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确诊丨经典病例94】 卵泡膜纤维瘤 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59岁。


主诉 : 反复右下腹痛4月余,腹泻3天。


现病史: 反复右下腹痛4月余,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加重,以右下腹为甚呈阵发性胀痛,伴有腹泻,解黄色水样大便,约10次每天,无伴里急后重,无黑便,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伴有发热,体温最高约38度,查血常规:白细胞20.56×109/L,予以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后,腹痛、腹泻较前稍减轻。


既往史: 无。


实验室检查: WBC:18.77×109/L(4~10×109/L);HGB:101g/L(正常值:110-150g/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3.8%(正常值:50-70%);CA125:101.5 U/ml(正常<35u l);抗酸杆菌、真菌(-)="">

查体:右下腹轻度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无腹壁静脉异常,无胃肠型、蠕动波、异常搏动、腹壁柔软、肝胆脾胰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盆腔右侧可触及一包块,活动度可,无压痛。


超声: B超:1. 右肾与肝脏之间一低回声囊样病变;右侧肾上腺影像未见明确显示。2.肝胆胰脾未见异常。3.双肾、输尿管及膀胱未见异常。4.下腹部-盆腔稍低回声占位病变,性质待定,附件来源?


CT/MRI扫描: CT扫描信息:检查设备为Toshiba Aquilion 320 CT。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50mA,层厚7mm,窗宽400,窗位45。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腹部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先行CT平扫,增强扫描采用典比乐(浓度为300mgI/ml,按1.5ml/kg体重),以3.0ml/s流速,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后35s(动脉期)、60s(静脉期)及5min(延迟期)扫描,并对门脉期图像行2mm薄层冠状位重建。 

如图1-9,图1-2为平扫,图3-4为动脉期,图5-6为静脉期,图7-8为延迟期,图9为冠状位重建;


右上腹病变CT值:平扫16HU,动脉期18HU,静脉期17HU,延迟期17HU 


下腹部-盆腔病变CT值:平扫20HU,动脉期23HU,静脉期24HU,延迟期27HU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D


虽然肝肾间隙病灶与下腹部-盆腔病灶均为良性病变,平扫均呈低密度,差别不大,但从增强扫描CT值变化来看,提示肝肾间隙病灶为囊性病变,内部成分基本无强化,密度明显较下腹部-盆腔病灶要低且均匀;后者自动脉期至延迟期呈轻度、渐进性强化,内部可见斑点、条索状强化影,虽然三期强化的程度不高,CT值差别亦不大,但仍能判断其为少血供的实质性病变,明显两者性质不同,故排除A、B;因为两者性质截然不同,且起源部位相距较远,考虑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病变可能性大,因此排除C,D为最佳答案。


问题2:根据该病例的CT冠状位图片,下腹部-盆腔占位更倾向于来源自哪里?(单选)


A 肠系膜

B 肠管

C 子宫

D 附件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D 


病灶位于下腹部-盆腔右侧,呈“葫芦样”纵向生长,张力大,周围肠管受推压移位,未见明显肠管壁增厚及梗阻征象,肠系膜脂肪清晰,系膜血管未见异常改变,故来源于肠系膜、肠管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B;病灶下部虽紧靠子宫阔韧带,但两者分界清楚,反而与右侧附件分界不清,并见粗大的卵巢静脉达病灶内引流,故考虑附件来源即D可能性最大。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 右侧肾上腺囊肿;子宫浆膜下或阔韧带肌瘤

B 右侧肾上腺囊肿;卵巢卵泡膜纤维瘤

C 卵巢粘液腺癌并右侧肾上腺转移

D 右侧肾上腺囊肿;卵巢无性细胞瘤

E 右侧肾上腺囊肿;卵巢颗粒细胞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B


>>>>

手术名称

腹式右侧附件切除+盆腔粘连松解+上腹部腹膜后囊肿开窗+部分切除术。


>>>>

术中所见

右侧卵巢见一实性占位,约10×10×6cm大小,表面光滑,与周围肠管粘连,分离肿瘤并解除周围粘连组织,见肿瘤蒂部有一周扭转,于肿瘤蒂部钳夹,切除送病理。延长切口至上腹部,暴露上腹部肿瘤表面,抽取囊内液体(清亮透明液体),剥离部分囊壁送检。

术中诊断

右侧卵巢良性肿瘤,盆腔粘连;上腹部腹膜后囊肿。


>>>>

病理诊断

1、(右侧腹膜后肿物)肾上腺囊肿。

镜下见纤维性囊壁,未见内衬上皮,灶区囊壁外可见少许肾上腺皮质组织,伴囊壁灶区钙化。

2、(右卵巢)卵巢卵泡膜纤维瘤伴灶区出血梗死。

镜下肿瘤呈梭形,细胞核无分裂,胞浆丰富,内含大量脂滴,呈漩涡状或编织状排列,周围被大量胶原纤维分隔,局部组织间隔广泛玻璃样变性,间质疏松,弥漫性水肿、黏液样变。(如图 10)


三、诊断分析思路


1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肝肾间隙一巨大囊性低密度影,大小约15.6cm×11.7cm,边界清晰,壁薄、厚薄均匀,内为均匀水样密度,CT值分别是:平扫16HU,动脉期18HU,静脉期17HU,延迟期17HU,可见病灶基本无强化;包膜完整,相邻组织器官呈受压改变,未见受侵;右侧肾上腺影未见明确显示。

下腹部-盆腔右侧一巨大葫芦形纵向生长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3.5cm×10.8cm,边界清晰,似见较完整包膜,密度略欠均匀,CT值分别是:平扫20HU,动脉期23HU,静脉期24HU,延迟期27HU,提示病灶自动脉期至延迟期呈轻度、渐进性强化,内部可见斑点、条索状强化影;病灶与右侧附件关系密切,可见粗大的卵巢静脉达病灶内引流(图11红箭头);膀胱受压、与之分界清楚。

