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GIF动图书法练习46
颜体“心”的一种形态
颜体“心”钩对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来说是个难点,难就难在出钩的时候很难一笔完成。很多朋友就选择在出钩之前抬笔来回描画几次的方法写出那个形态。古代书法具有实用性,需要快捷高效的书写,颜真卿肯定不会用这样的方法写字。如何一笔写出颜体“心”钩呢?我们用动态图演示一下。
动态图演示“心”钩的写法
按照《晋唐笔法》教材中要求调整笔锋开始书写,注意每一笔画的捻笔动作。
张黑女的“徒“””
今天讲《张猛龙碑的》“世”字。
张猛龙碑“世”字
临写前准备:按《晋唐笔法》书中所描述的调整笔锋规则,调好笔锋以后,开始临写,临写不宜太大,字高在3、4厘米以下。
第一笔长横
方法:写横竖入笔,入笔后拇指主发力向右行笔,注意这个横中间的两个波动,收笔处逆时针略转笔,向上收笔。
第二笔中竖
方法:写竖横入笔,入笔后中指用力向下行笔,边行笔边顺时针转笔,到收笔处转约80度。
第三笔左短竖
方法:写竖横入笔,入笔后向右下方行笔,边行笔边捻转,到收笔处约80度。
第四笔短横
方法:短横斜向右下入笔,向右上方行笔,边行笔边捻转,到收笔处共约转动50度。
第五笔长竖
方法:长竖向左下方斜入笔,入笔后向下行笔,边行笔边转动,到收笔处约转动100度。
“世”完成的效果
今天讲《张猛龙碑的》“玉”字。
张猛龙中的玉字
临写前准备:按《晋唐笔法》书中所描述的调整笔锋规则,调好笔锋以后,开始临写,临写不宜太大,字高在3、4厘米以下。
第一笔横画的书写
方法:横画竖切入笔,切笔后向右行笔,边行笔边逆时针捻转笔杆,从开始到结束持续捻动,起笔到收笔的捻动幅度约70到80度。
第二横
方法与第一个横一致,但是捻动幅度比第一横小30度左右,所以会导致收笔没有第一横尖利。
竖画
竖画横切入笔,入纸后中指向下推动笔杆完成竖画书写
玉的第三横
第三横的方法与第一横基本一致,只是收笔时候向下方取势。
玉字点的写法
最后一点的写法,找准位置,笔锋左上方约45度角斜向右下方点出。
完成后的玉字
颜体横画的动态图
柳体左下点动态图
右点的写法示意图
这个教材中右点写法动态图
这样的一个书法教学图,竟然被很多学习书法的网友当作经典的学习教材收藏并转发,这不得不说是当今书法界的悲哀。用这样的方法写一个点就需要来回描画半天,书写效率特别低下。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封几百字的信恐怕要从早晨雕琢到晚上才行。
这个教材中横画写法的动态图
不得不说的是,这样的书写方法在当今书法界是非常流行的。从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到一些书法“专家”、“教授”都在用类似的方法练字。而且这样的方法还有一个貌似传统的名字“藏锋、回锋”法,讲究的是起笔藏锋,收笔回锋。我今年2月份在本头条发表过一些文章以及自己录制的动态图反驳这种荒谬的笔法,结果招来很多“资深书法家”的抵制和谩骂。这更说明,这种书法笔法在这些人当中已经深入骨髓难以自拔了。殊不知古人根本不可能用这样的方法去写字,这也不是书法,是在画字。很多人按这种方法学写了楷书很多年,但学到的笔法无法运用到行书、草书上去。原因就是这种方法的本质是画字而不是写字。这个方法只是教人如何画楷书而已。这种方法大肆流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么,不用这样的方法该如何写出这样的笔划呢?下面用横画的动图为大家演示不用回锋法该如何一笔快速完成横画的书写:
非回锋法横画的写法
短横
长横
戈勾
竖勾
垂露竖
们通常见到的如下图所示的颜体字帖中的长横,是分很多步骤描红勾画出来的。
颜体字帖上的写法
这种写法一直骗了我们很多年,很多书法爱好者都用这个方法在描字,这是一笔写不出来一个正确笔划而产生的画字法。正确的写法如下面的动态图所演示,一笔完成一个笔画的书写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一个点分了五个步骤来书写,分为逆锋回锋等等。很多初学者不仅要问,古人写一个点需要这么多步骤吗?我觉得这样的写法肯定是错误的,古人的书法是日常应用的记录工具,是需要快速书写的。上图这样的写法很显然不符合书写要求,很多搞书法的人也称这种写法为画字。但这种字帖还在不断的出版,误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爱好者。请广大书法爱好者不要学这种画字的“书法”,书法是需要一笔完成一个笔画的。下面用动态图为大家演示一下点的正确写法。
点的动态图演示
很多毛笔字帖上都有类似的笔法示意图,如下:
真笔法趋于失传的原因应该跟这个文化现象有关。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生真笔法,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所有东西,教学生假笔法,学生可能几十年都难学好。传统的真笔法就在这样一代一代假传的过程中遗失掉了,最后假的似乎成了真的。这也是我们当代所说的书法必须练几十年才能成家的原因。那么真假笔法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古代的书法是日常实用的工具,需要快速而高效的书写,不需要刻意的去描画。而我们在字帖中常见的这些笔法图,用了很多步骤才能完成一个笔画的书写,这就是典型的“画”字法,是假笔法。举例如下:
