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文彦杂病医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

案一:

    严某,女,48岁,工人,初诊日期:1987年4月6日。

患者自八年前患双下肢关节痛,每年冬春季疼痛加重,自服炎痛喜康及去痛片可缓解,近三年来疼痛加重,膝踝关节肿大,活动受限,多方求治于中西医,按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无效,双下肢寒凉重着无汗,虽炎夏着棉裤亦不得解。查:双膝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局部皮肤不温,皮色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证属寒湿之邪内侵,潜伏不去,郁结于半表半里之间,阻遏气血所致。治宜首当和解少阳,通达内外。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人参15g,甘草15g,大枣12枚,生姜3片。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87年4月13日

    双下肢寒凉稍减,余症无明显变化,舌脉同前。药以宗法,法已合理,继服上方七剂。

    三诊:1987年4月20日

患者自觉双下肢轻松,已微有汗出,但疼痛未减,舌淡红,苔白,脉弦。

此少阻枢机已通,寒湿阻痹未除,治宜温经散寒祛湿,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当归15g,川芎15g,赤芍20g,红花15g,鸡血藤20g,五灵脂20g,桂枝15g,羌活15g,苍术20g,木瓜20g,牛膝20g,王不留行15g,秦艽15g,豨莶草20g,海桐皮15g,穿山甲1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87年4月30日

双下肢畏寒疼痛明显减轻,屈伸活动较前灵活,体力稍弱,饮食量少,大便溏,日一次,舌淡红,苔白,脉细。

患者寒湿之邪渐去,久病正虚未复。治仍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

    上方去五灵脂、穿山甲、红花、海桐皮,加黄芪30g,杜仲20g,狗脊20g,巴戟天20g,砂仁10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五诊:1987年5月11日

双下肢关节疼痛缓解,行走自如,体力渐增,饮食及大便亦基本正常,舌淡红,苔白,脉稍弱。

寒湿之邪已去,正气渐复。予以活血养血,健脾和胃之法以善其后。

处方:党参15g,陈皮20g,云苓20g,苍术15g,桃仁15g,红花15g,当归20g,赤芍20g,川芎20g,甘草1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凡痹证者,反复发作,经年不愈者,称为顽痹。王老认为,顽痹多为外邪入侵,稽留于皮里膜外,阻痹经脉,壅遏少阳枢机,使邪气外不能透达体表而解,内不能通过三焦从二便而出,即使用通痹活血,利湿化浊亦难奏效。必先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使枢机运转,使外可达体表,内可通三焦,然后再运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品方能奏效。运用小柴胡汤于顽痹者,或见上热下寒,或见寒热往来。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顽痹,可谓王老独辟蹊径,治痹精髓,以之治疗类似患者数例,皆在一周内显效。

案二:

    王某某,女,46岁,初诊日期:1994年11月26日。

四肢小关节疼痛,在某西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病情加重。现仍以四肢小关节疼痛为主,伴晨僵,双手指、腕关节肿大畸形,活动受限,皮肤色暗,得热则舒,遇寒加重,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脉弦。血沉第一小时60mm,第二小时90mm,双手X线片示:关节腔变窄,关节面不光滑,骨质疏松。

证属寒湿之邪,痹阻关节经络,气滞血瘀所致。治以温经散寒祛湿,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黄芪30g,当归20g,桂枝15g,秦艽20g,羌活15g,红花10g,桃仁10g,灵脂20g,没药15g,牛膝20g,苍术20g,黄柏20g,王不留行15g,赤芍20g,细辛5g,

六付,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1994年12月4日

畏寒减轻,关节疼痛未缓解,余症同前,舌暗红,苔白,脉弦。患者经脉阳气已通,但瘀血阻络未解,治依前法,重用活血化瘀药。

上方加炮山甲10g,鸡血藤20g。

十付,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1994年12月16日

    关节仍痛,畏寒明显减轻,皮色已渐转红活,胃脘不适,大便溏,日二次,饮食量少,乏力,舌淡红,苔白稍腻,脉细。病人经脉渐通,寒湿渐去,但脾胃虚弱,不甚攻伐,治宜顾护脾胃。

上方去没药、黄柏,加白术20g,大枣12枚。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4年12月27日

