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彩墨山水——胡朝水作品鉴赏

【人物介绍】

胡朝水,字若水,号适庐。1973年1月生,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百家、泰山画院高级画师。出版有《当代彩墨画家丛书—胡朝水专集》、《中国翰墨精品集—胡朝水卷》。

《丽日》180x96cm

作品展览:

2006年荣获中国美协“2008年北京国际双年展题名资格展”优秀奖(最高奖)北京

2006年荣获中国美协“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北京

2006年荣获中国美协“2006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 厦门

2006年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 兰州

2006年入选中国美协“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深圳2007年入选中国美协“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学术展 北京

2007年入选“第五届‘黎昌杯’全国青年中国画展” 北京

2007年荣获“第三届南京国际书画艺术博览会”金奖 南京

2007年入选中国美协“全国小幅工笔重彩作品展” 盘锦

2007年入选中国美协“第四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西安

2008年入选中国美协“第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北京

2006年新水墨四人展 泰山;

2007年中国画名家采风写生展 厦门;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 北京;2008年“彩墨江山”——胡朝水作品展 青岛;

2009年“和谐家园”——胡朝水个人作品展 潍坊 兰州

2010年“彩墨交响”——意笔重彩山水画家胡朝水作品巡回展走进甘肃于10月12日至25日在敦煌—酒泉—金昌—天水举行

《水去云回》68x180cm

色墨相和 复归灿烂

——胡朝水现代彩墨山水纵横谈

文/贾德江

在胡朝水看来,尽管青绿山水传统较早成熟并在盛唐时期一度形成辉煌的风格形式,却因笔墨技法的不完备,而存在“虽巧而华,大亏墨彩”(荆浩语)的重色轻墨的不足。此后,随着水墨山水的勃兴,青绿山水开始淡出历史舞台,而浅绛山水日渐成为画坛主流,文人画力倡“水墨为上”观又使色彩处于可有可无的遗憾。也就是说,纵观山水画的长长历史,在重色轻墨与重墨轻色的两极间,胡朝水发现了这一空旷迷人的远古和未来的回环处,缺少墨彩共存共荣的空间。这一空间可以让水墨、色彩平分天下,这一回环处既重现色彩的灿烂辉煌,又保持水墨的笔情墨韵,墨因色泽,色因墨艳,一种建立在传统水墨基础上的亦工亦写的重彩山水表现形式,就在这一念之间萌生了。他的眼前出现了写意笔墨的自由抒写与强烈色彩的绚丽斑斓交织成万千气象的山景,他激动了,他惊奇于自己的发现,他被自己的发现震撼了。他相信,只有震撼了自己才有可能震撼世界。长夜无眠,他依然思考着他的彩墨山水的个性风格的寻找、笔墨图景的建构。

《天光云影共徘徊》 125x380cm

他不担心自己的笔墨功力。多年在传统笔墨里的摸爬滚打以及长时间对书法临习的重视,使他更注重从学养上把握运笔施墨的意趣,笔底具有相当的书写性和相当的力度,挺拔刚劲的线形“如锥画沙”骨力雄强,苍辣凝练的皴擦“如影随形”干净利落,或生涩浑厚,或卷舒流畅,或点线交错,或泼墨撞色,遂有一种内敛的节奏感和明晰的层次感,一点一线,一勾一斫,是功力的凝聚,是发自内心的宣抒,更是一种智慧的笔墨、人文的艺术。

《云起秋山远》 90x240cm

他也不怀疑自己的色彩表现力。早年打下的西学色彩基础以及长时间对民间画、壁画及装饰性绘画的研究,使他完全有能力把古典色彩、自然色彩、西方色彩与民间色彩、装饰色彩汇融合成内心情感的色彩,以此去涂抹一个五彩缤纷的想象世界。他想象的世界,不是传统那种清雅淡逸的文人画色彩,也不是青绿山水那种简单色调的重复和积染,更不是西方那种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构成的复杂色彩体系,而是筑基于传统笔墨之上,复归晋唐色彩的灿烂与辉煌,重振大唐盛世的雄风。他认为,这是人民的呼唤、时代的要求,是当代日益走向繁荣昌盛的泱泱大国形象及精神气度的必然选择。

《云山烟树》 68x180cm

胡朝水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他创造彩墨山水的新格局思考最多的是色彩和水墨的融合。他说:“我的探索方向是,如何在保持水墨意趣的同时,又能展现色彩的美性结构与神采意韵。这并不是‘彩’与‘墨’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在水墨的基础上,很加一点颜色’(龙瑞语)。”他主张“墨”与“色”和,“墨”与“色”合,互为表里,相互生发。他们之间没有高下的争宠,没有各显其能的突兀,色彩的绚丽烂漫因墨的中和而归于和谐与古雅,不浮不躁;墨色的纯净淋漓又因色彩的融入而趋向繁福与鲜亮,不僵不浊。它们相互化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辉”的彩墨互映、光彩照人的山水世界。

