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三台县的来历

      三台县以城西二里的三台山得名。《读史方舆纪要》卷71潼川州:“州西五里有三台山,突起三级,状若层台。”清嘉庆《三台县志》卷2:“县以三台名者,盖以城西最近一山有台三层,如阶级然。”

      春秋战国时期为部落酋长郪王国辖地。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广汉郡时,并置郪县(治郪王城故址即今郪江乡)隶之,是为县境建县之始。南朝刘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分广汉郡置新城郡,分郪县置北伍城县,以伍城水(即今凯江)为县名,郡、县同治今三台县城潼川镇。梁武帝大同中(535—546年)省郪县入北伍城县,并以此为治地置新州。西魏改北伍城县为新城县,后又改郡、县分别为昌城郡、昌城县,郡仍隶新州。隋开皇三年(583年)撤昌城郡,昌城县直隶新州,开皇十八年改新州为梓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昌城县复名郪县,改梓州为新城郡,郪县隶新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新城郡为梓州,天宝元年(742年)再改为梓潼郡。至德二年(757年)在此设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梓州。北宋时,梓州先后改为静戎军、静安军、东川节度使,咸平四年(1001年)于此置梓州路,重和元年(1118年)升剑南东川节度为潼川府,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郪县历唐、宋均为路(道)府(州)治地。元朝郪县仍隶潼川府。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潼川府为潼川州,省郪县入潼川州,治所未变。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为潼川府,并以潼川州本州置三台县,为附郭首邑,以城西二里的三台山得名。

    民国二年(1913年)撤潼川府,三台县隶嘉陵道,后嘉陵道撤销,县直隶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省建立行政督察区,三台隶第十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29日后,先后隶遂宁专区、绵阳专区、绵阳地区。1985年撤销绵阳地区,设绵阳市,三台县隶绵阳市。

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三十年代更名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郪江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是三台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战国时代郪王城和传说的郪王墓,的汉代至两晋时期的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宋时代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街道、寺庙和石桥。2010年1月19日,由四川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建设厅等联合主办,省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等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上,西平古镇被评为"四川最美古镇",排名全省第二。主要景点有念佛楼、古民居、石板街、四大会馆、吴氏宗祠,以及朱君办事处红梁村陈宛溪故居遗址等文物、遗迹。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1981年5月由三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6月,由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台县为何得名于一座小山?
四川一个县,人口近150万,唐朝时与成都齐名
蜀道驿程记(潼川府秋林驿部分)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150万,因一座山而得名!
三台,郪国故地,东川省会,数百年的四川双雄之一
三台 上下五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