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亦渐消退,无明显畏寒,饮食及二便均正常,体力仍弱,关节活动受限。

+此经脉渐通而正气未复之象。治应祛邪扶正并重。

上方加五加皮10g,杜仲15g,寄生10g,黄芪加到100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五诊:1995年1月14日

    四肢关节疼痛缓解,但畸形之关节活动仍受限,饮食、二便均正常,复查血沉已恢复正常,舌淡红,苔白,脉细。

    上方去五灵脂、细辛、桃仁、炮山甲。十五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案三:

    黎某,女,31岁,农民,初诊日期:1996年11月2日。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六年,四肢小关节疼痛,指、腕、膝关节肿大,活动不利,畏寒凉,得热稍舒,晨僵,饮食量少,二便正常,乏力,倦怠,腰酸痛,形体消瘦,舌淡红,有齿痕,舌边瘀斑,苔白,脉细弱。

    四诊合参,证属寒湿之邪入侵,客居关节经脉,气血凝滞,日久累及于肾所致。治宜散寒除湿,活血通脉,兼以补肾。

处方:桂枝20g,羌活15g,独活15g,秦艽15g,透骨草20g,伸筋草20g,豨莶草30g,青风藤30g,鸡血藤20g,桃仁20g,五灵脂20g,杜仲20g,五加皮15g。

六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6年11月9日

肢体关节疼痛无明显缓解,畏寒及晨僵稍减轻,余症无明显变化,舌淡红,有齿痕,边有瘀斑,苔白,脉细弱。

寒邪凝滞,瘀血阻痹,非破血之药不能通,经脉不通,寒邪难除,故加重活血化瘀力量。

上方加细辛5g,王不留行10g,炮山甲10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6年11月20日

    关节痛肿明显减轻,晨僵时间缩短,无明显畏寒,饮食量少,仍乏力倦怠,便溏,日二次,舌淡红,边有齿痕,脉细弱。寒湿之邪渐去,关节经脉仍未畅,考虑为病久气血亏虚,正气不足之故,乃重用益气健脾,养血活血之品。

上方去细辛、羌活、独活、炮山甲,加白术20g,黄芪30g,当归20g,枸杞20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6年12月1日

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晨起手指僵硬,活动后即缓解,腰仍酸,饮食量增,乏力倦怠减轻,大便溏,日一次,舌淡红,有齿痕,脉细弱。

寒湿之邪已除,经脉渐通,脾肾仍虚,气血不足,宜以扶正为主,兼以活血通脉。

    处方:黄芪30g,桂枝20g,当归20g,白术20g,杜仲20g,鸡内金15g,枸杞20g,五加皮15g,川断20g,寄生20g,桃仁15g,鸡血藤20g,青风藤20g,伸筋草20g,豨莶草30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五诊:1996年12月12日

关节疼痛缓解,晨僵消失,四肢关节活动仍受限,饮食及二便正常,仍感轻度腰酸,乏力,舌淡红,苔白,脉沉弱。

患者寒湿之邪已除,经脉通畅,正虚仍未复原,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以巩固疗效。

上方去青风藤、伸筋草、豨莶草,加牛膝20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嘱其注意休息,慎防风寒,加强关节功能锻练。

【按语】案二、三皆为寒湿之邪入侵,阻痹经络,气血瘀滞所致。但病有新久,前者病程较短,正气未虚,故以温经散寒祛湿,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后者久病肾虚,必兼以壮骨补肾。在治疗痹证过程中,由于疗程长,且祛湿散寒,活血化瘀药皆不同程度影响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因此,顾护脾胃,培育后天之本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风湿性关节炎

案一:

    王某,女,42岁,干部,初诊日期:1990年4月11日。

肢体关节痛二年,痛处固定不移,畏寒冷,阴雨天痛重,双下肢重着无力,虽经温经散寒祛湿,活血通络等中药治疗年余不效,疼痛日重,活动受限,畏寒,虽炎夏亦着棉衣裤,下肢无汗,舌暗红,苔白,脉细。

