    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或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者,三甲复脉汤主之,定风珠亦主之,专翕大生膏亦主之。

    方  药:鸡子黄、阿胶、龟板、童便、淡菜。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取法酸,  甘咸同用在充填,

    麻仁芍地草胶味,  龟鳖牡蛎蛋黄团。

    久羁热邪真阴烁,舌绛苔少阴难还,

    疙疚脉气并虚弱,妄攻误表费同旋。

     原  文:热邪久霸,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政,神倦瘛嘛,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仁之+

    方  药:白芍、阿胶、龟板、地黄、麻仁、五味子、牡蛎、麦冬、甘草、鸡子黄、鳖甲、喘加人参:  自汗加龙骨、人参、刁唛;悸者加茯神、人参、/j唛。

    几方禁歌

    温热伤阴阴不强,  阴伤热起阳又伤,

    定风复脉能退热,  壮火尚盛不得尝。

    黄连阿胶心肾扩,  虚多邪少莫投方,

    青高鳖甲搜邪好,  阴虚欲痉巫衡量。

    原  文:壮火尚盛者,  不得用定风;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阴虚欲痉者.不得用青高鳖甲汤。

    桃仁承气汤

    桃仁承气用归芍,  丹皮硝黄蓄血调,

    夜热昼凉少腹满,通达便秘尽逍遥。

    原  文: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大便闭、脉沉实者,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甚则抵当汤。

    方  药:大黄、芒硝、桃仁:、当归、芍药、丹皮

     抵  当  汤

    抵当能将蓄血疗,  矗虫水蛭A黄苎L,

    血分闭结轻勿用,  效比桃仁承气高。

    方  药:大黄,妄虫、水蛭、桃C。

    桃  花  汤

    桃花汤证细推敲,石脂炮姜粳米调。

    热撤里虚咏濡小,下利稀水血脓交。

    还医肢厥食不进,涩止敛滑固脱手。

    下利无良咏微细,虚甚又必人参桃。

    原  文:温病脉,法当数,今反不数,而浦,J、者,热撤里虚也。里虚下利稀水,或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下利无度,脉微细、肢厥不食,桃花汤主之。

    方  药:赤石脂、白粳米、炮姜。

    注:石脂半煎半冲。虚者加人参。

    桃  花  粥

    桃花粥里白粳米,  参苹同煎石脂研。

    昧虚舌绛身虽热,完谷数利正须餐。

    原  卑;温病七八日以后,脉虚数、舌绛苔少、—厂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身虽热者,桃花粥主之。    .

    方  药:  人参、甘草、赤白脂、粳米。

     注:水十杯先煮参草,得六杯,去渣,再入粳米,煮得三杯,纳石脂末三钱,顿服之;利不止,再服第二杯,如上法。利止停服。或先因用过寒凉、脉不数、身不热者,加干姜三钱。

    猪  肤  汤

    猪肤汤乃煮猪皮,米粉熬香白蜜齐。

    温病少阴下利证,咽痛胸满用则夷。

    原  文:温病少阴下利,咽痛,胸满,  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方  药:猪肤一斤,刮令纸薄,加白蜜一升(市升),米粉五合,熬香分服。

    甘草汤,桔梗汤

    甘草汤方一味煎,  少阴咽痛可抚安。

    设若不差佐桔梗,  甘桔同取法为宣。

    原  文:温病少阴,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方  药:  (一)甘草。    (二)甘草、桔梗。

    苦  酒  汤

    苦酒汤方半夏同,蛋清调入少阴清。

    巧治因呕咽疮起,生疮不语语无声。

    原  文,温病入少阴,呕而咽中伤,生疮不能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方  药:半夏、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于)鸡子壳中。

    注,前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铁圈)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竹叶玉女煎

    竹叶玉女地牛膝,知母石膏妇女宜。

    经潮脉数聋呕渴,  旬余不愈痉发期。

    原文: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耳聋,干pE烦渴,辛凉退热,兼清血分,甚至十数日不解、邪陷毙庄者,竹叶玉女煎主之。

