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的铁规9

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患者是卵巢囊肿,经人推荐后进行艾灸治疗,没想到十天后去做检查,囊肿反而更大了。患者的老公觉得受了骗,让老婆放弃艾灸治疗,并在网上批判艾灸是骗人的伎俩,深受其害等等。

患者心情可以理解,谁都想把病治好,花了钱、花了精力、曾抱有希望,结果却更糟糕,想来谁都会沮丧、生气。可是,这不能说是艾灸的错,艾灸是比汤药、西药、手术更安全无害的疗法

有很多囊肿患者,艾灸后囊肿变小、甚至消失,这是真实发生的案例,说明艾灸真的有通经活络、消瘀散结的作用。但是,也确实有少数患者反应,艾灸后囊肿、肌瘤等都变大了,这也是真实的反馈。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我们要明白,如果不艾灸,这个囊肿就不会变大吗?

其次:中医里有气冲病灶的说法。气冲病灶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找病,翻病和退病的过程。

1、 找病

气血运行受到较强的阻力,而体内能量尚不足以冲开病灶时,艾灸的运行便会自动改变运行路线,当另一条路线再次受到强烈阻滞时,便会再次改变路线,如此不断循环,一方面将体内可以冲开的小病灶(气滞点)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自己由于能量不足而暂时冲不开的病灶一个个地暴露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找病的过程。

2、 翻病

第一阶段的找病过程使绝大部分的经络变得更为畅通,自身的能量在不断的通过艾灸治疗过程中逐渐得到增强,便会直接冲向已找到的病灶,并以更大的力度再次加以冲击,使各种病灶的症状显得更加突出,各种过去所患疾病和旧伤都被翻了出来,这就是翻病的过程。

也就是艾灸为什么会刺激让囊肿或者肌瘤增大了。因为身体阳气增加了,是一个邪气和正气的斗争。

翻病过程,不仅患者自身会感明显不适,病情甚至有加重的反应。因此,将这一阶段称为“大死大活”阶段,不少患者由于对艾灸机理的不了解,往往在这个阶段败下阵来,放弃继续艾灸而导致半途而废,实在可惜。

找病,翻病的三个类型:

1、 过去的病:一些多年前所患过的伤病,有些虽然已经康复,但因伤病在愈合时组织结构发生某些变化(组织粘连,手术刀口的疤痕等),经络组织并不畅通,真气在冲击这些组织时,便会出现疼痛,酸胀等旧病旧伤“复发”的症状。

2、现在的病:自己知道现在正在发生的疾病,气冲病灶时便会发生症状加重,疼痛加剧的现象。

3、未来的病:自己并不了解、尚无症状的“已病”(已有的病),如早期的肿瘤,癌症等;尚无症状的早期病变,如中医认为的肾虚,肝郁,心火等;真正的“未病”(处于潜伏期的未来的病)。

这三个类型很可能在你艾灸的过程中显现出来。

3、退病

病灶和真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以后,随着艾灸疗程的进展,体内的能量不断得到补充,病灶在真气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化解,缩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也会感觉到各种疾病的症状逐渐减轻、消失,这就是退病的过程。

到底哪些患者会出现艾灸后囊肿增大的情况?

有些患者身体湿气寒气太大,日常生活习惯也不好,艾灸补的阳气一时还不足以对抗病邪,同时又会刺激病灶,反而加速了反应。所以这类患者不仅要艾灸与本疾病相关的穴位,还要多配合排湿气寒气的穴位一起调理。

艾灸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艾灸同时也会找病,建议有这些问题的人群在艾灸的同时,配合刺血拔罐等其它疗法来辅助。

还有,艾灸不是万能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的病是你多年累积下来的,艾灸治疗的同时,如果你还是维持以前的不良生活习惯,心态也不够积极的话,艾灸也治不好你,一边补,一边漏,还是老样子。

最后,提醒一下,抱着日常保健的目的,可以自己在家艾灸,坚持下来就行了。如果有重大疾病,最好还是找中医治疗,艾灸也好、针刺也好、刮痧拔罐也好,汤药也好,中医可以每天、每个疗程根据你的变化来辩证调理,这样会更安全有效。

妇科艾灸经典医案

(一)月经闭止(停经、倒经)

医案1

何惠贞,女,19岁,由于气滞,经闭半载,形容憔悴,食欲减退。请生往诊,为灸中脘、关元、气海,胃纳渐动。连灸两星期,下紫色块甚多。月经通顺矣。(《承淡安灸法》)