推敲以往用药似无不妥,细究病机演变,豁然醒悟,此乃寒湿之邪深伏,少阳枢机不利,内外不能通达所致,治宜和解少阳,通达内外。

处方: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5g,人参15g,甘草15g,大枣12枚,白芍20g,桂枝15g,川芎20g,生姜3片。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0年4月18日

患者双下肢微微汗出,疼痛及畏寒似有减轻,余症无明显变化,舌质暗红,苔白,脉细。

营卫和,腠理开,少阳枢机已通,然寒湿之邪未去,经脉气血不通,治宜温经散寒祛湿,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上方加豨莶草20g,青风藤20g,鸡血藤20g,透骨草15g,王不留行15g,五灵脂20g,黄芪30g,当归20g,独活20g。

六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0年4月25日

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已能下地行走,下肢仍有重着感,轻度畏寒,饮食可,大便溏,日一次,舌淡红,苔白,脉细。

此寒湿渐去,经脉渐通之象。治宗前法。

上方去半夏、黄芩,加细5g,地龙10g。

十二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0年5月8日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明显减轻,已无明显畏寒,体力大增,饮食可,大便仍溏,日一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患者寒湿已去,经脉渐通,治宜兼顾调理脾胃。

处方:黄芪30g,桂枝15g,赤芍20g,当归20g,桃仁15g,红花10g,五灵脂15g,秦艽15g,独活20g,鸡血藤20g,甘草15g,大枣10枚,砂仁10g。

十二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五诊:1990年5月21日

肢体关节疼缓解,饮食及二便恢复正常,唯阴雨天仍感双下肢重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脾胃功能已复,然仍有余邪未清,宜健脾以化湿邪。

上方去五灵脂、桃仁、红花,加苍术20g,牛膝20g,茯苓20g。

十二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服上方十二剂后前症尽消,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按语】此案为风湿痹之重证。寒湿之邪内侵,邪居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病邪外无出路,内泻不通,故屡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而不应。对此顽证,王老别出心裁,径予小柴胡汤,通达表里,使邪有出路,继以对证处方,终起沉疴。小柴胡汤用于风湿痹痛,必以双腿恶风寒,疼痛,沉重难移,扪之不温,且在炎夏亦必得穿棉裤者为适应证。投6-9剂,当其微汗而温时,即应更方,审风寒湿邪偏盛程度,随证治之。此为王老治疗顽痹之宝贵经验。

案二:

    郑某,女,42岁,工人,初诊日期:1991年9月7日。

周身关节疼痛半年,得热稍舒,遇风寒加重,曾在某院查抗“O”、血沉等,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著,四肢关节疼痛日益加重,痛处走串不定,畏风寒。查其肢体关节无肿胀,活动不受限,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复查血沉、抗“O”均正常。

综合四诊,证属风寒之邪阻滞脉络,风邪偏盛所致之行痹。治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处方:当归15g,川芎15g,赤芍20g,防风15g,秦艽20g,桑枝20g,姜黄15g,豨莶草20g,海桐皮15g,五加皮15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91年9月14日

关节疼痛走串减轻,仍畏风寒,饮食可,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脉沉。

患者风邪已去大半,寒邪未除,治宜重用温阳通脉。

上方去防风,加桂枝15g,鸡血藤20g,牛膝2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三诊:1991年9月21日

关节串痛缓解,仍感肩、膝等关节酸楚,微恶风寒,舌淡红,苔白,脉沉。

患者风寒已去,脉络空虚,宜扶正以安络。

上方加黄芪30g,丝瓜络15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该患月余后来访,自述前病已愈,能正常工作。

【按语】此为行痹,因风寒湿之邪侵袭,风邪偏盛所致。王老说:风邪侵入,善行而数变,一般的规律是随病程发展而风邪自减,该患者发病半年之久,风邪无减,其原因是寒邪恋之,邪气日深而难出。

案三:

    赵某,女,34岁,干部,初诊日期:1991年9月19日

感寒后诱发肢体关节疼痛半年余,痛处固定不移,以膝、踝关节较重,严重时膝、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曾在某医院住院以“风湿性关节炎”之诊断,给予青霉素静点及抗风湿治疗,关节肿胀消退,疼痛减轻。一个月前因受寒凉上症复发,查:膝、踝关节肿大,皮色不变,屈伸不利,疼痛剧烈,触按尤其,得热痛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查血沉正常,抗“O”1/1250,类风湿因子(-)。