字帖中点的写法
字帖中横的写法
真笔法是一笔完成的高效写法,具体写法如下:
点的正确写法
颜体长横的正确写法
欧体戈勾动态图
图1是我们常见的藏锋、回锋法书写柳体短横
图1,藏锋、回锋法书写柳体短横
图2用捻笔法书写柳体短横
图2捻笔法书写柳体短横
很多学柳体书法的朋友都会在柳体竖画的开始阶段遇到困难,不知道这个方形的笔画是如何产生的,都困惑于如何一笔写出这个形状。
我们常见的柳体字帖是这样写的:
字帖上常见的写法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这样的字帖,还有一些著名的所谓柳体“书法大家”在电视教学视频讲座里都是这样讲的。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深受迷惑。这个方法叫“藏锋、回锋法”,中锋理论是其主要观点。这样的书写方法效率低下,写一篇字不知要来回鼓捣多久才能完成。另外,柳公权留下的字迹都相对较小,唐代纸张幅面也很小,那时候的人很少有机会写很大的字,这个写法明显是用小笔在写大字,是在描边画字,这并不是书法。学了这样的方法只是学会了画字,这不是真正的书写。
这样的画字法,会使各种书体之间失去关联。慢慢描画似乎还可以写像,字数一多,稍微一快就又恢复到“非书法状态”,就写的乱七八糟啥也不像了,这使楷书行书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关联。这样的方法使我们学书法的过程艰辛无比,几十年也难以融会贯通。我们一定要摒弃这个看似经典的方法,远离那些毒害我们多年的伪大师。那么,怎样才能一笔写出这样一个笔画呢?如下图所示:
动图演示柳体竖的起笔
从上面的字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左下点每个形态都有所差别,但总体上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有点像斜放着的梯形,它确实是当代人柳体书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它难在哪里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中国大地上掀起第一股书法热潮的时候,中央电视台邀请了当时的一些书法“大家”做了各种书体的书法讲座有关。当时互联网还没兴起,人们学习此类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电视讲座是人们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对中央电视台所录制的讲座更是深信不疑。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当时中央电视台所请的所谓“名家”、“大家”的书写方法并不正确,但是传播范围却非常广泛,影响力也是相当巨大的。这些“名家“所用的“藏锋、回锋法”来书写这个点,方法大概如下:
央视讲座中藏锋、回锋法写柳体左下点的方法
不难看出,这个写法就是小笔写大字,是描红画字法。它类似于幼儿园老师教孩子给图画上色的方法,近几十年出版的字帖上也在教授这种方法,这并不是书法,但却被很多书法爱好者奉为经典。这个方法培养出了书法界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伪大师”,是典型的近现代画字的笔法。这个方法书写效率慢,而且书写出来的字有形无神。
柳体
柳体短横的写法
柳体竖画的起笔写法
柳体左下点的写法
捺的动图,书写完成后笔锋保持原状
捺书写完成后笔锋保持原状
对于很多柳体书法爱好者来说,写竖画或者撇画的方头起笔是个难点。下面找出一些典型的字例给大家作为参照。
001
002
003
004
005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那么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这个方形的起笔出处又在哪呢?下面我们看看《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的这些字: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我们可以看出,柳体中的那些方形起笔与《集王羲之圣教序》的这些起笔简直如出一辙。但这样的起笔在《圣教序》中的应用并不是特别多。这就说明,柳公权在学习王羲之书法的时候,刻意将王羲之的这种起笔保留在自己的书法中,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种方头起笔成了柳体书法的标志性特点之一。从而形成了柳体书法的独特书法风格。
那么这个方形起笔是如何写出来的呢?下面用动态图给大家做一个演示:
柳体竖画方笔的动态图演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权威柳体书法大家竟然也是在画字,书法究竟怎么了?
柳体基本笔画写法
初学书法怎样临帖(启明分享给书法初学者的临帖经验)
--《米芾书法技法》(上)
毛笔笔法,尽收眼底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第31-35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