    方  药:石膏、地黄、麦冬、知母、牛膝、竹叶。

    护阳和阴汤

    护阳和阴血室伤,  两清气血半邪t。

    脉数余邪还不解,芍参苹麦地黄将。

    方  药:白芍  甘草  人参  麦冬地黄

    加减桃仁承气汤

    加减桃仁承气汤,人中丹地泽兰黄。

    神气忽清忽紊乱,  左脉沉兮右脉长。

     舌痿冷饮心烦热,经行热病旬日狂。

    细观金匮参条辨,瘀血在里此方良

    原  文:热病经水适至,十余日不解,舌痿饮冷、心烦热,神气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瘀热在里也,加减桃仁承气汤主之。

    方  药:大黄  桃仁  生地  丹皮  泽兰  人中白。

    注: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杯。候六时得下黑血,下后神清渴减。止后服不知渐进。

    半  夏  汤

    半夏汤方秫米多,辛甘淡法细琢磨。

    温病愈后稀痰嗽,彻夜难眠须胃和。

    原  文:温病愈后,嗽稀痰而不咳、彻夜不寐者。半夏汤主之。

    方  药:半夏  秫米,姐无可以薏仁代之。

    半夏桂枝汤

    半夏桂枝秫米施,草姜芍枣耐寻思。

    饮-退得寐苔滑去,更喜能疗不进食。

    原  文:饮退得寐、舌滑、食不进者,半夏桂枝汤主之。

    方  药:半夏、秫米、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大枣姜,桂枝芍药并饴糖,

    善调温病愈后证,脉见迟弦面姜黄。

    原 文:温病愈后,面色萎黄,不欲饮水,脉迟而弦,不食者,小建中汤主之。

    方  药:白芍  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胶饴。

    连梅汤

    连梅可使少阴调,暑入厥阴麻痹疗。

    麦地阿胶先紫雪,神迷心热燥烦消。

    原  文:暑邪深入少阴,消渴者,连梅汤主之。入厥阴,麻痹者,连梅汤主之。心热烦燥、神迷甚者,先与紫雪丹,再与连梅汤。

    方.药:云连  乌梅  麦冬  生地  阿胶。

    注:脉虚大而芤者,加人参。

    椒  梅  汤

    椒梅酸苦复辛甘,姜枳芩芍参半连,

    暑陷厥阴苔灰渴,呕蛔下血且声唯。

    原  文: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下利血水,甚至声音不出、上下格拒者,椒梅汤

     方  药:黄连、黄芩、干姜、白芍、川椒、乌梅、人参、枳实、半夏。

    来  复  丹

    来复偏医暑误疗,  元精灵脂共硫硝;

    青橘纳利塞胸气,  胃口伤残渴燥调。

    原  文:暑邪误治,  胃口伤残;延及中下;气塞填胸;燥乱口渴;邪结内踞;清浊交混者,来复丹主之。

    方  药:元精石、硫黄、硝石、橘红、青皮、五灵脂。

    三  才  汤

    三才借取天地人,  两复阴阳重在阴。

    食寝能安神亦爽,  暑邪久热气津存。

    原  文:暑邪久热,寝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阴液元气两伤者,三才汤主之。

    方药:人参、天冬、地黄。

    注: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欲复阳者,加茯苓、甘草。

    香附旋覆花汤?控涎丹

    香附旋覆花,辛淡香开络;

    苏子广皮苓,半夏薏仁作。

    伏暑又湿温,无寒但潮热,

    或竟如疟状,胁痛或不咳。

    病减但不除,控延遂戟芥。

    原  文: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竞寒热如疟壮,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施覆花汤主之;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

    方  药:  (一)香附、旋覆花、苏子、广皮、半夏、茯苓、薏米。(注:腹满者加厚朴;痛甚者加降香。)

    (二)甘遂、大戟、白开子。

    湿之为物歌

    湿之为物在天分,  雨露为阳霜雪阴。

    山泉川水含於土,三焦肺脾少阴哥。

    原  文:湿之为物也。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山为泉,在川为水,包含於土中者为湿,其在人身也。上焦与肺合,中焦与脾合,其流于下焦也.与少阴癸水合。