综合四诊,证属寒湿之邪痹阻经络所致之痹证。治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处方:桂枝15g,川芎15g,当归15g,姜黄15g,羌活15g,防己15g,苍术15g,秦艽20g,木瓜15g,牛膝20g,杜仲20g,豨莶草20g,海桐皮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1年9月26日

关节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减轻,活动已自如,仍畏寒凉,舌淡红,苔白,脉弦。

寒湿之邪渐去,脉络仍不通畅,治宜侧重活血通络。

上方加鸡血藤20g,元胡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1年10月4日

关节肿胀完全消退,以酸痛为主,稍感倦怠乏力,舌淡红,苔白,脉沉。

寒湿之邪已去,脉络已通,然寒邪久羁,脾肾阳气未复,宜温补脾肾,以固其本。

上方去姜黄、元胡,加巴戟天20g,菟丝子20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1年10月14日

病人自觉症状消失,关节无肿胀,活动自如,唯仍稍感畏寒,舌淡红,苔白,脉沉。复查抗“O”1/500以下。

患者病邪尽去,正气仍显不足。

上方去羌活、防已、苍术、秦艽,加黄芪30g,白芍20g以助益气养血,调营和卫之力,达到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之目的。

【按语】王老治疗寒邪痹痛,禁用附子、乌头,元胡、灵脂之类的止痛药用之亦少,除非剧痛难忍,方可用之,待疼痛缓解则不再使用。方中桂枝、川芎、当归、姜黄重在温经活血;羌活、防己、苍术、秦艽、木瓜祛湿散寒;牛膝引药下行;桂仲、莶草、海桐皮疏风散寒兼能补肾强筋壮骨。加鸡血藤、元胡,意在活血通络;巴戟天、菟丝子颇能温肾壮阳。纵观全方,攻补兼施,祛寒力强,真疗痹痛之妙方。

案四:

    金某,女,47岁,干部,初诊日期:1992年1月4日

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重着,关节酸痛,腰酸,晨起面部及双手肿胀,活动后稍减。经多家医院检查未能确诊,关节酸痛日渐加重,双膝关节屈伸不利。查之,面目虚浮,双手肿胀,膝关节未见明显肿大,面色无华,舌淡稍胖大,有齿痕,苔白润,脉濡。

证属感受寒湿之邪,湿邪偏盛,阻痹脉络所致之着痹。治以祛湿利水,温经通络。

处方:苍术20g,防己15g,木通15g,萆薢15g,桑枝20g,秦艽20g,羌活15g,川芎15g,赤芍20g,姜黄15g,豨莶草20g,桂枝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2年1月11日

关节肿胀消退,仍酸痛,乏力倦怠,大便溏,日一次,舌淡红,苔白,脉滑。

此湿邪渐去,脾气未复。治宜加重健脾益气、扶正固本之品。

上方去木通,加黄芪30g,白术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2年1月18日

前症消失,唯大便溏,日一次,舌淡红,苔白,脉沉。

患者病邪已尽去,脾气仍显不足。治则健脾益气为主,以巩固疗效。

处方:黄芪30g,桂枝15g,白术20g,苍术15g,云苓20g,甘草15g,川芎15g,陈皮15g,扁豆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女性年近七七,肾气不足,脾运呆滞,最易感受湿邪,而寒湿留滞不去,阻痹经脉则成痹证。此时寒湿不除,经脉不通,脾气难复。故治疗首当祛湿利水,温经通络,当湿邪渐去,再扶脾益气,方能从根本上治愈。

案五:

    程某,男,42岁,干部,初诊日期:1986年10月26日。

周身关节疼痛年余,疼痛走串不定,以酸痛为主,时而刺痛,无明显寒热。虽在多家西医院求治未能确诊,口服芬必得等药疼痛可暂缓减,停药即疼如初,饮食及二便均正常。查:肢体关节不红不肿,活动自如,舌淡红,暗滞,苔薄白,脉细。

