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洛龙区的来历

洛龙区北界洛河,南括龙门山,故区名取名于洛水、龙门山的首字的合称。

大禹划定九州,河洛为豫州,辖区属之。西周(前11世纪中期至前771年),洛阳称作雒邑或成周。为西周之东都。辖区为成周之郊。周平王元年(前770年),迁都雒邑王城,史称东周。辖区为京郊。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置河南县、洛阳县,辖区为两县城郊,归三川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初都洛阳,后迁长安,废秦三川郡,改置河南郡。辖区所在河南县、洛阳县归河南郡。王莽天凤元年(前14年),废河南、洛阳,改称宜阳县,改河南郡为保忠信乡,辖区属之。更始元年(23年),刘玄移都洛阳,复称河南郡洛阳县、河南县,辖区属之。东汉都雒阳,复西汉建制。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改郡为尹,辖区属河南尹之河南、洛阳二县。三国曹魏,都洛阳。省河南县。辖区属河南尹洛阳县。西晋都洛阳,改尹为郡,恢复河南县。辖区归河南郡,分属河南、洛阳二县。316年,汉刘曜、匈奴石勒联军攻占洛阳。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立都建康,史称东晋。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后赵石生、石虎等攻入洛阳,定为南都,改河南郡为洛州,置行台,县如故。晋废帝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前秦苻坚攻入洛阳,改洛州为豫州,辖区为豫州河南、洛阳县地。北魏拓跋宏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改洛州为司州,置河南尹,辖区为尹属河南、洛阳县地。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迁都邺城,复改司州为洛州,置洛阳郡。二年,改河南县为宜迁县,辖区属之。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年),以洛阳为东京,设洛州总管府撤洛阳县、置河南县,辖区属之。杨坚开皇二年(582年),以洛阳为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三年废。文帝仁寿四年(604年)定洛阳为东京。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迁都洛阳,改洛州为豫州,再改为河南郡。五年(609年),改东京为东都。辖区属河南郡河南县、洛阳县。唐初以洛阳为东都。李渊武德四年(621年),废东都,设洛州总管府。不久罢总管府,改设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恢复都督府。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撤陕东道,改为河南道。十一年(637年),改洛州为洛阳宫。李治显庆二年(657年),李治徙居洛阳,以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国号"周",以洛阳为神都。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唐国号,以洛阳为东都。李隆基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都畿道,河南府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改东都为东京。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复称东都。其间,辖区属都畿道河南府之河南县与洛阳县。五代之时,后梁、后唐、后晋三代均曾以洛为首都。辖区属河南县、洛阳县、同归洛州河南府。北宋赵匡胤以洛阳为西京,辖区分属河南、洛阳二县,归河南府。赵光义至道三年(997年),辖区属京西路。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改属京西北路。五年,省洛阳县并入河南县。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复设洛阳县,辖区仍属河南县、洛阳县。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占洛阳。金完颜亮正隆二年(1157年),撤销河南县,并入洛阳县,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定洛阳为中京,设金昌府。辖区属金昌府洛阳县。元时,洛阳为县制,属河南府。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辖区属河南府路洛阳县。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置河南布政司。辖区属河南府洛阳县。清初实行保、里、甲制。县下设21保,以保统里、计86里,里下设甲,计680甲。县辖村751个。清末废保、里设区,按八卦方位,全县共设9个区。辖区分属乾、坎、艮、离、兑等区。

1912年大清国灭亡,废府,实行道尹制,辖区所在之洛阳县属河南省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道尹公署。(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尹制废,改属豫西行政长官公署。其时县下设乾、坎、艮、震、离、兑、中等七个区。次年,除坎、中二区未动外,分设乾东、乾西、艮东、艮西、震中、震东、震南、震北、离东、离西、兑南、兑北等15个区。民国20年(1931年),改设督察区,洛阳县属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中区为第一区;乾区为第二区;坎区为第三区;艮区为第四区;九贤为第五区;李村为第六区;离区为第七区;兑区为第八区。辖区分属二、三、四、七、八区。民国21年(1932年),国民党南京政府迁洛,定洛阳为行都。同年12月,复迁南京。民国24年(1935年),将涧河以东,马坡以西各村,以及唐寺塔湾等村,划归一区;瀍河以西各村,划归二区;原四区、七区合并。民国28年(1939年),划辖区潘寨一带为第六区。民国29年(1940年),洛阳县开始实行"新县制"。县下设6区,9镇、33乡。民国30年(1941年)冬,撤区并镇合乡,全县设城关5镇,余为19个乡。

民国33年(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洛阳,成立伪"洛阳县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豫西人民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11月,中共洛阳县工委、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国34年(1945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将洛阳县划分为洛南、洛北二县。同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受降,恢复洛阳县政府。同时,中共洛阳县委、洛阳县民主政府宣布成立。民国37年(1948年)3月,洛阳解放,中共洛阳县委、县民主政府迁驻邙山簿姬岭,后改称洛北县民主政府,迁邙山冢头村,属太岳五专区;豫陕鄂三地委决定在洛河以南成立龙门县民主政府,驻洛南练庄村。4月5日,陈赓兵团再克洛阳。8月25日,洛北、龙门二县合并为洛阳县,归豫西行政公署一专署。

1949年1月,洛阳县与洛阳市合署,县领导市。辖区属洛阳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1月,洛阳县、市分治。县下设9个区:一区驻地麻屯,二区驻地海资,三区驻地平乐,四区驻地谷水,五区驻地军屯,六区驻地佃庄,七区驻地丰李,八区驻地李村,九区驻地寇店。1952年12月,洛阳县增加3个区:十区驻地龙门,十一区驻地凤凰台,十二区驻地辛店。1961年1月,洛阳市调整政区、郊区再次撤销,在原洛南公社辖区建立市属洛南区,邙山公社辖区建立市属邙山区,秦岭、白马寺分别划归涧西、瀍河区。1980年8月,郊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销洛阳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建立洛阳市郊区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公社革命委员会,建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3月,进行机构改革。根据政社分设的精神,改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为乡、镇人民政府。区下辖10个乡、3个镇。1990年底,洛阳市郊区人民政府管辖范围为关林、龙门、白马寺3个镇人民政府和工农、洛北、瀍河、邙山、红山、辛店、古城、安乐、李楼、孙旗屯10个乡人民政府。领村民委员会226个,居民委员会20个,辖自然村401个。2000年,国务院批准将洛阳市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区内景点有白马寺关林、新区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龙门海洋馆、邵雍故居、神州牡丹园、中国国花园、开元湖音乐喷泉、分金沟金银器博物馆、安乐牡丹瓷博物馆、洛阳新区体育中心、狄仁杰墓、苏秦故居、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龙门石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省曾经最牛的一个县,中国一词这里起源,省名也起源这里
洛阳市洛龙区,古都之南,洛河与在此遇见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洛阳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曾是十三朝的古都
城市历史之洛阳市
河南省一个区,以“龙”命名,名字起得太霸气了!
东汉末年,全国共分13州105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