    鹿  附  汤   

    鹿附草果兔丝苓,身痛苔白湿可清,

    足跗浮肿足经病,少阴湿去待阳升。

    原  文: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跗浮肿,鹿附汤主之。

     方  药:鹿茸、附子、草果、兔丝子、茯苓。

    安  肾  汤

    安肾茅术芦巴苓,免丝补骨久湿通。

    睥阳消乏肾亦惫,附茴韭子鹿茸功。

    原  文: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者,安肾汤主之。

    方  药:鹿茸、胡芦巴、补骨脂、韭子、大茴香、附子、茅术、兔丝子、茯苓。

    注:便溏者,加赤石脂,久病恶汤者,可制丸服。

    术附姜芩汤

    四味术附姜苓汤,因朴湿久已伤阳。

    痿弱不振肢麻痹,痔疮下血并扶匡。

    原  文:湿久伤阳,痿弱不振,肢体麻痹,痔疮下血,术附姜苓汤主之。

    方  药:白术、附子、干姜、茯苓。

    黄  土  汤

    黄土;勿方黄上多,地术肢附草芩令。

    先便后血寒湿症,刚柔相济小肠得。

    原  文:先便后血,小肠寒湿,黄土汤主之。

    方  药:甘草、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

    小青龙汤及其加减

    秋湿内伏外冬寒,腹胀稀痰咳喘兼,

    胸痛苔白滑不饮,恶寒身痛倚息唯。

    小青龙汤姜细味,桂麻芍夏草非偏?

    脉数有汗麻辛去,不教误汗可相安,

    大汗减姜应倍桂,莫忘麻黄根取煎,

    原  文:秋湿内伏,冬寒外加,脉紧无汗、恶寒身痛、喘咳稀痰,胸满、舌白滑,恶水不欲饮,甚则倚息不得卧,腹中微胀,小青龙汤主之。脉数有汗,小青龙去麻辛主之。大汗出者,倍桂枝减干姜,加麻黄根。

    方  药:麻黄、甘草、桂枝、芍药、五味、干姜、半夏、细辛。

    麻杏石甘汤

    麻杏甘石热饮宁,止咳干喘使痰清,

    右大于左咏洪数,喉哑声嘶用必灵,

    原  文:喘咳息促,吐稀涎,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是为热饮,麻杏石甘汤主之。

    方  药: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葶苈大枣泻肺汤及饮家反渴必重用辛

    支饮不息宜葶枣,饮家反渴重辛添。

    上焦姜桂中橘枳,生姜附予下焦安。

    原  文: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饮家反渴,必重用辛,上焦加干姜桂枝,中焦加枳实橘皮,下焦加附子生姜。

    方  药:葶苈、大枣。

    橘半桂苓枳姜汤

    橘半桂苓枳姜汤,寐便食饥四反常。

    饮家阴吹还恶水,弦迟脉见要思量。

    原  文:饮家阴吹,脉弦而迟,不得固执金匮法,当反用之,橘半桂苓枳姜汤主之。

    方  药:半夏枳实橘皮  桂枝  茯苓生姜

    注:甘澜水—卜碗,煮成四碗,分四次。日三,夜一服,以愈为度。愈后以温中补脾,使饮不聚为要,其下焦虚寒者,温下焦。肥人用温燥法,瘦人用温平法。

    椒  桂  汤

    椒桂良姜吴茱萸,  更取柴茴青广皮。

    暴感寒温疝寒热,咏弦反数痛当脐。

    原  文: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椒佳汤主之。、    方  药:川椒、桂枝、良姜、柴胡、小茴香、广皮、吴茱萸、青皮。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苦辛温,寒疝散结须细辛。

