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位草根画家用“工笔加素描”的绘画手法,再现了老北京胡同的原始面貌

初看彭英才的画就被深深吸引:斑驳的墙壁、破损的对联、狭窄的甬道……仿佛是老北京胡同的再现。若不是落款处的印章和签名,还真以为是一张张已经泛黄的胡同老照片。如此的惟妙惟肖,如此精细的画工,如此的“真实再现”,让观者赞叹不已。就连著名画家吴东魁也留下“书写北京胡同第一笔”的称赞。

在胡同里住了40年,从来没想过要离开

1960年,彭英才出生在北京一条普通的胡同里。

狭长的甬道,斑驳的墙壁,几个不同的家庭,融洽的生活在一个热闹的大杂院里。

家长上晚班,孩子可以到邻居家吃饭写作业;下雨了,有邻居帮忙收晾晒的被褥和衣服;一家做好吃的,几乎全院的人都能沾上光……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行车车座上罩一个座套。彭英才就给左邻右舍画花样,让大人用缝纫机砸在座套上,这也是他最早的美术作品。

彭英才在胡同里生活了40年,后来因为拆迁,才恋恋不舍的搬进了钢筋混凝土堆砌的楼房。现在的邻居,恨不得半年也见不上一回面儿。

“去今留古”画胡同

逐渐消失的胡同文化让彭英才觉得可惜,他提起画笔,凭着记忆勾勒出了自家的老屋。自此,他便把绘画方向由工笔侍女和工笔花鸟,变成了“水墨胡同”。

彭英才画的每一条胡同,都是相机记录的真实画面。

杂草丛生的房檐,破旧的门窗,甚至板车、水桶、蜂窝煤……都是他描绘的重点。不过有时,也并非百分百的还原。胡同里停放的汽车,墙壁上挂着的空调,他就会刻意隐去。

虽然彭英才会对作品稍作加工,但他拒绝写意的绘画方式。在他看来,写意可以直抒胸臆,可始终不够细腻。

工笔加水墨的绘画技法太过复杂,容易晕染的生宣纸也让许多人头疼。一幅画要画一个月左右,一笔一画都没有回头路,所以,至今仍没有人有勇气去学。

在泛黄的宣纸上忆胡同

不画画就手痒,是彭英才现在的生活状态。不过,偶尔他也会放下画笔,走街串巷,去“留住”胡同。

他有一幅作品叫《百花深处》,画的是护国寺的大殿外景。可是,当他再次走访到这里的时候,护国寺大殿已经在一次火灾中付之一炬。现在,他只能通过《百花深处》这幅画作,去重温护国寺大殿的“真容”了。

胡同刚开始没的时候,有人只是觉得破旧的老房子没了,后来才发现,是记忆没了,而他们的后辈,连记忆的资格都没了。

他把北京胡同记录在纸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胡同,了解真正的北京文化,也让老北京人能在画里,再看一眼自己的家。

彭英才被称为“京城胡同第一人”,他的水墨胡同作品,采用“工笔加素描”的绘画手法,“真实再现”了老胡同的原始面貌。他所画的每一条街巷胡同与老宅,都充满着生命力,画面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每一个台阶每一颗老树,都尽显他们的沧桑与生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此高水平的素描画值得欣赏
况晗:留住胡同——胡同铅笔画
2023中国艺术名人榜——画家史占文
这组绘画,着实让人回忆满满
【素描速写】况晗《消失的北京胡同》[25P]
画家笔下的北京胡同,恍如隔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