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 郭熙《早春图》《窠石平远图》《窠石平远图》


       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

       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曲溪断崖,峰峦秀拔,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存世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等。子郭思纂集其画论为《林泉高致集》。

       擅长山水。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

        熙宁(1068-1077)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三远法等。[1] 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1085年),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说。下面是他的《早春图》、《窠石平远图》和《窠石平远图》。

这张“早春图”来看,郭熙试图表现冬天过完,天气刚刚转暖的季节,树木正在发芽,溪水正在解冻,整个画面氤氲着一种潮湿的水气,氤氲着一种早春时节万物生发的快乐。

郭熙用比较带水份的笔墨一层一层渲染岩石,使坚硬的石块看起来像云一样舒卷流动,因此,也有人称郭熙的画法为“卷云皴”。郭熙在他的一本画论中也提到“渲”、“染”的技巧,也可以看出他比较更重视水份与墨的混合层次。

“早春图”在画面的正中央仍有一个主峰,但是主峰不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由下面许多山峰交互运动的结果,郭熙似乎不完全追求“稳定”,也更重视“变化”。右侧的水从岩石间急泻,用线条表现速度;左侧远处的水,流在平坦的土壤中,则改用渲染,可以看到画家对细节的讲究。

在画面左侧有郭熙的题“早春,壬子年,郭熙画”,这是中国画家在画面上留题的比较早的例子。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在画的右上角题了诗,呼应“早春”的主题:“树纔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借桃花闻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窠石平远图》卷作于元丰元年(1078)。画面描绘的深秋时节树木萧疏、平野清旷,呈现出气象萧疏的深秋意境。图中晚霭笼罩,树枝张舞。笔势雄健,枝如“蟹爪”的灌木丛,以及郭熙独创的“卷云皴”山石,都体现了郭熙山水画成熟时期的特征。

上面两幅图是郭熙手卷窠石平远图,与立轴《早春图》有别。描绘的是秋天雨后初晴的溪山,壮阔而优美。

郭熙手卷著名者还有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树色平远图》,为平远之景,少高大树木;郭熙画中大山高树的元素的典型无疑是《早春图》。

曾布川宽和冯平均指出郭熙高山巨石的《早春图》有“官画”的特征,而《树色平远图》这类具有文人雅兴的手卷可能为公务之余的创作,“官画”一词,黄庭坚即已提及。

有趣的是,这件《溪山秋霁图》兼具《早春图》和《树色平远图》的特征。

展开即为高山峻岭,并不常见。

此段树为主体。树的高低错落,前后左右,与山势高低形成和谐呼应。间有茅屋行人。

树与山渐行渐远,溪水泛漫至左边开阔空间。

空阔渺远的平远之景,《树色平远图》中亦有之。

皴法,非典型的卷云皴。郭熙的卷云皴大致呈圆形,这里拉伸为长方型。

《早春图》里的松树有虬曲伸展之势,这里的偏直,跟《风雪杉松图》更接近。

繁复的灌木,《早春图》中少有。

这类小亭,在《早春图》中也可见到。但《早春图》中偏扁,有左右伸展之势;这里偏圆,像蒙古包。

跋尾,金粟山藏经纸,上有吴稺登等若干人题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技法15:卷云皴
郭熙树色平远图和跋文及窠石平远图
《中国画山水-入门篇①》彩图欣赏
中国传世名画——郭熙名迹
【北宋最后一位山水画师】郭熙
郭熙山水画《窠石平远图》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