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要按摩集锦2

人体的十四经络犹如盘在人体身上的十四条“龙”,人们在生活劳动中产生的痛疼不适,就是那条龙出现了问题。在中医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如何迅速掌握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用来保健或简单处理一些痛疼小病呢?让我来告诉你中医手法的寻龙点穴技术。所谓寻龙就是判断痛疼或不舒服的部位在哪道经络上;所谓点穴就是判断出病在哪道经络上之后,在这道经络上找出相应的节控点。

根据中医“有诸内必形之于外”的说法,同理身体的认何一条龙(经络)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在龙(经络)循行的路线上出现比较敏感的节控点,这个节控点或痛疼异常;或者出现形变物如硬结等。找到之后用手稍用力往深部或左右按压能找到更大的形变物就找到龙行的真正障碍物。或用内力揉开或针刺之,就可以迅速解决问题,大功告成!这是功夫里的功夫。

试举例:肩痛臂不举:一次治疗,肩臂运动功能受限即刻正常,该例只在手阳明经膜线上找病穴相应的纠结点,相当于手三里肱桡肌,肩峰下三角肌膜处,前臂伸肌、上斜方肌膜,约当手少阳经相当外关、肩井处,推揉点开即可!四天后复诊,病人说可以肩臂抬举了,检查时外展举臂完全达到正常!

这说明寻龙点穴的妙用,应用得当,即可迅速解决常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提起耳鸣,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耳鸣的发生会让患者感觉到十分难受,使得患者烦躁不安。不少人认为耳鸣可以不用治疗,其实不然。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中医如何治疗耳鸣?

中医如何治疗耳鸣

1、风热侵袭型

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型的治疗,应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2、肝火上扰型

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3、痰浊上壅型

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此型为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适当选择1~2味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尾等,通过祛瘀以助通窍,也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如有痰浊化热征象,可加黄芩、黄连、栝蒌、枳实。

4、肝肾不足型

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现不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临床常可见到耳鸣伴有比较明显的心火上炎的症状,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在青年人中多见,一部分老年人也可发生。此为肝肾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扰乱清窍所致。治疗上应侧重于清心火,其次滋肾阴,方选导赤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芩、黄连、淡竹叶、木通、灯芯草、菟丝子、麦冬、覆盆子、酸枣仁。

5、脾胃虚弱型

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

按摩哪里能治耳鸣

1、按揉耳周穴位

用两手拇指端分别按揉两侧听宫穴、翳风穴,力度以感觉酸胀为佳。按揉时注意张开嘴,每穴1分钟。听宫穴位于耳屏的前方,张开嘴此处呈凹陷状。此穴具有宣通气血,开窍聪耳之功效,对耳病,尤其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翳风穴位于耳垂后颞骨乳突与下颌角之间中点处,此穴具有通络活血,安神通耳之功效,对耳部疾患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揉耳根

用食指在前、拇指在后贴于前后耳根部,共揉3分钟,以耳根透热为度。此手法能有效提高耳内血液循环,特别是针对内耳缺血引起的高音耳鸣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3、捻耳法

以拇指与食指指面同时捻揉两耳轮及耳垂,从上向下共揉捻3分钟,令两耳发热为度。耳轮和耳垂上有很多穴位和神经反射点,轻柔地捻揉使这些穴位反射点得到良性的刺激,有助于耳内环境的改善,促进中耳炎症的消除和辅助内耳神经功能的保持。

4、鸣天鼓

两手掌相搓,使互相产生热,然后按于两耳,掌心对准耳道,四指贴于枕后,作缓慢的重按,缓慢放开(注意放松时要和缓以免内耳痛)3次,如此为1遍,共5遍。此手法也是通过改变耳道内压力给予中耳一定的良性刺激,对低音调耳鸣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5、揉风池

风池穴位于颈后部枕骨下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段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按揉以感觉酸胀为佳,每次按揉1分钟,每天3次。按揉风池穴能够有效增加耳内血液供应,对神经性耳鸣效果最理想。

