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年鉴】造化为师 心手相畅——陈钰铭

四月的洛阳,正是牡丹芳芬、阳光正和的华美季节,在老城巷街深处的一家汤馆前陈钰铭老师和几个学生一边喝着大碗羊汤,一边忍不住地感慨:这才是正宗的老洛阳味儿!

作为从洛阳这片古老土地上走出的当代中国人物画大家,他有着浓重的故乡情结,每次回到洛阳,走在青砖铺路的小巷胡同,徜徉在瀍河岸边早市滩间,听到似曾相识的白发老者的一声乡音问候:回来了,孩子!陈老师都会感慨满怀,甚至热泪盈眶。他说,我现在的家虽在北京,但我的根在洛阳。

往往,一个成熟的艺术家都有他的“艺术原乡”。陈钰铭老师生于洛阳、长于洛阳,中原厚土是他艺术探寻的始发之地,同时也是他众多作品的心魂所系。在创作《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时,他曾多次到河南、山东、东北各地寻找形象一遍又一遍地现场写生,最后画面中的众多有个性、有特点、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就是因为许多形象是从他熟悉和眷恋的家乡民众中直接“搬”过来的。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十多年前,有一次陈老师回河南洛阳老家,经过一个乡镇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那是绵延几公里的、堆积如山的废旧汽车堆积地,被挤压变形的轮胎、车体横七竖八地杂乱在那里,使人压抑和恐惧。他立刻就联想到一场场的车祸惨剧、无数鲜活生命的消失,现代工业化社会生命的孱弱与无奈。回去后,久久不能释怀,几易其稿最后完成了曾引起了很大反响的《记忆碎片》的创作。



-《记忆碎片》-

陈钰铭老师在创作大型的主题性绘画之外,还创作了许多人物小品画,他的小品画大多以中原地区的乡村农民为主体,从各个层面展现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于厚重辽阔间充盈着欢乐祥和的趣味。

农家的庭院、集市和麦场,在清新恬淡的笔墨间浮现出温馨明晰的形廓,融合地域民俗的地方风情和庸常琐碎的生活场景,一种久久盘结的故园情愫深深牵系在他的艺术生命里,渐渐蜕变为各种形象的艺术符号,进而形成了他笔下极富特色的家乡记忆。

在这里画家摒弃了以往主题创作的沉重悲情,完全以轻松的笔触,闲适的心情书写着自己乡村情感,犹如一场愉快惬意的对话,将最自然真切的部分释放出来。那里凝结着画家对故乡的深爱,对家园的眷恋
------
正是这种眷恋之情,陈老师在洛阳老城君河湾买了房,为的就是能常回洛阳在自家的阳台上就能看到小时候经常玩耍的洛河水,随时都能方便地吃到家乡的各种小吃。

也正是这种情结,促使着陈钰铭老师频频回归故里,为洛阳文化事业的发展,尽心竭力,乐此不疲!

多年前,陈钰铭老师就积极参与并最终促成了“中国国家画院洛阳创作基地”项目的落实和延续发展,这一联合国家级专业机构的重点文化工程的实施,必将为洛阳美术事业的全面提升起到强有力的推助作用。

还是这种情结,陈钰铭老师在他的“水墨家园”高研班开班之初,首先想到的是从洛阳选择一批有基础积累的中青年画家加盟。于是,王鸿亮、王辉、李滔、关武军、李兰、何淑娟、王蓓、张横等先后成为高研班学员中的“洛阳力量”。

“水墨家园”成立三年来,陈钰铭老师引进班里的优秀学员联合洛阳“文德轩画廊”成功地举办了“李连志画展”“张力功画展”“蒋明画展”“刘建国画展”“仇智画展”-----来自不同地域、有着浓郁地区文化特征和个人风格的展览一如阵阵清风给洛阳画坛带来了丝丝新意!

我们知道,中国画尤其是中国人物画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从徐悲鸿、蒋兆和到黄胄、周思聪再到李伯安、陈钰铭,形成了中国人物画从传统向现当代转化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业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陈钰铭老师深刻体会到写生的重要性。他说:写生是基础、是积累,而创作是写生的升华,是艺术家走向的目标!

