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的铁规11

全身穴位功效介绍

1手

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着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2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3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4耳

耳穴中的脾、胃两穴:针对肠胃不适、控制食欲。

耳穴中的神门(位于耳上方三角窝处)、心区、内分泌及皮质下等穴:针对疲倦且睡眠品质不好。耳穴中的髋点、膝点及颈椎点等处:针对腰酸背痛。

5腿

足三里穴: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阴陵泉:线修饰曲,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在膝盖下方,拇指与食指由膝盖往下,扣住胫骨两侧缝隙可压到一凹陷处,小腿胫骨内侧缘,往上推到尽头的地方:

三阴交穴:脚内踝最高点上方约四指幅:改善失眠。

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头附近:改善腿酸腿粗。

承山穴:踮起脚尖,足跟轻提,在小腿肌肉正中出现凹窝处:改善腿酸腿粗。

涌泉穴:位于脚底人字中心,往下约1/3处的凹陷处:改善失眠。

6身体

水分穴:肚脐上2公分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关元穴:肚脐正下方4指宽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膻中穴:位于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骨中线的交接点:情绪郁闷、心悸、焦躁等有缓解作用。

肩井穴:位于第七颈椎下与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消除肩膀酸痛,帮助入眠。

为什么强直性脊柱炎会越来越疼?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经过医院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之后,都是好景不长,而且是一次比一次疼,这是为何呢?

其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原因是有非常多的,强直性脊柱炎作为疑难病,它的发作有很多诱因。而很多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又再次复发的原因,大致可概括为两点:

一、对病情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极易受诱发因素影响的疾病,感染、天气变化、环境、饮食、精神因素等都可以引起关节腔内的无菌性炎症活跃,促使疾病的复发。很多患者不注重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也就导致了复发。入冬以来,很多患者就是因为气温骤降,从而引起了疾病复发。

为什么病情复发一次比一次疼?是不是表明炎症处于活跃?不难看出强直性脊柱炎疼痛及种种不适症状的根源在于关节腔内的无菌炎症没有彻底祛除,患者一旦产生疼痛或者僵硬感,说明局部附着点炎症再次活跃起来。

1、从病变部位来说

由于关节局部炎性复合物的过度刺激,导致骨质关节组织发生破坏性病理改变,造成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加重。

2、从发病机制来说

强直性脊柱炎还是一种全身免疫系统紊乱疾病。大多数患者在初期治疗时并没有使得免疫系统恢复平衡。而当病情再次发作时,免疫反应产生的无菌性炎症附着在关节及脊柱组织,在关节囊外部形成厚厚的炎性包裹层,导致药物及营养供给进不去,免疫复合物和致病因子出不来,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病情越来越重。

二、没有系统化、对症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复杂、病情发展多变。很多患者在治疗前期往往会选择药物治疗,临床上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急性疼痛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了暂时缓解疼痛,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尝试一些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尤其是中晚期患者,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大部分患者停药后,3~6个月之内仍会复发。

病情再次复发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灶部位的急、慢性炎症反复交替,会使得炎症再次活跃起来,关节疼痛、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

如何治疗才能避免病情复发、疼痛加重?

祛除“无菌性炎症”,看似简单,实则很难。不然为什么会有很多患者采用“消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或免疫抑制剂等”来祛除无菌性炎症却依然反复?所以,要想彻底治好强直性脊柱炎并且防止复发,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方法。

长蛇灸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现代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慢性肝炎及顽固性哮喘等疾病,已引起灸界的关注。长蛇灸又称铺灸、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间督脉段,可灸全段或分段。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

长蛇灸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疏通经络,激活细胞(恢复病灶和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活力),排出风寒湿邪(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看来是一种特殊的风湿疾病,把风和湿排出来),效果神奇。长蛇灸通过激发协调各经络,能够平衡阴阳、抵御病邪、温补督脉、调整虚实,从而达到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

女人生产后,很容易造成人体的气血亏虚,可表现为腰痛、乏力、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中医调养以补益气血为主。艾灸对流产造成的身体虚弱治疗效果良好。

灸 法

艾灸取穴:大椎穴、命门穴、神阙穴

快速定位: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下方的空隙处(低头时,用手摸到颈部后方最突出的一块骨头,就是第7颈椎);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操作:大椎、命门两穴,如果不方便使用灸盒的话,可使用随身灸,每次每穴20分钟;神阙穴用艾灸盒灸,每次30分钟。(随身灸的效果不如灸盒,如如果有家人帮助,手持艾条温和灸穴位效果更好)