证属寒湿之邪痹阻脉络,血行不畅所致,治以散寒除湿,活血通络。

处方:黄芪30g,桂枝20g,当归20g,羌活15g,秦艽20g,地龙15g,鸡血藤20g,牛膝20g,川芎20g,灵脂20g,桃仁15g,红花10g,豨莶草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86年11月3日

    周身关节串痛减轻,以上肢关节及腰骶部疼痛为主,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寒湿之邪渐去,肾虚之征显现。宜于前方酌加补肾之品。

上方加川断20g,狗脊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86年11月11日

肢体关节疼痛基本缓解,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法中病机,药已获效,再进三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该患本为风寒湿邪阻痹经脉而致,因服解热镇痛药后,风邪渐去,徒留寒湿,且久病肾虚,故治疗中散寒祛湿,活血通络并重,待寒湿稍去,兼以补肾固本。王老说:风寒湿痹慎用疏风,多用活血,使风寒湿邪随血行渐去而不留后患。

案六:

    王某,女,32岁,教师,初诊日期:1988年9月10日。

半月前因感受风寒致周身不适,次日晨起即感周身肌肉酸痛,逐日加重,乏力倦怠,动则肌肉痛楚,恶风畏寒,虽在某医院查血常规、血沉、抗“O”及类风湿因子等未能确诊,对症治疗亦无效,遂来诊。查:关节不肿,皮色未变,四肢肌肉触按疼痛,活动尤甚,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证属风寒湿入侵,痹阻脉络所致之肌痹。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桂枝15g,防己15g,当归15g,川芎20g,赤芍20g,鸡血藤20g,五灵脂15g,羌活15g,防风15g,荆芥15g,红花10g,豨莶草20g,海桐皮15g,姜黄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88年9月17日

肌肉酸痛明显减轻,畏风寒已解,仍倦怠乏力,饮食量增,舌淡红,苔白,脉沉。

此风寒已解,湿邪未尽,治宜健脾化湿为主。

上方去羌活、防风、荆芥、海桐皮,加苍术20g,茯苓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88年9月24日

    肌肉疼痛等症缓解,仍感倦怠乏力,舌淡红,苔白,脉沉。患者风寒湿邪已除,正气尚未尽复,当调理脾胃,以扶正气。

    予以香砂六君子丸,1丸日三次口服,连服一周以巩固疗效。

【按语】该患本为风寒湿邪入侵,外则凑理固闭不得宣泄,内则困阻脾阳不能运化,故见此证。治当外疏通肌表,内健脾运湿,中活血通络,方能使邪去正复,经脉通畅而痹自除。然后,调理脾胃,扶助正气,以固其本,这即是调理善后之良法,也是治未病的手段。

案七:

    徐某,女,36岁,工人,初诊日期:1991年11月28日。

患者一月前发热,T38.4-39.1℃之间,畏风寒,继而双膝关节疼痛,红肿发热,并逐渐累及双踝、腕关节。曾在某院以“风湿热”之诊断,给予静滴青霉素,氢化可的松,口服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热退,但关节疼不减轻,停静滴药物后关节红肿反复加重,屈伸不利,伴乏力,动则心悸气短,口干喜冷饮,食少纳呆,大便溏,排便不爽,面色无华,舌红,苔黄,脉滑数。血沉60mm/小时,抗“O”1/833。

证属湿热之邪入侵,痹阻关节经络所致之痹证。治以清利湿热,通痹活络。

处方:黄柏15g,苍术20g,木通15g,茵陈20g,防己15g,木瓜1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20g,丹皮15g,鸡血藤20g,秦艽20g,海桐皮15g,泽泻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1年12月5日

关节疼痛稍减,但肿胀未消,口干渴明显减轻,食欲不佳,大便溏,乏力倦怠,活动时仍偶心慌气短,舌红,苔黄,脉滑。

此患者热邪渐退,湿邪未除,治宜加重祛湿力度。

上方加威灵仙20g,萆薢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1年12月12日

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腕、踝关节肿胀亦明显消退,心慌气短缓解,仍倦怠,便溏,舌红,苔黄,脉滑。

湿热渐去,正气未复,治宜酌加益气活血之品,以助驱邪外出。

前方去木通、茵陈、丹皮,加黄芪30g,桃仁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1年12月19日

