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必位:绘画是眼手互动的艺术

杨必位,男,回族,籍贯湖南南县,1945年生于甘肃兰州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艺术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重庆市文联委员,重庆市文史书画院理事,北京西山兰亭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京西宾馆书画院副院长。曾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当选为重庆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重庆直辖后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及现任任重庆市文联委员。被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授予“97中国画坛百名杰出画家”称号。

绘画是眼手互动的艺术

文丨杨必位

画家画山总要去看自然中的磅礴逶迤之山,画水总是要去看江、河、湖、海那充满活力的水。熟悉山川云雨的自然变化规律,了解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发现各种不同的文化艺术特点,是激励画家的创作热情,积累画家的笔下丘壑,提高画家创作认识水平的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画家为了更好地画出心中的高山流水,让笔墨表现的审美趣味达到随意、自然的境界,就应该用明慧之眼从大自然中去寻觅出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个性审美特征,用智慧之手去完成和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审美认识,用心去品评出艺术表现的原意及艺术情趣的隽永,在眼手的配合下,在心与自然的融合中,才能让图画产生清新感人的魅力,而不只是表面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形象塑造,以及笔墨形式的共性化之一般运用。

当我们从古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辋川集·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看到,以“幽篁”、“深林”、“明月”对照出“独坐”、“弹琴”、“长啸”的动静相宜之美,在外景与内心合一之中,让人得到了空明澄静与安闲自得的审美享受,并呈现出在深幽的山林中一种隐者的情意流露。从《辋川集·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他通过对声、光、色的描绘,让诗中呈现出有声的寂静和有光的幽暗这一特殊的空寂意境,其中的微妙之处正是他以画家之眼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的结果,才能将形、影、神之间的关系运用得协调自如,成为一位善于用心去品味自然之美,用眼去发掘出悠然之态的个性化高手。他以独到的视觉完成了个人的审美表现,让人从诗中获得了人随意来,心随物动,情由景生,理随情发的景、情、理三者交融成趣的感受,并可看到他以独到的视觉完成了个人的审美表现,在有感而发的言情之中,体现着自身蓄备的学养,以及敏锐的眼手配合产生出的艺术表现功力。

苏东坡有一首《琴诗》, 诗曰: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诗中言出,琴声不在琴上,也不在指头上, 而是在用指弹琴的过程之中,去呈现出作者的心音述说。而这一过程,就是用眼去体会自然之美的过程,用心去指挥手的过程,更是让美意产生在心灵与巧手的交互式运用过程中。当画家通过对姊妹学问的相互借鉴与体会后,就会发现,通过以词、以音、以图形的艺术形式,移情于感性的灵趣之中时,所得到的韵律、节奏的变化之美,就是超越实像的意态之美。这艺术化的美意产生,能让画家在触动中去完成诗境入画的表现方法,通过眼手的互动,让图画的内蕴表现更加隽永。

眼睛能捕捉人们的心灵感受,当通过眼睛将对事物的理解变成心中的图像时,也就形成了丰富的艺术意趣与个性的形式表现,而画家的用眼体会,就是去塑造自己个性化的绘画审美表现,表达出个人的感情意愿。我们从陆俨少的《峡江行旅图》、潘天寿的《雁荡山花》、钱松嵒的《红岩颂》、傅抱石的《潇潇暮雨》、黄宾虹的《霜林夕照》、李可染的《漓江览胜》等作品里都可以看出,他们是从艺术的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中,去完成了自己的个性审美表现。

由于他们的独到眼光,才让这些作品充满了自信与成熟,在坚守个人审美的基础上完成了在图画中的意境追求。当我们从大家们的作品中走过时,那眼神中一刹那的跳动与变化,就是一种自我心灵被触动的表现,这种由眼入心的思维过程,就是以感性的方式去实现対审美的认识判断,再通过心灵的孵化,便产生能用手去表达的物化形象。由此可知画家的用心、用眼比单纯的用手要重要得多。

在实际绘画运用的过程中,因为眼睛观察事物是可以随时变动的,大脑思考问题也是可以随时转变的,不同环境中所生发出的审美情趣,能产生不同变化中的不同效果,但是,技能的表现却是有局限性的。在表现中,由于对技能的掌握是一个漫长深入的体会过程,是通过训练后才能熟练地表达心中之物的过程,因此,造成了在绘画表达中,常会受到能力的制约,难以做到心手互动,而能心手合一者,自然就是画坛的高手。

我们将陆游的劝勉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引申为“技到用时方恨少,艺非磨砺不知难”时,就会让人感到技艺是不可沿着可变化中的思维去随意性地变化,它是有难度的,是要靠长期的磨炼而成熟,而在创作中,每一件富有新意图画的产生与表达,都是通过技能表现才能去实现。如果我们经常去对表现技能做大的调整,就会流于笔墨情绪的表面化,难以实现文化的承载,会成为一件伤筋动骨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画家只能用修正的方式,去逐渐实现满意的表达效果。这是绘画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完成审美表达中,只有坚守自己的审美意愿,通过精心的塑造,才能完成图画中的绝妙感觉。

绘画是一门眼手互动的艺术,画家要用眼去发现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又要用手去坚守技能的成熟表现,这二者虽然有矛盾,却又是不能分割的。只有在以眼带手、以手表心的方式中,逐渐获得自己的心得,形成自己的绘画程式,才能走出画家的一片天地。当画家在创新与坚守中去求得相对平衡时,才能将审美的情趣延长,直至终生。

艺术的审美过程,往往是一个动态描述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艺术家们总是喜欢用“新鲜”二字去唤起人们对艺术的痴迷,对艺术的无尽向往,这其中所形成的绘画表现及所拥有的审美精神,都是在自然与心灵的妙合之中去产生,而图画就是在妙合的过程中,在审美手段的运用里形成的物化状态。在波浪式的时代审美中,个人的图画表现,因受技能的局限,却只能是其中的某一个连接点,个体的画家只能以新意的推出去占有很微小的波段,并在不断修正、调整有限的技能中,在眼手的互动下,才能将自己的图画表现推向极致。这其中,常常在一不小心的偶然之中,便会形成非常感人的图画,画家往往也会为了这无限魅力的到来,去做不懈奋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绘画是眼手互动的艺术
当代杨必位画作
杨必位:从无知的朦胧迈向有知的空灵
诗眼与画眼
杨必位:自然的体验 美意的联想
你们都喜欢什么类型的绘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