医案2

山西虞乡社员王公甫报告,内子年近40,产后血亏,月经闭止,1933年夏为灸关元,每次10余壮,连灸10余日而月经复来。爰濡笔记之,诚学针灸后之一幸事也。(《承淡安灸法》)

(二)不孕症

王某,女,30岁,农民。于1959年4月2日初诊。

自诉;结婚已4年,无白带、痛经等妇科病史,身体较健康,但不怀孕,特来本室要求针灸治疗。询及其爱人身体也很健康,曾经南京鼓楼医院精液化验,精子正常。

治遵循《百症赋》“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之旨。取用阴交、石关,以轻刺重灸,留针30分钟,隔日施治1次,并嘱患者每日晚于临睡前自灸关元,灸至皮肤灼热充血起红晕为度。共计10次,自灸1个月。于当年5月患者竟而怀孕,于1960年2月生一男孩。(《现代针灸医案选》肖少卿)

(三)子宫出血(血崩)

徐州社员蒋立人报告,1949年内人在本市梁庄小学教书。清晨,一人在办公室学习,不意有同事在她背后用小军号猛吹,她精神上猛受惊吓,神思不清,返家后即患血崩症,服中药五六服无效。脸色渐呈苍白,合家皆甚忧急。生即为隔姜灸神阙、关元各5大壮,每日1次,连灸3日,血崩即停止。(《承淡安灸法》)

(四)子宫痉挛(小腹绞痛)

廖节怀女士,素有经痛病,6个月常大痛1次,数年来不爽。1932年11月27日经期为大痛之期,是晚初仅小腹作痛,继起子宫之收缩痉挛,似觉子宫冲至脐上,同时手足亦发生痉挛,数人制止其手指之屈曲,全不见效。2小时后觉舌亦缩入,说话困难。急诊后立灸左右涌泉、足三里各3壮。痉挛疼痛逐渐停止。见者莫不惊奇。此后经痛亦不复发,艾灸之力何其伟哉!(《承淡安灸法》)

(五)子宫内膜炎

医案1

陶某之妻,28岁。病后失调,气血两虚,经来如黄泥水,漏下淋沥,色紫成块,气腥质韧,腰酸背痛,小腹时痛时止,延续2载,屡经针药医治,毫无效果。1953年3月间,至市立公济医院治疗,经医师检验断为子宫内膜炎,须动手术,住院开刀,并要大量输血。舍此并无良法。如不予以医治,半年内可能死亡。

7月26日陶某陪妻来诊。诊其脉数甚弱,面色苍白,神疲盗汗,日晡潮热,体温37℃。食纳呆滞,气息奄奄。乃告之曰:此病已入险境,但针药不能取效,惟有直接灸治2个月始有希望。陶君点首称善。

当与灸关元、隐白、百会,以细艾绒如米粒大各灸7壮。百会隔姜,余均直接灸。31日二诊灸大敦、三阴交、中极各7壮。8月1日三诊灸百会(隔姜)、隐白、气海、关元各7壮。8月2日四诊灸命门、肾俞、中极各7壮。8月3日五诊灸关元、大敦各14壮。以上诸穴,轮流施灸2周后,黄水漏下均减。照上穴去百会、大敦、隐白连续灸治1个月,盗汗止,潮热退,食欲渐增,面色转佳。此后仅取关元、中极、命门三穴由陶在家隔日施灸治,3个月告瘥。(《承淡安灸法》)

医案2

患者王月琴,女,19岁,1950年元月结婚后,每年5月、8月经常下玻璃样黏液(白带),每月经来,近40天1次,食欲缺乏,消化不良。1952年8月19日来诊,体温36.7℃,脉缓弱,面黄,肌微瘦,厌进饮食,常下白带,月经40天1次,小腹隐痛。取穴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隔姜灸20日,以后每日轮灸上列各穴;在灸治过程中,逐渐能吃,白带灸后1星期即没有了。面色日趋红润。后病愈怀孕。(《承淡安灸法》)

(六)胎位不正

唐某,女,35岁,自诉妊娠8个月,产科诊为横位。曾做过2次倒转术及肘膝卧位多次,并做过多次针灸均未见效。经产科介绍来诊。

查体:神志清楚,发育良好,舌苔薄白。心肺正常,腹部隆起,脉滑数,诊为胎位异常。由于孕育期间起居失宜,累及胎宫,以致气血失调,从而形成横位。

治以调理胞宫气血。乃取至阴穴,用中等艾炷每次灸7~15壮,每日1次,共灸3次,产科复诊已转为头位。(《现代针灸医案选》王凤仪)

(七)难产

张仲文疗横产先出手,诸符药不捷,灸右脚小趾尖头三壮,炷如小麦粒,下火立产。(《针灸资生经》)

