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画家的山水情结

艺术主要来自于情感。自然山水是画家的一片深情。

在观赏者的眼里,画画只不过是一种喜好,是一种才情。而画家心灵深处的世界,其背后的辛酸,又有几人能够知晓,能够真正了解呢?

那些秋山云壑的飘渺,那些野度无人的冷寂,或许正是画家惆怅、孤独,无奈、寄情于天地的内心独白;那些秀丽山川的幽雅,那些山光水色的旷达,也许正是出自热爱、眷念、憧憬和向往的深情写照!

热爱山水和对大自然的眷念,对古代画家来说,首先是一种欣赏和享受,然后是一种追求内心逍遥、弃低俗而慕高远的理想化境界。“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凡风,白水激涧,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画之精也”。这是唐代王维对自然山水诗情画意的感慨。

北宋画家郭熙进—步说明了世人为什么喜爱山水画的原因:“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漁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鳴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待见也……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明代吴门画派的沈周在《山水图》中题诗云:“碧嶂遥隐现,白云自吞吐。空山不逢人,心静自太古”。并在《策杖图轴》中题诗道:“山静似太古,人情亦淡如,逍遥遗世虑,泉石是霞居。云白媚涯客,风清筠木虚……'.古人们是多么神往那远离尘嚣的山林,悠然自在的神仙岁月啊!就连皇帝也会表达自己的艳羡,年轻的顺治皇帝曾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儒家半日闲”。想摆脱恽南田说的“时俗龌龊”,让心保持高洁,就要常常徜徉于山水林木之间,体味万物美好的自然生机。

古代画家之所以神往秀丽山川,除了热爱自然之美和对世俗的厌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现实的不满。郑板桥曾说:”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若送现银,则中心喜悦,书画皆佳“。清代松年抱怨达官贵人索画时说,本来是闲雅之事的绘画,“尚不免官场苛政所拘”,结果变得“何尝有陶情适性之乐耶”。他感慨道:“嗟呼,无怪高人逸士顿欲拨发入山绝人逃世耳”。无力改变现状,高人逸士看破红尘,都逃到没有人烟的深山里去了。还有徐渭,有时“意忽忽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甚至念佛也无法平复痛苦,干脆把僧服一把火烧毁。谁也不愿意被人视为怪人,他们之所以如此,可见内心深处有着多么大的冲突和无奈,以及一种微妙的对现实的鄙夷。他们越感到人间的无奈和灵魂的禁锢,就会越向往逍遥自在的世外桃源。而这个桃园也正是他们身心感到最惬意的一片“非人世”的净土。

从陶渊明回归田园后所写的许多诗中可看出,他久被尘劳关锁后而终得自由的欣喜之情。也从中让人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陶渊明在人间为五斗米折腰的难堪和'鞠躬车马前”的卑微,以及“有迫于口体之不允,俯就世俗之所强”的困境。虽然他们“不得自适于林泉”也还要“寄情烟霞泉石间”,继而“托兴笔墨以当卧游”。

因此,从“时俗龌龊”的尘世回到自然山水中,体验其中安宁闲适的情趣,享受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自始至终的山水情结。实际上,没有感情,永远也感觉不到“时俗龌龊”,没有感情,永远也不会看到美好的事物。古代的圣贤学者和真正的艺术家都是深情之人,没有深情,也就没有深刻的对于生命存在的热爱、以及悲悯和痛苦。

画家的心理状态并非一样,唐代王维一生媚道,以修心向善、淡泊名利的超然心性感悟生命的真意。他的田园诗融自然,绘画、音律为一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出新雨涤去尘埃而愈益清明的世界。“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展现出诗人抛弃红尘纷扰,洗净心浊的脱俗胸襟。画《庐山高》的沈周也很豁达。他说:“非是是非远自有,我无闻听便应空”。他几乎没有什么抱怨和伤怀,而是很旷达的接受了所有的世态炎凉。北宋李成也说:“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林,弄笔自适耳”。在纷纭杂陈的世界,只有“性爱山林”,去专心画画,才是最惬意的。苏轼在贬谪黄州时给一位兄长的信中说:“无兄弟俱老矣,当以时自娱。丗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是啊,人生真的如梦无寄,百年哀乐终归空无,人生无常,悲来无端,何必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呢?还不如“胸中廓然无一物”,以山川草木为乐岂不快哉!古代画家多爱画山水林泉,就是因为山水文化影响了他们的心理,使他们在观山水时,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憧憬那充满无限诱惑的“理想世界”。

在中国古代画家的画中,没有什么不是情的显现,情就是画家的法。郭若虚说:“书画发于情思,契之于绡绪”。主体的情从外界事物中找到自己的寄托,触景生情,情以景生,以情运笔,笔笔生情,这是人生的高雅之情,也是画家生命的象征。而山水画那若实若虚的苍茫之感,仿佛即是古代画家苍茫人生的最后象征!

画外使者

2016年11月23日于济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画家的林泉之心
郭峰其人其画
慕古而新,游走于古意精神的画家——韦秋晓
画家杜未
画家王宁将感情倾注于山水间,意境绵长,耐人寻味!
近水遥山皆有情——著名画家陈学良作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