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锡-梁溪-梁溪河

我们的故土江南名城无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其地名的来历,在宋代《咸淳毗陵志》中说,无锡:“县名昉见汉志 【陆羽慧山寺记云,是山当周秦间大产鈆锡,汉兴方殚,故名】”咸淳毗陵志是由宋代咸淳四年(1268),常州知州史能之主纂的,距今已有七百四十余年历史。是为今人所能见到的现存最早的常州地方志书,也是全国仅存的十余种宋修府志书之一。陆羽(733—804),字鸿渐,中国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陆羽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自然科学家。陆羽因访友来到无锡,住在惠山寺,著有《游惠山寺记》(见《全唐文·卷433》)。文中说:“山东峰(按: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陆羽又品定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惠山泉因此得以名扬天下。无锡人对他十分敬重,特为他建立专祠。查阅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无锡县志,从元·王仁辅的《无锡县志》到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对此说都一无异意。而中央政府的文献中也不例外,如《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等。《大明一统志》载:“无锡县有山,旧产锡,至汉初锡殚,故县以无锡名。”

旧时无锡还有很多别称,有西神、金匮、梁溪等,其中又以梁溪最为著名。

梁溪,是流经无锡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它源出无锡惠山,北接运河,南入太湖。它是沟通城区水系、京杭大运河、蠡湖和太湖的一条天然水体纽带。故无锡因此河而名,别称 “梁溪”。


  1、梁溪    【元】 王仁辅《无锡志》记载:“梁溪,即梁清溪,距州城(注:元代无锡曾升为州)西四十丈。阔十丈,深三丈,源发于惠山之泉,入溪为南北流。其南绕惠山西南三十里,自小渲淹西流,出浦岭、独山二门入太湖。其北至五里桥,与运河通,今谓之双河口。《吴地志》云:‘古溪极狭,梁大同中重浚,故号梁溪,南北长三十里。’”这段文字将梁溪河的水情介绍得十分清楚了。一是它的位置就在当年的无锡城西四十丈。当年的无锡城衙就在现在的复兴路和健康路交集处,梁溪就在现在的西门外,相距仅四十丈,当时人们还叫它“西溪”。文史专家夏刚草先生指出,梁溪的中间一小段,自汉代建无锡城以后被兼作城西的护城河。隋炀帝杨广大业年(公元605-618年),无锡城始建西门桥,其横跨梁溪河,就曾叫过梁清桥、梁溪桥和清溪桥。二是它的发源地在惠山。三是它的流向,南流入太湖;北流到五里桥双河口与运河通。四是讲明了河名的来由:南北朝时梁大同(公元535—545年)重浚,故号梁溪。故,梁溪也名梁清溪、西溪。

成稿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太湖专志《太湖备考·卷二》中记载:“锡惠诸山泉聚为梁溪;梁溪自县西门太保墩分运河流,下西定桥;西南行至仙女墩,分而南为中桥河;又西南行,分而为小渲、大渲;又西南行而溪流尽入太湖。”

记载中的太保墩又名西水墩,仙女墩又名仙蠡墩。

现梁溪河于西水墩与古运河分流,南流经迎龙桥、谈渡桥,过蠡桥折西,行至大渲进太湖。另一支不过蠡桥,直行继续南流,入五里湖。这一段为梁溪河支流,名马蠡港。


2、母亲河   梁溪河就如同无锡的惠山、锡山,是无锡的名胜之最,它造福于无锡的地方百姓,被尊为无锡的母亲河。

   梁溪河历史上是沟通古运河、太湖与蠡湖的重要水系,是无锡市区联系太湖、蠡湖的一条天然水上走廊。梁溪河承载着人类悠悠文明发展史。我们的先民大多是依山傍水而居的。梁溪河水流清净,交通便利,惠泉山麓地势高,土质优,我们的先民就聚据于此,生生不息。据考古发现证实,位于无锡机床厂西侧、梁溪河北岸的仙蠡墩遗址,是距今约5000年至6000多年前原始先民聚居的村落,当时尚处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其文化层下层出土的文物属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类型。除有大量石刀、石斧、石璜、石镯、陶罐、陶壶外,还发现了稻壳堆、石纺轮、陶网坠、禽畜残骨以及房屋基址,显示了那时的先民在梁溪河畔捕鱼、种稻、牧养禽畜,繁衍生息的画面。

