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名于世的无锡北塘大街(之二)

在上一期《无锡吴文化》的一文“闻名于世的无锡北塘大街(之一)”中写道,“旧时无锡有三条有名的大街:从南往北是南长街、中山路和北塘大街。而在周边地区最有名的当是北塘大街。”“无锡北塘大街所以有名是因为,北塘大街······曾经是近代无锡最繁华的商埠,商贾云集,货流四通,犹以米市、钱庄、布码头、山货行著称。可说是旧时无锡的粮食、商业和金融中心。”该文中还讲了无锡的米市,这里我们继续讲下去,展示无锡北塘大街当年的繁华。


一、山地货行和南北货店

  在多数的市民,大多是只知道南北货店,如无锡有名的三阳南北货店(它最早在北大街的坛头弄里,招牌是三阳南货号。)对山地货行就不太熟悉了。传统的山地货行和南北货行经营的商品有约定成俗的分工:前者经营鲜货、咸货,后者则经营干货。但是,交叉仍难避免,如皮蛋、海蛰、柿饼等等,山地货行和南北货行都有经销。当年的山地货行经营范围广泛,经营的商品种丰富。山货有山笋、核桃、山植 ,扁尖等;海货有海蛰、海带、开洋、海参等,还有咸黄鱼、咸鲤鱼、咸鲞鱼;较名贵的鮋鮦鱼、咸鲜鱼等;腌腊有云腿、金华火腿、苏北咸猪肉、香肠、香肚、鸭饨肝等;杂货有蜜饯、生矾、石膏等,真是形形色色,目不暇接。货色出样,摊的摊,摆的摆,挂的挂,真是五花百门,琳琅满目。现在无锡还有山地货行的,如无锡市南北山地货行,公司成立于1900年,座落在无锡布行弄,而在经营执照上主要经营副食品及其它食品、日用杂货等。

  北塘大街从挑水弄到财神弄为止,山货行林立,是无锡山地货最大交易市场。有名的如正茂成、通茂成、元茂、元大、周斌记、立昌祥等。这些山地货行,生意兴隆,盛极一时。如山笋的交易,这些山地行都是从宜兴湖父笋市直接进货,货色新鲜,价廉物美。行老板们为兜揽生意,每年春节还必亲自进山走访山户,并预付一定的款子。那年代,无锡优良的西瓜品种不多,说得上口的只有三白西瓜和黄土塘西瓜。小贩们大多从这些山货行里批发西瓜,再挑担或在路边设摊或叫卖。


  山地货行的前门在里街,后门在沿河,一船船东西南北的土特产,后门进货,行老板们成批的吃进;前门出货,批给零售商店和贩夫走卒。山货行里人们整日进进出出,匆匆忙忙;算盘声,滴滴答答响个不停;谈生意,讲价钱,讨价还价,敲桌拍板;迎客的吆喝,送客的招呼,热闹非凡。但山货行里谈生意时,特别是重要的交易,买卖双方常用“暗语切口”,外人是听不懂的。这在米市交易中也常见。旧时生意人都穿长衫,两臂长袖,有时只见买卖两人将手伸到对方的袖里,用手指做交易。甚至一些切口、行话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比如把洗澡叫“闹海”,吃饭叫“额掀”。现在,随着行当的消失,行业用语自然也不用了。

   山地货行的伙计都有几手绝活。例如,西瓜船靠岸后,山地货行的几个伙计就合作上货。一个伙计登船,把西瓜抛给岸上的伙伴,再传给店内的伙伴。一抛一接,就如现在的优秀篮球运动员,又快又准,从不失手。那店内的伙伴,西瓜到手,一看一掂一拍,便知晓西瓜有几分熟,大小生熟,分别堆放,速度很快,从不弄错。再如,点数一篓咸鸭蛋,伙计一双手有序而快速地搬动,唱着“几手、几手”,点数下来也绝不会错。这种硬功夫是勤学苦练得到的吃饭本领,不能不佩服。

    上述山地货行中,以“正茂成”和“周斌记”的生意最好。上世纪30年代,“正茂成”老板秦竹卿想集中精力做南货生意,便把山地货行转给别人,再在北塘大街秦栈弄口开设了源大南货店。抗战胜利后秦曾担任南北货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北塘大街的南北货店有源大、益泰、水茂、立大、聚成、永泰隆等七八家,是锡城南北货店最多的街道,1947年,由益泰店主任南北货同业公会理事长。

上世纪50年代,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北塘大街的米市因之衰落,其他商家也渐渐减少,但山地货行一直延续到80年代。1992年北塘大街拓建,由原来的8米拓宽至30米,因为改成单面街,沿河商店全部拆除,山地货行也就没有了。