2
本病例读片思路

发现病变与认证

本病例为59岁绝经妇女,因右下腹痛3天就诊,B超同时发现肝肾间隙和下腹部-盆腔占位性病变,进一步行CT动态增强扫描十分重要,有助于明确定位、定性,判定病灶的血供情况,清楚显示病灶与周围脏器结构的关系。对于本病例来说,腹部的两处占位病变性质截然不同(肝肾间隙者为囊性,下腹部-盆腔者为实性),血供、强化方式明显不同,位置相距较远,因此考虑用“二元论”的诊断思路进行分析更为合理。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确定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肝肾间隙的病变比较明确是位于腹膜后,相邻组织器官如肝、肾、十二指肠等均为受压改变,与之分界清楚,右肾上腺未见明确显示,故考虑是右肾上腺来源的可能性最大,需与非脏器来源的间叶组织、淋巴或神经源性病变鉴别。下腹部-盆腔病变,可能源自肠系膜、肠管、子宫或附件,该病灶呈“葫芦样”纵向生长,与右侧附件关系密切,右侧卵巢静脉进入病灶引流,是支持其为附件来源的重要依据。


定性诊断

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反复右下腹痛,考虑与下腹部-盆腔右侧占位病变有关,腹泻为肠道急性炎症所致,而肝肾间隙巨大囊性占位是无临床症状的,推测其乃存在时间较长的良性病灶,因右下腹痛行影像检查偶然发现,根据CT征象判断是囊肿尤其肾上腺囊肿可能性最大,需与淋巴管囊肿鉴别,其它良性肿瘤囊变可能性很小,较易做出诊断,故在此不再赘述。

下腹部-盆腔病灶,结合上述定位诊断依据考虑源于附件,因其为较均质的低密度实质性肿瘤,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反映了肿瘤少血供的特点,其延迟强化可能与存在纤维成分有关,故以性索间质源性肿瘤如卵泡膜纤维瘤可能性较大,与颗粒细胞瘤及无性细胞瘤等的鉴别分析见下文;生殖源性肿瘤、上皮源性肿瘤及转移瘤多为囊实性肿块,密度不均匀,坏死较明显,强化程度不一,少见延迟强化,基本可排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老年女性,右下腹疼痛就诊,血清CA125升高,CT表现为下腹部-盆腔右侧一巨大葫芦形、纵向生长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有较完整包膜,膨胀性生长,密度不均匀,病变与右侧附件关系密切,可见右侧卵巢静脉引流,增强扫描呈轻度延迟强化。该病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作出“右侧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诊断还是较容易的。


2
鉴别诊断

(1)子宫浆膜下或阔韧带肌瘤:浆膜下或阔韧带肌瘤多表现为宫旁的实性肿块,CT密度较高,呈等或稍低密度,肌瘤与子宫的关系密切,双侧正常卵巢存在,且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如图12-13)。

(2)颗粒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同属性索间质来源肿瘤,以实性肿块内多发囊变最常见,CT密度不均匀,肿瘤富血供,增强后强化明显(如图14-15)。

(3)卵巢癌: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CT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常累及卵巢周围结构,增强扫描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后强化程度降低。多有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伴大量腹、盆腔积液及网膜、肠系膜转移,Krukenberg 瘤,血清CA125 常明显升高(如图16-17)。

(4)无性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强化明显,肿瘤内纤维分隔具有特征性(如图15)。



病例供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莫蕾



专家点评

该例患者腹部有两个良性占位病变,平扫均为低密度,一个基本无强化,另一个强化轻微,肉眼观察似乎两者CT值差别不明显,如诊断经验不丰富,未测量CT值,或对有提示作用的CT征象观察不够仔细,该病变的定性定位判断便易受干扰,有可能误以为是同源的两个病变。如能根据临床资料和CT征象判断出两者性质、来源不同(详见上述相关分析),以二元论作分析,诊断思路开启正确,以下的组织学来源分析就相对容易了。肝肾间隙囊样病变,明显是位于腹膜后,右侧肾上腺未见明确显示,故肾上腺囊肿不难诊断;患者为绝经后女性,下腹部-盆腔纵行生长、边界清楚的肿块,与右侧附件关系密切,有卵巢静脉引流,可定位为附件来源并向下腹部生长的肿瘤;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并延迟强化,合并少量腹水(麦格征),与卵泡膜纤维瘤的CT征象特点比较符合,不太支持其余性索间质、上皮或胚胎源性肿瘤的诊断,所以认为这是一例较典型的卵泡膜纤维瘤。


点评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新青教授



参考文献:

1.Zhang Z;Wu Y;Gao J,et al. CT diagnosis in the thecoma-fibroma group of the ovarian stromal tumors. Cell Biochem Biophys.2015,71:937-43


2.Mak CW,Tzeng WS,Chen CY,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appearance of ovarian fibrothecomas with and without torsion。Acta Radiol.2009,50:570-5.


3.Sills ES;Doan TB;Mock RJ,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patterns for vimentin and other intermediate filaments in calcified ovarian fibrothecoma. Diagn Pathol.2006,1:28.


4.Jung SE;Lee JM;Rha SE,et al.CT and MR imaging of ovarian tumors with emphasis ondifferential diagnosis. Radiographics.2002,22:1305-25. 


快扫码关注医侃(yikantime),就差你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片时间】第0645期:卵巢纤维瘤
盆腔肿物—卵巢Brenner瘤
病例学习——卵巢纤维瘤一例
盆腔肿物一例,答案揭晓!
体检发现盆腔巨大肿物
左侧阔韧带巨大平滑肌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