关节疼痛缓解,肿胀消退,仍倦怠乏力,食欲稍增,仍便溏,舌淡红,苔黄,脉沉弱。

病人湿热已去,而脾胃之气未复,治宜扶脾和胃为主,以善其后。

处方:黄芪20g,当归20g,党参20g,白术15g,陈皮15g,甘松15g,砂仁15g,苍术15g,川芎20g,鸡血藤20g,桑枝15g,牛膝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该患本为风湿热痹,口服阿斯匹林等药治疗后,风邪随表证而解,但湿热之邪未除,痹阻于关节经络,气血瘀滞遂成本证。其治首先宜清利湿热。王老善用木通、泽泻、萆薢等药,意在使湿热之邪随小便而出,并配合活血通络之品,使湿热之邪随血而行,以助清除湿热病邪。待湿热尽去,再酌用健脾益气和胃之药,以固本善后。王老说:无湿不成痹,治痹首当祛湿,祛湿首选利小便。

案八:

    于某,女,36岁,个体,初诊日期:1997年4月6日。

三年前感冒后诱发项背及双肩酸痛,畏寒凉,夜间自觉项背冒凉风,活动后症状稍减,四肢关节不痛,饮食可,二便正常。曾经多家医院系统检查未确诊,中西药治疗无效。舌淡红,苔白,脉细。

证属风寒之邪入侵经络,阻遏督脉,阳气不展,气血不通所致。治宜温通经脉,散寒疏风。

处方:黄芪30g,桂枝15g,羌活15g,防风15g,杜仲20g,葛根15g,白芍20g,防己15g,生姜3片,升麻5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7年4月10日

项背及双肩酸痛明显减轻,恶风寒已缓解,舌淡红,苔白,脉细。

此风寒渐去,经脉未通之征。治宜活血通脉为主。

上方去防己,加红花10g,灵脂10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该患感受风寒后,未及时治疗,风寒之邪潜伏督脉。督乃阳气之海,总督一身

之阳气,督脉为风寒阻痹,阳气不展,故出现项背、双肩酸痛,冒凉风。治法立意,温阳通

脉,散寒疏风,取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加杜仲、葛根入督脉,更增温经散寒之功;升麻轻

清引药上行,倍添表散疏风之力,故举之速效。又加红花、灵脂活血通脉,使督阳流畅致获

痊愈。

案九:

    刘某,女,36岁,工人,初诊日期:1996年5月2日。

腰及双下肢关节痛三个月,腰酸,腿沉,曾在外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无效。伴乏力倦

怠,食少纳呆,四末不温,便溏,晨起关节僵硬,持续约20分钟,白带量多色黄,舌淡,

有齿痕,苔白滑,脉细弱。

四诊合参,证属脾肾两虚,湿浊下注所致。治以温补脾肾,清热化湿。

处方:太子参20g,山药20g,柴胡15g,炙甘草20g,陈皮20g,白芍20g,白术20g,苍术20g,故纸20g,黄柏20g,车前子20g,莲子20g。

六付,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1996年5月8日。

腰酸、腿沉、畏寒肢冷及白带量多色黄缓解,关节仍痛,乏力,食少纳呆,便时溏,舌淡红,苔薄,脉细。

湿邪已去大半,但稽留关节经络之湿邪未除,脾肾阳虚未复。治以温补脾肾,活血通脉除湿。

上方去黄柏,加桃仁15g,五灵脂20g,王不留行10g。

六付,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1996年5月14日。

关节痛缓解,仍感乏力,饮食量稍增,大便溏,舌淡红,苔薄,脉沉。

此湿邪已去,经脉已通,脾胃功能仍稍弱。给予健脾益气,行气和胃之品,以巩固疗效。

处方:党参25g,山药20g,白术20g,陈皮20g,甘松20g,炙甘草10g,木香15g,砂仁10g,香附15g,荷叶5g。

六付,日一剂水煎服。。

【按语】着痹多以脾虚为基础,或久处湿地,或感受寒湿之邪,或进食生冷复伤脾阳,

水湿内生,阻痹关节经络,故见乏力倦怠,食少纳呆,肢体重着,关节疼痛;湿邪趋下,湿

郁化热,故白带量多色黄,双下肢重着。本病日久多兼见肾阳不足。王老在治则中,抓住主

要矛盾,重在健脾化湿,使停滞脏腑之湿邪先除,然后辅以活血化瘀,舒通经络,使稽留于

血脉中的湿邪随血而行,内达三焦随小便而出,最后用醒脾益气、理气和中之品巩固善后。

案十:

