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风眠绘画作品选集(4)
 
       林风眠,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着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林风眠 白衣仕女 镜心
钤印:林风眠印
题识:林风眠。
仕女,也是林风眠盛期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时代的原因,裸女和时装仕女极少见了,所能看到的都是古装仕女,画法风格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墨笔勾勒,再染以墨、色者,其风格较近于传统仕女;一类用彩墨画,略有光的表现,肌体大抵用平涂,讲究统调,间以墨与白粉勾勒衣纹,大都刻画半具体半抽象的环境,营造一种朦胧的情调。总的看,这时期的仕女画用典雅的色泽捕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并由姿情和气质传达出东方女性的温柔闲雅、清淡秀媚、如诗如梦。没有“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感怀,却可以寻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老传统的影响。其形式感与情调的创造,与画家吸取宋瓷的透明性、纯洁感有关,但所画仕女的迷人彩色、现代感和秀美神韵,应来自画家的心理经验和遥远的青春记忆。
—郎绍君(《中国名画家全集· 林风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著录:《沧海一粟——古今书画拾穗》第172页,(台湾)历史博物馆,2008年10月出版。


林风眠 渔村 镜心
钤印:林风眠印
题识:林风眠。
“水墨为上”是中国绘画的主要传统之一。
水墨画讲笔墨,而视色彩为次。这与西方近代传统恰成对比:西方画家如果只以黑白作画,可能会被视为“恐色症”。林风眠融合中西绘画的一个大难题,就是怎样处理墨与色的关系;这不仅涉及材料与画法,也涉及文化与文化接受的承继、变异这个更大矛盾。在林风眠看来,中国水墨画祇能表现春夏秋冬和风雨雪雾诸种气候现象,不能表现光和时间,不能用光色表现物的体量;因而必须引入西方绘画的光色方法,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他力图把西方重体量和光色两种方法加以调合,把传统水墨的黑白作为黑颜色使用,并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材料工具主要是中国的,画法和风格兼容中西。这大体可分为四个类型:
纯水墨型:这类作品不多,典型者如《渔舟》。它们的特点是吸收西画的构图和造形方法,强调形象的个性和环境气氛,基本抛开了书法性的笔墨,是画出来而非写出来的。
纯色彩型:只以色彩在宣纸上画,不用墨或基本不用墨。此型多用于画花卉,如《绣球花》等。其特色是着重表现光色和形体塑造,不很强调明暗变化;色彩丰富但色调统一。
色彩主导型:以色为主,适当加入墨;许多风景、静物和仕女均属此型,可以说是林风眠绘画的主要型式。所谓“适当加入墨”并无一定之规,酌情而定。60年代前后用墨较少,80年代后用墨渐多。在此型作品里,墨时常只作为背景中的深色;惟光色才是活跃的主角。
水墨主导型:以墨为主,色彩辅之;乍看似全水墨,细看可见墨中有色,如《秋鹜》。这类作品常常在水彩画与水墨画之间,墨与色的结合大都和物象本身的彩色相一致,如他画寒鸦、树干、屋顶、羽毛、衣纹等,经常在墨中调入赭石、红、蓝、绿、紫种种颜色,这种方法多出于西画,视觉效果却靠近民族传统。
在林风眠的绘画中,色彩的多样统一是极重要的质量。凡以彩色为主的画,都有统一的大色调,其中又含有丰富的小色调和色调层次;如他画向日葵均以黄为主调,但在光的作用下,响亮的黄色中又有橘黄、橙黄、柠檬黄、黄绿等等;在背景的褐色窗帘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如深红、紫、朱红、群青等,在暗色调中发着若有若无的光彩,显得丰富而神秘。善于用互补统一的色彩,是林风眠绘画的另一特色;补色对比强烈,能造成张力和视觉冲击,宜于表现生命动态与戏剧性对抗;20世纪初的“未来派”,就曾在宣言中提出“补色主义”,说补色之必要,“正如诗中的自由诗和音乐中的复音一样”。林风眠画中的补色和对比色,多是作为传统调中的一个局部对抗因素出现的,极少把画面分成简单的两大阵营;即他总是将对比色与丰富的灰色调统一起来,将分离与张力跟和谐的细微刻画结合起来。他的许多作品还善于以黑色作基调,然后渐次加入暗蓝、暗赭、暗绿等,再渐次加入覆盖性与分离性强的颜色,使暗色里有变化和反光,中间色丰富,亮色能跳出来。
—郎绍君(《中国名画家全集· 林风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著录:《沧海一粟——古今书画拾穗》第168页,(台湾)历史博物馆,2008年10月出版。