按摩实际上就是温和性外力对身体的作用,然而想了解身体是怎么产生变化的就必须要了解人体的一个组织:筋膜(Fascia Tissue)

按摩时产生舒服的感觉,原因比较多,比如,一,分筋理筋手法松解软组织,肌张力下降,关节压力有所缓解,人感觉放松。二,通过松解软组织,改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特别是皮下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加快,容易引起麻麻痒痒的感觉,三,通过手法刺激脊旁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等作用。

老年人养成日常按摩的习惯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患有骨关节病的老人或者卧床老人来说,推拿按摩是最为有效的一种保健方法。

以合适的手法配合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下面介绍几种基础的按摩手法,便于老人自己及照护者学习。

滚法按摩手势

1.滚法

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然后进行腕关节最大限度的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使掌背近小指侧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来回运动。

操作时,术者的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离开躯干约15厘米左右;各手指任其自然,不能过度屈曲或伸直,腕关节屈伸幅度要大,使掌背部分1/2的面积接触在治疗部位上。

掌背的近小指侧部分是滚法操作的着力点,应紧贴治疗部位上,不宜移动或跳动,腕关节的屈与伸应保持相等均匀的压力,以避免手背与体表撞击。

每分钟来回摆动120次左右。滚法在临床上应用时,常根据治疗的需要,配合各种被动运动以及按、拿、捻、搓等各种辅助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松解粘连、理顺筋脉等作用,因此适用于治疗颈、肩、腰、背、臀部及四肢关节等部位的扭挫伤,以及筋脉拘挛、关节强直、肢体瘫痪、疼痛麻木等症。

掌揉法按摩手势

2.揉法

有两种手法:一种是大鱼际揉,用手掌大鱼际部紧贴于治疗部位上,依靠腕关节的运动,使手掌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揉动。

另一种是拇指外侧端揉,用拇指外侧面(从掌指关节起至拇指尖端部分)附着于治疗部位上,依靠腕关节的运动,使拇指外侧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柔和的揉动。

揉法操作时要紧贴治疗部位,不可滑动。揉法适用于头面部及胸胁部,是治疗头痛、口眼喎斜及胸胁痛的主要手法,并可缓解软组织浅表部尖锐敏感的疼痛和消退局部肿胀。

按法按摩手势

3.按法:是用指或掌用力按压。如用拇指、食指、中指或无名指按压称指按法,用鱼际、掌根或全掌按压称掌按法。操作时,用力的方向要垂直于体表,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按法常与滚法配合治疗颈项、腰背、臀及四肢关节病变。

拿法按摩手势

4.拿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对合,紧挟治疗部位,并稍加提起。它常与滚法配合治疗颈项及四肢关节病变。

捻法按摩手势

5.捻法:是用拇指的指腹和食指桡侧面夹住治疗部位作来回捻动,如捻线状。操作时要注意轻重适当。它常与滚法配合治疗手指关节病变。

搓法按摩手势

6.搓法:是用两手手掌夹住肢体,轻快地作来回搓揉。它常与滚法配合治疗腰、背、臀及四肢关节病变,与揉法配合治疗胸胁部病变。

女性必备:疏通肝气的按摩手法

这个季节,女性朋友最常见的症状是:两肋疼痛,有时候连带着乳房和腋下也不舒服。这多是跟肝气郁结有关系,因为肝经走两肋,乳房是肝经的必经之处,有什么事老憋在心里,情绪郁闷,肝气堵在那里得不到宣泄,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的发生。

除了学会调控心情,平时你还可以刺激刺激肝经,让瘀滞的气血通过按摩得到疏通:双手按在腋下,从两边肋骨处向胸前推搓,到两手交叉时再返回。每天这样反复推搓30次。

我们都知道如果身体特别疲劳的时候,通过按摩是能够有效缓解的,有很多人长期被头疼困扰着,其实靠药物缓解头疼是一个办法,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调整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按摩头部也是需要一定的手法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下头部按摩手法。