(八)产后昏厥

医案1

一妇人产后发昏,二目滞涩,面上发麻,牙关紧急,二手拘挛。余曰:“此胃气闭也,胃脉挟口环唇,出于齿缝,故见此证。”令灸中脘穴五十壮,即日而愈。(《扁鹊心书》)

医案2

有贵人内子,产后暴卒,急呼其母办后事,母至,为灸会阴、三阴交各数壮而苏。母盖名医女也。(《针灸资生经》)

(九)滑胎(习惯性流产)

杨某,女,25岁,于1988年4月10日初诊。

主诉:月经后期,经量多,血色紫红,时有块,怀孕后,常有头晕心悸,腰膝酸软,少腹冷胀,四肢欠温。

病史:婚后曾孕3次,每次均在4~5个月内流产。此次就诊时,已孕2个月余,患者及家属十分担忧,前来求治。

查体: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左寸滑利,右尺沉弱,发育正常,营养欠佳。

诊断:子宫虚寒,冲任亏损,气血两虚,肾气不固,以致胎滑不固(习惯性流产)。

治疗:温补下元,补气养血,固摄肾气。

取穴子宫、阴交、府舍三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直接施灸,每次每穴各灸5壮,隔2日灸1次,连续灸治5次。自觉腰酸乏力、头晕心悸症状好转,面色转红润,因而增加了信心。以后每3日灸1次,直至怀孕超过6个月为止。后来足月顺产一男婴,至今母子均健,合家欢乐。

按语:患者因冲、任、肾三经气血皆虚,不能摄血养胎,胞宫失养而致滑胎。子宫穴是经外奇穴,位于中极穴旁开3寸,用小艾炷直接施灸,有温暖胞宫之效;阴交穴在脐下1寸,乃冲任及少阴肾经之会穴;府舍穴在冲门上7分系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及阴维脉之会。此三穴均用小艾炷灸,共起温宫、补血,益气的作用,子宫得血之养,得气之充,则胎元自固。

许多人之所以认为夏季做艾灸最好,首先是因为夏天阳气旺盛,做艾灸更利于祛除身体里的寒气。三伏天做三伏灸,目的在于“冬病夏治”。其次,夏天做艾灸,不容易发生着凉生病的情况。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内的阳气也处在高水平,做艾灸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秋季艾灸,“雪中送炭”

至于秋冬季节做艾灸,从出发点而言,则可说成是“雪中送炭”。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趋势,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具体而言,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气血才能正常运行。

寒湿等病邪闭阻经络,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艾灸散寒除湿的功效非常显著。气是人的生命动力,血为人的基本营养物质,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又可以疏理气机,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一般而言,体质虚寒的人尤其适宜艾灸。

艾灸应对呼吸道、消化道疾病

除了保健养生,艾灸还可以预防治疗一些季节性疾病。秋季是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多发期,专家认为,如果能在肺经、脾经、胃经的穴位上艾灸得当,呼吸道、消化道疾病问题便可以轻松应对。

以感冒举例,感冒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医认为,感冒的发生是因为人体感受外邪而致病,外邪之中以风邪为主,在气候反常、冷暖失调、人体抵抗力不足时,风邪就可能兴风作浪。病情较轻的感冒一般统称为“伤风”。除了风邪,寒、热、湿、暑等外邪还常会与风邪相挟侵犯人体,使感冒的症状多变。秋季逐渐天凉以后,风寒和风热感冒是最常见的两类。

如果是针对感冒,艾灸应灸肺经和膀胱经上的穴位,如肺俞、风池等。

肺俞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背俞穴适用于调理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所以肺俞穴是调理肺脏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调理颈肩疼痛等局部病证外,还用于调理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等。

至于消化道疾病,艾灸则应选择足三里、梁丘、三阴交等穴位。

其中梁丘穴有调理脾胃之效,它是调理胃肠病痛的名穴。

疏通肺经,肃降肺气

肺经在前臂部分有两个容易堵塞的地方,疏通肺经可以预防咳嗽、痰多、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孔最穴

请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举,肘关节屈曲90度,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关节由肘至腕,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轻敲3~5遍,肺脏功能有异样的人在肘关节下3指宽处有明显痛点(孔最穴),痛感不上不下。绝大多数人右侧比左侧疼痛明显,这也体现了气在体内左升右降的状态。

