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恩来火化前,乔冠华趴在灵柩上痛哭:我做你的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1976年1月8日是腊八节,万千灯火下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北京的一所医院,却有一位为全国人民奉献一生的伟人与世长辞,他就是周恩来,倍受所有人爱戴的周总理......
当邓颖超护送周总理离开医院时,闻讯而来的人民将长街两旁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都泪流满面,用最悲痛的方式送别可敬的周总理,很短的一截路程,竟然耗时一个多小时才走完。
在周总理火化前,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伏在灵柩痛哭不肯松手,边流着泪边说:“总理啊,你一生无儿无女,今天我就作为你的子女送你最后一程吧!”
周总理与乔冠华仅相差15岁,为何乔冠华会将周总理视作父亲。
纵观二人一生的渊源,周总理不光是乔冠华的伯乐,也是其人生向导跟指路明灯,既是恩师也是主心骨,就连乔冠华那被视作“才子佳人,天造地设”的婚姻,都离不开周总理的助攻。
具体为何乔冠华会哭着以子女之礼送别周总理,且从乔冠华的青年时代说起......
一、赏识与栽培
青年时代的乔冠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热血少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赴日本深造后又在德国图宾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乔冠华人虽远在异国他乡,但心无时无刻不在忧虑着民族兴亡,毅然放弃眼下象牙塔般安逸的生活,回到广州参加抗战。
1938年,25岁的乔冠华目睹广州沦陷,满目疮痍之下更加坚定了一颗报国心,在香港的《时事晚报》担任主编。
撰写文章时,乔冠华给自己取笔名为“乔木”。
之后将心头抱负尽付笔锋,大半年时间就写下50多万字的社论,其鲜明独到的观点,一针见血式犀利的文风,如利剑般穿透每一个读者的心,迅速在全国取得不菲的知名度。
乔木的社论传遍大江南北,身处延安及重庆的毛泽东跟周恩来,也时常对着文章赞不绝口。二位见多识广的领导人在评价乔木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
毛泽东认为乔木的社论有分析也有气势,犹如千军万马,足足能顶两个坦克师的杀伤力;周恩来更是直接称赞乔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见当周总理还未跟乔冠华正式见面时,就已经因其锋芒毕露的才华感到由衷的欣赏,爱才之心油然而起。
所以乔冠华通过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及连贯向党中央提出入党申请,周恩来对此非常重视,特别指出:“批准一个乔冠华入党,可以团结一大批知识分子。”
从周总理对乔冠华的肯定,能看出已经将其视作知识分子中的新秀与佼佼者。而乔冠华也很快用能力证实周总理并未看错人,他在完成撤离文化人士由香港返内陆的任务中,不仅效率极高还保证了所有人的安全。
1942年,乔冠华来到重庆初次见到周总理,由于总理对乔冠华的才华欣赏已久,一见面就亲切地握住了乔冠华的手表达了关怀。
乔冠华对周总理的举动非常意外,他本以为周总理会是不苟言笑的伟人形象,可站在他面前的就像一个亲和的长辈,在总理真诚的关切神情中,因漂泊动乱内心不安的乔冠华感到了久违的温暖。
乔冠华向总理汇报工作情况,周总理温和地回应:“你在香港的工作干得很出色,任务完成的很好!你受苦了!你讲的这些情况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总理的一番话,不仅对乔冠华的办事能力给与了充分的肯定,还表达了关心和赏识。
乔冠华自幼聪慧过人,青年时代的学业又进展得顺风顺水,各方面都是天子骄子的他按说从不缺夸奖,可周总理不同,他是乔冠华一直仰慕的人,从偶像口中听到赏识,乔冠华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满足。
为了不辜负总理的欣赏,乔冠华立刻申请要安排工作,谁知总理却和蔼的要他休息几天,细致地表示肠胃不好要好好调理。
乔冠华没想到日理万机的总理竟然能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内心暗自打气定要好好工作,完成总理交代的任务。
周总理从跟乔冠华的对话中,也非常欣赏这位一腔赤诚的少年,认为只要好好栽培,定会是国家的中流砥柱。
他回顾了一下乔木笔名写出的社论,觉得《新华日报》的编辑工作能让他一展才华,打算安排乔冠华担任旗下《群众月刊》的主编,并参加共产党的外事活动,培养下乔冠华的口才。
乔冠华欣然接受了周总理的安排,一边精心撰写着社论,一边在总理的身边做事学习。