治疗原理:产后身体虚弱主要是伤气、失血引起的。灸大椎穴能益气助阳,灸命门穴能补益气血,灸神阙穴能温阳救逆,三穴合用有很好的补气生血的作用。

饮食疗法

方法一:取乳鸽1只,枸杞子30克,盐少许备用。将乳鸽除去内脏杂物,洗净放入锅内加水与枸杞子共炖,熟时加盐少许。吃肉饮汤,每日2次。该汤具有益气、补血、理虚的作用,适用于产后体虚及病后气虚、体倦乏力、表虚自汗等病症。

方法二:取鸡蛋2个,红枣10个,红糖适量备用。锅内放水煮沸后打入鸡蛋卧煮,水再沸后加入红枣及红糖,文火煮20分钟即可。该汤具有补中益气和养血作用,适用于产后气血不足所致相关症状。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体治病点”,它能管全身五脏,并与体内十二经脉相连,却是大多数人都忽略的一道人体五脏健康之门,这个地方就是肚脐!

这样一个外露的穴位,在婴儿时期,是联通母子、输送血液到全身的生命起源;等我们长大了,它就变成母亲送给我们的一份健康大礼,是我们健康的保护神。它是母亲留给我们的一道秘药,现在病这么多,这么容易上身,我们必须利用好它——这天然健康之门。

▲ 揉腹能够帮助养护五脏。

1神阙穴:母亲留给我们的健康之门

很多人认为肚脐只对减肥有用,但实际上它是中医治病之要穴。在中医学中,肚脐被称作“神阙”,它是人体361个穴位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

这样一个外露的穴位,在婴儿时期,是联通母子、输送血液到全身的生命起源;等我们长大了,它就变成母亲送给我们的一份健康大礼,是我们健康的保护神。

通过肚脐来治疗,叫做脐疗。可以用医师方子自己操作,非常实用,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由于脐带是胎儿从母体摄入氧气、营养物质的通道,脐疗的治疗原则是以肚脐为中心向全身输送气血,通过中药辨证论治达到治疗效果。

2观肚脐,察体况

向上形

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向下形

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圆形

肚脐若为正圆形,女性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则表示精力充沛、血压正常,五脏六腑都很健康。

肚脐偏左

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肚脐偏右

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肚脐凸出

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3家庭可用的脐疗8方,用好一穴,少遭好多罪!

1、小儿腹泻:大葱+食盐

腹泻分为三种,湿热型、寒湿型和脾虚型。湿热型多是病毒性腹泻需要抗病毒药物,抗生素也无效,但如果是寒湿型的腹泻则可以适用脐疗方:

大葱100g,食盐若干,一起炒热后用布包裹,热敷于腹、背和腰部;将大蒜适量捣成泥状,贴在两足心及脐部。

2、失眠:黄连肉桂敷肚脐

针对失眠调理,失眠分三种:心烦多梦、体虚难眠、血不养心大便结燥。

交泰丸:本方适用于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多伴有心烦多梦、心悸健忘、眩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软等。黄连、肉桂各1克,研为细末,蜜调为丸,每丸重1克。每次取药丸1粒,填脐内,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酸枣仁糊: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失眠,惊悸及体虚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等。酸枣仁10克,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养心安神,生津敛汗。

柏子仁糊:可润肠通便,养心安神。适用于血不养心所致的惊悸怔忡,虚烦失眠及阴虚血少所致的大便燥结等。柏子仁10克,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

3、延年益寿:磨腹按脐

用拇指的指腹按压肚脐的中央,指腹的前方按在肚脐的边缘,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先揉五十下。

之后再用食指的指腹按在肚脐眼中央,反过来再按揉五十下,这样脐的中央我们按揉到了,五脏功能正常了,人的精气血就充足了,病就不容易得,寿命就会延长。

另外,双手叠交在腹部按摩,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可以交替方向按摩达到“平补”、“平泄”,这个方法可以缓解小儿消化问题。

4、补肾保健:鸡蛋敷脐

用冷水煮鸡蛋,煮到开锅的时候,把鸡蛋拿出来,这时候鸡蛋是七分熟的。把鸡蛋从中间一分两半(注意不要去掉外壳),放凉到适合的温度,用其中一半捂在肚脐上。

因为带着外壳,再用手捂着点,所以它保存热量的时间比较长。鸡蛋是补肾的良药,放在肚脐上,可以补肾、健脾、养生,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5、疲劳护理:艾灸