一、头部按摩手法

在头部,密布着许多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作用和功效,了解经络与穴位的位置、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头部按摩的养生祛病作用。

  1、太阳穴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浊涕等疾病,还可以减缓眼睛疲劳,促进血液与淋巴的循环,能美容肌肤。

2、印堂穴

在额部,在两眉头之间。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鼻塞、鼻流浊涕、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等疾病。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塞、高血压等疾病。

其它头部穴位的按摩手法及功效,下面继续为大家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3、安眠穴

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压之有凹陷并敏感而胀。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失眠、后头痛、颈痛症。

  4、鱼腰穴

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眼睛正上方,在眉毛尖。按摩该穴位可治疗目赤肿痛、目翳、眼睑蠕动、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多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近视等疾病。

二、头部按摩的功效

  1、挠挠头,防病治病

另外,头皮上有很多穴位,像上星、百会、脑户、前顶、玉枕等,针灸这些穴位,能够防治疾病。按摩这些穴位,虽不像针灸那样强烈,但是按摩的面积较大,动作轻柔,同样能够通经活络,起到防治神经衰弱、头痛、失眠、老年性痴呆、健忘的作用,所以没事经常挠挠头,尤其是脑力工作者。

  2、头皮,延年益寿防脱发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经常按摩头皮能刺激头皮上的毛细血管,使它们扩张变粗,血液循环旺盛,供给大脑组织更多的养料和氧气。头皮血液循环改善了,还有利于头发的生长发育,防止头发脱落和变白,老年人经常按摩头皮,能够延年益寿。

  3、摩头皮的操作方法

按摩头皮的按摩方法简便易行,随时随地均可,按摩时将左手或右手的五指伸开,用手指头在头皮上轻轻按摩,先前后方向按摩,再左右方向按摩,最后转圈按摩,一般5-10分钟即可,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不过贵在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头部按摩穴位及功效

在头部,密布着许多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作用和功效,了解经络与穴位的位置、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头部按摩的养生祛病作用。

1、太阳穴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浊涕等疾病,还可以减缓眼睛疲劳,促进血液与淋巴的循环,能美容肌肤。

  2、印堂穴

在额部,在两眉头之间。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鼻塞、鼻流浊涕、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等疾病。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塞、高血压等疾病。

  3、安眠穴

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压之有凹陷并敏感而胀。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失眠、后头痛、颈痛症。

  4、鱼腰穴

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眼睛正上方,在眉毛尖。按摩该穴位可治疗目赤肿痛、目翳、眼睑蠕动、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多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近视等疾病。

  5、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用左手掌或右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按摩此处可降血压、宁神清脑。

  6、风池穴

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按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2拍。

7、曲池穴

先用右手再换左手,先后按揉肘关节处曲池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清热、降血压。

四、头部自我保健法

中医理论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又为精明之府,中藏脑髓。(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髓皆属于脑”。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头部是中枢神经所在地。按摩头部,刺激穴位,可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不仅能有效地防治脑动脉硬化,并能提神健脑、耳聪目明、稳定血压、解除疲劳,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衰老,甚至白发变黑,秃顶重长秀发,故头部保健按摩为全身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

本按摩法适于老年人或患有头颈部疾病的人,可整套也可根据时间和病情有选择地修炼,但1~6为必修式。如能闭眼内视按摩部位默念数字或十字真言:“唵噤咪噼叽,叭哑喑吪啶”,双耳返听,坚持每天早晚各—次,则效果更佳。本人十余年前因患冠心病颈椎病造成脑缺血,经常眩晕、头痛眼花、失眠、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进而发展到右手颤抖无法写字的地步。友人推荐此按摩法,我坚持不懈,并根据自身病情,不断增添新的按摩手法,现虽年逾古稀、早已秃顶的前额又重新长出新发,白发也逐渐变黑,头部各种症状均基本消失,手颤也大有好转。所以,我把气功点穴按摩融为—体的“头部保健按摩法”整理出来,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自我养生保健疗法。