按照国家标准针灸图谱,孔最穴在尺泽穴与太渊穴的连线上,在肘下5寸的位置处。上世纪日本著名针灸大师泽田健,对一些重点穴位的定位不拘于古人,其中孔最穴的位置被定位在肘下2寸的位置上。在我接触的肺经堵塞的人群中,几乎人人在肘下2寸有痛点。所以遵从泽田先生的定位方法,姑且将肺经肘下2寸的位置命名为「孔最」。如果此处痛感不明显可以再试着探查肘下五寸的「孔最」。

鱼际穴

按揉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的「鱼际穴」。拇指要靠在掌骨上,肺有疾时此处也会痛感,不过有人开始时这个位置痛感不重,当把上面的孔最穴疏通之后,感觉才会出现,这也说明当经气在上面阻滞后,经气的传导受到影响,所以初期鱼际穴反应不明显,但经络疏通后,气也就下来了。

对痛点可以采用按揉或点揉的手法进行疏理,每天一次,3~5天痛点可消失,同时意味着肺经被疏通。

了解秋季艾灸的好处和必要性之后,大家还有顾虑吗?赶快行动起来吧,艾出你的健康,灸出你的美丽!

正确认识艾灸

①艾灸:不是包治百病,但百病能调。

②艾灸: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③艾灸:不是病了才想起来调理。

④艾灸:不是吃药太多才想起来调理。

⑤艾灸:不是反复输液才后悔当初。

⑥艾灸:不是想起来了去做两下。

⑦艾灸:不是想不起就不做的事情。

⑧艾灸:是一种健康习惯!要坚持(赢在执行,贵在坚持)。

⑨艾灸:就是让您少吃药,少打针,远离抗生素!

艾灸是什么?

艾灸可以,

使“曾经的病”持续康复

使“未知的病”不再发展

使“已经的病”不断治愈

使“未病”没有产生的机会

使“小毛小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艾灸,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人体免疫力, 用自身健康的细胞去抵抗和修复受损的细胞。

这就是国家一直提倡的中医养生“治未病”!

艾灸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疗法,有三位一体和四效合一的特点。具体说,“三位”就是有病治病、未病寻病、无病养生这三个不同层面;“四效”就是驱寒邪、补元阳、通经络、调正气这四种用后的效果。具有艾灸方法简单,治疗范围广的特点,值得推广!

艾灸是热力+药力+穴位=激活人体自御能力。 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络,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逐经,而除百病。

膏肓灸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 147例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笔者自1997年以来用传统膏肓灸法试治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47例。其中男性 61例,女性 86例 。

年龄 28~72岁 ,平均 47、6岁 ;膝关节痛 58例,背腰部痛 21例,肘关节痛 12例,膝关节合并其它关节、部位痛 56例 。

治疗方法

膏肓灸法:患者平坐床上,屈膝抵胸。前臂交叉,双手扶膝 ,低头.面额抵于手背,使两肩胛骨充分张开,在平第四胸椎棘突下,肩胛骨内侧缘骨缝处按压,觉胸肋间困痛,传至手臂,即是膏肓穴。配穴:气海、足三里;足背冷痛者加至阴穴。

膏肓穴以大艾炷灸,每次13壮 ;再使患者平卧,取气海、足三里 3穴,大艾炷各灸 7壮 。若需加灸至阴穴,则与灸膏肓穴同时进行。小艾炷两侧各 7壮 。每日治疗 1次 ,15次为 1个疗 程。

治疗效果

近期治愈:受累关节、肌肉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ESR降至正常。

显效:受累关节、肌肉疼痛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ESR恢复正常,关节疼痛未消失。

有效:受累关节疼痛或肿痛有好转。

无效:经连续治疗 1~2个疗程以上,受累关节症状无好转。

本组经治疗全部获效,其中近期治愈128例,显效12例 ,有效 7例 。治疗时间 3次 ~3个疗程。

典型病例

姚某,女性,43岁,2000年1月19日初诊 。患者膝关节冷痛 3年余 ,近日加重,伴后背畏寒,踝以下及足背冰凉曾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检查局部无红肿,ESR、ASO、RF均正常。诊断为风湿寒性关节痛,用膏肓灸法治疗 1次后 ,背部畏寒症状明显减轻,治疗 3次后获愈,随访 2年未复发。

体会

本病中医辨证常分为风重、湿重、寒重、风湿、寒湿等五种证型,临床治法较多,多采用理疗等方法;本病预后良好,治愈后无后遗症。膏肓灸法是中医针灸学中传统的特种灸法,其独特之处在于首先强调取膏肓穴的体位姿势,务必使两肩胛骨充分分离。结合现代I临床情况,一般灸 10壮为宜。本组病例灸 13壮 。此外,灸完膏肓穴后必须灸气海、足三里,以防气火壅盛于上。膏肓穴列于膀胱经,笔者用之治风湿寒性关节痛,通过艾灸膏肓,并配合气海等穴,可激发经气,温通经络,补火祛寒,散风逐湿,扶正祛邪,用于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临床疗效佳。

