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力量》扫一扫当代艺术展参展艺术家(下)

展览信息

主办:北京尚群艺术中心

承办:南京宣和美术馆

出品:江苏宣和国艺

学术主持:吴洪亮

艺术顾问:黄笃

策展 人:万军

展览总监:卢卫卫

统筹:王鹏

艺术策划:党震 范明正 潘松 屠鸿辉

开幕时间:2016年7月16日15点30分

展出地点:南京市江东北路197-1号,湘江路口

媒体支持:光明网 国际在线 雅昌艺术网 艺术中国 卓克艺术网 中国国画家网 中国油画家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代艺术网

参展艺术家:

包忠 毕可燕 常美娟 陈春木 陈炯 党震 董鹤 杜小同 范琛 范治斌 高雷 杭春晖 雷子人 李戈晔 李惠东 李晶彬 李军 刘明波 刘筱静 罗凡 马天羽 马月明 莫里加 潘松 彭涛 秦艾 秦树义 秦修平 申昊 申树斌 石荣强 孙大量 孙晓枫 涂少辉 屠鸿辉 王金峰 徐跋骋 徐加存 杨东鹰 余春娜 张富军 张文斌 赵东 周伟华 周洲舟 朱雅梅 邹荃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孙晓枫|Sun Xiaofeng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职业艺术家

《空线》NO.13 62×127cm 纸本水墨 2015

《空线》NO.15 62×127.5cm 纸本水墨 2015

涂少辉 |Tu Shaohui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就职于新疆艺术学院

《蛛丝游迹》12 57×87cm 绢本 2014年

(下图请将手机左转观看)

《蛛丝游迹》9 37×150cm 绢本 2013年

屠鸿辉|Tu Honghui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扬州园林写生》之一 49×65cm 纸本水墨 2015年

《扬州园林写生》之四 49×65cm 纸本水墨 2015年

王金峰 |Wang Jinfeng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获硕士学位

职业艺术家

《红之二》 100×68cm 纸本水墨 2014年

《红之三》 100×68cm 纸本水墨 2014年

徐跋骋|Xu Bacheng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任教中国美术学院

《夏日》 115×75cm 布面油画 2016年

《启示 》No.1 110×75cm 布面油画2014年

《大门》No.2 110×75cm 布面油画 2014年

徐加存 |Xu Jiacun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获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

籍助画面的积极表达,加存既营造了“我”在场的现实感,亦将自己的创作引申为对生活真实性的指认或从而增强了当代性的创作意涵和精神面向。至于画面中的“空间”,在一些的创作之中,徐加存还有选择地引入西方式的“透视”原则——两侧树木排列整齐地延伸至远处的地平线,令人联想起西方油画中的经典模式——实际上,徐加存所要表述的不仅仅是对艺术史经典的有机参照,而是进一步试图建立起一文化种适合当代水墨发展的文化态度:大气的包容和多样的并存。

(下图请将手机左转观看)

《树》1 145×36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目前,徐加存对于黑白关系的深度表达也越来越依赖于图像与墨法的融会贯通。的确,在大部分情况下,作为实色的“黑色”是对视觉实体或心理感受的某种存在的表达,而“白色”则以虚拟的空间为“黑色”的位置经营提供各种的想象力,但是在徐加存的创作中,艺术家更试图将原先关系中的主从位置逐渐发展为某种的均衡,而达成这种均衡的手段则是强调籍助水墨的变化在宣纸上以黑白两极而形成黑白之间的微妙层次。事实上所谓的“黑白之间”并不是模棱两可的含义指意,而是黑白之间的各种色彩及色阶的全部包含。基于这样的认识,徐加存竭力籍助于墨法的腾挪变化,发现出了图像与墨法有机结合的无穷魅力。譬如说,徐加存在画面黑色区块的“树木”的描写中,就大量运用浓、淡、干、湿的墨法和墨色之间的叠压交混而形成某种的“深黑”效果,令整个画面“黑中有黑”、“黑中透亮”;而在指意天空的 白色区块,艺术家有籍助于微妙的淡墨和水分的流淌,营造出了“白中有白”、“白中透白”的浅白的视觉体验。“深黑”的效果或者“浅白”的体验对应的是徐加存更高的艺术追求,即通过画面所表达的不是物象本身的形体和墨色化的色彩,而是通过升华到黑白两色来表现物象并超离物象的自由境界。即便这种境界的取得仍需要不懈的努力,但是徐加存已经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了在自然中遨游、在想象中驰骋、在意境中栖居的造诣才华。黑白世界在徐加存眼中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而“深黑”和“浅白”不仅仅是墨色不同色阶的指代,更是艺术家精神意境的思考层深,由此也为观赏者打开了在此容身、想象、拟景、造景的精神空间。

—— 摘自 赵力 《深黑与浅白》

《树》6 14×18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杨东鹰|Yang Dongying

1980年生于内蒙古

职业艺术家

《蟾宫》 312×312×1188mm 铜 铁 铝 2015年

《轮回》 645×300×1235mm铁

余春娜|Yu Chunna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任教天津美术学院

《竹》 、《菊》 综合材料 实验影像

1080×1920像素 2015年

张富军|Zhang Fujun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水墨人物专业

执教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在新水墨艺术家中,张富军是少数直面终极意义拷问者之一,试图在极度碎片化、商业化的当代情境中重整某种基于信仰和文化的依归。为此,他从熟习的精确造型中叛逃,从缤纷的色彩里抽离,以新勘定的灰色界面为基底重构形象-意象、造像-造象的关系,试验色彩、色块、笔触的细微差别,以及它们在半失控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无意识之“迹象”。在此“不光彩的世界”中,艺术家毫不避忌的显示自己如何从观念层面“操纵物象”,生生画出“方形的雨幕”或“污迹构成的珠帘”,颜色格外漆黑和姿态凌厉的树木,这些不同寻常的“造象”带给“灰世界”别样的意趣。