-写生作品-

写生是“水墨家园”高研班主要的艺术实践课程,陈老师曾先后多次带领学生下乡写生,其中两次都有意安排在洛阳西部的下峪和洛阳边邻的汝州。

面对自己熟悉的土地,以及质朴憨厚的乡亲,陈钰铭老师总能避开惯常的思路,沿着故乡的文化渊源一路探寻,强烈感受着留存在记忆深处的远古气息,沉浸在自然状态下人最本真的生命体现。并渴望通过写生的形式将这一独特的地域性格特征传达出来。面对淳厚的乡亲,陈钰铭老师情由心出,有感而发常常运用写意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形貌特征。中原人的幽默、诙谐、乐知天命的个性特点,往往能从一个眼神、一双糙手、一幕表情中得以流露,并通过画家真切的生命感悟运用中国画独特的笔墨语言将他们通达顺畅地描绘出来。

在写生过程中,陈老师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注重艺术感觉的表达,他要求学生写生,不单是技法的锤炼与提高,更重要是精神层面的体现与把握。一个画家要保持审美的敏感度,笔墨的时代感和生动性,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加强写生训练并在写生实践中引发灵感,完善笔墨,寻找突破。

写生是生动、是生机,写生更要有真情实感,要直率朴实,要别开生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生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作。

由陈钰铭老师带队的在洛阳地区的写生实践,引来了当地许多画家的加入,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学员,陈老师都一视同仁,精心辅导,正是他的倡导与影响,洛阳画界出现了走下去、画起来的新气象,画家们更加注重学术。

作为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之一,陈钰铭老师其影响意义主要来自于他一系列大型主题性创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美院高研班毕业创作展上的《历史的定格》到关注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发生深刻变化的《二月二龙抬头》《春到麻黄粱》,从《西藏系列》《都市系列》到《四行仓库保卫战》《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他的历史使命感和绘画语言的探索与突破。陈老师时时告诫自己,作为一名画家,首先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秉持良知,满怀悲悯的情怀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只有不断探索中国画笔墨形态的当下性和时代特征,建构具有当代人审美需求和现实意义的绘画语境,你的作品才有价值和意义。

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陈钰铭老师一直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绘画语言,追求作品形式美、笔墨美、意境美和深刻性,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使空灵、透逸、神秘、苍茫厚重、古朴奔放的个性特征。写生与创作的密切结合、越来越多的创新题材正不断地丰富着他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越来越宽阔精神境界。

-《二月二龙抬头》-

-《天籁》-

-《走出冬季》-

在指导学生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他特意安排分别在洛阳和三门峡举行两次“水墨家园”高研班学员创作看稿会,看稿会吸引了众多当地画家的积极参与。

同时,陈老师也深知地方高校对地域文化的带动作用。2014年春,他携带自己的近百幅力作回故乡,分别在新乡的河南师范大学、开封的河南大学、郑州的郑州大学和洛阳的洛阳师范学院进行了巡回展出和学术讲座,在河南各高校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他在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成立了“陈钰铭水墨人物画工作室”,定期到工作室指导工作,进行具体而实际的教学实践,并自己出资设立“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毕业创作陈钰铭奖学金”奖励每年毕业创作中的优秀学生作品。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两任院长李勇和李建忠老师在工作上都和陈老师有不少交集,正是有感于陈老师的真诚付出,他们不无感慨地说,在我们聘请的客座教授中,陈钰铭老师是身躬力行、实至名归的教育实践家!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带动和指引,脚踏实地的付出与支持,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升着洛阳美术界艺术品味与学术走向!

近年来,洛阳美术家协会在文柳川主席的带领下以洛阳美术馆为展览平台引入了一系列国家级、省地级的专题性画展,扩大了洛阳对外的文化交流,全面推进了洛阳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每次有影响的展览陈钰铭老师都一定从北京赶回来助阵加威。甚至连同“吴非画展”“张建京画展”“李建杰画展”这些小型的个人专题展陈老师也都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关爱。他曾多次和王绣老师交流、同文柳川老师协商如何助推洛阳美术界的学术思想、振兴和繁荣洛阳的美术创作。

陈钰铭老师说:能为家乡实实在在地做些工作是我最最开心的事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像一根魂牵梦萦的线,连着陈钰铭老师不断前行的艺术征程,同时,也牵着他心灵皈依的回乡之路......

-《历史的定格》-

-《春到麻黄梁》-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画中有诗情、做人有风骨 一一解读画家陈危冰
享受孤独,佳作偶成
传艺术之大美——当代著名画家刘建国(组图)
三品|品读:回到江南——张谷旻的山水画
功力深厚 挥洒自如--张金荣
时代情境中的笔墨丹青——新时代中国画十年发展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