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就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自然之道,无为而治,万事万物发展都逃不过自然客观规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五章传达的主要思想,其意思就是天地本身是没有仁慈之心的,对待万物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什么分别。圣人也如天地一般,对待百姓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什么分别。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容易把这句话理解错误,特别是在网络小说中,会出现滥用。“刍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用草扎成的狗,是古人用来祭祀的。古人在祭祀的时候,最开始会用猪、牛、羊,称为“三牲”,但是那时候的人们生活是很困难的,可能连自己的衣食问题都难以解决,也难以负担起祭祀所需要的“三牲”,于是大家就用草扎成狗的模样,用作祭祀之物。

“仁”,即使仁义,仁爱。那么“不仁”就是凶恶、恶毒吗?显然不是。老子这里所说的“不仁”是指中立的意思,就是说天地对待万物没有偏爱,是真正的一视同仁。天地万物顺应自然,生存和发展不违背客观规律,合乎自然之道,生死存亡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必强加力量干预,这就很符合老子的自然大道的中心思想。

都说真正能读懂老子《道德经》的人是很可怕的,我想这种可怕之处就在于能够看懂自然规律,合乎规律去做事会事半功倍。道家思想能够流传几千年经久不衰,时至今日,还能够远传海外,从影响中国到影响世界,说明道家思想精髓有独到之处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专研的。

作为一部旷世经典,读《道德经》的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心态去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的这两句话你肯定听说过,但80%的情况下它都被误读了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底是什么意思?
道教真理,六治而生万物,懂得了六治天下无敌
道德经读后感!!!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说的道跟老子的道,有什么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