林风眠 戏曲人物 镜心
钤印:林风眠(白)
款识:林风眠。


林风眠 人物 镜心
钤印:林风眠印(朱)
款识:林风眠。
林风眠 丰收图 镜心
题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
说明:附入境单。
1、中国国家美术馆2007年11月8日展览作品。
2、《心迹千秋--林风眠·关良·赖少奇作品选》P25,2007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林风眠 骏马图 镜心
题识:林风眠。
钤印:林
林风眠 秋韵 镜心
题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
林风眠 大吉图 镜心

题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
说明:附入境单。

林风眠 风景 镜心

林风眠 花鸟 立轴

林风眠 新荷 镜心
著录于《林风眠画集》

林风眠 双禽图 立轴

林风眠 柳岸幽居 镜心
钤印:林风眠印
题识:林风眠。
著录:1.《大师的心灵—近代中国画家论》何怀硕著,第286页,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
2.《沧海一粟——古今书画拾穗》第173页,(台湾)历史博物馆,2008年10月出版。

林风眠 西湖 镜心
钤印:林风眠印
题识:林风眠。
对西湖的回忆不只创作了《秋鹜》,还创作了一批以西湖景色为母题的风景画。它们多描绘西湖的春天或秋天,大抵是平远的湖水,小桥,瓦屋、柳树。垂柳永远是第一主角,真是“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水面和草地或迷离或明媚,偶尔有一两只水鸟出现,但绝无人影。画面大多柔和、宁静,有时也画绿条轻摇,翠色可人,却极少冶红妖绿;画家40年代风景作品中常有的那种沉郁凝重,也没有踪迹了。但浓郁的柠檬黄或橘红所形成的芳草凄迷细雨蒙蒙的美丽后面,似乎可以感到一丝“断肠春色”式的感伤。1963年,林风眠曾对傅雷说:“我在杭州西湖边生活了十年,然而在那些年里,竟一次也没有画过西湖。但在离开西湖之后,西湖的各种面貌却自然而然地突然出现在我的笔下??也许我正是一个从记忆中汲取灵感的画家。”林风眠记忆的当然是西湖的美,但他的记忆绝不限于西湖景色,一定还有在那里逝去的生活,那生活曾经是充满青春朝气的、辉煌的,也有过难忘的矛盾、痛楚和无奈。上海离杭州咫尺之遥,但他从离开后再没有回去过,他怀念西湖,西湖也是他的伤心地,正如他怀念家乡但从不回家乡一样。这种伤感发自画家内心深处,是不觉然间流露的,极其个人化,又源于普遍人性。它和景色的美共生,并赋予那景色以动人的内涵。西湖风景与以前的风景画的一个重大区别,是色彩渐渐代替水墨而成为画面的主宰。西湖系列强调了色彩,墨色渐渐融入颜色之中,成为颜色的一种。换言之,在西湖系列中,林风眠更重视了来自体察自然的色彩记忆,在表现这些记忆的过程中,他的西画修养,诸如逆光、倒影、色彩统调与冷暖的处理、空间感与空气感的表现等,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作品仍保持着水墨表现的透明性,但广告色(特别是黄色)的运用逐渐增加。
这一趋势到画《秋艳》等一系列秋景作品,达到了极致。大约从50年代末开始,林风眠愈来愈喜欢画秋景。无论秋天的河岸、平原、丘陵、村庄、农舍和山麓,都涌入画家笔下。这些秋景,比近水远山的西湖景色有更多的构图变化,色彩和光的主导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不用变体的秋景,都源自大体同一的母式,基本画法也很接近,它们和秋鹜、西湖系列一样,成为林氏成熟期风景画最有特色和感染力的一部分。
—郎绍君(《中国名画家全集· 林风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著录:《沧海一粟——古今书画拾穗》第166页,(台湾)历史博物馆,2008年10月出版。


