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秋人绘画作品欣赏
 
         秋人、字永存、男、1970年生,号友鱼斋、三庸堂、秋门居士,河南民权人,先后毕业于河南书法函授院、上海静苑书画函授中心、天津业余书画学院、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书法教育刊授研修班。从师张海、李松、贾宝珉、朱相成等名家。 现为豫东新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和绘画方式对王秋人的深刻影响,或许也来自于艺术家童年时代的艺术教育所带来的深刻烙印。这种典型特征区别于西方思维方式下的绘画模式,也有别于经严格学院训练后画家对艺术的对象和内容的选择。所以,严格来说,王秋人无论是从水墨到油画到药材的运用,画种的选择并不重要。王秋人曾说:他的绘画更多地像是一种读书笔记,是他对一个阶段所关注事物的倾向和表达,几乎在王秋人每一个系列的作品中,都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他思考倾向的痕迹。

 
[淡看云起时]――谈王秋人绘画作品

文/陈燕  编辑/雨浓

每个艺术家都拥有一种从自己本性中生成的言说习惯。这些习惯、经验渗透到艺术作品中,表现在艺术家所选择的主题、内容、形式当中。作品的语言也很自然地在流露着画家关注世界、观察事物的眼光和价值取向,折射出艺术家的思考和审美倾向。综观王秋人从事绘画的艺术历程,首先使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位思想者。他从不满足于学习描绘外在具体事物作为阐释思想的途径,在他的所有绘画作品中,他始终在思索、寻觅传统文化思想在艺术中与当代现实生活是否有某种介入和切入点。这体现了艺术家对世界、对人生存现实的忧虑,并将这些思索溶入到了艺术创作中。

从《十字》、《窑变》、《风水》,到近期的以中药为主要材料的绘画作品,王秋人的作品虽然内容、主题有所更替,风格样式几经变化,但是却一直在延续着一个对传统文化思考的脉络,并以此为底蕴谋求当代绘画语言与图式的可能性。几乎在王秋人的所有绘画创作中,都无从寻找画面具像的描绘,即使有某些具像的结构,也已被抽象地悬置在画面上。整个世界被涵化提炼,成为一种形式,或符号。而这些符号又并非自造的、令人费解的,而是可诠释的和共知的。王秋人将这些人所熟知的图形、符号融汇于绘画,这时传统文化在其画面上便不再作为一种客体被叙述,而成为被利用的作品的主体,作为一种载体,将传统文化的实质推展出来。

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和绘画方式对王秋人的深刻影响,或许也来自于艺术家童年时代的艺术教育所带来的深刻烙印。这种典型特征区别于西方思维方式下的绘画模式,也有别于经严格学院训练后画家对艺术的对象和内容的选择。所以,严格来说,王秋人无论是从水墨到油画到药材的运用,画种的选择并不重要。王秋人曾说:他的绘画更多地像是一种读书笔记,是他对一个阶段所关注事物的倾向和表达,几乎在王秋人每一个系列的作品中,都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他思考倾向的痕迹。在八十年代末的《十字系列》中,红色的十字和黑色的水墨背景,巨幅水墨烘染出沉重的宗教气氛,既有几分神秘,又带有某种警醒的意味。这个系列是画家对西方神学的关注带来的结果。九十年代初,王秋人创作了《窑变》系列。“窑变”源于陶瓷烧制工艺中的一个术语:陶坯上釉后,在千度以上高温烧制下流动所带来不可捉摸的变化,这一部分的变化与形成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这在唐三彩的烧制中尤为典型。画家意欲述说决定事物的发展和结果似乎背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时期画面中频繁出现的砖墙,似乎是一种被人熟悉得视而不见、从而难以觉察的障碍,将抽象的思虑严严实实地隐藏在了表象的背后,也表现出艺术家个人的某种宿命论的倾向。九十年代中期,王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一些深入地探索,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风水系列》,表达了王秋人对传统文化中最为深奥精妙部分的兴趣和追寻。在这一系列中,色彩一改《窑变》系列中沉郁的古典性,明亮单纯的色彩占据了主要的画面,流动的结构,更接近事物的本体和初始状态,把复杂的思维演绎得更为单纯。古老的符号在其中则既作为文字,又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在画面中做以精心的布局和安排,像是易数中一次卦象的演算,似乎从每一幅画都能最后得出一个事情发展变化的结局和答案。这些尝试直接体现了王秋人一段时期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思考,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对传统文化奥妙有了频繁的接触和感知,使王秋人能够更多地、有意识地致力于进一步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着精华,并将之运用、蕴涵到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一九九六年后,王秋人创作了以中药为主要材料的《法本》系列,在这些画面中,都具有一种和谐与宁静感,画面色调十分沉稳古典,不追求形式的突厥奇异,主体部分的构图稳固、块面完整。完全剔除了焦躁、不安、不制造矛盾和尖锐。也正是这种庄重感,使王秋人的画面具有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着、从容,有种仁和的人文气息与自然相和谐感。淡淡的金粉,衬托出书卷中具有的大气和高贵,带有一种王者的雍容光彩。黄旧的书页,又使画面显得内敛、古朴,毫无张扬之感。王秋人还习惯在画面的底层使用墨汁,黑白色调的隐现,使完成后的画面又蕴涵着理性的沉默和清醒。

