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脏、大血管经典CT影像病例
userphoto

2017.05.10

关注


案例一:心脏纤维瘤

心脏纤维瘤是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罕见的良性肿瘤,是该年龄段第二好发的肿瘤,仅次于横纹肌瘤。现结合下面的病例来对该病进行介绍。

病史女婴,昏迷病史。影像学检查

图 1 胸片示心脏增大
图 2 为冠状位 CT
图 3 为 T2 横断压脂序列
图 4 为 T1 横断压脂序列影像学发现胸片发现心脏中度增大,左心室边缘局限性突出。CT 示一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直径约 5 cm,起源于左室侧后部游离壁。肿块中央见散在游离钙化灶。肿块呈低密度,CT 值约 30 到 40 Hu 。临近的心肌 CT 值约 90 Hu,骨骼肌 CT 值约 50 Hu。心包内有少量渗出。心脏 MRI 示直径 5cm 信号均匀的肿块,累及左心室侧后游离壁,未累及二尖瓣和左心室流出道。肿块向心尖延伸,并贴近室间隔。诊断心脏纤维瘤鉴别诊断在胎儿时,需要鉴别纤维瘤和横纹肌瘤。如果肿块为多发或有结节样坏死,即可确诊为横纹肌瘤。相反的,如果肿瘤是心室内实性的且有钙化,则可以诊断为纤维瘤。横纹肌肉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无钙化,每个房室内发生机会均等,囊变或坏死常见,并可侵犯肺静脉、心包或临近结构。病例要点心脏纤维瘤是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良性肿瘤,是该年龄段第二好发的肿瘤,仅次于横纹肌瘤。心脏纤维瘤罕见,自 1976 年以来仅有约 100 例报道。Gorlin 综合征(又称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患者中心脏纤维瘤发病率较高。该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表现为基底细胞癌、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骨骼畸形以及多脏器肿瘤形成。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无症状,为偶然发现,但患者也可表现为心衰、胸痛、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由于该病有导致患者猝死的风险,故需要手术切除,即使患者无临床症状。心脏纤维瘤为心肌内出现的实性肿物,多位于心室,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最多见。肿瘤生长可是心腔变小,平均直径可达 5 cm。肿块边界清楚但没有真正的包膜,并可向周围蔓延。病理上,肿块由大量的胶原纤维构成。中央常见钙化,但出血、囊变和坏死少见。心脏超声示一起源于心室壁的大的非收缩性实性肿块。CT 上心脏纤维瘤呈相对均匀的低密度实性肿块伴钙化。MRI 上,心脏纤维瘤表现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的实性肿块,以宽基地与心室壁相连。T1 上多为等信号,T2 低信号,压脂后信号无改变。强化后表现多变,为无强化或环状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与周围心肌相比,肿瘤表现为轻度或无强化,因其为乏供血肿瘤。注射对比剂后,T1 上表现为中央为低信号区,伴周围界限清楚的等信号环。但延迟扫描肿瘤表现为明显强化。