《薄暮》 136x68cm

为了这个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的成功,胡朝水苦苦地摸索了近十个年头,他进行了技术层面上的多方面嫁接和尝试,借鉴了中外古今名家多种语言的移植和试验,一次次失败的思索,一次次痛苦的抉择,他的彩墨元素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地发现,一个一个地突破,有一点一滴地积累,终于他齐备了所有的构件。他开始走进了大山深处,走进了长天平野,走进了丛林山庄,他让群山、万壑、秋林、春树在他笔下跃然纸上,他让绿水、蓝天、白云、粉墙在他的腕底奔涌而至,谱写成一个属于胡朝水的山林田园流光溢彩的乐章。它不是特定区域的实景山水,也不是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他追寻的是现代都市中的乡野情结,现代世俗中的理想家园,他走的是皈依内心之路,一切物象在他那里都置换为心象,都是对传统绘画语言向现代转换的一次次切入。依然是传统的笔法、墨法,依然讲究的是笔力、笔韵、笔情、笔趣,却没有了“淡、疏、清、逸”,代之而起的是“厚、满、重、实”;依然是传统重彩山水的用色,以石绿、石青、赭石、朱磦、石黄、朱砂以及黑白色为主,却没有了“简洁朴素、古淡清雅”,代之而起的是“浓彩艳色,富丽堂皇”。当胡朝水直接用生命扑向大自然,去和大地上一切生长的精灵对话,他发现,大自然中一切野到极处的生命,原来也都艳到极处。这种来自于生命美的力量,绝不是“水墨轻岚”“逸笔草草”之类的野山逸水可以比况的。胡朝水深深地沉浸于这种来自于生命力蓬勃旺盛之美的探索中。

《依云》 68x68cm

胡朝水的绘画在艺术上的思路是清晰的,语言是明确的,根基是扎实的,并且其主攻方向也正是中国画领域尚有待于发展潜力的部分。在这个目标下,他创作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浓墨重彩的作品,如《山村秋霁》《秋山向晚》《消夏》《凝云》《风华》《晴 》《故园秋梦》《行云》《暖风》《山抹微云《水去云回》《晚秋》等等,都是他新语境下的性情之作。近人宗白华把中国艺术中美的理想归为两类:“错彩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中国美学史上,更多地崇尚“初水芙蓉”的美,即自然、朴素的美,而胡朝水钟情的却是传统所久违的“错金镂彩”的美,即端庄、华贵的美。这种美学追求的本身,就不是对传统的“顺承性”,而是“反省性”“突破性”的开拓。

《清晖》 136x68CM

他的这种“错金镂彩”之美给人强烈的印象当然是色彩。他给我们创造的这个色彩世界,一开始就显示出在平面上追求色彩丰富性的努力。这种平面化的追求,中国民间画早已有之,西方的现代绘画运动差不多都试图摆脱立体透视的影响而走向平面化的研究。胡朝水是通过色彩平面的叠置来显示出层次,以色彩的冷暖推出远近距离的效果,尤其是白色的方屋、圆叶穿插其间,使所有的色彩都处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无法躲藏,都在显现,都在表演,有装饰性的色彩分割,有春色铺排的色彩对比,有的色相本来就亮,有的色相本来就暗,但都各领风骚又秩序井然。

《晴岚》 136x68cm

胡朝水的用墨,主要在勾勒山形树貌,他是用“宋人的丘壑、元人的笔墨”撑起画面的骨体,但墨的作用显然不止于此,它有时侯也被作为色彩使用,或以远山或以近树,摻和到色彩的构成中去,也常常以撞墨、渍墨幻化的肌理效果,使画面添增一种浑厚华滋的神韵和几分水晕墨章的古意。也许人们很容易忽略胡朝水画中的稚趣,其实表达他画中精气神的东西,正是这种充满儿童天真烂漫的稚趣——变形的树、夸张的屋、方棱的山、云团的叶,使我们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如同去构造一个美丽的童话。

《晴日》 136x68cm

如果说,胡朝水的画,出彩的是在色,出韵的是在墨,那么出神的是在趣。这种趣不仅在色块之间穿针引线,更在笔踪墨迹中托起千山万壑、瑶林玉树,或在“工而有意”中流露出用笔的率意生猛之趣,或在“意而有工”中突现出用色的瑰丽璀璨。在这个意义上,胡朝水不管把色彩用到何等辉煌,因为他没有脱离中国画的本色——墨,他的品味格调就不会走向媚俗的一面。在艺术史上,真正有生命力的创新,总是同时在俗和雅两个方面汲取营养,那些能成“透网之鳞”的大师,总是以超然的心态,在俗与雅的趣味张力之间寻找自己的契合点,弹出不俗不雅、亦俗亦雅的“别调”卓然而立。

《暮霭》 68x68cm

胡朝水的创新就属于这一种。他画的题材本身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因此的的受众具有超性别、超民族、超文化的广泛性。他的所有探索都带有雅俗共赏的色彩,他的所有学术努力都表现在他较为成功的化合了这两方面的因素。总而言之,他的彩墨山水画给人以现代感、新鲜感的同时,会给人一个赏心悦目的惊喜。他的画不能说人见人爱,但他的画的确是中国当代山水画领域一个少有的审美境界。

2011年8月8日完稿于北京王府花园

《晚秋》 68x68cm

《荷梦》96X96cm

《花开水云间》96X96cm

《出浴》68X45cm

《不染》68X136cm

《晨露》68X136cm

《临水四条屏之一》96X48cm

《临水四条屏之二》96X48cm

《临水四条屏之三》96X48cm

《临水四条屏之四》96X48cm

《秋云》110x190cm

《云依》 180x96cm

《静听秋语》 尺寸:68X136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力画家精品展| 周青峰
中国当代艺术家——陈加林
器以载道 · 秦胜水艺术作品巡展
刘懋善:国画里的西域风情!
特邀画家安君
生态自然的礼赞——常朝晖的青绿山水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