而在外事活动中,乔冠华与未来的妻子龚澎相识,并多亏总理的细心和出言相助,才让情窦初开的乔冠华得以心愿达成。
二、琴瑟和鸣的婚姻
乔冠华得到周总理的赏识被安排到身边做事,龚澎则是总理的英文秘书,这个女孩非常与众不同,就读于燕京大学时就加入了共产党,日常工作中气质非凡、出口成章,有着过人的口才跟智慧。
乔冠华十分钦佩龚澎的能力,工作中两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每一次的交谈,乔冠华对她的欣赏都会多一分,龚澎也从乔冠华撰写的社论中看出其的能力跟抱负,逐渐都有特别的爱慕。
身边同事几乎全看出两人的情愫,也认为若能结合必定是一段佳话,可当事人却踌躇不安,恰恰因为对方太完美,生怕冒失地点破,万一没成,就连朋友都没得做。
因此乔冠华跟龚澎都维系着礼貌的安全距离,可抗战时期风云难测,谁知道明日是否会出现变故,二人就会因工作任务天各一方,令这段美好的感情成为一生未来及开口的遗憾。
周总理见到这两个般配的年轻人如此纠结,不忍让他们错过缘分,琢磨着准备帮一把。某日当二人都在周总理身边时,总理直接发问打算拖到什么时候。
乔冠华非常紧张,下意识就摸口袋想抽根烟静一静,可一抬眼看到总理桌子上摆的“请勿吸烟”的牌子,尴尬地抽回了手,不知所措的愣在原地。
龚澎看到平时敏捷镇定的乔冠华竟然也会如此焦灼,爱意加持下就忍不住开口帮他解围。
总理听完笑着打趣乔冠华,看到二人羞涩地相视一笑,更确定这次助攻算是做对了,大笑着表示自己这里禁烟不禁婚,商量个时间结婚吧。
1943年11月,乔冠华跟龚澎有情人终成眷属,总理还贴心地给二人在曾家岩50号的三楼安排了一个房间当做婚房。
婚后二人事业上齐头并进,各自成为响当当的人物。
新中国建立后乔冠华主管西欧司,龚澎担任新闻司司长,数次跟随周总理参加国际性会议及出国访问,当乔冠华成为外交部副部长时,龚澎也出任部长助理,真可谓是风雨同舟的灵魂伴侣。
周总理这一次相助,就让乔冠华与龚澎恩爱相守了27年,直到1970年5月,56岁的龚澎突发脑动脉血管破裂住院抢救......
当时年事已高的总理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往医院探望,不仅耐心向医生询问病情,更亲自替龚澎号脉,指示成立抢救小组为她做脑颅手术,希望能救回龚澎一命。
但人终究是大限已至,龚澎因抢救无效病逝,乔冠华悲痛不已,却也对周总理的恩情非常感激,知道他能跟龚澎度过人生的将近三十载,离不开周总理对二人的关怀与帮助。
正因为有了美满的感情,俩人才能一颗心全扑在事业上,并且总理不光照拂了乔冠华的私人生活,外事活动中,周总理更是指引着方向的恩师。
三、指引方向的恩师
乔冠华数十年的外交生涯中,周总理坚定且温和的身影一直是他的指路明灯。
随着抗战胜利,众望所归的新中国诞生,刚成立的外交部班子,就由周总理兼任主任,乔冠华担任副主任。
没过两年,朝鲜战争打得尤为焦灼,中朝双方商定进行谈判,面对如此关键的挑战,周总理“点将”李克农与乔冠华参加朝鲜停战谈判。
乔冠华重任在肩,背负着多国人民的命运走向,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大,临出发前,周总理亲自赶来为二人送行,给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一言当做赠语。
出自《答谢民师书》的这句话,给了乔冠华参加朝鲜停战谈判的做事方针,他明白总理是告诉自己,要顺势而为,该进则进,不得不停时就停。
长达1年多的漫长谈判,乔冠华数次跟美韩代表短兵相接,与美方更当面争锋相对,日复一日的准备发言稿,谈判过程刚柔并济、绵里藏针。
经历了中断6个月零18天的谈判中断,博弈交手过数次协议内容,最终光荣完成使命。
在这艰难的任务中,乔冠华牢记周总理给与的赠言,局势焦灼不下时,乔冠华在朝鲜战争爆发三周年的纪念会上作报告,表示只有不着急、停下来才是可靠的,稳定的。
游刃有余的拉扯,才有了停战协议的和平签署,乔冠华成为让别国代表团深感棘手的存在,这一切离不开周总理的指点。
而最受世界瞩目的那张乔冠华仰头大笑的照片,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大奖。
——《纽约时报》给取名为《乔的笑》的来源出处,是乔冠华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第26届联大的演讲结束抓拍。
这次联合国大会格外关键,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将国民党的代表团从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等于从国际上得到了承认。
所以乔冠华的演讲不仅要表达出中国的气势,还要对支持的国家和弃权的国家分别表示感谢和体谅,讲明白中国对于美国必须从台湾撤走武装力量的坚定,并摆出对国际问题的态度。
各国都在密切关注中国代表团的表现,乔冠华压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废寝忘食地雕琢着发言稿,经周总理审核修改,再由毛主席审定。