案例二:长在血管内的脂肪瘤

病史概要: 患者男性,50 岁,吸烟,行肺癌筛查。

影像图像分析

影像表现:胸部轴位 CT 发现右侧头臂静脉内见一脂肪密度充盈缺损(绿色椭圆)。显示没有任何实性成分,厚隔膜和血管外结构的侵犯。胸部冠状位 CT 发现右侧头臂静脉内一个脂肪密度充盈缺损。诊断:血管内脂肪瘤病例要点1.  血管内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通常无症状的,良性的疾病。2.  该病可引起阻塞症状,但是通常不需要治疗。3.  该病缺乏循证指南,因此需要提高该病的认识和多学科之间协作,来帮助该病提供正确诊疗计划,进而避免不必要的和潜在有害的操作。病例学习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极少发生于血管内。在 CT 检查中的发现率高达 0.5%,病变通常发生于下腔静脉或心脏。尽管通常是无症状的、偶然被发现,但在这个病例,血管内脂肪瘤可以引起血栓或者受累静脉阻塞。在诊断后的几年间,有可能会缓慢生长。并且可能会发生阻塞症状,根据病变所在位置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如上腔静脉脂肪瘤会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尽管对于该病恶变无充分证据,但存在低度潜在恶性,通常认为主要是由于脂肉瘤的误诊。尽管影像学表现为实性增强的组织,恶性病变如脂肉瘤可以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因此,有专家建议手术切除或长期随访。该病例典型为偶然发现,从而强调了识别血管内脂肪瘤良性性质的重要性。这对于避免进一步的有创操作如无依据的活检或切除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该病较为少发,目前尚无可以指导该病诊疗的、基于询证医学证据的指南。鉴于此,多学科协作至关重要。多学科间的沟通,如初级卫生保健,肺科,血管外科,介入放射科,诊断放射胸科,将有助于获得正确的诊断、治疗和后续治疗方案的治疗。发现其良性本质,避免后续不必要的操作,对于维护健康和减少资源浪费是很重要的。


案例三:左心房后壁副神经节瘤

患者女,25岁。因“发现血压升高2年,伴胸闷、气喘1年”入院。既往有右颈部副神经节瘤手术切除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
体检:坐位血压120/70 mmhg、卧位血压155/95 mmhg。心电图、腹部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五项、血沉、术前免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彩超示左心房后上方一大小约50mm×26 mm×48mm的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肿块相对固定、与心脏动度不一致。胸部ct平扫示左心房后方一长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55 mm×34 mm×56mm,其内密度均匀,ct值约为32 hu,肿块与右肺动脉、左心房界限欠清楚;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图1~4)。ct拟诊:中纵隔占位,考虑良性肿瘤。
术中所见:病灶位于心包内左心房后壁,大小约60 mm×40 mm×60mm,表面光滑、呈浅灰色、质地硬,与左心房后壁轻度粘连,与心包、右心房、主动脉、肺动脉均无粘连,右下肺静脉受乐。术中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病理所见:左心房后壁灰红色肿物1个,部分有包膜,大小约5.0 cm×5.0 cm×2.5 cm,切面周边呈灰黄色,中央呈灰红色,实性,质中,灰红色区域可见放射样纹理。镜下示:肿物中瘤细胞呈器官样及腺泡样排列,瘤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嗜酸,核
多呈类圆形,核分裂像少见,间质血管丰富,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伴色素沉着。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瘤细胞cga(+++)、syn(++)、vim(+++)、nse(+++)、s-100(++)、ck(-),ki-67约5%。病理诊断:(左心房后壁)副神经节瘤。

【讨论】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肿瘤。副神经节细胞来源于神经嵴的细胞,在胚
胎发育过程中经迁移而分散存身体各处,如肾上腺、头、颈、纵隔、后腹膜等,集聚成副神经节,位于大血管和神经干的外膜内。副神经节瘤以头颈部和腹膜后相对多见,而发生在心脏罕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多见于中年女性,肿瘤多发生于左房、左室及左侧房室沟,也有发生于右房、有室部,以左房发生率最高。本例肿瘤位下心包内左心房后壁,右下肺静脉受压变扁,未累及上下腔静脉。心脏副神经节瘤大多数为良性,术前不易诊断,ct增强扫描病灶强化较明显,不易与恶性肿瘤区别。
心脏部位的副神经节瘤需与以下的肿瘤鉴别:
(1)心房黏液瘤,好发于肌间,质地较软,压之可压缩,累及皮肤时呈紫红色,结合临床可帮助鉴别;
(2)神经源性肿瘤多为神经鞘瘤,囊变明显,肿瘤少有大血管,强化不及副神经节瘤。巨淋巴细胞增生症多发生于颈动脉间隙,血供丰富,强化明显,鉴别困难,需行活检证实。
副神经节瘤相对罕见,在影像上又缺乏典型表现,单靠ct、超声等影像上要得到明确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都得以病理证实