当你感觉身上特累,又不知道哪不舒服的时候,可以选肚脐这个点艾灸。可以使用艾灸盒,因为艾灸盒有聚拢热量的作用,可以慢慢地往里渗透。

6、抗衰老:盐袋子热敷

热敷肚脐的方法是常见的。比如吸了凉气,可以在炉灶前自己的手先烤热,然后用手捂在肚子上,捂过几次之后肚子就好了。可以把食盐炒热了,用袋子一装,然后放在肚脐上。总之,热敷肚脐,可以让气血循环比较流畅,那么很多的疾病就可以预防,五脏六腑就可以得到调节。所以说这是一种简易的非常有效的抗衰老的方法。

7、缓解痛经

脐疗可以帮助女性缓解痛经的症状。用肉桂、丁香、吴茱萸、红花这四种药,磨成粉末,用黄酒调好,贴在肚脐上,再用热敷的方法加助它发散药力。在月经来之前7到10天开始做预防性治疗,到月经周期结束算一个疗程,治疗两到三个疗程,就会发现痛经的情况大有缓解,甚至不再复发。方法非常简便,但疗效非常明显。

8、消除腹胀

用中药贴肚脐,还可以消除腹胀。腹胀产生,往往是由于消化不良,吃完饭以后因为不能快速运输到肠道,人就觉得胃胀难以忍受。健脾行气、帮助消化是第一位的,可以选择莱菔子这味中药。

把莱菔子先研成粉末,越细越好,然后用黄酒来调一下,黄酒温通,行血、行气的作用会很好,再加上莱菔子就可以健胃消食。贴在肚脐上四到八个小时,贴上去之后你很快就会感觉到肚子咕噜咕噜响,等胃里面食物消化了,它就不响了,肚子也就舒服了。

4肚脐发臭怎么办:外涂抗生素油膏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形体肥胖者,或不注意脐部清洁的人身上。多为脏物和皮脂类分泌物形成坚硬的脐石,擦伤局部而继发细菌感染。肚脐局部红肿糜烂,分泌物呈脓性,有恶臭。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外涂抗生素油膏治疗有效。

此外,脐眼是外界离内脏最近的地方,千万不要用力抠洗,容易导致腹痛。

调理皮肤病,哪里痒灸哪里!

很多灸友都来留言,问湿疹、荨麻疹该怎么艾灸,其实皮肤病取穴很简单——

在治疗所有的皮肤病时,艾灸首要取穴就是 阿是穴(病患部位),即哪里痒艾灸哪里,哪里皮肤有问题灸哪里,并且要以阿是穴为主要艾灸穴位,只要坚持艾灸的话,一般是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皮肤病,其他配穴:

1、风池

2、膈俞

3、曲池

4、血海

5、三阴交

艾灸时间:每穴15-20分钟,可循序渐进增加时间,一个礼拜休息1-3天。

艾草,植物中祛痒高手!

在韩国,女人“视艾如命”!韩国女人喜欢将新鲜的艾草煮熟后榨汁喝,被认为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之功效。有些人常在家中用艾草熬水,倒入浴池来个艾草浴,这样可令肌肤长久保持湿润, 经常性的使用还可使身体保持清香,杀菌消炎,预防皮肤过敏。

艾叶中所含的挥发油有活血、消肿、止痛、收敛、止痒、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细菌、抗真菌等多种作用,外用可治疗多种皮肤病。故而夏季蚊虫叮咬,记得要用艾烟!

所有皮肤病都可用艾灸!

《类经》:“痒者散动于肌腠,故为阳”,说明瘙痒之症多在表属风。《针灸大成》:“在肌腠非熨火芮不能以达”,说的是:治疗皮肤病,除了艾灸,其它办法都难以抵达病灶。由上可知,皮肤病更适宜用艾灸来防治。

艾灸不仅可以消炎、杀菌消毒,并且艾灸热力深透局部,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抑制渗出,提高免疫,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对于大多数皮肤病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包括皮炎,湿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类疾病,艾灸都能有效治疗。

另外除了灸法以外,用艾叶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能调理多种皮肤病。

除了灸还可以煎汤外洗!

