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省人医读片】腹盆部病例专栏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国内唯一分系统影像病例库上线哦。小编微信:yxyxfwzx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原创

省人医读片专栏

江苏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临床应用与科研等方面一直处于先进地位。 2005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7月建立医学影像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病史:

男性,62岁。双侧踝关节肿胀一周。B超双肾检查时发现脾脏占位。





诊断:脾血管瘤
讨论:

脾血管瘤为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理组织学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及静脉性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为最多见。大体病理表现为蓝一红色的膨胀性的结节,可单发也可多发.肿瘤大者内部可发生血栓、机化、纤维化、钙化及出血坏死囊变等。组织学上血管瘤一般无包膜,内部由管径不等的毛细血管或血窦组成。血管内充满红细胞。弥漫性血管瘤病患者,血管瘤可替代整个脾脏。发病年龄20~60岁,成人多为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也可见于6岁以下小儿,多为毛细血管瘤。发育慢,至成人时始被发现。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轮廓清,大小不等,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大血管瘤中央有瘢痕形成,表现为更低密度区。内有出血时,呈高密度。有钙化时,表现为散在的点状、星芒状的钙化点或者肿瘤边缘的线样钙化。

增强扫描:与肝血管瘤呈类似改变。小肿瘤可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大血管瘤动脉期先于肿瘤边缘呈粗斑点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延迟后与正常脾脏密度一致。肿瘤中心有血栓形成、瘢痕存在时,因血流缓慢,上述动态变化更为缓慢,中心可有始终不强化区域。

增强表现因肿瘤内血管腔大小及血流速度不同,而显示不同的增强效果。延迟扫描观察其血流动力学特征,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MR表现类似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在T1W1上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且随TE时间的延长,信号强度递增。重T2WI可摄示“灯泡征”。肿瘤中心有血栓形成、瘢痕存在时,此部分T1wl表现为更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

增强扫描与CT所见类同。脾血管瘤因其内血栓形成、机化、纤维化和出血等,强化方式多变。有时仅依据MR表现难与脾脏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鉴别诊断:

1、脾错构瘤:平扫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边缘清楚,少数可见钙化,内含脂肪时具有特征性。为富血供肿瘤,增强扫描时,其内血管、肌肉、纤维组织部分明显强化,脂肪成分无强化;少数为囊实性混合型肿块,增强后,实性部分增强与脾实质密度均等,囊性部分无增强。CT多期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均匀强化。

2、脾淋巴管瘤:CT平扫呈偏低密度,CT值15—40HU;MRI T1WI呈低或中等偏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T2WI于病灶内常可见低信号的纤维间隔,具有特异性。CT或MRI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及纤维间隔可有轻度强化。

3、脾转移瘤:CT平扫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病变,少数单发,形态多较规则,也可不规则。大病灶内可发生坏死,有出血时其内出现斑片状高密度,如恶性黑色素瘤脾转移常合并出血。

增强扫描时,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强效果,使病变显示更加清楚。

MR Tlwl呈低信号,境界不清,合并出血时局部为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液化坏死区为更高信号。


病例图片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影像科授权发布,严禁盗图。

引文:

脾脏肿瘤的病理与影像学诊断;

谢敬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年男性,脾占位,请诊断!
病例30 | 腹部 | 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
【病例学习】脾血管瘤一例CT影像表现 – 影像PPT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三例讨论及文献复习
【Z094】脾脏血管瘤(未完成)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