【图片说明】
图1~3 ct平扫加增强示生心房后方见一长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其内密度均匀,肿块与右肺动脉、左心房界限欠清楚,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 
图4 ct增强动脉期mpr示肿块位于左心房后方 
图5 镜下示瘤细胞呈器官样(he×100) 
图6 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阳性表达(cga×100)


案例四:ct诊断门静脉瘤

患者女,49岁。b超检查发现肝门低回声肿物,其内可见血流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无任何不适,无肝炎、肝硬化病史。
ct表现:平扫示肝门区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5.9 cm×3.5 cm,边缘清楚,密度均匀,ct值约为46 hu(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度强化,ct值约为95 hu(图2);门静脉期强化明显,ct值约为176 hu(图3);延迟期强化减弱,ct值约为125 hu(图4);薄层重组病变与门静脉左右支相延续,并与门静脉分支强化一致。多平面重组清晰显示病变位于门静脉入口处,呈梭形,扩张的门静脉向内分出左、右两支,向外延伸至门静脉下端(图5)。ct诊断:门静脉瘤。

【讨论】
门静脉瘤是肝内和肝外门静脉的局限性扩张,其诊断标准是:肝内门静脉扩张横径超过15 mm,肝外门静脉扩张横径超过20mm。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说:前者认为其形成与门静脉的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后者则认为和一些后天因素如门静脉高压、肿瘤、外伤、血管退行性改变等有一定联系。
螺旋ct检查对门静脉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多期增强扫描能充分显示病变与门静脉m管分支强化一致的特点;多平面重组还能很好地显示门静脉瘤的位置、大小、范围、瘤体内有无血栓形成、瘤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情况,给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客观的诊断治疗依据。
目前关于mr诊断门静脉瘤的报道比较少,其效果和ct差异不大,对于无法行ct检查的患者可以行mr进一步检查。

【图片说明】
图1 ct平扫示肝门区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ct值约为46 hu
图2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呈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ct值约为95 hu 
图3 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病变呈均匀的高度强化,ct值约为176 hu,病变与门静脉左右支相延续,与门静脉分支强化一致 
图4 增强扫描延迟期,ct值较门静脉期有所降低,约为125hu
图5 多平面重组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血管及组织的关系



案例五:肠系膜上静脉栓塞

f63y,突发腹疼3小时 呕吐













zjzjr发言:肠系膜根部可见旋涡征,小肠积液扩张,肠壁增厚且异常强化..考虑肠系膜根部扭转,伴肠壁缺血坏死,腹水.
要不就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gaoshengjiang发言:小肠肠管明显扩张,肠壁增厚,肠系膜上动脉显影良好,静脉始终未显影,支持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病理结果:肠系膜上静脉栓塞


案例六: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右迷走锁骨下动脉

胸痛,无其他不适。


















宝天曼发言:主动脉弓发育移位,作增强看看是不是合并有主动脉瘤
zyths发言:典型右位主动脉弓,增强扫描看是否存在其它血管的异常。
yx168发言:右位主动脉弓并扩张.
highsky提问:右位主动脉弓并扩张
各位老师有知道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的直径吗?
yxyxjs 回答:大血管畸形,右位主动脉弓,左上腔静脉重复畸形。升动脉和降主动脉的直径之比是1.5:1.0,显然该病例的降主动脉上段扩张明显。
拾荒者发言:典型右弓右降,只是主动脉弓及降部上段明显增粗(正常降部1.9~3.5cm),建议增强扫描除外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
yxyxjs发言:为什么不考虑复杂一点呢?!

 

结果: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右迷走锁骨下动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年女性,心脏肿瘤1年,请诊断!
【M003】异位嗜铬细胞瘤
两种常见的心脏肿瘤!
质子治疗联合化疗可延长心脏血管肉瘤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CASE心血管影像病例分析(第一期):右心室血管肉瘤
全面攻下肾上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