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部头”年轻化,让年轻人也爱上经典阅读

文|孙小婷

“在网上读经典”,正成为当下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在一些视频平台上,以“三分钟读完名著”为标签的短视频博主数量相当庞大,一本经典名著的作家背景、文本含义、时代意义往往在3至5分钟内就能知道个大概,听得过瘾,就顺手在电商平台上下单购买原著来看。

这种“赛博空间”的碎片化阅读方式让人既欣喜又警觉——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之间复兴是好事,但在话题和情绪中买回来的原著,又有多少被真正阅读了?翻开封皮,那种对于经典书籍的望而却步又卷土重来,还没咂出味就又可能束之高阁了。

显然,想让经典阅读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借助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平台“引流”外;如何改变原著自身的阅读体验,使之更“平易近人”,也成为图书出版界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由磨铁推出的磨铁经典系列尝试通过装帧设计、翻译风格、分辑策划等方面的创新,让年轻人发现,原来这些经典作品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

只有轻巧之物才能进入人们的碎片时间,然后慢慢进入读者更多的生活。沉重的和正襟危坐的,反而难以培养出日常阅读的习惯。”磨铁经典策划人面面认为,书籍设计得有亲和力,才能让阅读更日常。为了打破人们对“大部头”的刻板印象,该系列采用32开125*185mm的尺寸,内文使用瑞典进口轻型纸,轻巧便携,摊开只比巴掌大一点,读者哪怕躺在沙发上举着30多万字的《红与黑》半小时也不会觉得手腕酸疼,学生和白领也能把书放在包里方便搭乘公交时翻阅。
和年轻人贴得更近,语言的推陈出新也是一种方式。大量80后甚至90后译者参与了经典新译,比如《傲慢与偏见》的译者于果果为了贴合原作者简·奥斯汀的语气,采用了非常当下的、新鲜的表达:“怨念和气恼都再见吧!”将情绪直白地说出口。《红与黑》的译者胡博乔借用了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甚至年轻人的“玩梗”来帮助读者体会原文,在他看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这些都决定了名著需要重译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同时,以“策展”的思路策划图书,以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作为系列主题,给读者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阅读逻辑。在磨铁经典最新推出的第四辑“发光的女性”中,既有像《傲慢与偏见》这样广为人知的作品,也包含《钻石广场》这样的“冷门”小说,值得一提的是,《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了读这本书还特地自学加泰罗尼亚语。这些跨越百年的女性文学经典,就像一部女性群像,让读者于文学史的脉络中,收获当下现实里自我观照的意义。
经典纸书悄然发生的这些变化,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阅读需要有深刻、思辨、艰辛的一面,那么书籍作为载体似乎没必要刻意加深这种艰辛。
事实上,无论是屏上的短视频刷书,还是纸上的原汁原味阅读,竞争读者阅读时间的,不单是形式或载体,而更多在于读者的需要。在“务实性”成为时尚、“娱乐化”成为流行、看剧都要倍速的文化环境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势必受到影响,但经典文本也自有它存在的价值。
哲学家韩炳哲曾警示过:“在信息同质化的如今,感知本身呈现出一种'毫无节制的呆视’,即无时间限制地消费视频”。经典阅读的力量就在于,以更加宏大和历久弥新的叙事,帮助年轻人对抗这种“呆视”状态、获得精神营养和情感抚慰,这也是经典阅读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所在。
因此,将经典视作一种“复杂而温暖的心理产品”,愿意将这种温暖的属性和优势发挥到最大的书籍

文字:孙小婷
栏目主持人:张永群
图片来源:网络、磨铁
责编:张永群
编辑:王远方 常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于阅读
读懂这11位作家,走进全球任何一家书店都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谈读书、择书的智慧
教师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涵养自己的教育气象
为什么中国戏曲的衰落,真不是空穴来风?
经典阅读“速成”之风何以蔓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