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新乡市“医师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范启运

每天一大早,影像中心专家诊室插满CT片子的灯箱前,准时坐着一位满头银发、和蔼可亲的老大夫,这边是患者充满焦虑和期待的眼神,那边是老大夫有条不紊、细致耐心的话语,最后是患者带着满意和希冀离去。日复一日,过去的数十年的岁月,他每天都要面对络绎不绝的病人。在这幅被时间定格的画面中,那位紧张忙碌而又井然有序地工作着的老大夫就是八十高龄还奋斗在医学影像一线、闻名于新乡市乃至整个豫北地区的影像学泰斗——新乡市中心医院范启运主任医师。
范老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他从当时的平原省医科学校毕业,刚成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医生时,就被直接挑选从事放射工作。虽然没有深入接触过放射专业,但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个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职业,并从此踏上他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道路。
解放初期,医院放射科刚刚成立,工作人员仅有范老一人。是年八月,国家派来一位影像专家、被范老奉为启蒙老师的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唐凌云主任,前来进行为期半年培训,指导放射科的起步工作。在此期间,年轻的范启运医师以极大的热情,不断虚心向唐主任请教,如饥似渴的学习放射专业知识。他就像一艘离港的大船,刚刚扬起远航的风帆。
当时,工作条件较差,机器设备陈旧。医院只有两台X光机,一台是抗日战争时美国提供的手提式30mA门诊透视机,另一台是英国教会医院赠送的老“牛顿”牌60mA照相机。没有诊断床,就在地上铺个单子给病人照相。几乎没有防护设施,数年直接暴露在X光下工作,,现在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残酷的条件导致范老的白血球减少,很长一段时间徘徊在3000左右。每当提及这段经历,范老总是感慨上帝的“厚爱”:本打算活到四十岁就满意了,现在都过80了,真是赚到了,所以要继续好好工作。明知道这是个很危险的职业,却还要毫不动摇地从事。“一种思想在支持鼓励着我,工作需要,总是要有人来做的,不能动摇,坚持下去,条件以后会改善的。”这种看似朴实却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始终在范老身上闪着光芒。
机器本身有些辅助用具缺乏,影响配合临床诊疗,范老就和科室同志一起找资料,自己设计,自己仿制。当时如X线检查用的心脏计波器、骨盆测量器、肺活量测定器、多角度乳突投照器等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制作出来的。在电源供应不上时,就用小发电机保障工作正常进行,甚至有时用太阳光看片。这就是范老等老一辈影像人真实的工作写照。
正值国内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1960年,在饱受饥荒折磨的困境中,范老迎来了无比欣喜的消息——卫生部组织上海第一医学院放射诊断医师进修班,范老有幸成为五个名额中的一员,亲受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放射学家荣独山教授等言传身教。在那里,范老终于接受了一次正规的培训。整整一年的时间,范老在上海拼命学习,尽可能多的掌握技术,从而奠定了他一生从事放射专业的基础。
此后,范老开始对影像专业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放射科进行规范的管理。制定多项切合实际的有力措施,保证科室医疗质量整体迅速提高。如坚持投照技术规范化操作、影像诊断原则、怎样读片和书写报告,坚持早会读片制度等,以达到提高诊断质量、减少误诊的目标。从而使中心医院放射科开始迈向了正规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一直低头看片,无暇抬头看人”。不管高官显贵,还是草根平民,范启运都一视同仁,他的心里只有病人。往往是前一个病人的片子刚看完,下一个病人的片子又插在了灯箱上。在漫长的从医生涯中,范老始终将治病救人当做他神圣而又光荣的使命。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对患者态度和蔼、检查细心、解释耐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年冬天,一位延津的农民带孩子来看病,小孩非常瘦弱、苍白,一直查不出病因。门诊开了化验单,来到放射科已经是上午9点多,全胃肠X线钡餐检查需要从食道、胃、小肠一直到回盲部,整个检查过程耗时很长,中午12点下班检查仍然没有做完,范老顾不上吃饭坚持按照程序给孩子检查,直到下午1点多孩子做出了正确诊断,这位农民感动的热泪横流:“范主任,你真是个好人啊!”范老就是用这种平凡和坚持诠释了影像人高尚的职业操守。
