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水仙道院|进香之地、读书之地和革命之地


说起道院,世人大多觉得它们处在高山云海中深不可测,道人也是行踪不定,云游四方。可南水仙道院就在运河畔,在民居环绕中,在俗世的烟火里历经岁月变迁。




江南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如运河水,虔诚如运河水;他们在晨雾未散的清晨,点燃一炷香,烟火熏醉了运河畔的老槐新柳,也唤醒了沉睡中的双忠祠。




从道院正门进入,穿过古戏楼通道,就来到了道德广场。迎面便是水仙宝殿,宝殿面阔三楹,庄严古朴,大殿正门两侧有花岗岩立柱,其镌刻隶书长联:“曾闻手筑城垣,羡使君不仅能文,从古奇材借荆楚;又值心惊劫火,问后人谁堪继武,至今重镇控苏常。”落款:“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里人丁培撰联句平江石方涑敬书”。



如今,王其勤的神像,供奉在水仙宝殿的右侧,其神像上方的金匾上则写着“筑城御寇”。水仙宝殿正中,供奉的是道教三清神像,匾额上写着“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在水弄堂里的水仙道院,在纪念爱民如子、筑城御寇这样有着“上善”之举的人们的地方,用“上善若水”作匾额是最合适不过的。


 

道德广场东侧有一个戏台,上面挂着“棠树留荫”的匾额,或许这个戏台上也演过那些出将入相、保卫家国的历史故事。故去的历史人物粉面登场,锣鼓声中,或笑或哭,或叹或欢,历史兴亡,既在这个舞台上上演,也被这块土地记录着。道德广场北侧是培南小学旧址陈列室,南侧是道教音乐展示厅。




水仙道院里还有座蚕师殿,蚕师殿里供奉着蚕师娘娘。这最能反映无锡近现代的经济。清代,无锡地区普遍种桑养蚕,到了民国,丝蚕业成了无锡的主要工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农妇村姑们为了确保“蚕宝宝”养得顺利,每季接种以后,都要到庙里给蚕师娘娘烧香,还要买上一只红纸灯笼提回家,点在蚕匾架上。因此,当年这里的香火颇为兴旺。




而今,水仙道院依旧静静地陪伴着古运河,几百年的历史兴衰似乎都随着时间渐渐淡去了。那些昼夜劳作保卫城池的身影,那些排着队进香的身影,那些为革命奋不顾身的身影都渐渐模糊在历史的洪流中;刀光剑影,十方的香火,朗朗的读书声都成了故纸堆中的字眼等待后人翻阅。而水仙道院本身便是历史的记录者,当我们回首时,历史离我们并不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清市磐石镇城隍道院
崇福道院三官神像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
福建仙游:潭边龙井宫《妈祖文化传奇故事》,为您演绎解说!
厦门民间信仰(三):自然崇拜
无锡 水仙道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