    胁下偏痛还发热,分明弦紧脉中寻。

    原  文:寒疝脉弦紧,胁下偏痛,发热,大黄附子汤主之。

    方  药:大黄:附子、细辛。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楝青榔,巴豆良姜茴木香。

    寒疝腹脐下引辜,掣腰胁痛速冲汤。

    原  文:寒疝少腹或脐旁下引睾丸,或掣胁下、掣腰、痛、不可忍者。天台乌药散主之。

    方  药:乌药、木香、小茴香、良姜、青皮、川栋子、巴豆、摈榔。

    宣清导浊汤

    宣清导浊二苓寒,皂荚蚕砂治便难,

    又化三焦湿弥漫,  窍阻神昏少腹坚。

    原  文:  湿温久羁,三焦〓漫;神昏窍阻;少腹硬满;

大便不下,宣清导浊汤主之。

    方  药:猪苓、茯苓、寒水石、蚕砂、皂荚。

    半硫  丸

    半硫通便在温阳,蒸饼为丸制法良。

    湿去气通三焦畅,又治平常便久溏。

    原  文:湿凝气阻,三焦俱闭,二便不通,半硫丸主之。

    方  药:半夏硫黄

    术  附  汤

    术附姜陈厚朴参,浊湿留久注肛门。

    谷道坠痛因气闭,舌苔白腐不食临。

    原  文:浊湿久留,下注于肛,气闭,肛门坠痛。胃不喜食,舌苔腐白,术附汤主之。

    方  药:茅术、人参、厚朴、附子、炮姜、广皮。

    加味异功汤

    加味异功归芍襄,参术苓草桂陈姜。

    劳疟阳络虚痛胀,疟母留邪乃正伤。

    原  文;疟邪久羁,因疟成劳,谓之劳疟,络虚而痛,泪虚而胀,协有疟母,邪留正伤,加味异功汤主之。

    方  药:人参、当归、肉桂、甘草、茯苓、白术、生姜、大枣、广皮。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乌扇桃,蜣螂鼠妇朴蜂巢:

    姜芩翟麦参石苇,牡丹亭半桂凌霄。

    大黄赤硝柴胡配,〓虫芍药与阿胶,

    疟久不解胁聚块,此谓疟母本方调。

    原  文:疟久不解,胁下成块,谓之疟母,鳖甲煎丸主之。

    方  药:鳖甲、乌扇、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革苈、石苇、厚朴、丹皮、瞿麦、紫葳、半夏、人参、廑虫(即土鳖)、阿胶、蜂窝、赤硝、蜣螂、桃仁。