经过数年的努力,1958年范老任教为助教、主治医师并兼职讲师。当时,放射学根本没有教材,他就多方寻找其他院校的脚本,结合工作实际,自己编写教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在他先后担任新乡地区医学会放射学组组长、矽肺诊断组长、新乡市——焦作市放射科协作组副组长、新乡市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期间,他以多种形式主办多期省市级放射专业、临床医师学习班、进修班并承担讲课任务。他认为好医生必须要有好的基本功:学好解剖,学好病理,掌握好临床资料,熟练影像知识,才能把影像诊断水平提高。教学中,一是要解决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二是明确理论联系实际;三是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60年过去了,范老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提高培养出无数有用人才。如今他教导过的学生已是桃李满天下,有的还成了省内学科的带头人。
数十年的从医过程,他积累了数不清的、珍贵的影像病历资料,经过提炼总结先后发表了十几篇内容详实、科技价值极高的论文,真正达到了“厚积薄发”的境界。他是国内提出“头颅血肿骨化”影像诊断名称的第一人,1991年以此题目命名的论文发表在本专业国内最高级别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并一举获得1992年“新乡市医学科技优秀论文”奖。极大地提高了新乡地区影像学在全国的地位和知名度,为豫北地区医学影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2年,范老从奋斗了40年的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本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又一次坚决服从组织的返聘安排,重新回到了他熟悉而钟爱的灯箱前,重新面对一拨接一拨慕名求医的患者。从此他非但没有“退休”,反而将此当做人生第二个起点,再次扬起奋进的风帆。
“甘当伏枥之老骥,胸怀不已之壮心”是范老返聘之后工作20年的真实写照。如今已是八十高龄的他,每天仍坚持早上班、晚下班,直到把最后一个等待的病人片子看完、收拾干净桌面,方才安心的回家。
因其对医学影像事业的突出贡献,1998年受邀赴美国芝加哥参加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高的北美放射年会(RSAN)。这次的荣誉使他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退休后的他依然时刻关心着影像事业的发展,关怀着影像后人的成长。2000年之后,他以名师带徒导师的形式(三年一名)又先后精心培养了3名专业青年医师。一本泛黄的教科书直到现在还摆放在他的书架上,它记载了范老传医授学、毫无保留贡献毕生所学的历程。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非常战役中,范老有非凡的表现,他是抗击“非典”专家会诊组成员,经常亲临一线,会诊病人。他不顾个人生死安危,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市内市外,不管多长时间,他都随叫随到,从不提个人的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各级领导专家高度评价,被评为新乡市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为医护人员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喝彩。
2009年,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庆祝建院60周年大会上,范老以他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治学、崇高的医德、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被评为医院首届“十大名医”之一。
在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经过医院推举,全市层层选拔,范老光荣的获得了“感动新乡优秀共产党员”之一,市委书记李庆贵亲自为范老颁发荣誉证书。高超医术与高尚人格完美集于一身,医者仁术又一次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和升华。也是对他在医生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对生命负责,让这个行业更加纯洁的最好的彰显。
60年的刻苦钻研,60年的放射人生。范老以自己对放射学的热情、对生命的尊重,实现了医、教、德“三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医生,我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前医院工作条件都比较好、设备比较先进,我能多学多做,能更多地积累经验,更多、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这就是范启运,一位平凡的老者,一位不平凡的医者,用最简单、最执着的信念,坚守着他一生无悔的选择。

——摘自《新乡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周医话题#这个世界欠放射医生一句实话#
Aldoc Medical:利用AI技术简化放射医生的工作流程,产品已获CE认证
放射科、影像科、大放射、影像中心,傻傻分不清楚!
日读上万张影像 ,基层医院放射科医生是怎样的存在?
对比剂及其不良反应
是他们,用初心的温度,守护百姓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