王秋人的这一部分作品采用了地道的传统材料:水墨、宣纸、中药以及古书等,体现出他对传统文化和媒介的关注和推崇。但作品却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另辟了一种自己独有的传统思维与当代审美习惯相结合的方式。在这批作品中,传统的表现并不是机械的复古,而更像是一种现实与远古亲切的对话;一种具历史感的期待与关怀。

王秋人认为,中医中药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医学和中药本身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朴素的哲学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然药材的材质在画面上具有令人舒适的质感,粗糙的植物表面显得温和、贴近自然。于是王秋人制作了大幅的全部以中药为材料的作品,将一种药材密集地铺满整个画布。这批作品不仅进一步将中药作为形式感的元素提炼出来,而且突破了形态的描述,放弃了对构图的经营,而将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材料本身。一直蔓延到画布边缘的药材使作品具有一种视觉张力,褐色的调子则被药材本身具有的色彩变化演绎得丰富又微妙。此时,作品的尺寸在某种意义上已被消解、不再重要,它可以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向外延伸,使作品具有着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特征。

由于制作中药材料的作品需要细致地将药材经挑选后,一片片粘贴到画布上,有时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这种缓慢的、手工制作的实施过程,其行为本身同传统文化中厚积薄发的主张相一致,与当代社会中快速的、机械复制的、膨胀与爆炸式的行事方式形成对比,而与佛教净土中的一些修行方式有某种相类似之处。这种对速度和耐心的要求,也是王秋人作品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体现了艺术家对当下时代病症的对治。

早在五十年代,唐毅君等人即提出:研究中国文化传统首先需怀有敬意,敬意向前伸展一分,了解也随之增加一分,智慧的运用也增长一分。正是对儒家文化的心性之学中所揭示伦理道德、超越情感和纯粹的宗教精神所怀有的这种深深的敬意,使王秋人在自己的画面中一直集结着对传统文化的叙述、描摹。淡看名利,固守心境,以圆融无碍为至高境界,通过画面的延伸和浸染,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也潜移默化地纳入了他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要求, 成为王秋人生活状态的一部分。


王秋人 

古装仕女人物画



 
 
 
 
 
 
 
 

 
 
 
 
  
 

王秋人 金碧山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都市水墨的开拓者——王秋童(二)
怎样欣赏传统山水画?【强烈建议收藏】
水墨琉璃——乔宜男花鸟画视觉新语言
「名家鉴赏」当代著名画家许澄宇老师国画山水欣赏
林风眠绘画作品欣赏(二)
【名品赏析】吴冠中绘画作品欣赏(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