    任某,男,32岁,干部,初诊日期:1994年3月21日。

患者三月前受寒凉后诱发双小腿肌肉酸痛,逐渐加重,局部肌肤由软渐硬,重着无力,近日痛觉逐渐消失,触之麻木不仁,局部皮色无明显改变,膝、踝关节活动自如,曾先后在省内多家医院查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未能确诊,给予抗风湿及调整免疫等对症治疗,效果不显。舌淡红,苔白,脉弦。

证属寒湿之邪入侵,痹阻肌肤脉络,气血瘀滞所致。治以活血通脉,散寒除湿。

处方:独活20g,防己20g,川芎15g,当归尾15g,牛膝20g,海桐皮20g,莶草30g,地龙20g,桃仁15g,红花10g,鸡血藤20g,桂心1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4年3月28日

    双小腿肌肤质硬如故,按之稍有痛感,烘烤皮色稍红,余症无明显变化。舌淡红,苔白,脉弦。前法已合病机,力度尚嫌不足。

上方去地龙之寒,加水蛭7.5g,地鳖虫7.5g,以增活血通脉之力。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4年4月8日

双小腿稍感酸楚,有热感,肌肤较前变软,表皮似有蚁行,察之皮色未变,触觉较前敏感,行走亦较自如,舌淡红,苔白,脉弦。

血脉已通,寒邪已去大半,湿邪仍滞留不去。治宜侧重利湿。

处方:黄柏20g,苍术20g,牛膝20g,当归尾15g,黄芪30g,独活20g,防己20g,滑石15g,甘草15g,萆15g,通草15g,莶草20g,桃仁15g,红花10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4年4月18日

小腿肌肤柔韧,活动自如,久立仍感酸胀,余症消失,饮食及二便均正常,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此寒湿渐去,经脉已通,脾气未复之征。治宜健脾化湿,以善其后。

处方:党参20g,白术15g,云苓20g,桂枝15g,佩兰15g,陈皮15g,甘草5g,黄芪20g,防己15g,白芍20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本例患者中医诊断为肌痹,为寒湿之邪阻痹肌肤分肉之间,使气血瘀滞,脉络受阻。其治疗首先应重用活血通络药物,待瘀滞稍通后,再予以益气养血,化湿利水之品,则湿邪易去,最后投以醒脾健脾,化湿和胃之药,以固本善后,防止病情反复。

案十一:

于某,男,36岁,农民,初诊日期:1996年11月4日。

病人于今年4月在塑料大棚中劳作后,透汗未消,以凉水洗手臂和脚,当夜即感四末麻木、疼痛,当地中医按风湿性关节炎给予祛湿散寒之药治疗,疼痛稍减,停药即反复。查:四肢手足皮色正常,活动自如,触之肌肤不温,舌淡,苔白润,脉细弱。

四诊合参,证属素体脾阳不足,汗出腠理开放,寒湿侵袭,痹阻经络,气血不通所致。以温阳通痹,活血养血。

处方:黄芪30g,桂枝20g,柴胡15g,赤芍20g,白术15g,桃仁20g,红花15g,当归20g,鸡血藤20g,葱须15g,细辛15g。

三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6年11月8日

四肢疼痛已解,仍感麻木,无其它不适,舌淡红,苔白,脉细。

此寒邪虽去,经脉末畅之象。

上方倍黄芪,去细辛。

六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此患六付药尽,病已痊愈。或问经云辛不过钱,首方何以细辛用至15g?因寒湿之邪客脉日久,不足量应用辛热走串之品不足以驱寒通络。对于古训,不应墨守,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细辛用到20g亦未见中毒者。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90793507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文彦老中医临证经验二
跟名师 · 做临床——侍诊朱良春治痹心得录
头风(雷头风)辩治 1508 20 01
刘炳凡医案(十)
【经验与心得】王焕禄辨治痹证验案举隅
姚树锦当归四逆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