    温  脾  汤

    温脾草果蜀漆姜,桂朴茯苓养脏强。

    腹胀不渴反呕水,太阴三疟要达阳。

    原  文:太阴三疟,腹胀不渴,呕水,温脾汤主之。

    方  药:草果、桂枝、生姜、茯苓、蜀漆、川朴。

     扶  阳  汤

    扶阳参桂附归茸,嗜卧形寒三疟从,

    舌淡脉微发不渴,少阴得治久服宁。

    原  文:少阴三疟,久而不愈,形寒嗜卧,舌淡,脉微,发时不渴,气血两虚,扶阳汤主之。

    方  药:鹿茸、附子、人参、桂枝、当归、蜀漆。

    减昧乌梅圆法

    减味乌梅萸夏芍,姜连芩桂炒川淑,

    厥阴三疟劳则热,欲呕气逆痞结消。

    原  文:厥阴三疟,日久不已,劳则发热,或有痞结,气逆欲呕,减味乌梅圆法主之。

    方  药:半夏、黄连、干姜、吴萸、茯苓、桂枝、白芍、川椒、乌梅。

    茵陈白芷汤

    茵陈白芷藿香柏,茯苓皮与西秦皮。

    酒客久痢无他症,饮食不减却须医。

    原  文:酒客久痢,饮食不减,茵陈白芷汤主之。

    方  药:茵陈、白芷、秦皮、苓皮、黄柏、藿香。

    双  补  汤

    双补覆盆补骨山,兔苁巴戟芡萸莲。

    老年久痢参苓味,阳气衰残脾肾还。

    原  文:老年久痢,脾阳受伤,食滑便溏,肾阳亦衰,双补汤主之。

    方  药: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补骨脂、苁蓉、萸肉、五味子、巴戟天、覆盆子

    加减理阴煎

    加减理阴姜附逢,白芍熟地味茯苓。

    久痢小便不通治,厌食得转欲呕平。

    原  文:久痢小便不通,厌食欲呕,加减理阴煎主之。

    方  药:熟地、白芍、附子、五味、炮姜、茯苓。

    断下渗湿汤

    断下樗榆札银查柏赤猪,

    久痢犹带血,肛门气坠服

    原  文:久痢带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断下渗湿汤主之。

    方  药:樗根皮、茅术、黄柏、地榆、查肉、银花、赤苓、猪苓。

     地黄余粮汤

    地黄余粮五味从,阴伤气陷起因明,

    肛坠尻疫缘久痢,酸甘涩法有奇功。

    原  文:久痢,阴伤气陷,肛坠尻〓,地黄余粮汤主之。

    方  药:熟地、禹余粮、五味子。

    三  神  丸

    三神肉果补骨脂,久痢应将五味投。

    纳谷运迟伤肾后,肠腻滑下下焦求。

    原  文:久痢伤肾,下焦不固,肠腻滑下,纳谷运迟,三神丸主之。

    方  药:五味子、补骨脂、肉果。

    人参乌梅汤

    人参乌梅莲子山,木瓜炙草治舌千。

    微热微咳还口渴,实为阴伤久痢牵。

    原  文: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人参乌梅汤主之。

    方  药:人参、莲子、甘草、乌梅、木瓜、山药。

    参  茸  汤

    参茸附子免丝茴,杜仲当归一并随。

    腰胯脊髀疫还痛,脏腑奇经肛痢垂。

    原  文:痢久阴阳两伤,少腹肛坠,腰胯脊髀痰痛,由 da腑伤及奇经,参茸汤主之。

    方  药  人参、鹿茸、附子、当归、茴香、兔丝子、杜仲。

    乌  梅  圆

    乌梅参附细椒姜,桂柏归连柔与刚。

    专医久痢厥阴病,还治阳明气撞膛。

    原  文:久痢伤及厥阴,而上犯阳明;气上撞心;饥不欲食;干呕腹痛;乌梅圆主之。

    方  药: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参  芍  汤

    参芍草附味苓全,治似痴瘕少腹间。

    下焦阴阳虚不摄,可知休息痢经年。

    原  文:休息痢,经年不愈,下焦阴阳皆虚,不能收摄,少腹气结,有似疵瘕。参芍汤主。

    方  药:人参、白芍、茯苓、甘草、五味子。

     加减泻心汤

    加减泻心汤,芩芍磨木香。

    连翘姜查炭,噤口痢堪尝;

    右弦左细数,干呕腹痛匡;

    积下苦可解,后重里急攘。

    原  文:噤口痢,左脉细数,右手脉弦,干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加减泻心汤主之。

    方  药:川连、黄芩、干姜、银花、查炭、白芍、木香汁。

    加味参苓白术散

    加味参苓白术散,蔻草姜桔薏扁砂。

    形衰呕恶不饥渴,苔白噤口总需它。

    原  文:噤口痢,呕恶不饥;积少痛缓;形衰脉弦;舌白不渴:加味参苓白术散主之。

    方  药:人参、白术、茯苓、扁豆、薏仁、桔梗、砂仁、炮姜、肉蔻、甘草。

    肉  三蓉汤

    肉苁蓉汤姜炭归,桂炒白芍参附随。

    胃关不开由于肾,噤口须济少阴危

    原  文:噤口痢,胃关不开,由于肾关不开者,肉苁蓉

    方  药:肉苁蓉、附子、人参、干姜炭、当归、桂炒白

    专翕大生膏

    专翕大生沙苑胶,参苓杞味地萸芍,

    海鲍龟鳖蛎莲芡,乌鸡猪脊并羊腰。

    常医燥久伤肝肾,尚把胎伤三月调,

    理法方药臻完善进而求之引伸高。

    原  文: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或千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者,三甲复脉汤主之,定风珠亦主之,专翕大生膏亦主之。