1.预备式:自然端坐,或双腿交叉盘坐。头正颈直,双眼微闭,舌抵上颚,面带笑容,意守下丹田(脐下四横指处)。拇指尖掐在无名指根部,其它手指握住拇指,放在双膝上:从头至足放松3遍;叩齿49次;搅海36次(舌在牙周内先顺后逆各转9圈,再将舌伸至牙周外顺逆各转9圈);鼓漱49次;吞津3次,同时提前后阴纳气3下;双掌搓热,男用双手向上兜阴囊21次,女于双手抵按双乳房先顺后逆各旋转36圈;深吸气后稍停片刻,张大嘴向前下、前、前上各吐气6口,吐气时发“六字诀”声各1遍,即:(肺)、呵(心)、呼(脾)、嘘(肝)、吹(肾)、嘻(三焦),发声要轻到双耳能听到,进而双耳也听不到,只有吐气发六字声的口形,意想将五脏六腑的病气,浊气吐出,吐尽,深吸一口气再吞咽一口津液送至下丹田。

2.梳头:双手搓热,十指弯曲,用指尖由玄关(两眉间稍上处)向上沿头部中线推至后发际的风府处,第二、三次逐渐向头部两侧移动向后推,第四次拇指由太阳穴沿耳根部推至翳风穴,如此反复49下。

3.摩头:双手掌按在前额上,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沿梳头的路线先用指腹,再用掌心、掌根由前按摩至后颈部,如此反复49下。

4.摩颈项:左手掌按压右耳胸锁乳突肌(大筋)上,经锁骨上窝、喉结抹按至左耳下右手动作相同,抹按49下;捋颈筋:左手由右耳垂下“翳风”,沿完骨、风池、风府捋到左耳垂下,换右手反方向捋左侧颈筋。双手要稍用力把重点放在捋颈后两条大筋上,反复49次。

5.搓耳轮:两手捂住两耳轮、先上下搓25下,再前后对搓24下。上搓至掌根,下搓到指尖,一上一下为一次、可稍用力把双耳搓红、周身发热为佳。

6.鸣天鼓:两手捂住双耳,中指放在玉枕穴处,食指从中指背上滑下击。“脑户”、“玉枕”49下,可听”轰轰”响声。再将双手掌捂紧双耳突然外拉,震荡耳膜9下;拇指、食指相接,大名指、小指微屈,中指伸直插入耳孔顺转3圈突然拔出,第2次反方向转3圈突然拔出如此9下;

7.点三穴:无名指点耳门(耳屏上切迹前方),中指点听宫(耳屏和下颌关节之间),食指点听会(耳屏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口取穴,顺时针点按49次;点翳风:食指与中指、无名指分开点按耳垂后凹陷处翳风穴和耳后的窍阴穴,耳尖正上方入发际的角孙穴49次,按压时嗓子有发紧感;推耳前后区:中指在耳前区,食指在耳后翳风穴处,由下向上稍用力推擦49次,以热胀为佳;拍耳轮:咬紧牙关,用手掌轻拍双耳轮49下。

8.点风府: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点按后发际中央直上1寸处风府穴和风府下5分处的哑门穴、风府上一寸五分处的脑户穴,三指同时用力由下向上推按49次;点风池:两拇指尖点按风府穴两大筋外凹陷处的风池穴,其它手指捂住后脑部,两拇指旋转点按或由下向上推按49次;擦三穴:左手掌按压风池、风府穴上,稍用力横擦21次,换右手横擦21次;捋大筋:两手掌放于后脑部稍用力沿两根大筋向下捋到大椎穴再分开向两边捋到肩井穴处49次,以皮肤发热、发红为佳。