林风眠 雁行 镜心
钤印:林风眠印
题识:林风眠。
在造型上,林风眠不特追求写实主义的三维空间幻相,而强调通过对自然形体的简化,更多地表现内在的感受。为此,他作了若干方面的探索。
首先是造型的单纯化。在他看来,传统中国绘画比欧洲绘画更早追求了造型的单纯化,但没有走完,反而被欧洲现代绘画先行达到了。他说“单纯的意义,并不是绘画中流行的抽象的写意画——文人几笔技巧的墨戏——可以代表,而是向复杂的自然物象中,寻示它显现的性格、质量和综合的色彩表现,由细碎的自然中,归纳到整体的观念中的意思。”文人写意画当然是一种单纯的造型再现,林风眠这种似是而非的批评显然并不恰当。但他强调从自然对象中寻求单纯而有质量的造型,无疑是对的,因为他看到了传统写意画在高度程序化以后,出现了辗转摹仿之病,惟有从复杂的自然提取新的单纯造型,才会赋予绘画以新生命。而作到这一点,需要从西方近现代绘画借鉴。英国美学家哈罗德 · 奥斯本说:库尔贝的绘画是“注重事实的写实主义”,印象派是“外表写实主义”,而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是“表现的写实主义”。他认为,“表现的写实主义”强调创造与自然拉开距离的、单纯而富于情感特质的审美结构。它向主观方面的发展是表现主义,向客观方面的发展是立体主义。这个分析可以理解林风眠的单纯化追求。他颇受马蒂斯影响,有表现主义倾向,又尝试过立体主义方式,最终与“表现的写实主义”相接近。
综观林风眠的人物、花鸟、山水,可知其形象塑造比文人写意画更富于现实的真实感,因为他强调从写生观察中提炼,而不是按照前人模式、程序去画。同时,他也不依照西画的明暗素描法塑造形象,与印象派强调科学性的外光画法也很不相同。借鉴而不摹仿,这是他遵循的原则。就借鉴而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汉唐式“流动如生”线描的作用,看到民间剪纸、皮影造型的影响,可以看到马蒂斯、莫底格利阿尼式人物姿态的痕迹??
总之,在50至70年代,林风眠探索的中西融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无论仕女、戏曲人物、花鸟、静物、风景都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成为20世纪绘画独具一格的艺术景观。在绝大多数艺术家都遵从主流意识形态,把艺术创造当作政治斗争工具之时,他坚持了为艺术的艺术和为社会的艺术的统一。在这段历史已经过去的今天,他的艺术和他所坚持的原则,已经显出了深刻的意义。最大遗憾是,林风眠在文革中毁掉了大量作品,尤其是探索性之作。否则,我们今天看到的将是一个更为丰富灿烂的艺术景象。
—郎绍君(《中国名画家全集· 林风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著录:1.《大师的心灵——近代中国画家论》何怀硕著,第284页,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
2.《沧海一粟——古今书画拾穗》第169页,(台湾)历史博物馆,2008年10月出版。


林风眠 春荫小鸟 立轴
钤印:林风眠印
题识:林风眠。
著录:《甲戌春画展》图版20,香港集古斋,1994年。


山水

母女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润飞香】—— 明 经之墨
古典淑静 -- 刘西园写意仕女画
由王叔晖设计《西厢记》邮票所想到的
八大山人《柳树八哥》:横涂竖抹千千幅 墨点无多泪点多
吴冠中绘画作品欣赏
《富春山居图》的重要性何在?——论“手卷思考模式”之形成与发展??罗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