    方  药:人参、茯苓、龟板、乌骨鸡、鳖甲、牡蛎、鲍鱼、海参、白芍、萸肉、羊腰、猪脊髓、阿胶、莲子、芡实、熟地、五味、枸杞、沙苑、  鸡子黄、白蜜。

    注:每殒胎三月、朋:虚而热者,加天冬、桑寄生,鹿

    原病篇歌

    岁气之初,辰戍寅申,二卯酉丑未,五子午当明、终应巳亥亦兼卯酉,此温厉之期也。然时和岁稔,天气以宁,民气以和,虽当盛之岁亦微。至于凶荒兵火之后,虽应微之岁亦盛,理数自然之道,无足怪者。

    天人不睦,寒暑过度,

    喜怒不节,生乃不固。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身本藏精,温病不得。

    凡病伤寒,而后成温,

    夏至谓暑,时令当分。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

    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寒暑之辨,经语栽明,

    治寒治暑,各有不同。

     因暑当汗,烦则喘渴,静者多言,心受火久

    温病之见,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仍在进;

    脉盛而滑,是为喜信,病且出也,邪机外遁。

    热病三日,静躁何治,取之诸阳,五十九刺。

    以泻其热,以出其汗,以实其阴,以补不足。

    若身热甚,阴阳皆静,万勿刺之,死征待定。

    病七八日,动喘而弦,急浅刺之,手大指间。

    病七八日,脉来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燥。

    一日半死,已难求好,脉代出现,死何了了。

    再言温病,汗出已得,而脉尚躁,喘且复热,

    勿使刺肤,刺肤便锴,喘甚必死,当明其祸。

    病七八日,脉来不躁,躁不散救,吉凶有兆。

    再候三日,有汗则生,三日无汗,四日死明。

    未曾汗者,勿刺腠通,腠深于肤,莫害其中。

    纵观温病,不知所痛,聋不收听,口干相应。

    其阳热甚,阴颇有寒,热在骨髓,死不能还。

    得汗躁盛,阴脉之极,躁盛不汗,阳脉之极。

    阴阳脉极,均是死期。得汗脉静,乃为所宜。

    热病不刺,其说有九,缕晰分明,谨当遵守。

    一汗不出,大颧发赤,哕与同见,死而难治,

    二曰其泄,泄而腹满,满甚者死,孰能予挽,

    三目不明,又热不已,精散视歧,气脱无倚,

    四曰腹满,殃及叟婴,所患热病,不易求功,

    五汗大出,呕血吐血,六舌本烂,热不已也,

    七  而衄,有汗不出,出不至足,死难难除,

    八曰髓热,九热而痉,齿噤咬也,腰折    ,

    有病温者,汗出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

    狂言不食,曰阴阳交,吏者死也,非药能疗。

    精盛得汗,能食不热,复热不食,精亏可测。

    汗出复热,失志狂言,汗脉不应。死见三般。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言狂,

    胁满痛惊,手足躁动,不得安卧,逆见头痛。

    心热病者,其先不乐,继而发之,数日乃热,

    卒然心痛,烦闷而呕,头疼面赤。无汗当究。

    脾热病者,其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呕弄,

    身热腰痛,腹满为泄,两额痛来,均无休歇。

    肺热舌黄,先浙淅然,厥起毫毛,而恶风寒;

    身热喘欢,头痛不堪,胸膺背痛,汗出而寒。

    肾热病者,腰痛  疫,苦满数饮,身热  寒,

    项痛而强,足热不言,其逆头痛,澹澹员员。

    赤色之见,左颊为肝,右颊是肺,心布于颜,

    鼻即属脾,肾看颐端,欲治未病,上工取焉。

    热病已愈,时有所遗,因强食故,治辨实虚。

    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病遗,严禁不误。

    五疫之至,人相染疾,无问大小,病状如一,

    不施疗治,何以相安?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呼吸定息。脉来六动,动而见躁,尺热温病,

    不热脉滑.其曰病风,脉涩曰痹,指下须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疏散外风剂之大定风珠
乌梅丸类方证
古方解读—大定风珠
张文选 《叶天士用经方》写在篇首节选之二(2011-12-07 11:11:30): 杂谈
中医妇科学方剂口诀
炙甘草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