万病生于瘀,瘀堵加速衰老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身体的瘀毒主要分为三大类:瘀血、水湿和食瘀。中医有这样的说法:万病皆生于瘀;人衰老的过程就是经络不断瘀堵的过程。

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全身瘀堵大概能达到50%以上,这时候人体开始走向快速衰老。

人之所以疼痛部位、患的疾病不同,就是因为不同的地方被瘀血堵塞。瘀血还和哮喘、牛皮癣、抑郁类疾病、妇科疾病的关联很大;水湿和脾胃肾脏的功能、肌肉类疾病、黄斑病等关联很大;食瘀和心血管疾病、胆囊胰脏疾病、疮疔痈脓类疾病的关联很大。

前人云: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毒和瘀是人体内的垃圾,时刻都会产生,身体一系列瘀堵,会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浊邪积聚,渐渐积累就变成癌。

如何自查是否有瘀毒

(一)食瘀

头发和面部易出油;

经常有心烦的状况;

大便黏腻,胃腹部胀满;

脸上看上去粗糙不干净,或长横肉;

午后乏力,不休息一会下午就很难受;

易磨牙、打鼾、说梦话、鼻息粗重,屁多。

为何会出现食瘀呢?无非是现代人过于“贪吃”,伤了肠胃,导致体内浊物丛生而成。从人体生理而言,一切不该有的,或者多余的东西皆可致病,所以有句俗话说:病是吃出来的。

中年人从来就是食瘀的主力,他们经历过食物匮乏时期,对食物很偏执,且大都有一些错误的健康观念,比如说能吃就是健康,连得了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富贵病都还敢去进补。青年人中食积的情况也愈加增多,因为社会就是宣扬“吃货无罪”。

(二)水湿

五官、四肢浮肿;

另外不想动不想说话;

舌白淡胖嫩、舌边有齿痕;

眼袋重、小便不利、黄疸、心下满闷;

很渴却不想喝水,或想喝水,喝了却不解渴,还胃腹胀。

现代人听信“八杯水”排毒理论,其实有些人并不适合多喝水,会导致中焦水湿囤积不气化,形成湿症;不运动是造成水湿的主要原因。另外思虑多也会导致湿毒,所谓思伤脾,脾伤了,水液气化能力就弱了;

(三)血瘀

血瘀产生的原因,一是外伤,比如流产、剖腹产。二是受寒或受热: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食冷饮冰,吹空调冷气,单衣薄裤都是病因。不过热邪损伤血脉,则血脉无以壅遏营血,血液失去运行之道而留止不行,也会成为瘀血。三是情绪不稳定造成的,若情志郁结,气机不畅,都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

艾灸排三瘀

(一)灸除食瘀

祛食瘀切不可乱用泻药和排宿便产品,这样会伤害脾胃和津血,过后会更容易便秘。能用泻药的只有热性便秘,这要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

其实排浊物,老祖宗的方法就很有效。而且辩证调理,才是真正的科学疗法。

面红心烦或口干口臭的属于热秘;排便困难,胁腹痞闷的属气秘;阴虚: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如羊粪,头晕目眩;血虚:大便干燥,面色无华,心悸眩晕。

便秘主要灸天枢、上巨虚、大肠腧、脾俞;如果是热秘配曲池,气秘配气海,血虚配血海,阴虚配三阴交。

(二)灸除水湿

湿气重的人普遍脾脏功能不好,食疗稍有不对还会加重脾胃负担。

艾叶有自动找水的功效,艾灸的开郁、补阳气作用,可以快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湿气,道理是一个样的。

经常艾灸几个健脾祛湿穴位,如脾俞、中脘、丰隆、阴陵泉、血海,不出2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并能提升身体元气。

(三)灸除瘀血

艾灸能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而且人体上自带几个活血化瘀的穴位,就类似于当归、益母草、田七。它们之间相互衔接,与内脏存在密切关系。

活血化瘀艾灸要穴:三阴交、膈腧、血海、曲池、复溜穴。艾灸这几个穴位,利用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实用艾灸1-15讲
中医针灸专家肖少卿教授 秋灸关元 春灸气
艾灸不当会激发癌细胞?
艾灸歌 灸疗三字经
艾灸養生功效大+我天天坚持温和灸 +艾灸常见排病反应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
原来艾灸对小孩子这么好,后悔知道的太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