《虚无》之一 34×25cm 纸本水墨 2015年

在观念性的超现实重组之外,张富军仍然坚持水墨艺术必须的绘画性呈现,他以白色、淡白、淡灰作为人物构型的主要色彩,把人物安置在之后的界面从而赋予其剪影的效果。他可以仅用简约的线条、轻松的笔划以及白、淡灰、淡蓝描画出一个男孩的栩栩神态与衣饰,也能精细勾勒让女子的面容从蓝灰色的界面中恰到好处地凸显。灰色和黑色这两个不同的“界面”也因为他有意的笔触运动、晕染和墨渍的漫流、凝固而形成表现性的肌理效果和意象情态,与他绘画中的人物形象一样具有在场感,使其身兼平面结构和微观形象的双重功能。这一切使得他的绘画的视觉效应不仅向纵深发展,同时也在多个界面、截面上多向度延伸和流溢,观者需要反复调整视线和聚焦才能摄取全局。同时,局部的肌理趣味和整体的荒凉格调、色彩的相互性和平衡感构成的张力皆可再三玩味。

——摘自 周文翰 《游观灰世界》

《虚无》之二 34×25cm 纸本水墨 2015年

张文斌|Zhang Wenbin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油画系获院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我比较喜欢在画布上随意画几条有运动感的线条,然后就顺势一直画下去,我认为“动”是我们存在的本质,是一种美。就像贾科梅蒂在运动的万物中捕捉绝对的真实那样。那种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的画面,波动的情绪与看某影片亢奋的感觉,在我看来都是真实的存在。那颜色简约至黑白的水纹,在我看来是流动的笔意,是相互连结的某事物,是一种对存在真实的探究的表达。简而言之我的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与真实意识感受的某种模仿。

——张文斌

《意识》 130×330cm(三联画)布面油画 2016年

赵东|Zhao Dong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

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出水》 50×50cm 绢本 2015 年

《度?相与》 66×66cm 绢本 2015年

周伟华|Zhou Weihua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助教研修班

现任教于济南大学艺术学院

《借问1号》 150×112cm 油画 2015年

《借问7号》 150×112cm 油画 2015年

周洲舟|Zhou Zhouzhou

原名周海广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职业艺术家

《雪》 90×9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老树》 68×6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朱雅梅|Zhu Yamei

1989年毕业于华侨大学艺术系

职业艺术家

《境》之一 40×116cm 纸本水墨2015年

《观》之五 34×69cm 纸本水墨 2015年

邹荃|Zou Quan

中国艺术研究院 硕士研究生

专职画家

一双充满语言的眼睛——记邹荃

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苹先生的重彩高研班开课,一双充满语言的大眼睛——一份生动而灼热的光采,一股似与儿童邻而略带顽皮的天真神气,吸引我走近她和她的绘画世界。

正如这双充满语言的眼睛,在她的绘画中,眼睛的表情始终丰富而细腻,是画面趣味的思想指向,亦是内心世界一个半醒半睡的梦:《机米朵》系列的大眼睛娃娃眼眸微低,不对焦、虚空迷离,配合氤氲的背景,忧郁落寞,含蓄空寂;《天际》的双瞳通过上眼睑射向远方,通透带有穿越性;《梦的触角》系列双目合拢,视觉维度从眼睛攀爬至大脑再蔓延到画外;《声声慢》和《那时花开》系列展眼舒眉,如盈盈秋水,带着涟漪带着期盼带着遥想;《千夜》目光如谜一般,说不清道不尽的纷繁与归简;《十二月雪》深黑的双眸,纯真坚定而又略带慌恐和紧张;《暹》眼神的光芒带着寻觅带着渴望……

《蒙古新娘》 46×72cm 纸本矿物色 2015年

这双双带着不同意味的眼睛,是她面对客观世界,强化内心感受,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提取和夸张,赋予大量的隐喻和象征,重意不重形,咏物无隐情,奇思巧构,变幻合宜。

进入央美重彩高研班后,她的作品在设色上由淡雅转向浓重,突破方向不仅是材料和技法,更着重通过哲学、美学、中西艺术史打通的广阔视野,她的眼界更为开阔,开始着力于各地域各时期的文化和视觉符号与中国最传统的工笔重彩及个人内心三者的叠加碰撞,《苗家双凤》、《西域新娘》、《哥特新娘》、《蒙古新娘》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这些画作中形象夸张独特,装饰情趣渐浓。

《吉祥》03 46×72cm 纸本矿物植物颜料2016年

近期,她的一张重要的作品《云那边》(获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优秀奖)给我深深的惊喜:三双眼睛,童稚烂漫,最左边的小孩视线趋向远方,充满美好的希翼,中间的小孩眼神即专注又天真,右边的小孩微微闭目,俏皮之情惟妙惟肖。此画足代表她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尺幅上较以往有大的突破;一方面绘画客体不再局限于单人,而是同时刻画了三个形象,三个形象性格各有特点而又统一和谐;最不同以往的是,她将绘画的维度和情趣更归依于乐观向上的现实生活,营造了恬淡宁静、轻松向上的气氛。高明之处在于将虚空美、装饰美和自然美的不遗痕迹地在一幅画中有机地结合……

至此,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这个京城名邸长大,中国著名学府毕业,有双充满语言的大眼睛画家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请记住她的名字——邹荃。

丙申初春隽协于广州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的艺术
清风雅韵
怡品抽象:2021年12月专刊
空间丨闻道勤行——美术学博士生七人作品展
第十一届·疯狂交流会·国际新当代艺术作品展(online)【艺a为】
专题丨“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1940—2020)”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