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甲骨文

       我们都知道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可是,甲骨文并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而是早已经消失了。它被人们重新发现经过了一个离奇的过程。

      在河南省洹河畔安阳县小屯村里,有一位农民叫李成。有一年夏天,他患了疥疮,疼痒难耐。他在田头无意中捡起一块刻有“画纹”的白骨片,把它揉搓成粉末,涂抹在疥疮上,疼痒居然神奇地止住了。几次涂抹后,疥疮竟然痊愈了。李成大喜过望,他把乡亲们扔掉的各种形状的白骨片收集起来,送到附近城里的药店里去卖。他告诉药店掌柜说:“这些白骨片片治疥疮和外伤有特效。” 药店老板半信半疑,拿来药典仔细研究,终于弄清楚这就是中药里的所谓的“龙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龙骨是古爬虫动物的化石,能生肌防腐。于是药店收买下了这些“龙骨”,李成则赚了很多钱。从此,做起了收集贩卖“龙骨”的“专业户”。由于“龙骨”在当地的用量不大,药店后来就不想收了。当李成又一次把“龙骨”送到药店时,店老板便挑剔起来:凡是刻有“画纹”的“龙骨”一概不收。李成想出了对策:他拿用刀将收集来的“龙骨”上的“画纹”刮掉,再送到药店去卖。药店老板为了赚钱,陆续把“龙骨”转卖到各地。很快,“龙骨”进入了京城各大药店。就这样,一块又一块“龙骨”,或成块入药,或碾成齑粉,成为救治无数病人的“良药” 。

      光绪二十五年夏天(1899年),居住在北京东安锡拉胡同11号的王懿荣身染疟疾,久治不愈。一位老中医为王懿荣开出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名曰“龙骨”的药,在上面发现了图形文字,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每次家人从药房抓药回来,王懿荣都要亲自查看,发现了中药里的“龙骨”碎片,有的碎片上镌有奇异的纹络。他便抱病亲临药房叮嘱药房老板,如果再有商贩送“龙骨”来,请代为引见。不久,名扬京华的古董商范维清被引见到王府,这次他带来了十二片“龙骨”。这是他到河南安阳、汤阴一带去收购青铜器没有如愿,听当地人说“龙骨”是药材,就顺便收集了十二片,也算不枉跑一趟。王懿荣见到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分外高兴。他端详着每一片甲骨上一个个单一成形的“符号”,紧缩的眉头舒展了。他兴奋地告诉在场的人:这是比钟鼎文更古老的中国文字。于是,王懿荣以每字一两银子的高价买下了这十二片甲骨,并当场给了范维清六百两银子,让他为自己继续大量收购。随即,派家人到京城各大药店用重金把刻字的甲骨全部买下来,甚至典当细软、倾其家财也在所不惜。在他壮烈殉国前竟收集了一千五百片!

    王懿荣开始研究甲骨文。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随之,一个又一个象形的、怪异的、抽象的、单调的文字符号被破解,字与字连为语言的链条, 构成一片清晰的文化意象。他对照《史记 . 龟策列传》、《周礼 . 春宫》的文字记载,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殷商王朝祭天盛典的情景、祈求福祉的占卜辞令、政治经济状况的记载、金戈铁马的征伐场面……

   金秋送爽,王府上高朋满座,名流如云。王懿荣把一块块精心整理过的龟甲兽骨送给大家传阅观赏。他兴致勃勃地举杯祝酒,郑重地告诉在座的朋友:甲骨上镌刻的“画纹符号”是文字,是商代中后期文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随即,京城文化界为之轰动,中国文化界为之震撼,世界学术界为之注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骨文的发现故事
甲骨文的故事|汉字发展史(2)
话说清末【甲骨文】
汉字是味药
中华上下五千年:甲骨文的发现
解读百年甲骨之谜:剃头匠让"龙骨"走出殷墟(图)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