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懂“新”基建,你还赚什么钱?

  俗话说“经济缓,买房产;实体慢,买基建”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基建稳增长再被热议,先有专家学者提议,后有资本市场热捧,媒体统计出的'25万亿'这一巨量,让市场嗅到些许'4万亿'的味道.有拍手称好者,也有保守者提出疑虑: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下,基建投资拉动这条'老路'还能走得通。  上述疑虑非但不无道理,且是基建投资切实存在的问题.以至于此次将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基建消息一出,便有'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的调侃.但实际上,'铁公鸡'式的基建已迭代进化, 即将开启的这一轮基建,从政策背景,发展逻辑到具体项目落地都已不同往常,是谓'新基建'.  新基建关键在于'新',新在何处从政策背景来看, 新基建实施将更偏重于'稳',实施过程将更加精耕细作,粗放式大干快上再无可能. 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对新基建有所提及, 彼时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值得一提的是, 自2018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六稳'以来, 纵观近两年高层会议,'六稳'贯穿始终,新基建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方面,在其他拉动因素受到冲击时,或将进一步加速发挥'稳定器'作用.  新基建着力的新范畴和领域在历次会议中已基本被明确, 主要可归为'高技术'和'补短板'两类,前者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依靠的最重要引擎,大力发展高科技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后者与民生息息相关是'百年目标'的题中之义.近年来,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快速发展,且仍处于加速阶段,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教育,医疗等多点开花,将资源向这些活力充沛的行业倾斜,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迸发更强的生命力.  考虑到当下的经济环境,新基建的投入方式或许也将发生改变,资金成本和效率将被更严格地核算.'4万亿'投放的2008年, 中国GDP不过30万亿,如今已是百万亿量级, 资金边际效应递减是不争的事实.此外,土地财政降温,隐形债务严控,财政压力的加大和去杠杆的大环境更要求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2018年基建投资低速增长,2019年回升乏力便是受此影响.如今新基建要发力,资金来源如何寻得,需慎重考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页PPT图解新基建
新基建背景下的数据中心市场分析
新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等于“新基建”
科普 | 彻底火了的“新基建”,究竟是个啥?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正当其时本报评论员 蒲实
首席经济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