二、估衣店

这里要讲讲一个现在已不见的行当:估衣店。旧时,无锡有很多的估衣店,估衣店实际上是买卖旧衣服店。作为一个行业来说,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估衣行也是一项调剂民间日用生计的商业活动。清代崔旭在道光四年(1824)写有《估衣街竹枝词》一首: 衣裳颠倒半非新,挈领提襟唱卖频; 夏葛冬装随意买,不知初制是何人?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清代估衣店的经营活动。估衣店它所卖的衣裳多是七八成新的旧衣服。就是刚做好还没穿的衣服,卖到估衣行也得按估衣算,俗称“下了剪子为估衣”。当时各城市的当铺很多,居民生活的变化既大又快,家中新制的各色鲜衣华服,转瞬间就可能因为不合时尚或是经济破产,随即送进当铺。其后往往又无钱去回赎,所当衣服即成为死当,这些半新不旧的衣裳的所有权就转移到当铺手中。当铺为了兑现钱,即按堆儿编号售出。成批收卖者多为估衣铺,他们再把趸来的批货,分出三六九等,拿到估衣街市上售卖。

北塘大街是无锡估衣店最多的地方。宝裕、宝大、协昌盛记等10家估衣店麇集在小泗房弄和泰栈弄之间;有的前门在里街,后门在沿河,两面都做生意。估衣店的服装绝大部分是旧服装,货源来自收购的民间旧衣服,还有当铺中没当的服装。估衣店内只有挂在墙上作为样板的几件皮袍子,质量较好,成色较新。由于北塘每天的人流量大(多半是外地人和周围乡镇的农民),估衣店生意还不错。

估衣店招徕顾客的看家本领是“喊摊”,店门口搭一个堆放衣服的平台,两个伙计搭档,沿街叫卖。两人配合默契,声调有板有眼、富有节奏感,把一件件衣服亮相,说尽了优点;有时还会“斗气”,一个喊10元,一个喊6元,再加上插科打浑,如此等等,由此吸引路人围观和购买。相声大师侯宝林、郭启儒曾合过说一段有名的相声《卖估衣》,而“喊摊”的情景和相声中所说,完全是一模一样。

三、北塘大街的工商巨子蔡缄三

谈到上世纪初无锡的工商文化必定要谈到荣德生、荣宗敬兄弟,而讲到无锡北塘大街的工商业,就一定要讲蔡缄三。

蔡缄三出自蔡氏无锡蓉湖支族,是无锡的望族。北塘大街的形成,与蔡氏有密切关系。早在元代,蔡氏蓉湖支族就在北塘“大河池”一带的荒地上开发建房,逐步形成蔡墅巷。明清时期,蔡氏子孙们有的入仕为官,有的从商经营,所积累的资金大部分置办田地房产。北塘大街的西半部分(包括接官亭弄、张成弄、蔡家弄和蔡墅巷)大多为蔡氏所有,世人称为“蔡半塘”。上世纪初,无锡工商涌现出了六大民族资本集团:以杨宗濂、杨宗瀚为首的杨氏资本集团;以薛南溟、薛寿萱为首的薛氏资本集团;以荣宗敬、荣德生为首的荣氏资本集团;`以周舜卿为首的周氏资本集团;以唐保谦、蔡缄三为首的唐蔡资本集团;以唐骧庭、程敬堂为首的唐程资本集团。近代著名民族工商业家、“唐蔡资本集团”主要人物之一的蔡缄三,就是蔡氏蓉湖支族中最为杰出的一员。


 蔡缄三(1868—1937),名文鑫,无锡北塘西街人。父亲蔡仪庭曾任清盐务官。蔡缄三自幼勤读,县试名列前茅,但乡试却名落孙山,于是弃学经商。父亲亡故后,他接管了小三里桥的复生堆栈。1901年与唐子良、唐保谦父子合伙开办永源生米行,很是兴隆。1907年,他协助周舜卿在上海开办信成商业储蓄银行,并在无锡前竹场巷开设分行,任经理。1910年,他又与唐保谦、夏子坪、孙鹤卿、唐锡九等九人,集资创办九丰面粉厂,被推为董事会总理兼经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他任无锡县商会副会长,并于1915年倡议筹集巨款在光复门外前太平巷口购地兴建两幢西式的三层楼房,作为县商会永久办公地。1916年还出资建办接官亭救火会“静龙宫”。1919年,北京政府聘他为农工商部咨议顾问,授予三等嘉禾章(嘉禾奖章由民国政府设于1912年7月,共九等,授予那些有勋劳于国家 或有功绩于学问、事业的人。)。1920年3月,他和唐保谦发起,与薛南溟、孙鹤卿、唐纪云等筹资一百万元,在周山浜创办庆丰纺织厂,著名的“唐蔡资本集团”至此正式形成。

 蔡缄三平时对自己很节俭,但对地方公益事业却非常热心,特别是教育方面,早年就创办了义塾,照顾族内贫困子弟读书。1931年,他捐地四亩半,扩充校舍,将义塾改为蔡氏小学。在任职县商会其间,他还主办过半日制的商业补习学校和簿记学校,为北区商店职员补习文化和记账提供方便。1921年起,他担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董,负责经费的筹措。他对修桥铺路也慷慨相助,并乐于支持社会救济慈善事业。1937年,蔡缄三忽患中风,秋赴上海求医,终因年老体衰,在沪逝世,享年七十。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蔡缄三先生的精神不朽。(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拾梦|波光桨影里的风情北塘
北塘老街
关注 | 无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倍受关注 听听老无锡人怎么说?
《北塘楹联》(71)忍草庵、贯华阁(8)
无锡老街巷的布局和地名
北大街纪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