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内漏分型及CT诊断
userphoto

2016.07.16

关注


作者:罗松


内漏是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远期疗效的关键。不同类型的内漏,其治疗方式不一样,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内漏正确分型显得尤为关键,随着CTA的广泛应用,成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首选的随访影像学手段,其对内漏的显示亦有很好的显示。本文主要介绍内漏的分型及其CT诊断。


1991年,第一次成功在人体实现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1994年,第一例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完成;1996年,White等第一次将支架和血管壁未完全吻合导致的异常血流这种现象命名为内漏。1998年将其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分为4型。

 

2002年,国内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景在平教授等将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内漏分为四型,基本与前面提到的腹主动脉瘤隔绝术后内漏分型相似。

根据发生的不同原因,临床上将胸主动脉支架腔内隔绝术后发生内漏分为4型:


:指血液经腔内移植物近心端或远心端的裂隙流入瘤腔。

Ⅰa型为血液经腔内移植物近端的裂隙流入瘤腔

Ⅰb型为血液经腔内移植物远端的裂隙流入瘤腔。

型内漏的预防主要是精确评估和恰当选择并准确定位释放腔内移植物。对于Ⅰ型内漏,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在近端再加一段或多段移植物,以彻底隔绝内漏。


:指腔内隔绝术后血液经腔内移植物与分支血管返流入瘤腔。

包括ⅡsⅡo型,其中Ⅱs型为血液经锁骨下动脉返流入瘤腔,Ⅱo型为血液经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流入瘤腔。

Ⅱ型内漏若返流量不大,可先保守处理;若返流量较大,则需再加一段腔内移植物将内漏隔绝封闭。




 

Ⅲ型:指从腔内移植物破损处流入夹层假腔(图7-12D)。处理一般是再选一段较短的且口径合适的腔内移植物将原先的破损处隔绝封闭。

 

Ⅳ型:指血液从腔内移植物针孔从分支血管返流入夹层假腔。一般返流量较小,术后在随访观察中往往能够自闭。


上述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发生的4型内漏中,以Ⅰ型内漏最常见,Ⅱ型内漏相对不常见。Ⅰ型和Ⅲ型内漏需要及时处理。

 

其他影像学检查

DSA:金标准,但其有创,诊断不作为首选。


MRI:有一定禁忌症,对患者配合要求较高。



超声多普勒:受患者体型,操作者水平等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内漏影像学表现
每天学一张CT片(30期)
胸主动脉CTA解剖及疾病谱
高度危险的“高密度新月征”【YXZX312】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心脏大血管部分)
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诊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