临出发前,周总理又给乔冠华一行人两句赠语,分别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跟“不卑不亢”。
而面对乔冠华表示心里没有底,怕任务完成不好的焦虑。周总理如此回应:“临事而惧是好的,不会掉以轻心,不了解情况没关系,向一切懂得联合国的人学习,包括向我们的对手学习。”
周总理的几句话给了乔冠华主心骨,既是勇往直前的信念,也是披荆斩棘的依靠。
万众瞩目的演讲台上,乔冠华满含大国自信地完成了长达45分钟的精彩讲演,赢得掌声不断,就连敌对国家的外交员都忍不住的拍手称赞。
而乔冠华回答记者采访的那个豪迈的笑,更成为世界的记忆,被人称作足以震碎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
乔冠华于外交事业上的成长跟绽放,每一次都有周总理给与方向跟信心,随着总理的栽培,乔冠华更在尼克松访华任务中大展宏图,于总理的指点下,使得中美两国结束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正式开始建交。
四、大展宏图的后盾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乔冠华以中国副外长身份负责跟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进行有关中美联合公报内容的谈判。
公报内容尚存在三个分歧,主要围绕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是希望或关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及美方无条件答应从台湾撤军。
乔冠华与基辛格展开多次交锋,基辛格也是有备而来,数次谈判场面陷入焦灼,多亏乔冠华以诙谐幽默的对话挽回局面,三个分歧也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眼看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可能推迟,周总理给乔冠华讲解了公报的深意,认为有些问题推迟一些解决也无妨,但中美联合发表公报,将会在世界产生巨大的变化。
乔冠华恍然大悟,顿时明白了总理的意思,得到毛主席的指示后,乔冠华拿稳台湾问题为底线,其余接纳美专家的部分意见,分清了主次,最终《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正式签署发表。
周总理的点拨,对于乔冠华的谈判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前他对于三个争议分毫不让,一度让谈判陷入僵局,影响公报的发表,对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深远。
随着总理的指点,乔冠华明白了轻重顺序,顺利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可以说乔冠华在跟基辛格的短兵相接中,总理是他坚定的后盾,进退两难时,总理则给他指引了前进的路。
因此,当周总理病逝,乔冠华才痛哭表示要以子女的身份送完最后一程。
毕竟纵观乔冠华的一生,青年时代得到总理的赏识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被总理挖掘到口才天赋加以培养,才有了后来的外交部长。
又在总理的帮助下收获了恩爱知心的伴侣,数次关键的外交活动中,总理给与乔冠华做事的方针和信心,并在紧要关头提点指路,成为坚实的后盾。
乔冠华对周总理早已如父亲一般敬重,并且周总理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全部,其夫人邓颖超在抗战时因局势紧迫流产过两个孩子,俩人失去了为人父母的机会,一生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所以乔冠华不愿周总理无人为他送别,甘愿以子女之礼送总理最后一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6年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痛哭不肯松手:我来做您儿子为您送行
周恩来火化前,乔冠华泣不成声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1967年,周恩来在会议上公开喊话龚澎:你不要躲在角落那里|军校|军衔|将官|乔冠华
1983年乔冠华去世,中央发布40字讣告,其妻痛哭:华,我不想活了
一天半夜,外交部老同事符浩接到乔冠华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乔冠华已
“狂人”乔冠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