沟通古运河、太湖与蠡湖的梁溪河水系,又是无锡地区重要的灌溉水系。

【元】 王仁辅《无锡志》记载:“凡岁涝,则是邑之水由溪泄入太湖;旱则湖水复自此溪回,民居借以溉田。”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了,梁溪河一有排涝的功能:当无锡地区遭水涝时,则涝水就由梁溪河泄入太湖。二是有灌溉功能:当无锡地区遭干旱时,太湖的水就由梁溪河流回无锡,农民们以河水灌溉农田。多么美好的河流呀,她孕育了无锡,成为天下的鱼米之乡。【元】 王仁辅《无锡志》又说:“俗云:州人(无锡在元时升为州)不能远出,出则怀归,以此溪水有回性所致。”无锡人特别热爱家乡,渊源于梁溪河,无锡的这条母亲河。

   近代以来,民族工业又在其两岸兴起,荣宗敬、荣德生等无锡工商事实业家在梁溪河畔开办的保兴(后称茂新)面粉厂、申新纺织厂、天元麻纺厂、开源机器厂,—个接一个拔地而起,梁溪河又抚育了无锡的工商文化的灿烂之花。

 


3、风光带   梁溪河自惠山蜿蜒至太湖,一路是风光无限。

#“梁溪晓月”  明代永乐年间,无锡县学教谕李湛将梁溪河靠近城西的一段景色定名为“梁溪晓月”。它与锡山晴云、太湖春涨、龙山九峰、黉(读hóng,古代称学校)宫古桧、惠山名泉、泰伯遗祠和南禅宝塔并称无锡八景。李湛还以“梁溪晓月”为题做诗一首:

西溪几曲环西城,城头斜月澹朝晴。

    金波光摇碧玉碎,银蟾影浸玻璃明。

    双河北接流脉运,雉堞楼台眼中见。

五里桥东曙色分,微茫烟树连芳甸。

诗中的月色水景,令人陶醉不已。

   #“梁溪先生”李纲    北宋时,李纲在梁溪河畔建造了“梁溪居”。李纲(1083-1140),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无锡。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李纲所建造的“梁溪居”,是一处有着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的私家园林,具体地址已湮没。梁溪居“面山枕冈,远市近郊”,居中的建筑有中隐堂、棣华堂、文会堂、九峰阁、舫斋、怡亭、心远亭、濯缨亭等。园中有“修竹茂林,翠连烟霄,松桂吐香,杞菊长苗”。李纲在其中“手植花木甚众”,在附近还种植了千株橘林。这是无锡有记载的最早的园林之一。

   # 尤袤建乐溪居   南宋时,尤袤曾在梁溪河畔建有“乐溪居”。尤袤(1127—1202),南宋四大诗人,名臣。无锡人。据记载,尤袤住宅在城中束带河边(今学前街),其别墅乐溪居在西水关外梁溪河边。乐溪居内有万卷楼、二友斋、畅阁、来朱亭等,尤袤在溪的一旁种植了大片梅花,溪的另一旁植成片海棠。令人叫绝的是,乐溪居中的万卷楼,是南宋时藏书最丰富的地方,有三万多卷。真是书香花丽的佳绝处。


#顾可久建清溪庄  明代,顾可久曾在西水关外修筑别业“清溪庄”。顾可久(1482—1561),明代有名的“骨骾之臣”,无锡人。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顾可久在西水关外修筑别业“清溪庄”(又名“绿萝庄”,在今西门外通德桥)面积约3亩,建有亭台楼阁,凿有池沼涧潭,遍植松竹花树。内有山阳亭、竹房、桂馆、紫岩楼、芙蓉池诸景,素雅自然,清幽绝尘。顾可久经常与友人在这里畅叙品茗,吟诗作画。顾可久在清溪庄曾作《春望》诗一首:

溪上一临憇,茫然时序心。

落花无故物,密叶长新荫。

漫觉芳华会,惟多风雨侵。

如何晴景望,即已叹春深。

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顾可久对国事民生的深沉忧思。

   # 纳兰性德赞梁溪

纳兰性德(1655—1685),清朝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康熙帝首次南巡。纳兰性德作为一等侍卫,随行扈驾。一路上,纳兰性德以《忆江南》词牌作有10首词,记述南巡时在南京、扬州、镇江、无锡的沿途见闻。十月底,康熙从苏州回銮,游无锡惠山。纳兰性德在无锡作了两首《忆江南》词,其一是: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

还似梦游非?

纳兰性德的词中,烟霞葱茏的梁溪河、元末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山水画卷、泉石、故人题,令人心旌摇曳,若梦若真。

    说不尽的江南好,吟不完的梁溪美,无锡前景就如古老的梁溪河,风光无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转载]无锡景之八百二十七  风情梁溪河  (一)
【无锡】盛夏的早晨,遇见最美的大运河
无锡的梁溪河与蠡桥联(31)
无锡老地名 | 诉说光阴的故事
趁着秋高气爽,收藏起这份全新无锡骑车线路指南,去尽情地飙吧!
无锡的这些地名为啥这么叫?一起来涨姿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