9.点大椎:用右手中指点按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中的大椎穴49下:抠肩井:双臂交叉用中三个手指抠按对侧肩部中央凹陷中的肩井穴49次;啄肩井先用右手五指尖捏在一起形如桃花状啄左肩井穴49次,再用左手啄右肩井穴49次。砍大筋:五指并拢,用小指外侧沿颈大筋从上向下砍至肩井穴,再从上向下砍至大椎穴如此交替砍49次;啄颈椎:将右手五指尖捏在一起,由枕骨啄到大椎穴,反复49次;耸肩:双手握拳、双肩上提、头向下缩,咬牙提会阴,稍停3~5秒钟后放下,如此21下。

10.捏腋窝(胳肢窝):双臂交叉左上右下前平举靠近下颌,运用腕力,带动中三指腹点按对侧腋窝,拇指按锁骨下三角肌处,五指配合有节奏地稍用力按捏腋窝108次,切忌暴力勾拉。

11.掐曲池:用右手中指按掐左肘窝横纹端尽处的曲池穴,拇指按掐肘内廉的少海穴49次;换左手按掐右肘曲池少海穴49次;捶肘窝:左臂可内外旋转,右手握空拳轻捶左肘窝108次,再换手捶右肘窝108次。

12.点百会:右手中指点按头顶正中处的百会穴49下同时紧缩前后阴;右手五指尖捏一起啄百会穴及前后左右各一寸处的四神聪49下;左手掌在下,右手掌复左手背上(女子相反),两劳宫穴重迭对准百会穴,顺时针半悬空轻摩百会9或21圈,换手逆时针轻摩百会9或21圈;用右手指掌轻拍百会和四神聪穴108下。

13.揉太阳:双手捂住前额,拇指按在太阳穴上,先顺(向前)后逆(向后)时针各按摩25下。

14.摩耳门:双手劳宫对准太阳穴,用食指、中指沿鬃角向耳门、听宫、听会按摩至颊车、天容穴处,反复49下。

15.摩头脸:双手捂在前额上,用中指沿攒竹、晴明、迎香、地仓至下颌,转向头的后颈部,往上擦过头顶“百会”回到前额,“阴顺阳逆”转一圈为一次,反复49次。

16.擦人中:左手食指伸直,横擦人中穴49次;用食指沿嘴部周围旋转9圈,换右手反方向再做一遍;擦鼻翼:两手大鱼际搓热,从鼻翼向上擦至印堂,反复49次;用拇指第二关节,从晴明到迎香刮擦49次;右手握空拳伸直中指,左手握住右手,上下摩擦两眉中央,对准鼻尖的印堂穴49次;双手食指点按鼻翼外缘沟中央的迎香穴49次;右手中指点按人中穴49次;用双手中指点按口角旁四分处的地仓穴49次;右手中指点按下唇方肌和颊肌间唇沟中央的承浆穴49次。

17.提耳尖:左手经头顶用拇指、食指向上提右耳尖49下,换右手提左耳尖49下,向上提时要紧缩前后阴;再用双手拇指、食指夹住耳轮从上向下摩9次;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往下拽49次;再用拇指、食指夹住耳轮从下向上摩9次。

18.叩头顶:双手十指弯曲像鸡啄食样,由头部前额转着圈向后移动,用十指尖叩击整个头部,每圈基本叩击10下。

19.活颈部:头低下,双手十指在后颈部交叉,向前稍用力,仰头与颈部较劲看天花板9次;双手握固放膝上,头部左右摆动9次,最好耳朵能碰到肩膀;再转头看左右后上方各9次。

20.收功:用双手搓热掌心向内,指尖朝上,象照镜子一样,照射到面部,意想面部肌肤洁白如莲,红似桃花,如此光照观想3~9次。然后男子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子相反)按住下腹,鼓漱津液分3口吞咽送至下丹田.吞咽一口提前阴纳气一次, 3次后,心定下丹田。最后一次整个身体紧缩一下收功,双眼慢慢睁开回归自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善用人体身上“十要穴”
中医教你指尖养生
手掌特效穴位图解--相关文章
十大人体穴位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保健按摩:绿色的 “补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