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肌放射专业委员会病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7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呈间歇性,提重物及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夜间疼痛加重伴低热,未予重视,近1月来,进行性加重伴活动受限。肌力V级,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2
影像资料



右侧肩关节X线检查

右肩关节CT检查

右肩关节MRI

问题1:在提供的CTMRI图像上,关于病灶影像学特点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单选):

A. 病变骨见病理骨折

B. 病变呈渗透性骨质破坏

C.病变区呈不规则长T1长T2高PD信号影

D.病变骨周围见骨膜反应

E.病变骨周围见软组织肿块

答案:D

解析:本例病变呈渗透性骨质破坏,周围见软组织周块,未见骨膜反应,故答案D错误。



问题2:有关肩关节MR成像,下列正确的是(单选):

A. 肱二头肌短头腱被软组织肿块包绕

B. 肩胛下肌腱受累

C. 冈上肌肌腱受累

D. 肱骨头骨端未受累

E. 小圆肌肌腱受累

答案:B

解析:肩关节MR成像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腱被包绕,肩胛下肌腱受累,冈上肌肌腱附着处未见肿瘤组织侵犯,肱骨头骨端大部分受累,小圆肌肌腱未见明确显示,故答案B正确。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

A.PNET

B.骨转移瘤

C.骨髓瘤

D.骨恶性淋巴瘤

答案:D


4

分析思路与诊断


4.1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分析思路

本例病变在X线平片上以渗透性骨质破坏及病理性骨折为特点,表现为右侧肱骨上段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结构显示不清,髓腔密度减低;在CT上表现为右肱骨上段的呈沿哈伏氏管分布的渗透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多发中断、变薄,其周围见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在MRI上表现为右肱骨头及肱骨干上段正常骨髓信号消失,为长T1长T2高PD信号影替代,呈渗透样穿破骨皮质,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影,包绕右侧肱二头肌长头腱、肩胛下肌腱,与三角肌分界欠清。

病例临床特点为中年男性,右肩部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低热,病程进展较快,影像学特点为渗透性骨质破坏,骨皮质不连续,呈病理性骨折,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包绕周围肌腱,考虑为侵袭性生长的恶性骨肿瘤


4.2诊断与鉴别诊断

4.2.1.骨恶性淋巴瘤

骨恶性淋巴瘤好发于中年男性,多见于四肢长骨。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局部骨骼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等,严重时发生病理性骨折。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是肩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影像上多表现为渗透性骨质破坏,肿瘤组织在髓腔内广泛溶骨性浸润生长,可穿越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MRI信号改变缺乏特征性,可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长T1、长T2 信号。本病例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较典型,符合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4.2.2PNET(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NET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罕见恶性肿瘤,由原始未分化的小圆细胞组成,根据组织起源可分为中枢型(cPNET)和外周型(pPNET)。其中,pPNET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多见于青年人,常发生于胸部(Askin瘤)、腹膜后、四肢,发生于骨的pPNET 较少见,患者多因肿块迅速增大,出现间歇性疼痛就诊。骨pPNET的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迅速增大的软组织肿块(平均>5 cm),边界不清,侵犯周围正常结构。CT平扫上肿瘤通常为等密度,并可见坏死区,钙化和出血罕见。MRI表现为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CT和MRI增强均呈不均匀的显著强化。


4.2.3骨转移瘤

骨转移瘤分为成骨型、溶骨型、混合型,大多有原发肿瘤的症状,溶骨性转移骨破坏区边缘多无硬化;成骨型和混合型转移瘤成骨较明显,混合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与之较难鉴别。


4.2.4骨髓瘤

骨髓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发型多见,起病隐匿缓慢,临床表现以广泛骨破坏引起贫血、骨痛为特征。四肢长骨受侵者,CT表现为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域,边界清楚,无硬化环形成,可伴病理性骨折的出现;MRI显示髓腔的肿瘤浸润,有特征性的“椒盐状”改变,在T1WI上呈弥漫性、黑白相间、点状或小颗粒状的混合信号影。


5
手术及病理


穿刺所见:

作右上肢上段前侧方切口约8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剥离肌层,见病理硬化骨,凿开骨外膜,见鱼肉样组织,刮匙取下少量组织送检。

病理所见:

1.灰白组织多块,带少许骨组织,合计大小3*2*0.6cm;

2.骨旁组织:灰白组织多块,合计大小2.5*2*1cm,切面灰白质韧。

免疫组化:

CD20(+)CD3(-)CK(-)CD38-),CD138(-)KappaLambda21MPO-),Ki-67阳性率80%

病理诊断:

(右侧肱骨)非霍奇金淋巴瘤,倾向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病例供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冯硕

6
专家点评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约占所有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3%,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单发的骨病变,病程超过6个月且无系统受累。组织学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大多数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各年龄组均可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好发于股骨、骨盆、胫骨、肱骨等部位。常见临床症状为局部疼痛,可发展为持续性,并有夜间疼痛现象。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直到发生病理性骨折才就诊。可伴有全身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特点是渗透性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周围常有较大软组织肿块包绕。骨质破坏区常见大小不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病理性骨折常见。MRI对评价原发性恶性骨淋巴瘤有一定的帮助。在MRI上多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T1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可较好显示骨髓腔受侵犯的情况,分别表现为T1WI低信号及T2WI脂肪抑制高信号。


本病例临床、CT和MRI表现均具有特征性。中年患者,出现局部疼痛症状,X线、CT检查发现渗透性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骨皮质破坏较轻而软组织肿块较大,MRI表现为骨髓受侵犯应高度怀疑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今日读片】骨肌系统专栏---脊柱淋巴瘤
骨关节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诊断宝库】骨关节系统影像(三)
【珍藏】150种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
【C015】转移性骨肿瘤
50个骨肌医学影像病例大集合丨骨肉瘤、骨细胞瘤、纤维瘤、骨囊肿...怎么鉴别?专家为你一一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