①荨麻疹:生艾叶10克,白酒100克。共煎至50克左右,顿服。每日一次,连用3日;艾叶30~50克,水煎,先熏后洗患处,每日3~4次。

②皮肤溃疡:艾叶、茶叶、女贞子叶、皂角各15克,水煎外洗或湿敷患部,每日3次。

③皮肤瘙痒:艾叶、千里光各30克,加水浓煎后温洗患处10~15分钟,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艾叶、防风、荆芥穗各10克,煎水熏洗。

④湿疹:把艾叶熬汁,然后对水稀释沐浴,可除身上长得小红疙瘩,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具体做法: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泡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

⑤寻常疣、扁平疣:采新鲜艾叶,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肤微热或微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每日两次。

⑥臁疮:取艾叶60克,桃仁18克,凤仙花15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

病情严重可辅助点刺放血!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患处比较多的话,艾灸之前,可在患处点刺放血,放血需学习后操作,不建议擅自放血。

比如患有皮炎的人,血液里面有湿毒,用点刺放血的方法,就是清除体内的湿毒,这也是自体细胞免疫疗法、患处点刺疗法就是靶向治疗,直达病灶直接刺激病灶。

放血加艾灸,效果更突出:放血后再艾灸,不但能迅速杀灭表层的病原体,而且还能对深层的致病原达到杀灭作用,能将病灶的病损组织彻底祛除,恢复正常血液循环,使紊乱的表皮细胞分化机制恢复正常。

这两个方法是很好的,但是有些人的体质不适合放血疗法!比如孕妇啊,血虚患者啊,就不能用放血的方法来治疗,而这些人中,有些人仅用单纯的艾灸,坚持个一年两年,连最难治的牛皮癣也治愈了!

皮肤病的难缠性也导致了,治愈它需要时间。所以,坚持很重要,很多人治疗效果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坚持的缘故。最后提个醒:如果你是初次艾灸,遇到红疹、水泡之类的排毒反应请不要担心,这是排毒的过程,改为悬灸可减弱。

皮肤病防复发,避免挠痒+抗菌!

凡是有皮肤病的灸友,最好戒掉烟酒,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晒被子勤洗衣服,此外,还需保持心情舒畅,要知道,情志舒畅了,经气才能畅通。

1、湿疹:避免挠痒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有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患有湿疹的灸友,应勤剪指甲,常洗手,以免搔抓而加重病情或继发感染。

2、皮肤癣病:注意抗菌

皮肤癣病是由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足癣患者要注意保持足部干燥,勿与他人共用洗脚盆、浴巾、鞋袜等,鞋袜宜干爽透风,并经常洗涤、曝晒;体癣、股癣患者的内衣、裤、床单等要常洗换、曝晒,并宜高温消毒。

清热、祛湿、解毒靓汤!

药补不如食补,除了日常艾灸,还可以食用“土茯苓双豆猪瘦肉汤”,对皮肤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它有清热、祛湿、解毒的功效,同时亦是暮春时家庭祛湿健脾的养生汤水,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土茯苓30克、祛湿豆50克、赤小豆30克、陈皮1/4个、猪瘦肉300克、生姜3片。

步骤:土茯苓、祛湿豆、赤小豆均浸泡、洗净,陈皮去瓤;猪瘦肉洗净,切块,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一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为3—4人量。

功效解读——

①土茯苓:为广东民间春日时常用于祛湿毒、治疗皮肤疾患的药材,著名的龟苓膏就是以它为主要材料的。其性平、味甘、淡,入肝、胃经,功能健脾、解毒、利湿。

中医和民间常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等。现代药理学分析它含生物碱、挥发油等,有抑菌、解汞中毒等作用。

②祛湿豆:是粤北始兴的著名特产,当地也叫花豆、富贵豆、荷包豆,性平和而味甘香,以健脾祛湿著称,且入汤后糯绵香浓,似花生更胜于花生。

③赤小豆:药食兼之,中医认为它性平味甘,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常用于水肿胀满、黄疸尿赤、风湿热痹、脚气浮肿、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

④陈皮:醇香可口,能消痰理气、消滞化气,在此既为药引又助豆类化气消滞,猪瘦肉有补益增髓的作用,与祛湿豆一起使此汤不寒凉而平和可口清醇,尤为小儿喜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强直性脊柱炎晚上应该注意哪些
【转载】强直性脊柱炎怎么预防比较好?
强直性脊柱炎及时治疗,正常活动不是“梦想”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件必须牢记的事情
强直性脊柱炎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灵触案例分享……强直性脊柱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